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分析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下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可以为制定防沙治沙对策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以植物α-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w、Simpson指数SD、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Js)和β-多样性指数(相似性系数Cs)、生物量变动系数为指标,从空间和时间2个尺度上分析宁夏盐池县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下的植物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从α-多样性一群落稳定性分析,退耕还林措施下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指数较高,人工封育各指数年际间波动较小;从β-多样性一群落稳定性分析,人工封育措施下的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较大,且各年间波动较小,群落最稳定,退耕还林地次之;从功能指标分析,人工封育措施下的各年生物量值最高,退耕还林措施下的生物量波动最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方法采集数据,以重要值为测度指标,以丰富度指数D2、Simpsom指数D1、Shannon-Wiener指数H′、Sheldon均匀度指数JSW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为测度指数,研究了崀山丹霞地貌14个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在相似生境中,随着群落演替至亚顶极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顶极群落中,生境变优,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增加,而乔木层无明显变化规律;2)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除一般常见的变化模式外,还出现一种双峰曲线模式;3)H′较D1,E较JSW具有较高的敏感度。D1与H′在描述群落乔、灌、草,H′与E、D1与E、JSW与E在描述乔木,JSW与E在描述草本之间物种生物多样性上有相似的作用。表明:丹霞地貌中海拔、生境和演替影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H′、D1JSW与E能单独表达丹霞地貌群落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宁夏盐池县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α-多样性指数即Shannon-W iener指数、S im pson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Jsw、生态优势度和β-多样性指数(相似性系数C j),通过对比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人工封育、退耕还林、撂荒地)固定样地生物多样性变化,对宁夏盐池县草原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撂荒年限的延长,撂荒地植物群落趋于稳定、均匀,但更新速度较慢。(2)采用人工封育措施的样地,SW和JSW多样性指数由外围(对照)、边缘、核心依次增大,经过两年封育后多样性指数排序变为边缘>核心>外围(对照),草场破坏相对严重的边缘区植被得到了很快的恢复。(3)退耕还林样地,2001年实施了退耕还林后植物恢复很快,群落向趋于复杂稳定的方向发展。群落发生了明显的演替。2002年退耕还林样地群落稳定性变差,更新速度缓慢。此外,还进一步分析了引起植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不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样地法对小浪底水库库区山地生态系统不同群落间的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1)、Margalef物种丰富度(D2)、种间相遇概率(P)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等多样性指数进行研究,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与群落类型有密切关系,同一类型的群落中,多样性指数随演替时间表现出复杂的关系;2)土壤含水量对H′、P、Jsw、D1等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土壤厚度与H′、D1、P呈显著正相关性;多样性指数与坡度无相关性;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等养分指标与多样性指数H′、D1有显著的正相关;3)多样性指数H′与乔木、灌木群落生物量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草本群落与D1相关性不显著;4)乔木林群落的恢复时间与Jsw、H′呈正相关关系,其余多样性指数(PD1、D2)与恢复时间关系不显著(P>0.05);恢复时间每增加10a,群落物种数平均增加约6种;5)物种多样性指数H′与灌木的盖度和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有些单优群落随高度增加和盖度提高,多样性指数反而表现出降低;6)草本植物群落的高度和盖度与物种丰富度指数D2与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H′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黄河小浪底山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海拔、坡度、坡向、土壤状况等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生态因子进行筛选,根据影响因子的作用大小,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样地进行群落恢复进程的分类,利用判别分析技术建立各恢复阶段的判别公式。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群落可以划分为15种类型,其中乔木群落4个,灌草群落6个,草本群落5个;2)土壤和地形等环境因子、土壤流失等生态因子对多个公共因子都有较大的载荷。多样性指数H′/sup>,D1,P,Jsw,D2等在第1主分量上、石砾含量在第2主分量上、土壤流失程度、土壤厚度以及坡向和土壤类型在第2、第3主分量上都有较大载荷,海拔在3个主分量上载荷都较小;3)黄河小浪底山地植被恢复期可以分为4个恢复阶段:恢复初期阶段,其群落占27%;进展阶段,其群落占40%;恢复中期阶段,其群落占20%;恢复稳定阶段,其群落占13%;4)所建立的判别模型是可靠的,在判识植被恢复阶段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半干旱区湿地植物群落α多样性分析——以宁夏盐池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盐池四儿滩湿地为例,以重要值为基础数据,采用丰富度指数、综合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对湿地生态系统α多样性沿湿地—干草原梯度变化及样线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进行相关环境因子探讨。结果表明:同一样线内,受土壤含水量、全盐含量和土壤养分等因子影响,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一致,交错带最大,其次是旱生带,最小为湿生带。