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哈密市棉花3414肥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试验目的为了获得哈密市棉花测土配方施肥参数,根据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要求,我们在陶家宫乡新庄孜村2队安排了3414肥效试验。2试验设计试验设在陶家宫乡新庄孜村2小队,农户吴和,试验面积3(666.7m2),代表面积113(666.7m2)。土壤为棕漠土土类,土壤质地为砂壤土,有机质含量15.5g/kg、碱解氮45mg/kg、速效磷9mg/kg、速效钾103mg/kg,pH值8.1。根据土壤测定结果,该地块为中等偏低肥力土壤。  相似文献   

2.
烟地土壤氮素的氨化作用与硝化作用的强度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不同施肥量下烟地土壤氮素氨化作用与硝化作用强度随烤烟生育期的变化规律,并在盆栽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土壤类型对土壤氮素氨化与硝化作用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地土壤氮素氨化作用与硝化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与施肥量的多少、烟地土壤类型的不同无关。在烟草的伸根期,烟地土壤硝化作用强度最大,大田试验中高、中、低肥力下各表现为0.43 mg/kg、0.42 mg/kg0、.38 mg/kg。伸根期后硝化作用强度逐渐降低,至现蕾期时降至最低点,三种肥力下各表现为0.12 mg/kg、0.064 mg/kg0、.054 mg/kg,随后又大幅度回升。烟地的氨化作用强度则表现为在烤烟生长初期较低,大田试验中高、中、低肥力下各表现为0.23 mg/kg、0.16 mg/kg0、.047 mg/kg。随着烤烟生育期的变化,氨化作用强度逐渐增大,至使其成熟中期出现最高峰,三种肥力下各表现为7.87 mg/kg6、.46 mg/kg6、.02 mg/kg,随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马铃薯和土壤中二甲戊灵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研究二甲戊灵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二甲戊灵在马铃薯植株消解很快,土壤中消解较慢,半衰期为8.7d~13.9 d。我国尚未制定马铃薯中二甲戊灵残留限量,参照欧盟的限量标准0.05mg/kg。土壤中二甲戊灵最终残留量为0.005 mg/kg~0.84 mg/kg。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贵州湄潭县茶园土壤和茶叶中的氟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贵州省湄潭县茶园土壤及茶叶中的水溶性氟含量,研究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上、下层土壤中水溶性氟含量分别为2.76~10.12 mg/kg(均值5.05 mg/kg)和2.59~9.50 mg/kg(均值4.51 mg/kg)。湄潭茶叶水溶性氟含量为老叶187.03~627.44 mg/kg(均值333.69 mg/kg)、嫩叶22.91~104.24 mg/kg(均值46.34 mg/kg)。湄潭茶园土壤水溶性氟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茶叶水溶性氟与土壤水溶性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推荐施肥与常规施肥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大荔县农技站于2010年4~9月实施了花生肥效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大荔县官池镇官池村王存财的责任田。供试土壤为绵沙土,面积5亩,肥力中等,灌溉方便,前茬作物为棉花,亩产230kg,播种前测定土壤养分基础为:速效氮28.54mg/kg、速效磷35.41mg/kg、 66.37mg/kg、有机质8.5g/kg、pH值为7.1。  相似文献   

6.
<正>1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15年设在鸡西市城子河区永丰乡城西村与滴道区滴到河乡王家村。供试土壤为黑土,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较好,肥力中等。城西村土壤养分情况:土壤中含速效氮84.9mg/kg、速效磷54.3mg/kg、速效钾87.5mg/kg,有机质含量2.13%,pH值为8.2;王家村土壤养分情况:土壤中含速效氮82.2mg/kg、速效  相似文献   

7.
1试验基本情况1.1供试土壤试验设在富蕴县杜热乡克孜勒乌英克村,土壤类型为灰棕漠土,土壤有机质为14.75g/kg,碱解氮为52mg/kg、速效磷为22.58mg/kg,速效钾为289mg/kg,PH为8.13,电导率为  相似文献   

