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了分子标记在玉米产量QTL和杂种优势遗传基础方面的概况。对玉米产量QTL的研究方法,QTL数目、位置和遗传效应及应用作了介绍。比较了多种利用QTL结果对杂种优势的解释。作者认为,杂种优势的产生是显性效应,超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一种基因效应在起作用。并提出杂种通过自组织理论而形成的最优基因表达调控是杂种优势形成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玉米产量QTL和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分子标记在玉米产量QTL和杂种优势遗传基础方面的概况。对玉米产量QTL的研究方法,QTL数目、位置和遗传效应及应用作了介绍。比较了多种利用QTL结果对杂种优势的解释。作者认为,杂种优势的产生是显性效应,超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一种基因效应在起作用。并提出杂种通过自组织理论而形成的最优基因表达调控是杂种优势形成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玉米产量QTL的研究方法,QTL数目、位置、遗传效应及应用。在比较了多种利用QTL结果对杂种优势的解释的基础上,认为杂种优势的产生是显性效应、超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杂种通过自组织理论而形成的最优基因表达调控是杂种优势形成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杂种优势的利用,大幅度提高了玉米的产量.进一步挖掘和协调利用好各性状的杂种优势,发挥其整体效应,是今后玉米育种取得更大成效的重要途径.研究了玉米生育性状、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可供玉米育种工作者在配制杂交组合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16个常用玉米自交系和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1/2P(P-1)]选配的120个单交种为材料,对遗传距离与 F_1产量杂种优势、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及氨基酸杂种优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测出的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 D~2与 F_1产量杂种优势及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分别呈极显著或显著的回归曲线关系,并且遗传距离在 D~2±S 范围内时杂种优势强、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高的组合出现的频率高。氨基酸遗传距离与F_1玉米籽粒的氨基酸杂种优势的研究表明,两个亲本自交系间的氨基酸遗传距离较近时,可显示出 F_1玉米籽粒的氨基酸的杂种优势,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近10年辽宁省玉米种质资源应用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10年辽宁省审定的普通玉米杂交种进行系谱分析,归纳整理出了10年中辽宁省玉米常用种质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及演变历程,总结了目前辽宁省常用玉米种质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并对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与利用途径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8个玉米自交系作为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15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通过分析比较后,初步筛选出强优势组合克99和民99,其在穗重、百粒重主要性状的SCA效应值都较高,杂种优势强。从总配合力效应的数据中筛选出比较有利用价值的4个自交系,分别为克99、民99、L0208和民199。  相似文献   

8.
桑立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08+6425
[目的]研究热带玉米(Zea mays L.)种质资源的杂种优势,探讨其在高纬度温带地区的利用价值和利用方法。[方法]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以黄早四、丹340、Mo17和B73为测试种,分析已筛选出的5个热带自交系和4个我国分属4大类群的温带玉米种质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结果]单株产量杂种优势明显,热带×温带的杂种优势大于热带×热带和温带×热带的模式。[结论]该研究可为热带玉米种质在辽宁省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玉米育种核心种质的构建与有效利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分析山东省与国内玉米育种骨干种质的基本关系以及玉米生产中出现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当前玉米育种和玉米生产中所利用的基本杂种优势模式和杂种优势群,结合"九五"国家玉米育种协作攻关项目的研究进展,探讨并提出了通过筛选、鉴定、扩增、改良、创新和有效利用优良基因以构建新的玉米育种核心种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构建新的玉米育种核心种质是解决我国玉米育种基本材料遗传基础狭窄的关键性措施,是实现玉米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夏玉米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分析了玉米5大杂种优势群的种子萌发期、苗期及全生育期的抗旱性表现.结果表明,玉米的抗旱性与群的划分没有直接联系,划分杂种优势群时应适当考虑种质的抗旱性;玉米全生育期的抗旱性与胚芽长和胚芽干重关系最为密切,二者是玉米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指示指标.玉米苗期的抗旱性代表指标是反复干旱后的成活率.筛选玉米自交系时,应注重选用胚芽长和胚芽干重高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以吉林省主推的普通玉米单交种为母本,以高油玉米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研究了杂交当代子粒的百粒重、千粒体积和脂肪含量的杂种优势效应。结果表明:普通玉米单交种与高油玉米杂交当代子粒的百粒重、千粒体积和脂肪含量均具有杂种优势效应。这种优势效应表现出正效应和负效应2种。子粒百粒重的最大正平均优势和最大负平均优势分别为34.6%和-7.6%,而最大正超亲优势为10.8%,无负超亲优势;子粒千粒体积的最大正平均优势和最大负平均优势分别为36.9%和-6.9%。而最大正起亲优势为6.5%。无负超亲优势;子粒脂肪含量的杂种优势只有负效应,最大平均优势为-20.5%,无超亲优势。  相似文献   

12.
