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豆遮荫栽培竹荪新技术余培胜,方水彩(福建建瓯市小桥镇食用菌站353131)我镇以推广种大豆代替荫棚栽培竹荪1000亩,取得显著成效,现供大家参考。l栽培季节根据我区地理条件和竹苏生长发育特性,当地温度持续在7~30℃为栽培季节,一般春季栽培,在2~...  相似文献   

2.
竹荪为名贵食用菌,素有“真菌皇后”之美称。我国人工栽培竹荪始于20世纪70年代,多产于竹源丰富的江南山区。20世纪80年代末期,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竹荪获得成功,使北方平原地区人工栽培竹荪成为可能。自2000年以来,以农作物秸秆为栽培原料,探索出竹荪与粮菜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3.
竹荪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Ventpets)Fisoh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体态优雅,素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的美称。竹荪营养丰富.香甜浓郁,酥脆适口,“与肉共食,味鲜防腐”堪称“色、味、香”三绝,深受消费者青睐。80年代古田县成功开发竹荪生料栽培技术,十几年来其栽培技术不断改进,栽培工艺越来越成熟.更加便于操作和推广,其中改搭建室外荫硼为套种大豆遮荫;  相似文献   

4.
竹荪猴头菇立体栽培法目前,现有一般竹苏生产多采用室外厢床式栽培,菌株常用的是高温型棘托长裙竹苏,接种后菌种在厢床生长1~2年,而每年出竹苏只有6~10个月,其余时间为“空闲时期”。如何充分利用在竹苏厢床面上排放袋栽猴头菇菌丝体,形成立体化栽培,从而获...  相似文献   

5.
正竹荪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具有极高的食药用价值,同时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笔者从选择与整理栽培竹荪林地、安排栽培季节、选择与处理培养料、铺料播种、发菌期出菇期管理、采收储藏加工、病虫害防治等几方面进行探讨,结合多年栽培竹荪的经验,总结出一套上海地区林下栽培竹荪高产优质栽培技术。1栽培林地的选择与整理1.1选择栽培林地林地的选择是林下栽培竹荪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将直接影响到竹荪的产量与品质。选择林地  相似文献   

6.
竹荪大田畦栽高产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书忠 《食用菌》2009,31(1):47-48
竹荪在福建邵武从1990年开始引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其栽培技术不断创新,现已形成了一套竹荪大田畦栽高产新的栽培技术措施,使竹荪大田畦栽,具有易栽培、成本低、花工少、效益高等特点,现已成为邵武市农村“短、平、快”的致富项目之一。2008年该市大田畦栽竹荪面积扩大到400hm^2。现将竹荪大田畦栽高产栽培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之乡”福建古田县,继八十年代接连掀起银耳、香菇栽培两次浪潮之后,经过一批农民食用菌专家的努力,今天又掀起了第三次浪潮——竹荪栽培热。被人誉为“菌中皇后”的竹荪展开美丽的裙衣,翩然进入古田的寻常百姓家。长期以来竹荪一直处于野生状态,娇贵难长。从六十年代后期起,我国南方一些省的科研工作者就开始致力于人工栽培竹荪的研究,并在育种生理生态、栽培工艺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八十年代后期,古田县的一批农民食用菌专家和闽古实业开发  相似文献   

8.
正竹荪是世界著名的食用菌,又称真菌之花、菌中皇后,历史上为宫廷贡品,现为国宴名菜。自然繁殖的竹荪主要生长于偏湿性、腐殖土多的毛竹林下。竹荪可以人工栽培与仿野生林下栽培。竹荪的营养价值高,干品中含蛋白质20.2%,脂肪2.6%,碳水化合物总量为38.1%,菌糖4.2%,粗纤维8.8%,灰分8.21%,还含有21种氨基酸,8种为人体所必需。竹荪标准化栽培技术要点规定了竹荪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果园套种竹荪栽培技术葡萄、柑桔、李、梨等果园和房前屋后的竹木林下空闲地,是套种竹荪及其他食用菌良好的天然场所。在果园里多层次立体种植,即节约遮荫材料,省工省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达到果菇双收的成效。1栽培季节的选择根据当地地理条件和竹荪生长发育特性,...  相似文献   