由于受人为活动及地形地貌影响程度的不同,样线间植物α多样性差异较大。南样线的丰富度指数最大,其次为西北样线,西样线最小;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一致,西北样线最大,西样线次之,南样线最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揭示土壤理化特性与细菌丰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为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水土流失分区精准治理提供参考。[方法] 以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侏罗系中统漳平组中段(J2Z2)、侏罗系中统漳平组下段(J2Z1)、侏罗纪燕山期早期侵入岩(γ52(3) c)、第四系全新统(Qh)4种地层背景,分析测定不同地层背景马尾松林土壤理化特性和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 不同地层背景马尾松林土壤理化指标整体表现为:J2Z1J2Z2Qhγ52(3) c;土壤养分含量各地层背景各有丰缺,J2Z1地层背景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其他地层,Qh地层背景氮含量大于其他地层,而γ52(3) c地层背景磷和钾含量较高;4种地层背景土壤细菌差异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表现为:QhJ2Z2J2Z1γ52(3) c,分别占总OTU数目的21.62%,18.29%,16.79%,12.08%;细菌群落多样性表现为:J2Z2Qhγ52(3) cJ2Z1;J2Z1地层和Qh地层土壤细菌多样性与土壤含水率和土壤pH值正相关,J2Z2地层与土壤容重以及全磷含量正相关,γ52(3) c地层与土壤钾含量和速效氮含量正相关。[结论] 红壤侵蚀区不同地层背景马尾松林土壤理化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考虑地层背景因素进行分区治理,细菌对不同地层背景土壤性质具有一定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野外长期控制试验,研究了氮沉降7 a后人工杉木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响应。试验处理分为N0[(Control),0 kg/(hm2·a)];N1[60 kg/(hm2·a)];N2[120 kg/(hm2·a)];N3[240 kg/(hm2·a)]。林下植物中共发现51种植物,隶属34科,45属。随着氮沉降的增加,呈现出植物α多样性指数减少,而βws多样性指数增加的趋势,群落相似性指数明显降低。去趋势对应分析排序(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DCA)结果表明,氮沉降改变了植物群落结构。其中,菝葜和沿海紫金牛在4个处理中均有发现,为广适种。毛冬青、粗叶榕、毛花连蕊茶、毛枝连蕊茶、香附子这几种植物在N0-N2处理中有发现,属于较耐受种。茅莓、羊乳、羊角藤、琴叶榕、紫麻、杜虹花、乌蔹莓、海金莎均为一般耐受种,在N0和N1处理中有发现。另外,黄瑞木、黄樟等16种植物可能为敏感种,仅可在N0处理中发现。总之,亚热带森林植物多样性受到了氮沉降增加的不利影响,应针对某些濒危植物种类实施合理的保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明宁夏太阳山湿地湖泊水质与富营养化现状,为其生态修复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4,7,10月和2020年1月对水样进行采集,检测水环境因子理化指标,分析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优势种以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结果] 西湖夏、秋季为Ⅲ类水,春季和冬季分别为Ⅴ类和Ⅳ类,南湖夏、秋季为Ⅱ类水,春、冬季分别为Ⅳ类和Ⅴ类,小南湖和东湖最差,全年均为Ⅴ类水。西湖和南湖浮游植物H''较高,均匀度J变化幅度小,水体污染较轻。而小南湖和东湖浮游植物H''变化较为明显,水质状况较差。西湖夏季水体呈现轻度富营养,其他季节为中营养状态。南湖情况较好,全年水体均呈现中营养状态。小南湖在夏、秋季为中度富营养,春、冬季为轻度富营养。东湖除夏季水体呈现中度富营养外,其余季节均为轻度富营养状态。[结论] 太阳山湿地湖泊水质已受到污染,富营养化程度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应密切监测其水质和富营养化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青藏高原派墨公路生态恢复过程中环境因素对边坡植物群落的影响,为藏东南工程扰动区生态恢复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藏东南新修派墨公路为研究对象,基于沿线边坡生态恢复植物群落调查,分析群落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群落加权性状值(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氮含量、叶磷含量)与环境变量(海拔、修复措施)的关系,探究当前恢复重建植物群落对环境变量及工程措施的响应。[结果] ①海拔显著影响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叶干物质含量(p<0.05); ②高强度的措施显著提高群落盖度、比叶面积、叶氮含量(p<0.05),但对叶磷含量有显著负向作用(p<0.05); ③人为高度干预的SJP技术能够显著增加高海拔植物的叶干物质含量,对群落修复效果总体较好。[结论] 海拔高度和修复措施是派墨公路沿线边坡植物群落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海拔升高,植被自然恢复难度增大。应加大人为修复措施强度,避免引起高寒地区生态退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盐池县不同沙化程度下草地植被特征和土壤特性的变化,以探讨植被和土壤对沙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草地沙化程度的加剧,植被组成发生变化,多年生草本植物呈逐渐减少,一年生草本植物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轻度沙化草地到中度沙化草地增加,自中度沙化草地至极度沙化草地先降低后又增加,中度沙化阶段是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变化的重要转折时期。随着草地沙化加剧,土壤含水量、有机质、氮含量降低;重度沙化阶段土壤磷、钾含量最高,pH值和可溶性盐无明显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的解决荒漠化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该文以位于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区的宁夏盐池县为例,探讨该区土地潜力,建立了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区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和指标体系,并筛选出评价主导因子,依据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将该区域分为17个地块,在地理信息系统下建立其属性数据库,结合有关专家判断,根据权重法对每一地块的土地潜力等级进行了评价.盐池县是宁夏沙化土地面积最大,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沙化土地面积达5.6万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5.14%.  相似文献   

13.
