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内试验表明,配制毒环药膏对杨尺蠖成虫毒杀快、效果好,50min死亡率达100%。在树干30~50cm处缠透明胶带,在其下缘涂2cm宽药膏毒环,防治杨尺蠖雌成虫、幼虫上树产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物制剂防治杨尺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制剂,探索不污染环境的、经济、高效、易于操作的杨尺蠖综合治理手段。结果表明,利用1:20的阿维菌素加机油涂环防治杨尺蠖雌成虫上树,阻杀效果100%,残效期可达60天以上;利用1:20的职权维菌素加机油或柴油涂抹杨尺蠖卵块,分别于第3和第7天全部干瘪;利用阿维菌素、Bt1000倍液喷雾除治各龄幼虫,分别于第2和第5天死亡率达100%;利用绿色威雷Ⅱ号、阿维菌素于老熟幼虫下树入土期喷布地面,防治效果可达76.9%。  相似文献   

3.
树干涂毒环防治杨毒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干涂毒环防治杨毒蛾杨毒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危害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4月下旬左右,杨树展叶时幼虫上树取食叶片,严重时可将整株叶片吃光。该虫有晚上上树取食,天明下树藏匿的习性,故可采用涂毒环的方法防治。药液配制:柴油10~20份,20%速灭杀丁或...  相似文献   

4.
1990年,在有关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菊酯类农药防治杨尺蠖成虫的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雌成虫死亡率73.1%~96.2%,有效地控制了杨尺蠖幼虫的危害,为今后防治杨尺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1 试验内容和方法 1.1 农用薄膜阻隔雌成虫上树产卵试验 其方法是:分别用8、10、12cm宽的农用薄膜带在树干1m处绑扎,共处理30株树,并对其中15株扎双带(规格同上),即在树干1.5m处再扎一道农用薄膜带,观察成虫越过阻隔带的能力。 1.2 菊酯类农药触杀杨尺蠖成虫试验 1.2.1 室内试验:将从林地挖来的杨尺蠖蛹,放入15℃的温箱内,使之羽化成成虫,然后将成虫置于经2.%溴氢菊酯和氯氰菊  相似文献   

5.
杨尺蠖是山东省沿黄两岸杨树林的早春食叶害虫 ,危害十分严重。该虫 1年 1代 ,成虫于 2月底开始出蛰上树 ,幼虫于“五一”前后老熟入土越夏、越冬 ,其滞育斯近 10个月。为了于当年增殖杨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就必须解除其滞育 ,为此进行了该试验。1 试验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 冰箱 2台 ;9(直径 )× 16(高 )cm的塑料筒 12个 ;花盆 1个 ;地温计 3支 ;杨尺蠖蛹 4 0 0头 (滨州地区林业局森保站提供 )。1.2 研究方法 设 4个处理 :- 10℃、0℃、8℃、12℃ ,每个处理 3筒 ,每筒分上、中、下 3个部位用潮湿沙土 (含水量约 75% )埋入杨尺蠖…  相似文献   

6.
榆举肢透翅蛾是导致榆树间接死亡的钻蛀性害早。在兰州地区两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虫道越冬,老熟幼虫在丝质茧内化蛹,5月中,下旬-7月焉旬或8月上旬为蛹发生期,6月中旬-8月中,下旬为成虫发生期,6月下旬-8月下旬为卵发生期,7月上旬始见初孵幼虫,10月上旬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7.
分月扇舟蛾的危害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月扇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危害杨柳树,是杨树的重要食叶害虫,在河北围场1年发生2代。8月下旬以2龄幼虫下树在树皮裂缝,树周围枯枝落叶层及表层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幼虫开始上树危害,利用氯氢菊脂混合药液划毒环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技术在防治春尺蠖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春尺蠖的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利用糖醋盘 ,灯光诱杀成虫 ,在树干上捆绑草绳 ,喷涂毒环阻止成虫上树产卵及使用无公害生物制剂防治幼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砀山县位于安徽的最北部,由于杨树纯林面积大,杨树虫害也呈现上升趋势。经调查,2~3年生杨树虫株率在30%左右,高的达到80%甚至更高些。2005年又发现杨尺蠖危害。杨尺蠖,又名春尺蠖,幼虫发育很快,食叶量大,常常爆发成灾,削弱树势,甚至引起枝梢干枯,造成林木大面积死亡。一、杨尺蠖的形态幼虫体长20~40mm,体色淡黄。老龄幼虫黑褐色,爬行时身体向上弯曲,俗称"弯腰虫"。腹线为白色,气门线淡黄色。吐白色丝状物,很像家养的桑蚕。  相似文献   

