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目的】研究南宁市寒露风的时空分布特征、演变趋势及对晚稻的影响,为南宁市防御寒露风及晚稻生产安排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70~2011年南宁市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资料,应用倾向率分析、滑动t 检验等方法统计分析南宁市寒露风的时空分布特征、演变趋势及对晚稻产量、空秕率的影响。【结果】南宁市东北部寒露风发生频率高于其他地区,进入21世纪后南宁市寒露风总体呈减少的趋势,其中轻度寒露风呈略增加趋势,中度寒露风呈缓慢减弱的趋势,重度寒露风呈明显减弱趋势。南宁市中度、重度寒露风开始日在提前,最近10年提前了3~6 d,而轻度寒露风开始日在推后,最近10年推后了5 d。寒露风日数与整个南宁市的晚稻产量没有非常明显的关系,而晚稻空秕率与寒露风日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建议】在寒露风发生频率高的南宁市东北部应适当减少晚稻晚熟品种的种植面积,且应选用抗逆性强的晚稻品种种植,以减弱寒露风的影响。针对南宁市中、重度寒露风开始日近10年已提前3~6 d的特点,应做好早晚稻的种植时间安排。对于稻田面积大、劳力紧张的农户, 早、晚稻以早配迟较好, 劳动力充裕的农户则以中配迟较好, 一般不主张迟配迟。  相似文献   

2.
寒露风对台山市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台山气象站的寒露风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寒露风的出现规律、特征以及对晚稻产量的影响,以为晚稻生产防御寒露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南宁市寒露风的时空分布特征、演变趋势及对晚稻的影响,为南宁市防御寒露风及晚稻生产安排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70~2011年南宁市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资料,应用倾向率分析、滑动t 检验等方法统计分析南宁市寒露风的时空分布特征、演变趋势及对晚稻产量、空秕率的影响。【结果】南宁市东北部寒露风发生频率高于其他地区,进入21世纪后南宁市寒露风总体呈减少的趋势,其中轻度寒露风呈略增加趋势,中度寒露风呈缓慢减弱的趋势,重度寒露风呈明显减弱趋势。南宁市中度、重度寒露风开始日在提前,最近10年提前了3~6 d,而轻度寒露风开始日在推后,最近10年推后了5 d。寒露风日数与整个南宁市的晚稻产量没有非常明显的关系,而晚稻空秕率与寒露风日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建议】在寒露风发生频率高的南宁市东北部应适当减少晚稻晚熟品种的种植面积,且应选用抗逆性强的晚稻品种种植,以减弱寒露风的影响。针对南宁市中、重度寒露风开始日近10年已提前3~6 d的特点,应做好早晚稻的种植时间安排。对于稻田面积大、劳力紧张的农户, 早、晚稻以早配迟较好, 劳动力充裕的农户则以中配迟较好, 一般不主张迟配迟。  相似文献   

4.
为定量评价寒露风对江西省双季晚稻的影响,依据1981—2013年江西省81个常规气象观测站9月1日—10月10日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和1991—2012年江西省1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双季晚稻灾害调查资料,研究江西省双季晚稻寒露风影响评估模型和等级划分标准,并利用江西省农业气象试验站2010—2013年晚稻分期播种试验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晚稻寒露风发生期间,降温幅度、过程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温度和低温持续时间对水稻冷害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4个因子同时出现或部分出现异常均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冷害。在综合考虑了上述4个因子的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寒露风影响评估模型和等级划分标准,其分期播种试验检验评估等级与实际等级完全一致的占80%;运用模型对江西省2006、2011年2次明显寒露风天气过程进行评估,评估准确率较高,达87.5%;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用来定量评价江西省各市(县)晚稻寒露风发生程度。据此确定的寒露风评价指标为:寒露风指数(CDWI)≥0.70时为重度寒露风,晚稻减产15%;CDWI在0.50~0.70时,发生中度寒露风,晚稻减产10%~15%;CDWI在0.30~0.50时,发生轻度寒露风,晚稻减产5%~10%。  相似文献   

