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在日换水量30%基础上比较了粗沙、海细泥沙底质及有无遮蔽物对锯缘青蟹幼蟹生长存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蟹苗潜沙比例与沙粒径大小及蟹苗规格相关.表现为沙粒径越小或蟹苗规格越大,蟹苗完全潜沙的比例越高;C1、C2阶段蟹苗,具较强的攀附习性,以网片为附着物的蟹苗数量约占30%以上,进入C3后,网片上蟹苗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变态速度方面,海沙底较其余各组要提前1天,而其余各组无明显差异;最终成活率方面.网片(77%)>海泥沙(70%)>粗沙(65%)>空白(60%);规格方面,同一期的幼蟹壳宽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室外无充气无控温条件下比较了换水量及循环水量对锯缘青蟹仔、幼蟹中间培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换水量为10%、20%、30%的各组幼蟹存活率分别为60%、65%、79%;4期幼蟹以上变态率分别为46%、65%、79%;在实验设定的换水量范围内,增加换水量具有促进蟹苗生长和提高存活率的作用;日换水量30%基础上增加100.300%内循环和500%/d流水培育的各试验组,在提高蟹苗的存活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同期蟹苗的平均个体大小有差异。表现为同期蟹苗的规格随循环水量增加而变大;增加换水量和流水培育对于降低氨氮、亚硝酸氮含量及微生物数量有较明显的作用,培育水内循环在这方面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室外无充气无控温条件下比较了换水量及循环水量对锯缘青蟹仔、幼蟹中间培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换水量为10%、20%、30%的各组幼蟹存活率分别为60%、65%、79%;4期幼蟹以上变态率分别为46%、65%、79%;在实验设定的换水量范围内,增加换水量具有促进蟹苗生长和提高存活率的作用;日换水量30%基础上增加100-300%内循环和500%/d流水培育的各试验组,在提高蟹苗的存活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同期蟹苗的平均个体大小有差异,表现为同期蟹苗的规格随循环水量增加而变大;增加换水量和流水培育对于降低氨氮、亚硝酸氮含量及微生物数量有较明显的作用,培育水内循环在这方面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丁文岭 《淡水渔业》1996,26(1):44-45
小规格幼蟹当年养成试验丁文岭(江苏省江都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池塘养蟹从蟹苗到养成商品蟹一般分两个阶段,需两年时间。第一年从蟹苗到规格为10-100只/500克的幼蟹(扣蟹);第二年从扣蟹到成蟹上市。1994年由于长江幼蟹(扣蟹)贫缺,价格昂贵,每只达5...  相似文献   

5.
温室培育幼蟹为什么成活率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蟹培育指大眼幼体培育成Ⅲ期Ⅴ期幼蟹的生产过程。生产中为了提高成蟹上市规格,采用温室培育早苗,以获得大规格幼蟹。早苗培育因时间早(大部份在3月初)、水温低、技术难度大,幼蟹成活率普遍较低,一般只有10%左右,影响养殖效益。笔者通过调查,认为主要原因是:l蟹苗质量差表现为蟹苗淡化不彻底,出池时水体盐度高,出地规格不均匀,杂质多,活力差,进人温室培育,直接影响幼蟹培育成活率。选购蟹苗要求规格均匀,爬动敏捷,淡化6-7日龄,盐度在2%。以下的蟹苗。用手捞取少量蟹苗,轻握成团,松手后能迅速散开的苗为好苗。蟹苗…  相似文献   

6.
豆粕替代鱼粉对鲤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碧桂 《内陆水产》2008,33(4):38-41
以鱼粉和豆粕作为蛋白源。以植物蛋白分别替代0.14%,28%,42%,56%,71%,86%和100%的动物蛋白设计出等蛋白(30%左右)等能(15.77kJ/g左右)的8种不同动植物蛋白比饲料。通过65d的养殖,结果表明:鲤鱼的特定生长率在豆粕替代鱼粉比例71%时为0.82%/d,除与豆粕替代比例为0时的试验组无显著差异外(P〉0.05),显著大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蛋白效率在豆粕替代鱼粉比例86%时最大,分别为1.29%,除与豆粕替代比例71%时差异不显著外(P〉0.05),与其余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饵料系数在豆粕替代鱼粉比例86%时最小为2.42,与豆粕替代比例71%时差异不显著外(P〉0.05),但与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则本试验中动植物蛋白比为0.37:1-0.18:1时,鲤鱼的生长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丁文玲 《科学养鱼》1995,(12):37-38
幼蟹当年养成试验池塘养蟹从蟹苗到养成商品蟹一般分两个阶段,需两年时间。第一年从蟹苗到规格为10-100只/500克的幼蟹(扣蟹);第二年从扣蟹到成蟹上市。1994年由于长江幼蟹(扣蟹)缺乏,价格昂贵,每只达5—8元以上,辽蟹和巨江蟹品质差,不适应本地...  相似文献   