8.
棉花肥效对比试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推荐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10年4月实施了肥效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安排在大荔县许庄镇黄家村一组申福兴的责任田。供试土壤为垆土,面积4亩,肥力均匀,灌溉方便,前茬作物为玉米,亩产玉米520kg。播种前,测定土壤养分基础为:速效氮23.27mg/kg、速效磷13.48mg/kg、速效钾170.46mg/kg、有机质8.02g/kg,pH值为7.1。  相似文献   

9.
锰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催化剂.用比色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法)测定会理石榴基地土壤中交换性锰和易还原性锰,试验结果表明,会理石榴基地土壤富含有效性锰,比色法测得土壤交换性锰和易还原性锰的含量为43.59 ~445.31 mg/kg和28.98 ~ 903.49 mg/kg,FAAS法测得交换性锰和易还原性锰的含量为49.88 ~ 485.69 mg/kg和37.57~ 897.09 mg/kg.通过精密度测试和加标回收试验,FAAS法测定有效态锰相对标准偏差为5.11%,精密度高,加标回收率最高达94%,准确性好,是测定有效态锰最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土壤重金属Cd在木薯中累积特征及产地环境安全临界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土壤重金属Cd在木薯中累积与分配特性,探讨木薯在Cd污染土壤环境中的安全临界值。【方法】采用土壤盆栽试验,设6个土壤Cd浓度水平,测定不同土壤Cd浓度处理下木薯块根、茎叶的Cd含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依据GB 2762-2005标准模拟求出木薯在Cd污染土壤环境中的安全临界值。【结果】木薯根、茎、叶的Cd含量与土壤Cd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整体分布特征为茎>叶>根。当土壤Cd添加量为25 mg/kg时,木薯块根Cd含量达到0.22 mg/kg,超过国家薯类作物的限量标准0.1 mg/kg。模拟求出种植木薯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为1.28 mg/kg,以木薯块根为收获目标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为13.23 mg/kg。【结论】木薯对Cd累积规律为茎>叶>根,拟合求出以木薯块根为收获目标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为13.23 mg/kg。  相似文献   

11.
确立乙腈振荡提取、弗罗里硅土SPE小柱净化麦田土壤中啶虫脒残留样本的前处理方法,建立柱程序升温、NPD检测的气相色谱残留样品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啶虫脒的色谱保留时间为9.93min,在0.5~200mg/L时,啶虫脒质量浓度与其色谱峰面积在GC-NPD上线性响应良好,回归方程为y=-3 678.37x+3 595.04(r2=0.999 8)。啶虫脒在麦田土壤0.01、0.05、0.1和1.0mg/kg的4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均大于75%,各添加水平5次平行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该色谱条件下仪器的最低检出量为0.62ng,所建立的残留分析方法的最低检测量为0.014mg/kg,可以满足麦田土壤残留的定量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2.
吡虫啉在茶叶和茶园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吡虫啉在茶叶和茶园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残留动态。样品采用二氯甲烷超声提取,中性氧化铝层析柱净化,反相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添加回收率鲜叶为75.8%~89.1%,土壤为81.8%~105.1%,变异系数分别为3.8%~5.5%和5.0%~5.9%,最低检测浓度鲜茶叶为0.01 mg/kg,土壤为0.003 mg/kg。吡虫啉在鲜茶叶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是1.9~2.2 d和3.7~2.8 d,在鲜茶叶中的降解速度快于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氯化苦在土壤上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氯化苦在土壤中的残留,用石油醚对土壤样品进行超声波提取,毛细管柱色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测定,进行了3种添加浓度的回收率试验并进行实际样品检测。[结果]氯化苦的的最低检出限(LOD)为0.008mg/kg,土壤中最低检出浓度(LOQ)为0.020mg/kg,回收率89.5%—111.1%,变异系数为3.6%—7.2%,均在农药残留测定所允许的范围内。同时在0.008—2.000mg/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值与氯化苦浓度线性关系良好,且线性范围较宽,适合测定土壤中不同浓度水平的氯化苦。氯化苦的消解很快,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5.5d。[结论]该分析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定量准确,可有效地测定土壤中氯化苦含量。  相似文献   