5.
寒露风对晚稻的危害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寒露风发生的类型,分析寒露风对晚稻的危害,提出防御对策,以为晚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寒露风对晚稻生产的影响及其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寒露风的类型,分析寒露风对晚稻生产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以为双季晚稻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2020年浏阳市寒露风发生的主要特点,系统分析了寒露风对本地主栽晚稻的危害情况和损失程度。为合理规避寒露风对晚稻抽穗扬花的影响,提出了综合应对策略:优化品种搭配、确定播种适期、实行健身栽培、遭遇寒露风时灌水御寒、寒露风后补施肥料、适时收割干燥等措施减轻为害,降低损失,确保晚稻丰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政府和生产部门种植晚稻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晚稻发展和减少农业气象灾害。【方法】系统分析与研究玉林各县(市)出现寒露风的时空规律及对玉林晚稻的影响。【内容】分析玉林各县(市)43年寒露风出现的地域、时间与年代际概率变化。【结论】不同的县(市)寒露风出现的概率有较大差异;寒露风出现时间的迟早对晚稻的产量影响大不相同:随着时间推移,寒露风出现的年代际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9.
嘉禾县寒露风特征及其对双季晚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嘉禾县1981~2013年历年9月逐日平均温度资料,从发生次数、开始日期、强度、类型以及持续日数等5个指标对该县寒露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嘉禾县1981~2013年共出现了12次寒露风天气过程,寒露风出现频率为35.3%;平均开始日期为9月23日,最早出现在9月9日,最晚出现在9月30日;寒露风总天数为56 d,寒露风天气过程平均持续日数为4.7 d,最长持续日数为9 d;12次寒露风过程中湿冷型占75%,干冷型占16.7%,湿冷型为该地区寒露风的主导类型;重度和中度过程各占41.7%,轻度的年份占16.7%。发生偏早的寒露风较偏晚的寒露风对晚稻的影响更大,其中又以湿冷型寒露风的影响较大;6月下旬播种,9月20日前能安全齐穗的晚稻比播种偏晚的晚稻受寒露风影响要小。根据当地寒露风发生特点在做好寒露风灾害天气预报预警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生产、加强农艺培管,是提高晚稻抗寒露风灾害能力,指导区域晚稻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0.
寒露风对永福县晚稻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基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674-9675,9686
为防御和减轻寒露风对晚稻生产的危害,对永福县寒露风发生情况、危害及防御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永福县寒露风第1次出现的平均日期为10月1日,最早出现日期是9月19日,最晚出现日期为10月25日。9月底以前出现的寒露风对晚稻生产构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合理安排早晚稻的品种搭配和播种期,采取科学办法,加强水肥管理,可以减轻寒露风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正是我国多地的特征,但此时正是南方晚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一旦遭遇持续低温危害,就会导致水稻空壳、瘪粒,进而减产。寒露风对双季晚稻危害很大,必须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1.科学运用寒露风预测信息,合理安排生产。寒露风的长期预测,可提供预测信息给农民朋友参考,合理安排双季晚稻生产。如在预测寒露风到来早的年份可多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广西晚稻生产寒露风低温冷害的监测提供参考,利用中国陆面同化系统(CLDAS)气温产品,结合多源卫星数据库的水稻种植本底信息,参考寒露风灾害监测指标,对广西2011年9月19—27日的晚稻寒露风低温过程进行动态监测,以验证CLDAS提供数据的精准度。结果表明:此次寒露风造成广西晚稻重度受灾面积3 159.76km~2,中度受灾面积559.77km~2,轻度受灾面积2 452.14km~2;CLDAS反演气温与12个验证气象站点实测气温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3,日平均温差为0.3℃;CLDAS反演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与气象站点实测相应气温的时间差小于1h。CLDAS提供的气温数据与实际监测的气温数据较一致,并具有快速详细监测当地晚稻寒露风灾害等级分布状况的优势,且精准度较高。CLDAS可用于广西地区晚稻生产的寒露风天气监测。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2016,(10)
正近年来,因早稻中期生长期低温、阴雨、少日照,成熟期相应推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晚稻的适时早插秧,引起双季晚稻生育期相对延后,抽穗成熟期相应延迟的情况。另外,在一些地方晚稻施肥存在着碳铵、尿素用得多,而磷钾肥未能配足施用,给晚稻的提早抽穗也带来不利影响。如何预防寒露风的低温冷害,应作为夺取晚稻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1.寒露风及其危害寒露风是指寒露节前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从北方南下危害晚稻的第一次较强冷空气。是晚稻后期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对晚稻尤其  相似文献   

14.
昭平县晚稻寒露风出现规律及其防避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研究2002年昭平县寒露风的主要特点及晚稻的受害情况,根据历年寒露风出现规律提出综合防避对策采用先进技术,优化良种搭配;增强季节意识,确定晚稻播种期;实行健身栽培,增强植株抗寒力;遭遇寒露风时灌水御寒,补施肥料,喷施"九二○"及磷酸二氢钾等,可减轻损失.  相似文献   

15.
2014年环洞庭湖区双季晚稻中迟熟品种出现了较大面积、较高比率的空壳秕谷现象。通过对洞庭湖区9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发现双季晚稻主要生长期内出现的“寒露风”的不利气象条件是导致双季晚稻产量降低的重要因素。该文主要对环洞庭湖区双季晚稻寒露风影响的气象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寒露风带来的低温冷害是造成舣季晚稻结实率不高的直接原因。针对寒露风危害的情况,农民必然采取措施做好防御工作,具体方法有:  相似文献   

17.
2014年环洞庭湖区双季晚稻中迟熟品种出现了较大面积、较高比率的空壳秕谷现象。通过对洞庭湖区9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发现双季晚稻主要生长期内出现的“寒露风”的不利气象条件是导致双季晚稻产量降低的重要因素。该文主要对环洞庭湖区双季晚稻寒露风影响的气象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寒露风”对益阳地区双季晚稻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分析了益阳市各县(市、区)1961-2010年"寒露风"天气的气候概况,探讨了"寒露风"对双季晚稻生产的危害及其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寒露风对泾县双晚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露风是南方晚稻生育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2010、2011年连续两年,泾县的双晚都遭遇了寒露风的为害,致使水稻减产,生产效益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寒露风对晚稻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建立晚稻抽穗期间千粒重和灌浆速度的模拟模型,为预测晚稻灌浆速度及评估产量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取晚稻超级稻"甬优6号"在国家农业气象一级观测站柳州沙塘站进行分期播种试验,观测记录晚稻生育期各阶段的开始日期至末期和千粒重数据,以及同期的温、光、水等逐日气象数据,研究分析晚稻千粒重、灌浆速度与播种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影响晚稻千粒重的主要因素是抽穗日序,在晚稻适宜播种期期间,晚稻播种期越偏晚,抽穗日数可能越短,从而影响千粒重,最终影响晚稻产量。寒露风影响年份,晚稻灌浆速度主要受抽穗日序、日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影响,日平均气温越低、日照时数越少则灌浆速度越慢。【结论】寒露风出现在晚稻抽穗期会对晚稻灌浆速度产生抑制作用。建立的晚稻千粒重和灌浆速度的模拟模型显著性水平高,可用于广西晚稻千粒重和灌浆速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