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单叶蔓荆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冷浸法对单叶蔓荆子植物的种子和叶进行浸提,进一步采用生长速率法将获得的粗提物浸膏用于植物病原真菌拮抗活性的测定。结果发现,单叶蔓荆子植物的种子和叶粗提物对靶标菌抑制能力不同,其中叶部粗提物对小麦赤霉病菌抑菌效果最好,培养后期抑菌率可达50%;种子粗提物对小麦赤霉病菌、苹果轮纹病菌以及水稻稻瘟病菌均有很好的抑菌活性。种子粗提物抑菌活性优于叶部粗提物,其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12.53 1,142.49 g·L~(-1)。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豚草提取物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推广与应用问题,以豚草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温浸-超声波联合提取法提取抑菌活性物质,并开展其对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病原菌的室内外抑菌试验。室内抑菌试验表明,粗提物浓度为16 mg/mL时,抑菌率达到73.62%;林间防治试验表明,最小抑菌浓度为 40 mg/mL,抑菌率达到95.14%。通过以上抑菌试验确定豚草粗提物对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牛尾蒿、黑蒿、艾蒿、青蒿及茵陈蒿5种蒿属植物的乙醇提取物为供试药剂,采用带毒平板法测定蒿属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pn5502和pn7604菌株的抑菌活性,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牛尾蒿的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追踪,筛选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当各粗提物浓度为1 mg/mL时,对供试菌株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牛尾蒿粗提物的抑菌活性最强,对菌株pn5502和pn7604的抑菌率分别为89.04%和71.38%。其中,馏分Fr_1浓度为0.5 mg/mL时,对2株菌的抑制活性高达100%。馏分Fr_1对pn5502的EC50为7.473 3μg/mL,对pn7604的EC50为9.463 4μg/mL。因此,5种蒿属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2株马铃薯晚疫病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牛尾蒿馏分Fr_1抑制作用最强,抑菌活性高于阳性对照药剂霜脲·锰锌,其抑菌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连翘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DA培养基从连翘茎、叶中分离到19株内生真菌,对其分别进行液体培养,将发酵产物中的发酵液用高压蒸汽湿热灭菌,菌丝体晾干研磨后用丙酮提取。用发酵处理液和丙酮粗提物采用生长速率法对一些植物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抑菌率在50%以上的活性菌株,发酵液组中有1株(5.26%),菌丝体组中有13株(81.25%),表明其抑菌活性成分主要为胞内代谢产物(存在于菌丝体粗提物中)。筛选出2株抗菌谱较广的内生真菌(J4和J8),其中J8对9种病原真菌抑菌活性较强,J4对6种病原真菌抑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us aureus)、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Hernolytic streptococcus)为试验菌,采用滤纸片法、二倍稀释法及皿内试验法,测定了5种芳香植物精油及精气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植物的精油及精气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在精油抑菌试验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艾叶(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迷迭香(Rosemarinus officinalis Linn)、香叶天竺葵(Pelargonium graveolens L’Herit)、罗勒(Ocimum basilicum L);对乙型链球菌的抑菌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香叶天竺葵、罗勒、艾叶、薄荷、迷迭香。在精气抑菌试验中,5种植物1 g整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21.01%~67.52%,除迷迭香外,另外4种植物的抑菌率均在30%以上;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率为14%~78.89%,除艾叶、罗勒外,另外3种植物的抑菌率均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防治石榴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方法]以石榴枯萎病菌为供试菌种,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洋葱、甘草、胡椒、番茄茎尖和厚朴叶的提取液对石榴枯萎病病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5种植物提取液对石榴枯萎病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不经稀释的提取液效果较好,其中,洋葱、甘草、胡椒提取液对供试菌种的抑菌率较高,分别为66.50%、69.01%、72.40%,番茄茎尖和厚朴叶提取液的抑菌作用次之,抑菌率为64.49%和61.48%。[结论]植物源农药提取液的原液对石榴枯萎病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抑菌效果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7.