宁夏盐池植被盖度变化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1989、1999和2003年8月的TM遥感影像3景,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模型,提取了植被覆盖等级图。通过对3时段不同植被盖度类型比较分析得出:盐池县植被盖度变化趋势明显,尤其是低盖度植被和中高盖度植被,2003年较1989年变化幅度分别为64.62%和72.04%。出现植被好转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气候因素中的降雨和蒸发,二是荒漠化治理措施如退耕还林、全县禁牧封育等,而这些影响因素中尤其以降水和蒸发为主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盐池县植被覆盖度同降水、蒸发之间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中等盖度主要以半固定沙地、退化土地、退化草场为主,2003年占全县总面积的70.65%,是盐池县的主要植被覆盖类型,该类型面积大,生态脆弱,是未来荒漠化治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定量评价封育对宁夏盐池县沙化草地植物组成及群落复杂性的影响,为半干旱区草地植被恢复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种封育类型老、新封育区和对照区在2003—2013年样线与样方结合法进行植被调查,并用群落总复杂性、无序结构复杂性、有序结构复杂性3种指数来分析其复杂性特征。[结果]老封育区由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和刺沙蓬(Salsola ruthenica)群落逐渐演替为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群落,新封育区和对照区主要是黑沙蒿群落;新封育区和对照区的植被生物量与盖度大多年份高于老封育区;封育可增加无序与有序结构复杂性,进而增加群落总复杂性。[结论]长期封育降低了植被数量特征值;随封育年限的延长,群落复杂性指数约以5a左右为波动周期,说明适宜封育年限为5a。  相似文献   

15.
阿克苏河中游荒漠河岸林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阿克苏河中游荒漠河岸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稳定性及其之间的关系,在物种水平上对当前群落植物组成的复杂性及部分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为荒漠河岸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格局分析法,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聚类分析以及M.Godron稳定性测度对植物群落进行综合评估。[结果]阿克苏河中游荒漠河岸林主要的植物种群均呈现聚集分布的格局,群落结构简单,具有单寡种优势群落的特征。不同地段的植物群落物种分布较为均匀,但丰富度与多样性的高低略有起伏;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根据环境因子的聚类结果可分为6个群丛,其中有3个群丛的物种多样性较低。物种组成与土壤水分的关联较为密切;当前植物群落尚未达到稳定阶段,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者之间并无任何直接联系。[结论]单一以河水漫灌的方式促进该地区植物多样性的恢复具有一定的困难,考虑以胡杨、柽柳为主要格局,种植深根系的乔灌木以营造局部地区小气候,间接优化生境的方式对荒漠河岸林的植被恢复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the spatial components on species diversity in a network of protected areas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step for assessing its conservation “capacity”. A clear evaluation on how α-, β-, and γ-diversity are partitioned among and within spatial scales can help to drive manager decisions and provide method for monitoring species diversity. Moving from these concepts, a probabilistic sample of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was here applied for quantifying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within the Sites of Community Importance (SCIs) of the Natura 2000 network in the Siena Province. Al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separately for all species and those species defined as “focal” (included in regional, national or continental “red” lis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pecies richness of the SCIs differed from one location to another one independently from the sampling efforts. Diversity partitioning indicated that most of the flora diversity within the network was given by larger-scale β-diversity, i.e. the differences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mong SCIs. β-diversity was then decomposed in two components: βArea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area among SCIs) and βReplacement (due to the compositional differences across SCIs). βArea wa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all species, while βReplacemen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or focal species. The consequent implic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