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RVA谱在稻米蒸煮食用品质评价及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稻米的品质改良中,利用粘度速测仪测定稻米淀粉粘度特性作为估计稻米食用品质一个很重要指标。这种测定具有测定简单快速和用量小的特点。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广泛水稻品质育种中应用。中国在近些年开始应用。对稻米淀粉RVA谱在稻米蒸煮食用品质评价,稻米淀粉RVA谱遗传及在育种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研究利用方向。RVA谱能较好地区分AAC相似的品种的食味。RVA与稻米食味、米饭质地以及其它与米饭食味相关的理化指标均密切相关,已经在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等育种上应用。RVA谱主要受单基因(Waxy)加性效应控制,可在F4代及其以后种子进行选择。不同地点环境对RVA谱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以54个水稻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稻米RVA谱特征值及其与食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RVA谱特征值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食味值与回复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崩解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消减值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稻米RVA谱特征值与蒸煮食味品质关系密切.直链淀粉含量与最低粘度、最终粘度、消减值、回复值呈显著正相关,与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最终粘度、消减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最低粘度、回复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最高粘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RVA谱特征值能够充分反映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3.
稻米的RVA粘度值和品尝评分值分别从稻米的物性指标和感官指标上标注了稻米的品质指标状态,粳稻中混入不同梯度的自生稻谷,稻米的RVA粘度值和品尝评分值的变化与自生稻混入的梯度呈现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以粳型超级稻常规品种南粳44和杂交品种常优1号为材料,在机械插秧条件下,研究施氮量(0、90、180、270、360 kg/hm2)对粳型超级稻主要米质性状及淀粉粘滞谱(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两个品种的稻米加工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淀粉RVA谱3个曲线峰值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淀粉RVA谱其他特征参数的影响因不同品种而异;常优1号的外观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对氮肥施用量的反应较南粳44表现敏感,增加施氮量使杂交粳稻外观品质变差。随施氮量的增加,两个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精米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和淀粉RVA谱曲线峰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增施氮肥在提高粳型超级稻加工和营养品质的同时,降低了稻米食味品质,并使稻米淀粉粘性变劣。  相似文献   

5.
花后高温对稻米品质及胚乳淀粉粒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阐明花后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机理,以耐热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系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高温和适温条件下,研究了花后高温胁迫对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胚乳淀粉粒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花后高温胁迫条件下,稻米长宽比增大,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 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高温下淀粉RVA谱特征值最终黏度、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升高,崩解值降低,峰值时间延长,Mg/ K比值降低。相同处理条件下,热敏感品系4628稻米品质受高温影响程度大些。花后高温条件下,稻米胚乳淀粉粒排列不紧密,淀粉粒间空隙大,多为单粒淀粉体,导致光线的多角度散射,胚乳透明度降低,垩白形成。花后高温条件下,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增加、Mg/K降低、稻米RVA谱特征值及胚乳淀粉粒结构的变化是导致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和外观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穗发芽深度对早稻米品质和 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3个早稻品种(组合)为材料,采用发芽箱人工诱导模拟穗发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穗发芽深度对水稻稻米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穗发芽严重影响稻米品质,发芽引起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粒率增多和垩白大小增大,碱消值降低,糊化温度升高,胶稠度减小,粗蛋白含量降低,其中整精米率下降幅度最大,最大降幅达50%以上,其次是垩白大小。因此发芽严重影响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营养品质;发芽还使RVA谱的特征值最高黏度和崩解值度减小,降低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氮素粒肥水平下水稻精米矿质元素含量及蒸煮食味品质的变化,明确蛋白质及蒸煮食味品质与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以扬稻6号和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氮素粒肥水平,分别为对照(N1,0kg/hm 2)、中氮素粒肥(N2,90kg/hm 2)和高氮素粒肥(N3,150kg/hm 2),并对精米中矿质元素含量和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氮素粒肥水平的提高,精米中含氮量提高,大量元素P、K含量和中量元素Ca、Mg含量显著降低,微量元素Fe、Mn、Zn、Cu含量显著增加,Mg/K和Mg/(N·AC·K)表现为降低趋势,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多,直链淀粉含量有所减少,RVA谱特征值中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崩解值逐渐降低,回复值和消减值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食味值显著变差。相关分析发现,蛋白质含量与微量元素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大、中量元素含量和食味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Mg/K和Mg/(N·AC·K)与RVA谱特征值关系密切,有利于蒸煮食味品质的改善。由此可见,生产中应因地制宜地控制后期氮肥在适宜范围内,以提高稻米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和蒸煮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8.