84种植物光活化杀虫活性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白纹伊蚊4龄幼虫为试虫,在近紫外光照射条件下测试了采自广西和甘肃的84种植物甲醇粗提物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我国特有植物黄缨菊具有光活化杀虫活性,经500μg/mL粗提物处理的试虫,光照组在光照结束后24 h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而避光组仍无死亡。黄缨菊根、花、叶的活性依次递减,经500μg/mL根、花和叶粗提物处理的试虫,光照组在光照结束后24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45.56%和16.67%,而避光组无死亡,表明黄缨菊的杀虫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根中。  相似文献   

8.
4株海洋真菌发酵液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对植物病害有较好抑制作用的拮抗菌,采用菌落生长法、孢子萌发抑制法和纸碟法测定了从东海岛沿岸海水中分离筛选到的4株海洋真菌的发酵液以及抗菌活性物质粗提物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4株海洋真菌发酵液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菌株179的抑菌效果最好,平均抑菌率达到70.6%;4株海洋真菌的发酵液对兰花炭疽菌2—2和弯孢菌的分生孢子萌发抑菌率均超过96%,特别是菌株152对盘多毛孢菌分生孢子萌发抑菌率达到100.0%;菌株132和152的抗菌活性物质粗提物对镰刀菌,以及菌株179和182对兰花炭疽菌2—2的抑菌效果较好,抑菌带宽分别为15.8、23.3、15.8和16,7mm。试验结果表明,这4株海洋真菌对7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孙洋  侯明生  邱其伟  刘兴元  舒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18-8119,8138
[目的]研究9种药用植物粗提物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9种药用植物丙酮粗提物对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的抑菌活性。[结果]在不同的植物样品浓度(0.100、0.010和0.005 g/ml)下,9种药用植物丙酮粗提物对3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抑菌率在3.5%~87.0%。[结论]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对3种植物病真菌菌的抑菌率为12.8%~87.0%,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则为40.0%~69.8%,二者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文殊兰粗提物和精油对5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文殊兰精油比粗提物的抑菌效果好,且抑菌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精油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精油对供试菌株的EC50均小于1.0 mg/mL,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11 mg/mL.对精油进行GC-MS分析,共鉴定出27种化学物质,其中主要成分为(Z,Z)-9,12-十八碳二烯酸(16.89%)和n-棕榈酸(15.77%).  相似文献   

11.
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蒲公英、白头翁、金银花、连翘、漏芦、野菊花、鱼腥草等26味清热解毒药对15个不同种属120株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统计分析抑菌活性相对较强的金银花、连翘、贯众、紫花地丁、野菊花等12味药物对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巨型球菌、吉氏库特氏菌、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鲁氏不动杆菌、产吲哚金黄杆菌、单胞菌属共11个种属的MIC50和MIC90,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分析清热解毒类药物对同种属菌株抑菌活性的强弱.结果表明,土茯苓、败酱草、半边莲、鸦胆子、重楼、毛慈姑、白花蛇舌草、北豆根、鱼腥草、大青叶、白蔹、板蓝根、马齿苋、射干共14味中药的体外抑菌活性较差;而金银花、连翘、贯众、紫花地丁、野菊花、金荞麦、蒲公英、红藤、白头翁、漏芦、拳参、青黛12味药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相对较强.26味清热解毒药对不同种属细菌的抑菌活性不同,总体上,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活性强于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中以对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差,其次为单胞菌属;对阳性菌、芽孢杆菌和阴性菌中的鲁氏不动杆菌、产吲哚金黄杆菌、变形杆菌和弗氏志贺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以拳参和青黛最强;其次为连翘和红藤;再次为金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和漏芦;最差为金荞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不同培养基对红贝俄氏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的影响,为红贝俄氏孔菌的人工