14.
建立大白菜和土壤中氰氟虫腙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的方法。样品用酸化乙腈提取、QuEChERS法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正离子模式检测。结果表明,氰氟虫腙在5~500μg/L范围内浓度和响应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在0.005、0.01、0.05、0.2和1.0 mg/kg添加浓度下,平均回收率87.2%~113.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9.3%(n=5),氰氟虫腙在大白菜和土壤中的定量限(LQD)均为0.005 mg/kg。该方法适用于大白菜和土壤中氰氟虫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苹果及土壤中戊唑醇残留的方法。[方法]苹果及土壤试样经乙腈提取、加氯化钠盐析分层、分取一定体积的有机相浓缩、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氮吹浓缩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测定其戊唑醇含量。[结果]戊唑醇在0.05~5.00 mg/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8 9,检出限为10.0μg/kg;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6.9%~107.0%,相对标准偏差为1.4%~9.4%。[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结果准确,适用于苹果和土壤中戊唑醇农药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16.
ICP-MS测定无公害农产品土壤样中的铅·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虹  张素珍  吴小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509-12509,12513
[目的]简便快速测定无公害农产品土壤样中铅(Pb)、镉(Cd)的含量。[方法]采用湿法消解样品,在硝酸介质中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Pb、Cd的含量。[结果]在最佳测定条件下,Pb、Cd的质量分数分别在1.70~1000.00mg/kg、0.05~100.00mg/k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3.4%和5.2%。[结论]该法具有简便快速、检出限低等特点,可满足土壤样中Pb、Cd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李瑜  刘运华  赵娜  赵欣  杨凉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00-7801,7805
[目的]利用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紫阳高硒区土壤中的硒含量。[方法]以浓硝酸和双氧水(10+2)为消解剂,采取以微波消解的方法对紫阳富硒区土壤样品进行处理,采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硒含量,并设定最佳的样品处理条件和仪器测定条件。利用加标回收试验,对试验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紫阳富硒区土壤硒含量为16.28 mg/kg,达到高硒土壤标准。该方法硒的检出限达到0.15μg/L,硒回收率为92.0%~101.8%,相关系数达0.999 9,线性范围为0~100 mg/kg。[结论]该微波消解的方法对土壤总硒的测定结果准确且稳定,线性范围宽,节约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为了同时测定植烟土壤中残留的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当添加浓度为0.05~1.00 mg/kg时,吡嘧磺隆在植烟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00%~95.32%,相对标准偏差为1.39%~1.55%;苯噻酰草胺在植烟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47%~98.53%,相对标准偏差为0.85%~3.50%;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的最小检出量为:1.0×10-9g,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在植烟土壤中的最小检出浓度为:2.5×10-2mg/kg。该方法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可用于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的残留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土壤样品中22种PAEs,建立检测与评价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法,以多反应监测扫描方式测定22种塑化剂(PAEs)。[结果]被检测样品在添加水平为0.50~2.00 mg/kg时,22种PAEs类化合物检测质量浓度范围为0.10~3.00 m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0 0,拟合出线性方程;回收率为80.20%~139.50%,检出限值为0.000 1~0.050 0 mg/kg。[结论]建立了PAEs类化合物的HPLC-MS/MS检测方法,该方法适合应用于土壤中PAEs类化合物的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杨兴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6):137-138
[目的]调查成县石灰性土壤重金属镉含量的背景值,为石灰性土壤镉污染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成县30个地块,每个地块采集0~20和20~40 cm土层土样,采用DTPA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可给态镉含量。[结果]0~20 cm土层土壤的可给态镉含量平均为2.48 mg/kg,变动范围2.23~2.73 mg/kg(95%可靠度)或者2.15~2.81 mg/kg(99%可靠度);20~40 cm土层土壤的可给态镉含量平均为2.43 mg/kg,变动范围是2.23~2.63 mg/kg(95%可靠度),或者2.16~2.70 mg/kg(99%可靠度)。[结论]0~20 cm土层土壤镉含量污染的临界值为2.81 mg/kg,20~40 cm土层土壤镉含量污染的临界值为2.7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