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微生物平皿培养和化学分析法,在鲁西南地区选取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分别对根际、根外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养分状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明显高于根外(非根际),表现出明显根际效应;(2)根际环境对三大类微生物产生不同的根际、效应。对细菌有明显的正效应,对放线菌和真菌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3)鲁西南地区土壤中仍然生存着数量较多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但各类群在根际根外土壤中的数量排序不同。根际为细菌>真菌>放线菌,根外为细菌>放线菌>真菌;(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各有差异,具体表现为菜地>麦地>稻田>果园>荒草地;(5)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性质也表现出根际效应,且与微生物总数量的根际效应相一致;(6)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大多数养分含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高婷 《宁夏农林科技》2006,(3):16-16,22
对荒漠草原沙蒿根际、非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微生物三大类群数量排序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2)0~10 cm土层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多于其它各层;(3)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根际大于非根际,存在明显的根际效应。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白三叶草在不同生长期其根际与根外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与变化.结果表明:各生长期的根际与根外微生物的数量都是细菌>放线菌>真菌,而且细菌是微生物的主体;根际效应明显,根际效应的影响程度也是细菌>放线菌>真菌.不同生长期的白三叶草对根际细菌、真菌及微生物总数的影响相似,分布数量与根际效应均随植株生长的盛衰而增减,但对根际放线菌则随植株生长的盛衰而减增.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缘2种深根植物疏叶骆驼刺、多枝柽柳不同土层深度根际土壤、根外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平板划线法研究根际土壤、跟外土壤微生物数量,并对其根际效应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细菌占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中的绝大多数。每种植物根际细菌数量、微生物总数在不同土层有相同的波动变化规律。根际真菌、放线菌在不同植物不同土层也呈现差异性分布。根际细菌数量、微生物总数排序为疏叶骆驼刺>多枝柽柳。根际真菌、放线菌数量排序为疏叶骆驼刺>多枝柽柳。除多枝柽柳根际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在0~50 cm和200~250 cm土层呈现负效应,其余样本根际效应均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古尔班通固特沙漠东南缘两种深根植物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不同土层深度根际土壤、根外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平板划线法研究根际土壤、跟外土壤微生物数量,并对其根际效应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发现细菌占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中的多大多数。每种植物根际细菌数量、微生物总数在不同土层有相同的波动变化规律。根际真菌、放线菌在不同植物不同土层也呈现差异性分布。根际细菌数量、微生物总数排序为:疏叶骆驼刺>多枝柽柳。根际真菌、放线菌数量排序为:疏叶骆驼刺>多枝柽柳。除多枝柽柳根际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在0-50 cm和200-250 cm土层呈现负效应,其余样本根际效应均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各类微生物数量的差异及其垂直分布特征,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林地、作物旱地和菜园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培养,并统计其数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菜园、作物旱地,其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均表现为林地>菜园>作物旱地;放线菌数量表现为林地>菜园≈作物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土层均是细菌数量最多,占可培养微生物总数量的70%以上;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相近,约占可培养微生物总数量的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尤其是真菌数量的下降较为明显;林地、菜园和作物旱地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层化比率在2~2.5之间,土壤质量基本良好.  相似文献   

7.
樱桃根际生物活性因子动态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樱桃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种群数量及速效性养分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春梢旺长期脲酶活性、磷酸酶活性最高,根际效应显著,随生育期推进其活性及根际效应均逐渐减弱,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表现为负向根际效应;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变化在生长期内表现为低—高—低型,新梢停长期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多,但二者根际效应方向相反,落叶期真菌数量最多。生长季内速效性养分整体呈下降趋势,根际碱解氮亏缺明显,而根际速效磷、速效钾相对富集,这种作用亦随生育期推进逐渐减弱。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间相关性强,而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间相关性弱。  相似文献   

8.
连作条件下设施黄瓜根际微生物种群结构及数量消长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从黄瓜连种大棚以及黄瓜与番茄交替种植的大棚取土盆栽黄瓜,于开花期采集黄瓜根际土壤,用稀释平板法测定根际真菌、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同时用最大或然数法测定根际氨氧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结果表明,设施土壤中微生物种群以细菌为主,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黄瓜根际微生物总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细菌数量的变化上。随着设施土壤连作年限的增加,盆栽黄瓜根际微生物总量呈不明显上升趋势,其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以及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细菌的数量均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且真菌增加幅度较大,细菌和放线菌增加幅度较小;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则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减少。用黄瓜和番茄交替种植18年的设施土壤盆栽黄瓜,除了根际氨氧化细菌明显低于连作15年的土壤的外,根际真菌、细菌、放线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明显高于黄瓜连作多年的土壤,亚硝酸氧化细菌的数量也与15年黄瓜连作的土壤无明显差异而远远高于连作2年和7年土壤,说明不同作物春、秋季交替种植这一栽培方式更有利于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的积累,不失为一种好的栽培方式,应该提倡。  相似文献   