水、旱栽培条件下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郭咏梅  穆平  刘家富  卢义宣  李自超 《作物学报》2005,31(11):1443-1448
以旱稻品种IRAT109的116个株系与水稻品种越富杂交构建的DH群体及其亲本,在水、旱2种栽培条件下种植,研究了稻米加工、外观、蒸煮和营养等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11个稻米品质性状中,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胶稠度和碱消值等4个性状水、旱2种不同栽培条件下差异较大,说明这些性状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率也有一定的差异,一定程度受土壤水分环境影响。旱栽条件下稻米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蛋白质含量平均提高37.9%,平均增加3.02个含量百分点,而垩白率下降,稻米米粒变小,总体上旱栽稻米品质有变优趋势。糙米率、精米率和长宽比在2种栽培条件下没有差异,基本上不受土壤水分环境影响。此外,对同一品质性状在水、旱2种不同栽培条件下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工品质性状的基因与环境互作较大,外观、蒸煮和营养等品质性状比较稳定。因此,通过水稻和旱稻相互杂交,可将旱稻的抗旱基因导入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以及营养品质优良的目标水稻亲本中,选育出抗旱、优质的水稻或旱稻品种。  相似文献   

9.
人工老化对不同Wx基因型稻米品质及RVA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Wx基因型稻米在贮藏过程中的食用蒸煮品质和RVA谱变化,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方法,对5个携有不同Wx等位基因水稻品系的种子在87.5%相对湿度和42℃条件下分别处理0、5 d、10 d、15 d、20 d、25 d和30 d。结果显示,经高温高湿老化处理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和胶稠度的变化不大,而RVA谱特征值在整个老化过程中存在较大波动。总体来看,消减值的变异系数最大,达20.71%;其次是崩解值和回复值,分别达到17.52%和14.25%;峰值时间和起浆温度的变异系数最小,只有2.34%和0.91%。不同Wx基因型稻米RVA特征值在老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并不一致。其中,Wxt基因型稻米的最高黏度和崩解值变异幅度最小;Wxg1基因型稻米的热浆黏度、消减值、回复值和峰值时间最为稳定;Wxg2基因型稻米冷胶黏度的波动最小。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在水稻品质耐储藏实践中延缓稻米品质的劣变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育类型与施氮水平对粳稻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3种生育类型中有代表性的46个常规粳稻品种为试材,采用大田条件下的裂区试验,研究了4种施氮水平下稻米RVA谱特征值的差异及其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氮肥水平升高,峰值黏度、崩解值逐渐下降,消减值、糊化温度逐渐升高,而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回复值变化无明显规律。(2)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峰值黏度、崩解值逐渐下降,回复值、消减值和糊化温度逐渐升高,热浆黏度和最终黏度均先升后降。(3)随着生育期的延长,氮肥水平对稻米RVA谱特性的影响分别由优化调控至调控钝感到调控失效。(4)相关分析表明,胶稠度和食味值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相关性均不显著,而与最终黏度、崩解值、回复值、消减值、糊化温度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食味值与崩解值、最终黏度、糊化温度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能较好地预测稻米食味值,使RVA对稻米食味的评价定量化。  相似文献   

11.
生态条件及栽培方式对稻米RVA谱特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明确稻米淀粉及蛋白质品质与生态条件、栽培方式及其互作的关系,采用随机区组多点试验设计,研究了秧龄和移栽方式对四川不同生态条件下稻米淀粉RVA谱特性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条件、栽培方式及两者互作效应均对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有极显著影响。海拔高度与峰值黏度、回复值和糊化温度显著负相关;随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和日照时数降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均显著降低。秧龄和移栽方式的改变,均导致淀粉RVA谱特性的变化。秧龄不同,除糊化温度外,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等7项RVA谱特征值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峰值黏度和冷胶黏度均随秧龄的减小而降低。移栽方式不同,淀粉RVA谱特性也存在差异,单苗优化定抛处理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均低于双苗手插处理。除糊化温度外,峰值黏度等7项特征值的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通过变异系数可看出,生态条件和栽培方式对崩解值的影响最大,消减值次之,对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的影响最小。此外,籽粒蛋白质含量同样受生态条件影响,其与海拔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反义Wx基因的转化系及其受体亲本武运粳7号(9522)为材料,研究了结实期水分胁迫对主要品质性状及米饭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层灌溉处理相比,结实期水分胁迫使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提高;崩解值明显降低,而最终黏度和消减值却明显提高;米饭的硬性增加,黏附性减小,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有着变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攀西地区稻米淀粉RVA谱的影响因子及其垂直变化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两年在攀西地区不同海拔的分期播种试验研究表明,在稻米淀粉RVA谱各特征参数中以消减值(SBV)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最大。栽培地点不同,稻米淀粉的RVA谱有较大差异,最高黏度(PKV)、崩解值(BDV)与种植地的海拔高度和纬度之间,呈三维凸型曲面关系,随着种植地海拔的升高,PKV和BDV先升后降,因此存在高值区域即“最优区”不尽相同,粳型品种“最优区”的海拔高度较籼型品种高。RKV与播种期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但BDV随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SBV则随播种期的推迟而升高,因此应适时播种。在气候因子中,PKV、BDV与齐穗后20d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日照时数正相关,而SBV则相反,不同品种的RVA谱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14.