8.
采用4种饵料投喂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虾,用投喂感染的方法人工感染WSSV。测定体长、体重以及各组的攻毒存活率,实验周期15d。ANOVA分析结果表明,投喂鲜活卤虫组体长、体重的增长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实验组的体长、体重增长量最小;投喂鱼肉组体长增长慢于投喂蛤蜊肉组,而体重的增长快于投喂蛤蜊肉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投喂卤虫成体和投喂鱼肉两组的攻毒存活率最高,明显高于投喂配合饵料和蛤蜊肉两实验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投喂卤虫组和投喂鱼肉组之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人工配合饵料组和蛤蜊肉组差异不显著(P〉0.05)。巢式PCR检测表明,人工感染前的中国对虾幼虾少数携带WSSV,人工感染后全部个体检测到病毒特征片段。  相似文献   

9.
一、幼蟹生产的现状安徽宣城市水阳镇2001年幼蟹培育面积1万多亩,培育幼蟹8000余万只,2002年幼蟹培育面积达1.6万亩。全镇以河蟹生产为龙头的特种水产品养殖初趋格局,已初步形成了蟹苗(大眼幼体)培育———幼蟹———成蟹养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特别是幼蟹苗种的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从各地成蟹回捕率高、成蟹规格较大、长势情况良好来看,在各地享有一定的声誉。二、存在的问题1.采购蟹苗(大眼幼体)形势严峻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油棉生产效益下滑,全镇去年幼蟹培育面积比上年增加64%。5~6月份,全镇…  相似文献   

10.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斑点叉尾鲴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日粮中25%、50%、75%和100%的鱼粉,饲养平均体重为1.1g的斑点叉尾鲴42d后,研究了发酵豆粕对斑点叉尾鲴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豆粕替代25%、50%、75%鱼粉组斑点叉尾鲴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比对照组稍高(P〉0.05),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替代100%的鱼粉时,这些指标与对照组也没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斑点叉尾鲴胃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胰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活性随着替代比例的提高而呈不明显的上升趋势(P〉0.05);各试验组鱼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替代50%鱼粉组最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蒋国民 《内陆水产》2001,26(3):26-26
1蟹苗的选择技巧 选用优质的蟹苗是将大眼幼体培育成扣蟹的首要条件。优质蟹苗主要表现,除正常表观外(趋光性,溯水性强,摄食凶猛,离水后爬行迅速,手握有扎手感,松手后马上散开),还有:( 1)体色黄中带青,甲壳透明,胃肠饱满,附肢完整;( 2)镜检体表光洁无聚缩虫或丝状菌等异物;( 3)大眼幼体不少于 6日龄,已能贴壁抓绳,出池盐度一般不超过 7;( 4)胃部发白的“白头苗”比例不超过 10%。在选择时,可以取若干蟹苗放在淡水中暂养 24小时以上,若无死苗说明质量较好。 2蟹苗的运输 掌握蟹苗选购的同时还要掌握正确的运输…  相似文献   

12.
在水温13.0~23.0℃下,将平均质量1.45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放养在容量50L(45cm×31cm×30cm)的水槽中,投喂以鱼粉、虾糠和玉米蛋白为蛋白源,添加马尾藻粉、海泥、贝壳粉和黄原胶等粗蛋白12.70%和粗脂肪5.48%的饲料。在饲料中含有不同比例的亚油酸(LA)、α-亚麻酸(LNA)、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DHA)和二十碳五烯酸(20:5n-3)(EPA),以橄榄油平衡脂肪含量,以贝壳粉平衡其他成分,配制成LA和LNA的比例分别为20:0(S1);20:1(S2);1:2(S3)和2:1(S4);LA、LNA、DHA和EPA的比例分别为6:1:5:0(S5);10:1:30:5(S6)和10:5:6:1(S7)的膏状饲料。80d的饲养表明,幼参摄食只添加橄榄油(S1)、添加橄榄油和亚油酸(S2)的饲料时生长最慢,显著低于其他各组的幼参(P〈0.05);摄食只添加亚麻酸(S3)或亚油酸和亚麻酸(S4)的饲料时,生长较慢,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摄食添加DHA(S5)和EPA+DHA(S6)的幼参(P〈0.05);摄食添加上述4种脂肪酸(S7)饲料时,生长最快,即LA,LNA,DHA和EPA的比例为10:5:6:1时,体壁最厚,肠道中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有效活力最高,对饲料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摄食实验饲料的仿刺参体内蛋白+脂肪十灰分的含量之和(平均85.79%)远大于初始刺参(79.70%)的相应之和,由高至低依次为:S2(90.57%)〉S1(87.97%)〉S3(85.78%)〉S4(85.29%)〉S7(84.19%)〉S5(83.79%)〉S6(82.97%)。仿刺参摄食后体内18碳脂肪酸含量呈负增长,而体内EPA的含量均呈正增长,且恒定变化在4.36%~6.83%之间,表明饲料中的18碳脂肪酸能转化为仿刺参体内的EPA。添加了4种脂肪酸的S4、S5、S6和S7组幼参肠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13.
摄食不同饲料幼鲤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膨化加工的家禽下脚粉替代不同比例鱼粉配制四组试验饲料,分别饲喂同批孵育的幼鲤(平均体长5.45±0.78cm,体重1.38±0.21g)76天,水温22~25℃,日投喂量占鱼体重5%。实验结束时各组受试鱼肝胰脏、肠道蛋白酶活性和生长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试验饲料对幼鲤肝胰脏、肠道蛋白酶活性有一定影响;添加家禽下脚粉各组明显高于鱼粉(对照)组P<0.05);幼鲤生长和蛋白质效率与蛋白酶活性显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高淳县河蟹养殖业近年来迅速发展,得益于全县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坚持大规格幼蟹的培育推广,选择优质蟹种是养殖大规格商品蟹的基础。蟹种又称扣蟹、幼蟹,将16万只/kg左右的蟹苗(河蟹大眼幼休)培育成60~260只/kg幼蟹的过程即是为蟹种培育过程。  相似文献   