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葡萄糖酵母膏蛋白胨培养基(GYP)和综合马铃薯培养基(CPDA)对红贝俄氏孔菌进行人工培养,采用乙酸乙酯提取菌丝体和发酵液化学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比分析野生和人工培养红贝俄氏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通过微量稀释培养法评价野生菌和人工培养红贝俄氏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GC-MS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菌和培养菌丝体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棕榈酸和油酸等,其中,从野生菌检测出13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甲酯(18.522%)、棕榈酸甲酯(15.976%)和棕榈酸(11.164%);从GYP培养菌丝体共检出13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棕榈酸(28.677%)、油酸(15.108%)和棕榈酸甲酯(8.983%);从CPDA培养菌丝体共检出14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棕榈酸甲酯(22.575%)、棕榈酸(17.643%)和硬脂酸甲酯(4.787%);有7种相同成分共同存在于3种提取物中,有3种成分仅在野生菌中检测到,有7种成分仅在培养菌丝体中发现。从GYP培养液中共检出9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十八甲基环壬硅氧烷(4.663%)、1-十九碳烯(2.423%)和(E)-3-十八碳烯(1.785%);从CPDA培养液中共检出14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棕榈酸(12.913%)、(Z,E)-2,13-十八碳二烯-1-醇(5.985%)和棕榈酸甲酯(5.591%)。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GYP培养液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80 mg/m L,其余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均为1.60 mg/m L。【结论】可采用GYP和CPDA作为培养基对野生红贝俄氏孔菌进行规模培养,以解决野生红贝俄氏孔菌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抗氧化性及抑菌性更好的多糖应用于药品及保健品中,以干制品的香菇和茯苓为原料,经过热水浸提和醇沉后分别提取出香菇多糖、茯苓多糖和香菇茯苓混合多糖,比较3种多糖的还原能力、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抗亚硝胺合成能力及其抑菌性。结果表明:在5mg/mL浓度下,香菇茯苓混合多糖、茯苓多糖和香菇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为37.11%、18.34%和21.56%。当多糖浓度为2.0mg/mL时,香菇茯苓混合多糖的还原能力明显大于香菇和茯苓多糖;当多糖浓度为2.4mg/mL时,香菇茯苓混合多糖对亚硝胺的阻断率为41.48%,分别比香菇多糖和茯苓多糖高10.59%和12.2%;当多糖浓度为20mg/mL时,香菇茯苓混合多糖、香菇多糖和茯苓多糖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分别为14.24~15.75mm、11.57~12.25mm和11.20~11.76mm。香菇茯苓混合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5mg/mL、1.0mg/mL和1.0mg/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丙酸杆菌代谢物的抑菌活性,为薛氏丙酸杆菌代谢物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实验室保藏的薛氏丙酸杆菌H1310为出发菌株,采用亚硝基胍(NTG)进行诱变处理,待突变菌株长出后采用双层平板筛选法进行筛选,而后通过深层液体发酵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复筛。[结果]当最优的NTG诱变浓度为0.3 mg/m L时,致死率为90.69%。采用双层平板法,从3 564株菌落中挑选出87株突变株,进一步进行复筛,获得一株突变菌株,其代谢物抑菌活性达(28.30±2.47)AU/m L,比出发菌株提高43.87%。[结论]确定了丙酸杆菌NTG诱变选育的试验方法,获得一株抑菌活性高的遗传性能稳定的菌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芥菜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为开发芥菜作为杀菌剂应用于农业生产奠定基础,为芥菜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芥菜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葡萄座腔菌和烟草黑胫菌等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有机溶剂获得的芥菜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以95%乙醇提取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提取物的抑菌率可达90%以上。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分别为0.5 g/mL和1.0 g/mL,通过毒力方程的测定,它的半抑菌浓度(EC50)为0.2212 g/mL。