10.
杨尺蠖发生危害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初步探讨刘奎,陈德岭,李继盛(泗阳县林业中心,泗阳众兴镇223700)(泗阳县气象局)泗阳以栽培意大利杨树而闻名。但在1988~1990年杨树片林连续遭受突发性杨尺蠖幼虫危害,据测定,受害杨树单株活立木蓄积生长量比正常年...  相似文献   

11.
陈孝达 《沙棘》2006,19(2):45-46
16.沙枣尺蠖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沙枣尺蠖又名春尺蠖分布于陕西、甘肃等十多个省区及中亚各国,主要危害沙棘、沙枣、杨、柳、槐等十几个树种。该虫发生期早,危害期短,幼虫发育快,食量大,常在沙棘林区暴食成灾。  相似文献   

12.
榆尺蠖危害树种有榆、杨、柳、苹果、梨、沙棘、柠条、花棒等,此害虫繁殖快、危害严重,是我国北方地区阔叶树种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我们根据榆尺蠖成虫早春上树产卵的特性,做了绑毒绳和抹毒环两种方法防治榆尺蠖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树干抹毒环法防治榆尺蠖效果达97.5%,毒绳防治效果仅17%。为防治榆尺蠖提供了科学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春尺蠖扩散到吉林市并暴发成灾,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春尺蠖在吉林市1a发生1代,以蛹在树冠下10~15 cm土中越冬,3月下旬成虫羽化出土,并产卵于树干上,平均每雌产卵398粒,卵期16~18 d,4月末至5月初幼虫孵化。自然条件下孵化的幼虫取食榆、柳、杨、桑等树木,历期33~36 d,6月上旬老熟幼虫陆续下树入土越夏越冬。天敌有寄蝇、姬蜂、白僵菌及病毒等,其中寄蝇的寄生率达18%。  相似文献   

14.
异耦阿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川东林区首次发现异耦阿扁叶蜂危害马尾松。该虫一年发生一代。7月中旬以老熟幼虫下树入土作室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化蛹,4月上旬成虫羽化,5月下旬卵孵化。幼虫5至7龄。该虫幼虫期可被蜘蛛、蚂蚁取食和白僵菌感染。经试验多效杀虫灵、森保Ⅰ号、有机磷及拟除虫...  相似文献   

15.
枣尺蠖雌蛹重与携卵量的相关性枣尺蠖SucrajujubaChu近年来在山东省枣区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为掌握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给发生量的预测提供依据,我们于1991~1994年对枣尺蠖雌蛹重与携卵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方法是:每年的3月中、下旬在小枣产...  相似文献   

16.
德清真片胸叶蜂生物学特性观察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清真片胸叶蜂Eutomostethus deqingensis Xiao危害竹类,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入土变为预蛹越冬。5月上旬开始羽化,5月中旬为羽化盛期,5月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危害盛期,6月下旬幼虫陆续下竹入土,停止危害。  相似文献   

17.
杨尺蠖 (Apocheima cinerarins Erschoff )俗称“吊死鬼儿”,是我国北部地区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 ,它不但危害杨、柳和榆树 ,而且也是果树的一大害虫。近年来 ,杨尺蠖在永清县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 ,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严重的春季杨树新叶全部吃光 ,杨树生长停滞 ,甚至引起大面积死亡。为了有效的防治杨尺蠖 ,永清县森防站进行了连续 5年的预测预报 ,掌握了该虫发生为害的规律及防治该虫的最佳时期及防治方法。1 喷洒农药除治初孵幼虫杨尺蠖 3龄幼虫始盛期为防治适期 ,一般于 4月 10日至 2 0日左右。药剂种类有高效氯氰菊酯15 0 0倍、灭…  相似文献   

18.
德清真片胸叶蜂生物学特性观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清真片胸叶蜂EutomostethusdeqingensisXiao危害竹类,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入土变为预蛹越冬。5月上旬开始羽化,5月中旬为羽化盛期,5月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为危害盛期,6月下旬幼虫陆续下竹入土,停止危害  相似文献   

19.
春尺蠖又名杨尺蠖、榆尺蠖,分布在华北、西北一带,主要危害杨、柳、榆、苹果等林木。幼虫发生早、食量大,常暴食成灾,将全树叶片吃光,导致植株死亡。为了有效地防治春尺蠖,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笔者进行了0.36%苦参碱水剂防治春尺蠖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两种竹瘿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广肩小蜂和竹长小蜂是竹要瘿小蜂类的优势种。研究表明广肩小蜂1a一代,以蛹在虫内越科:成虫2月中旬至4月中旬羽化,3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瘿,产卵于萌动支芽基部的节间内并形成虫瘿,在虫瘿内完成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幼虫发生期4月下旬-9月中旬,5龄,以虫瘿组织为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