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人工草地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漠化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灾害。草地是保护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最后屏障,在石漠化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全面论述了喀斯特的分布,面临的生态、经济问题,草地建设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喀斯特地区草地建设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指出喀斯特地区草地建设存在草畜配套不合理、草地使用不合理、产业化程度比较低、缺乏草地配水等主要问题,并提出耐旱耐瘠草种选择、草地配水措施、草地畜牧业的产业化、低成本建植人工草地、灾害预报与控制等研究,是喀斯特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是辽宁省委、省政府为改变辽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工程建设以围栏封育和补播改良为主要措施,把科学建设、有效管理、合理利用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恢复草原植被,  相似文献   

3.
<正>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是辽宁省委、省政府为改变辽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工程建设以围栏封育和补播改良为主要措施,把科学建设、有效管理、合理利用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恢复草  相似文献   

4.
黄南地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增彩 《草业科学》2005,22(5):77-79
分析了黄南地区草地畜牧业现状,找出了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加大草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季节性畜牧业、加强草地畜牧业结构调整、开展多种经营等发展草地畜牧业的主要对策和措施,以期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辽宁省草原大多分部在干旱半干旱的辽西北地区,该地区是辽宁省生态最脆弱地区,其草原植被是辽宁省最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是维系生态安全的宝贵资源。本研究在辽西北草原区选取5个典型温带灌草丛样地,进行草地生物多样性和草地生产力的试验研究,探究草地生物多样性与草原生产力的关系,为该地区草地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参考。一、研究方法1.植被调查。于2017年8月植物  相似文献   