15.
田喜山 《畜禽业》2006,(8):20-21
选取21日龄杜大长断奶仔猪30头,研究添喂酪蛋白酶解物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血清中IgA、IgG和IgM的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5.85%(P〈0.01)、2.04%(P〉0.05)、7.89%(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仔猪血清补体C3、C4水平的差异不显著;对照组和试验组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4.19%、22.52%,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仔猪的日增重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花生秧粉替代配合饲料中的马尾藻粉,研究不同比例花生秧替代马尾藻的配合饲料对仿刺参幼参的生长和消化的影响。试验设6组,替代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8%、16%、24%、32%和40%,每组3个重复,试验进行60 d。试验结果表明,各组仿刺参存活率均超过95%,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24%替代组仿刺参特定生长率最大(0.58%/d),高于对照组28.9%,8%替代组和16%替代组生长稍慢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 P >0.05),而32%替代组和40%替代组仿刺参生长明显慢于对照组(P <0.05);各替代组水体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各替代组幼参对饲料消化率随替代比例变大而降低;试验前30 d肠道内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后30 d ,淀粉酶活性对照组表现最大,并有随花生秧粉替代比例变大含量下降的趋势;5个替代组仿刺参体腔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17.
按一定方式将河蟹潘状幼体、活轮虫、海洋单细胞藻类等共存于同一河蟹育苗水体内,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从而给河蟹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在450m^3水体内,出苗量为0.48kg/m^3,规格15万只/k;8000只/kg的幼蟹回捕率30%以上,与其它河蟹育苗模式相比,生态育苗具有幼体无病害、不用药、育苗成本低、培育成活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鸭500只,随机分为10个组(9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50只肉仔鸭。试验组采用二因素、每个因素三个水平的完全随机设计.即在饲粮中添加3%、6%、和9%的大豆油,每个比例分别添饲1周、2周、3周,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大豆油的用量和时间对内鸭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之问以及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肉鸭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有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之间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大豆油的比例、时期及比例与添饲时的互作对内鸭的日增重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而以添加6%的比例添饲两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对锯缘青蟹Z、M、C1~C4仔蟹在不同温度、盐度及干露时间的条件下,观察变态及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温度改变对Z5变态率有影响,30—26℃温度突变其变态率为53%,30-28~25℃温度渐变变态率为60%,对照组(30℃)为57%;温度改变对M的变态存活率和变态时间间隔无影响.但C1变态为C2的时间间隔比对照组延长24~48h。2.盐度改变对青蟹Z5及C1-C4。仔蟹存活和变态的影响不同,在直接由盐度33移至28、21、15、8的不同条件下,Z5和M的盐度忍耐下限分别为21和15;C1-C4仔蟹在以上的盐度变化条件下均能成活、变态,但C4仔蟹在28、33高盐度下部分个体蜕壳不遂或蜕壳后死亡。3.蟹苗及仔蟹耐干露能力随着个体长大而增强;同规格蟹苗在干露6~18h条件下,变态时间间隔随着干露时间的增加延长24.48h;M在潮湿海绵和不透风的条件下放置12h,可正常变态,离开海绵则在6h内全部死亡;但C1-C4仔蟹即便离开海绵18h,也能正常存活变态。  相似文献   

20.
2003年4~5月,在南通东朋水产品有限公司吉成河蟹育苗场进行河蟹育苗,共育出四批大眼幼体。前两批以丰年虫无节幼体为主要饵料,1.500m^3育苗水体共育出大眼幼体370kg,平均出苗量0.25kg/m^3,蟹苗质量较好(规格为15万只/kg左右),但育苗成本很高,为800元/kg;第三批苗以新鲜淡水蚤(桡足类)为主要饵料,丰年虫无节幼体为辅助饵料,495m^3育苗水体共育出大眼幼体99kg,平均出苗量0.20kg/m^3,蟹苗个体小(规格在44万只/kg左右),质量差;第四批育苗完全不用丰年虫无节幼体,而是采用生态法育苗,施肥培育单细胞藻类,450m^3水体共育出大眼幼体260kg(3900万),平均出苗量0.5kg/m^3左右,育苗成本低,大眼幼体质量好。规格在8000只/kg的幼蟹,回捕率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