10.
鸡腿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闵冬青  唐昌林 《食用菌》2006,28(2):36-37
鸡腿蘑,又名毛头鬼伞,日本称之为细裂一夜耳。是一种食药兼用的野生食用菌。由于鸡腿蘑具“天然、营养、保健”三种机能于一体,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其确定为16种珍稀食用菌之一,进行大力推广。笔者于1999年开始引进鸡腿蘑并进行栽培试验,现已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地栽培的鸡腿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竹荪(Phallus spp.)是我国常见食用菌,部分物种已实现规模化栽培。市场上销售的多数竹荪产品因外观与长裙竹荪(P. indusiatus)非常接近,被标注为“长裙竹荪”或“竹荪”。笔者采用形态鉴定方法,并基于ITS-LSU联合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多数市售竹荪产品为红托竹荪(P. rubrovolvatus)和棘托竹荪(P. echinovolvatus),有些为白赭竹荪(P. cremeo-ochraceus),而长裙竹荪很可能在我国无自然分布。  相似文献   

12.
农林下脚料露天生料仿野生栽培竹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湖广 《西南园艺》2006,34(5):38-39
竹荪(学名Dictyophora indusiata),俗名竹参、竹笙、仙人伞,是我国久负盛名的食用菌,其菇体围罩雪白网裙,形态秀丽,味道芬香,营养丰富,并有减肥、降压、抗病毒等功能,历史上列为“宫庭贡品”。竹荪产品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价格居高不下。2005年8月至2006年2月,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批发市场干竹荪成交价120~160元/kg。目前,我地竹荪提倡采用农业、林业下脚料露天生料仿野生栽培技术,该法播种后60d左右出菇,667m2可收竹荪干品80kg,产值超万元,原料就地取材,成本仅占25%。是一项南北都适用的短平快、高效益致富技术。1原料选择栽培竹荪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华香  陈玲 《蔬菜》1996,(5):18-18
短裙竹荪稳产高产栽培技术641101四川内江市凌家伏龙乡新农业开发部华香,陈玲可食用的竹荪主要是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但以短裙竹荪品质最优,其菇体洁白,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售价要比长裙竹荪高出许多。而短裙竹荪在用料和方法上与长裙竹荪的栽培有很大差异,难...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食用菌》1990年第5期发表了《高温型竹荪培养基的筛选》一文后,,引起了很大反响,纷纷来信要求介绍栽培技术。为满足读者要求,撰写本文供参考。一、菌株和种型的选择: 目前人工栽培的竹荪有短裙、红托、长裙和棘托四个种。前两个种属中低温型,在高温地区栽培,往往造成产量不高甚至失败;长裙竹荪是中高温型,栽培技术难度大,管理不当,产量不高;棘托竹荪的菌丝和子实体,在25℃~35℃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且耐涝和干旱,适宜高温地区栽培。棘托竹荪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宏观形态,  相似文献   

15.
竹荪一次性采摘技术陈宁飘(福建省屏南县代溪食用菌研究所382304)珍贵食药用菌竹荪,从1989年起在全国各地陆续推广以来,栽培每平方米的竹荪都收到250克-400克干竹荪。高产量的竹荪给大面积栽培者,带来采摘时的困难。竹荪采收以往栽培者都是等到菌裙...  相似文献   

16.
《蔬菜》2009,(2):39-39
山东省农科院通过实施“适宜周年栽培珍稀食用菌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课题研究,实现了食用菌周年栽培,建立了食用菌不同季节品种搭配栽培技术模式。食用菌营养丰富,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多功能食品,但因生产易受温差影响,季节性很强,实现食用菌周年栽培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7.
竹荪是一种高档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降低血压等药理功能,市场售价昂贵。种植菌草栽培竹荪速生高产,是我地农民致富的途径之一。现将栽培措施介绍如下: (一)菌草的种植与贮备 所谓菌草就是适宜作食用菌培养料的草本植物,据我地经验适宜作竹荪培养  相似文献   

18.
杨建武 《中国食用菌》1995,14(2):26-26,25
竹荪、香菇、木耳和猴头菇立体套种栽培技术杨建武(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长沙410006)食用菌作为高效农业的基础、立体农业的新产物,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一些发达国家对蘑菇、滑菇、金针菇等通过人工调温控湿,实现周年栽培。通过利用自然温度条件,实现立体套种栽...  相似文献   

19.
竹荪是我国著名的山珍,不仅味道鲜美、滑嫩爽口,且营养丰富。近年来开始由野生转向人工驯化栽培,商丘市食用菌研究中心结合长裙竹荪的生物学特性,并根据当地的实际生产需要,经过多年的栽培实践,总结出林地栽培长裙竹荪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明德  卓传武 《食用菌》2007,29(3):51-51
泰宁县从1998年开始推广竹荪套种大豆遮阳栽培技术,近年来年栽培面积200~267hm^2。实践证明,利用大豆遮阳栽培竹荪与搭盖遮阳棚栽培竹荪相比,更具有省材、节本、效益高三大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栽培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