通过试验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表明:芥菜乙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菌、葡萄座腔菌、烟草黑胫菌、辣椒菌核病菌等4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较强,其EC50分别为0.0898 g/mL、0.1265 g/mL、0.1679 g/mL、0.1685 g/mL,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弱,EC50为0.5833 g/mL。[结论]芥菜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并且具有较广的杀菌谱,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番茄叶霉病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菌AYM-18的抗菌物质,为利用该菌开发环境友好型的生物农药应用于番茄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滤纸片法测定拮抗菌AYM-18的全细胞培养液、无菌滤液和菌体悬浮液对番茄叶霉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确定其抗菌物质的主要来源,并采用单因子试验测定其抗菌物质的稳定性及产生条件.[结果]拮抗菌AYM-18的全细胞培养液、无菌滤液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明显,产生的抑菌带较早、较大;AYM-18菌株无菌滤液在pH 5~9、-20~80℃时均表现出很强的抑菌活性.AYM-18菌株抗菌物质产生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接种量5%、28℃条件下培养36h.[结论]拮抗菌AYM-18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拮抗作用源于其代谢物质,其抗菌物质具有一定的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产生条件温和,具有开发成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添加生物炭的水芹湿地对农村低污染水的净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物炭对湿地处理污水的效果,以种植水芹的湿地系统为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添加1%和5%煅烧温度为500℃和700℃的两种生物炭对低污染水的净化作用及其对水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煅烧温度为700℃和500℃生物炭的水芹盆中,系统表面水TN浓度均值在4.05~4.18 mg·L~(-1),低于不加生物炭对照组。煅烧温度为500℃,添加量为1%的生物炭处理组的氨挥发损失总量为96.07 kg·hm~(-2),显著提高;而煅烧温度为700℃,添加量为1%的处理组的氨挥发损失总量(43.02 kg·hm~(-2))与对照相当,其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养分累积量较大,且该种生物炭对土壤养分有一定的固持作用,具有较好的正面效应。通过生物炭和水芹湿地系统的耦合,筛选出了较优的生物炭类型,其在净化污水的同时降低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效利用了污水中的氮、磷等养分资源,从而为设计农村低污染水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王捷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87-3888
[目的]研究几种三氯杀螨醇替代杀螨剂对苹果害螨的防效.[方法]研究了3种低毒、低残留杀螨剂对苹果树螨害的防效,并对其田间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5%唑螨酯、15%哒螨灵乳油和12.15%阿维·三唑锡防治苹果螨害平均防效分别为74.84%、71.22%、58.19%,施药后第7天防效最好,分别为99.46%、99.09%、98.8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种杀螨剂对苹果螨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速效性分析,15%哒螨灵乳油均优于5%唑螨酯、12.15%阿维·三唑锡,差异性达到极显著,防治后第1天分别为47.60%、45.10%、20.36%.3种杀螨剂施药后对果园害螨天敌均有一定影响,施药后第7天对天敌的消除率分别为31.9%、75.6%、91.8%.[结论]5%唑螨酯悬浮剂对果园天敌影响较小,哒螨灵乳油次之,阿维·三唑锡复方药剂相对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蒙药对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牛津杯法测定15种蒙药的抑菌圈直径,结果表明,其中朝您·哈日莫各和扫龙·吉木斯两味蒙药对5种血清型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达到极敏和高敏;通过微量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朱如拉、朝您·哈日莫各、扫龙·吉木斯、浑钦、高勒图·宝日、给喜古讷和阿如拉等7种蒙药对5种血清型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综合抑菌效果较好,其MIC为0.063~0.500g/mL,MBC为0.125~0.500g/mL。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白灵菇褐腐病防治的有效药剂。【方法】利用纸碟法评价对20种杀菌剂对5株白灵菇褐腐病病原菌的防治效果。【结果】唑酮·乙蒜素和二氯异氢尿酸钠对病菌的抑制能力较强,在稀释浓度为150倍下,唑酮·乙蒜素抑菌率区间为41%~50%,在稀释浓度为300倍下,二氯异氢尿酸钠抑菌率区间为40%~62%,2种药剂杀菌效果皆明显,且2种商品药剂又都属于高效、低毒和环境友好型杀菌剂。【结论】二氯异氢尿酸钠和唑酮·乙蒜素可作为白灵菇褐腐病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