甘薯不同品种田间产量与淀粉糊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系统比较研究不同品种甘薯的产量、干率、淀粉含量及淀粉糊特性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采用大田试验,测定了中国近年来31个甘薯主栽品种的产量、干率和淀粉含量,并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测定了这些甘薯品种淀粉的糊化特性。结果表明,供试各品种间以‘南薯88’单株薯重最高,达到1.56 kg/株;品种间干率和淀粉率也存在一定差异,变幅分别为20.57%~40.87%和11.54%~29.13%;鲜薯产量以‘南薯88’最高,达到78065.61 kg/hm2,其次是‘泰中10号’,为63325.17 kg/hm2,各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的RVA谱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各个黏滞性特征值上,其中最终粘度和回复值的品种间差异较大。峰值粘度与终值黏度、峰值黏度与回复值、谷值黏度与终值黏度、谷值黏度与回复值、终值黏度与回复值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糊化温度与各特征值(除峰值时间)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测定18个日本品种(系)、18个江苏品种(系)及3个DH群体粳稻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和蒸煮理化指标并分析了不同测定值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如下:(1)江苏品种(系)峰值黏度(PKV)、热浆黏度(HPV)、冷胶黏度(CPV)、回复值(CSV)和直链淀粉含量(AC)均高于日本品种(系),糊化开始温度(PaT)低于日本品种(系),崩解值(BDV)、消减值(SBV)和胶稠度(GC)则差异不显著。根据RVA谱特征值将品种分为4种类型。(2)3个DH群体的RVA谱特征值和蒸煮理化指标均有广泛变异和超亲现象,其中以SBV变异系数最大。(3)各RVA谱特征值间有较好的相关性,PKV、HPV和CPV之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PKV、HPV与BDV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HPV、CPV、SBV与CSV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BDV与SBV呈极显著负相关,5个群体表现出比较好的一致性。另外,在3个DH群体中,CPV与BDV也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aT与PKV、BDV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aT与SBV呈极显著负相关。(4)3个DH群体的蒸煮理化指标与RVA谱特征值的关系也很密切,AC与SBV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PaT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GC与PKV、BDV、PaT极显著正相关,与SBV极显著负相关。用HPV、CPV、SBV、CSV和PaT5个特征值能较好反映稻米食味品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16.
薛菁芳  蔡永盛  陈书强 《作物杂志》2021,37(4):86-16409
为节约水资源,筛选适合黑龙江省栽培的优质耐旱水稻品种,实现水稻可持续生产,以黑龙江省主栽的16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节水灌溉(WI)和常规灌溉(TI),研究2种灌溉方式对稻米加工品质、营养品质和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WI处理使10个品种的糙米率提高0.56%~6.94%;8个品种的精米率提高0.88%~8.09%;11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降低0.81%~8.15%;9个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0.34%~5.21%;8个品种的食味评分提高1.33%~13.06%。对稻米淀粉RVA谱分析表明,WI处理使11个品种的峰值黏度升高,5个品种的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降低,9个品种的崩解值升高,10个品种消减值降低。以精米率和食味评分为主要衡量指标,并综合其他品质指标来看,WI处理稻米品质改善的品种有绥粳4号、绥粳15、绥粳17、龙粳39、龙粳47、龙粳1525和龙粳1437。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态条件下籼稻米饭质地和淀粉RVA谱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6个籼稻品种在大范围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米饭质地和淀粉RVA特征谱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样品的米饭质地指标硬度和黏度存在极显著环境主效应,环境与品种互作效应在硬度、黏附性和黏度3个性状中均极显著。6项RVA特征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消减值和回复值)均存在极显著环境主效应;环境与品种互作效应在上述性状中,均极显著;且生态条件对RVA谱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异。6个试验点中,米饭质地指标黏附性的变异系数最小;RVA的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峰值黏度、崩解值和回复值以及米饭质地的硬度、黏度值的变异系数较小;RVA的消减值的变异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施氮量对水稻RVA谱特征值、稻米淀粉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以超级稻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在大田种植,设置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全生育期不施氮(N0)、施纯氮180kg/hm2(N180)和360kg/hm2(N360),研究了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与RVA谱特征值的关系。结果表明,与N0相比,N180和N360处理下南粳9108的产量显著增加,氮肥利用率则逐渐降低。与N0相比,N180处理下南粳9108的崩解值、热浆黏度、峰值黏度、糊化温度和胶稠度提升,消减值和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提高了支链淀粉中短中链含量、淀粉的无序结构、溶解度和膨胀度,降低了糊化焓和结晶度。N360处理的结果与上述结果相反。相关性分析表明,支链淀粉短中链含量与崩解值、淀粉的无序结构、溶解度和膨胀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糊化焓、结晶度和消减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综上可得,全生育期施纯氮180kg/hm2时南粳9108支链淀粉结构和淀粉理化性质得到改善,优化了RVA谱特征值,使蒸煮食味品质变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