6.
陈东华 《青海草业》2008,17(2):21-25
本文依据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现状,认为环境的恶化尤其是水土流失与土壤荒漠化是导致西部地区贫瘠与灾害的主要根源,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其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失调。依据西部的自然生境特点及资源优势,结合前人在该地区开发治理的经验和发展草地农业试点的成果,提出大力发展草地农业是西部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的看法,阐述了草地农业在西部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发展草地农业系统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7.
1现状 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是辽宁省委、省政府为改变辽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工程建设以围栏封育和补播改良为主要措施,着力恢复草原植被,提高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1资源短缺及生态环境辽宁省的草地资源包括天然草地及人工草地,就其利用方式有放牧草和割草。辽宁省的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辽西北地区,东部山区、中部平原区面积小,数量少。辽宁省西部以及西北部的草地面积大,放牧地连片集中,多为平坦的草甸草原类。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泽库县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建设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查青海省泽库县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发现该地区草地退化严重,草地鼠虫害猖獗,灾害频繁,阻碍了该地区畜牧业发展。分析表明特殊的自然环境,是决定泽库县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因素之一,过渡放牧,优良牧草减少、鼠虫害发生,人为开垦和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是导致泽库县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以下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与建议:强化法制意识,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加强人口控制,提高环境意识水平;充分利用“四配套”建设,实行休牧育草和退牧还草工作;以科技为先导,全面建设,综合治理,培育龙头企业和牧业合作经济,加快草业产业化步伐。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控制我省辽西北草地沙化势头,逐渐恢复草地植被,在2003年初,经过多方论证和实地考察,确定在彰武北部地区进行沙化天然草地围封和改良试验。这个试验项目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有效利用草地为目的,探索沙地草地围封和草场改良的可行途径及相关配套技术,获得更好的改良辽西北沙化天然草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沙化天然草地围封和改良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控制我省辽西北草地沙化势头,逐渐恢复草地植被,在2005年初,经过多方论证和实地考察,确定在彰武北部地区进行沙化天然草地围封和改良试验。这个试验项目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有效利用草地为目的,探索沙地草地围封和草场改良的可行途径及相关配套技术,获得更好的改良辽西北沙化天然草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为响应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恢复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青海省委、省政府已制定<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正在逐步实施.在今后一个时期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江河源头和环青海湖地区的草地保护与治理.建立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区,坚持停止天然林砍伐和天然草地开垦.二是加大退化草地治理和恢复的力度,强化草地治理和改良措施,对一些特殊地区的天然草地实行封育治理.三是加强共和盆地风沙与水土流失治理.对坡耕地有计划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建设水源涵养林草植被.四是加强柴达木盆地治理.坚持保护与建设并举,禁止滥采滥垦,保护沙生植被.五是围绕重要城镇、绿洲农业区和重点基础设施大力造林种草,对192.73万公倾天然林采取禁伐措施,实行封育保护.积极开展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人工造林0.9万公顷,飞播造林种草23.3万公倾,封山育草1.51万公倾,至2010年森林面积达到347.9万公顷.六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到2009年使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达到36.5万公顷.以黄河、长江、青海湖流域和柴达木、共和盆地的治理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已从东向西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草地退化是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一种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喀斯特生态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石漠化治理效果,因此,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退化草地改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综述了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草地资源现状,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退化草地改良在治理石漠化中的作用。同时,指出目前退化草地改良在治理喀斯特石漠化中主要存在研究较少且较集中于理论研究,推广和示范的范围较小和改良方法比较单一等问题,并提出加强退化草地改良与石漠化治理的耦合关系研究,借鉴其他区域的改良技术要结合本地实际,改善草地播种结构和整合各项措施有针对性的改良退化草地等建议,以期为喀斯特地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并指导改良实践,实现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生态环境恢复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三江源"地区草地资源现状及持续利用途径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王堃  洪绂曾  宗锦耀 《草地学报》2005,13(Z1):28-31,47
"三江源"有"中华水塔"之称,是世界高海拔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有高原生物基因库"之称.但由于近年来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的过度利用,该区草地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生态功能逐渐丧失,已对我国黄河、长江、澜沧江中下游乃至亚洲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在对"三江源"区草地资源调查研究和查阅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三江源"区草地资源分布、利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持续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农牧交错区草地农业系统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红彬  王宁 《草业科学》2004,21(12):19-23
分析了中国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后果.环境的恶化尤其是水土流失与土壤荒漠化是导致该区贫瘠与灾害的主要根源,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综合治理与经济发展的长期失调.依据农牧交错区自然生境特点及资源优势,结合前人在该区开发治理的经验和发展草地农业试点的成果,草地农业系统应在农牧交错区开发治理中起主导作用.大力发展草地农业是农牧交错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阐述了草地农业在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我们分析了辽宁西部地区大面积种植豆科牧草对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认为辽西地区生态系统建设应把种草摆在重要位置 ,这样才有利于改善辽西的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 种植豆科牧草可控制水土流失草地建植容易 ,且当年覆盖地面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土层薄而贫瘠 ,牧草可以一年种植多年受益。一方面由于牧草株体的截留作用 ,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滴直接冲溅地面减少径流 ,另一方面由于豆科牧草根系发达 ,可以有效地起到固土和改土肥田的作用 ,控制水土流失效果十分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海南州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环境、草地资源调查资料分析表明:气候干旱、超载过牧、鼠虫危害、建设缓慢是造成草地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依托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加快草地建设速度,合理利用草地,从而使草地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及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着草地畜牧业的生存和长期发展,同时随着20世纪国家大力推崇生态环境建设以来,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调整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基于草地畜牧业现状的概述,分析研究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调整,进而探究草地畜牧业生态环境的治理,进一步提升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贵州晴隆县种草养畜治理石漠化的效果、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漠化地区面临环境和贫困的双重挑战,发展草地畜牧业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有效方式,但在脆弱的立地背景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草地工程实施效果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将近年晴隆县石漠化工程治理情况及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晴隆模式"为切入点总结出种草养畜在石漠化地区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践与调查提出针对性对策,不仅为后续石漠化草地治理工程提供建议,而且为南方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广和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晴隆模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问题与草业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海省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特征是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冰川湿地退缩,自然灾害频繁,人畜饮水困难,农村能源短缺.当前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着试验示范不够、缺少治理规划、种苗供应混乱、资金投入不够等问题,需要加强治理规划工作和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制、紧密结合生产结构调整及草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开展工作.需要依据草业科学的原理,在生态环境治理中重视生态工程设计的应用,对治理区按照草地农业系统四个生产层次统筹考虑优化生产结构,发挥各系统和层次间的耦合效应.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问题为草业科学原理的实践及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