9.
采用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采煤塌陷区复垦后土壤自然演替状况下先锋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和组成的变化,探讨不同先锋植物根际微生物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先锋植物其根际微生物的数量不同,其中,复垦1年后的土壤,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的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均大于刺儿菜[Cirsium setosum Willd.ex MB.]的根际微生物数量,复垦3年后则相反;两种先锋植物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均随着复垦年限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其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的较快,因此,细菌所占微生物总量的比例随着复垦年限延长而增加,而真菌的比例降低。复垦后土壤上的先锋植物根际效应十分明显,从微生物类群来看,根际效应是真菌放线菌细菌,从植物类别来看,复垦1年后的土壤上,先锋植物狗尾草的根际效应大于刺儿菜,但复垦3年后则相反,说明随着物种和时间的变化,根际效应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以5年生寒富苹果为试材,研究不同施肥时期与施肥方式对根际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对寒富苹果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覆膜施肥>覆膜不施肥,不覆膜施肥>不覆膜不施肥.覆膜施肥处理在不同施肥时期均显著提高了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并且对土壤脲酶、蛋白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覆膜处理和施肥处理的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也有所增加,但作用效果随施肥时期和取样时期不同有所差异.不同的施肥时期对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总体表现为10月1日施肥的根际细菌和真菌数量最多,并且土壤脲酶、蛋白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也最高;根际放线菌数量则是9月20日施肥的数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两种烟草根结线虫生防菌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期筛选出的对烟草根结线虫防治效果较好的两种担子菌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处理下烟草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真菌、细菌及放线菌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生防担子菌有效抑制了烟草根际中烟草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数量,还能显著增加土壤中可培养真菌、细菌及放线菌数量;其中,毛头鬼伞菌对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数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选取南昌市"农村-郊区-城市"3块人工湿地松林典型样地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了森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年均值和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全P、pH值表现为增加的趋势,有机C、全N呈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的生态界面年均值都表现为放线菌数量〉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微生物总数为城市〉郊区〉农村,细菌与真菌数量为城市〉郊区〉农村,放线菌数量为郊区〉城市〉农村;生态界面、季节与微生物放线菌和真菌显著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在不同生态界面土壤中细菌具有显著作用,但季节对细菌无显著影响;生态界面和季节对放线菌、真菌具有极明显的交互作用(P〈0.001),而对细菌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生态界面与放线菌、真菌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但季节与微生物无显著相关。总体看来,城市化进程既引起了森林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又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受到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土霉素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小麦根际土壤,加入不同量的土霉素药物,使药物浓度为0、10、30、50、70mg·kg-1.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不同浓度土霉素作用于根际土壤后两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数量进行了研究,探讨土霉素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目较原始土样有了较大的变化.细菌数目随药物浓度的增大数目整体呈减少趋势,在10mg·kg-1、30mg·kg-1土霉素条件下有较明显的减少,50mg·kg-1时略有上升,后继续减少;放线菌数目整体呈上升趋势.在不同土霉素浓度的作用下,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对脱氢酶略有影响,对脲酶影响不大,其中碱性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比酸性土壤高.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各种酶活又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4.
震后土壤微生物分布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SPSS11.5 for Window和ArcGIS9.2平台上,对地震灾区一个典型代表区域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总量平均值为2.51×107CFU/g干土,三大类微生物中细菌所占比例最大,为总量的84.50 %,其次为放线菌和真菌;水平方向上,区域内土壤微生物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垂直方向上细菌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放线菌和真菌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灾区搭建临时帐篷和建造板房等对土壤造成的压实对区域内土壤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影响;区域内水田、旱地、林地三类生态系统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差异;土壤因子中只有有效磷与放线菌数量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生物炭对棕壤大豆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生物炭对棕壤大豆根际微生物群体的影响,试验设置CK(0kg·hm-2),C1 (750kg· hm-2),C2( 1500kg· hm-2),C3(3000kg·hm-2),C4(6000kg· hm-2)5个生物炭梯度,分别在大豆苗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pH值和田间持水量的动态变化,并观察微生物在炭粒与土粒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多数生育期生物炭处理提高大豆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最高增加94.9%;前4个生育期,与CK相比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分别减少13.6倍和47.2%,但成熟期C4真菌增加0.51倍,而放线菌则提高2.09%.细菌真菌比例提高,成熟期C4比CK高70.7%.土壤pH提高,成熟期C4比CK高5.6%.炭粒中微生物数量少于土粒.通过增加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比例,以及提高pH,生物炭可能成为缓解大豆连作障碍的土壤改良剂.  相似文献   

16.
四川中江县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与放线菌数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容平  龚国淑  杨皓  卢代华  叶慧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743-13744,13789
[目的]探究四川中江县主要药材种植区土壤真菌与放线菌分布规律。[方法]采集中江县6个药用植物种植基地24个样点的药用植物根际土壤,采用常规方法对土壤真菌及放线菌进行分离与计数,并通过SPSS数理统计软件分析种植方式对数量的影响。[结果]中江药用植物种植区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为(2.11×10^4±7.08×10^4)cfu/g,数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为(1.51×10^5±2.73×10^5)cfu/g,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小。不同的药用植物间土壤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差异不一,表现为丹参土壤真菌数量显著高于白芍,其他差异不明显;4种药用植物间土壤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的种植方式对土壤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均有较大影响,表现为混种下其数量显著高于单一种植。  相似文献   

17.
覆膜条件下小麦和玉米根系化感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对西北旱地覆膜条件下小麦和玉米根区和根外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进行测定,并将其与常规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覆膜模式下小麦和玉米根区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常规处理,增率均为正值,小麦根系利于根区与根外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生长,玉米根系化感作用利于根区土壤真菌数量的增加;玉米和小麦根区形成的微环境有利于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增加,即R/B值大于1,玉米的根系化感作用能够强化根区与根外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差异,即R/B值较高;玉米根区土壤微环境较小麦更利于土壤放线菌生长。小麦和玉米对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化感效应表现不同,覆膜模式下小麦利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玉米根系的化感效应利于根区土壤真菌数量增加。玉米根区放线菌数量高于根外,小麦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生育期怀山药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酚酸物质的变化及其交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怀山药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根际土壤中酚酸物质的含量和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呈显著升高趋势,且根茎膨大速度越快时上升趋势越明显;根际细菌绝对数量一直占根际土壤微生物的80%左右,并呈增长趋势;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活性逐渐增强,蔗糖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呈下降趋势;根际土壤中酚酸物质的含量与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和多数土壤酶活性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