刘有军  王汉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94-6395,6412
为了利用高油玉米花粉直感效应及其与普通玉米杂交的杂种优势效应来改善普通玉米籽粒的品质。通过花期观察,筛选出与高油115花期相遇的普通玉米品种郑单958、富农99-8、豫玉22、农大108和9905-1,分析它们与高油115杂交后杂交当代籽粒的含油量、赖氨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高油115杂交后,普通玉米的平均含油量增加了1.35%,郑单958增加最多,为2.34%;籽粒赖氨酸平均含量提高了0.036%,郑单958提高最多,为0.05%;蛋白质含量也普遍提高。郑单958×高油115是甘肃省遗传效应"三利用"的最佳组合。用高油玉米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能有效提高杂交当代籽粒的含油量、赖氨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对玉米茎腐病具有抗性的种质资源,选育抗茎腐病品种。以玉米生产上常用的144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然接种法在两个环境中进行抗性鉴定,筛选出10份稳定高抗玉米茎腐病自交系;明确了这10份玉米自交系所属的杂种优势群,可为玉米抗茎腐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随着DNA分子标记的发展和应用,杂种优势的遗传研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进展。在综述了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经典理论和假说的基础上,概括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解释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一些新见解,如:上位性效应、遗传差异、QTL效应、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组的杂合性、遗传振动合成、基因网络系统、基因结构变化、基因组互补、遗传平衡、活性基因效应等理论或假说,并列举了部分理论及假说的分子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
10个热带玉米自交系产量配合力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从CIMMYT引进和自育的10个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D4模型进行双列杂交,组配成45个杂交组合。通过对这些双列杂交组合的产量进行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0个热带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都存在极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依次为CI23>619-130>DK7-6>CI18=CI15>CML161>DK7-8>CI41>双M9>CI45;特殊配合力方差依次为DK7-8>双M9>CML161>CI41>CI18>619-130>CI45>CI15>DK7-6>CI23;619-130既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又有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方差,是比较理想的自交系;杂种优势最强的组合是CI23×619-130、CML161×619-130,说明利用"热带自交系×热带自交系"杂交模式能够筛选出具有较强杂种优势的玉米杂交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高油玉米花粉直感等遗传效应对普通玉米籽粒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油玉米杂交种高油115为父本,与5个普通玉米杂交种进行杂交,研究了杂交当代籽粒的千粒重、胚重比和胚体积比。结果表明:胚重比、胚体积比和千粒重比普通玉米都有显著增加,增加量依次为1.79 %,1.99 %,10.34 %。筛选出了2个较好的组合为:郑单958×高油115,豫玉22×高油115。千粒重分别增加:33.00 g,29.13 g,胚重比分别增加:1.57 %,2.25 %,胚体积比分别增加:3.07 %,1.17 %,表明:高油玉米的花粉直感效应以及它们之间的杂种优势效应在玉米生产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14个常用玉米自交系遗传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4个常用玉米自交系及其91个杂交后代的多个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自交系的遗传差异与杂交种产量、特殊配合力、杂种优势以及自交系自身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自交系遗传差异分析结果与其亲缘关系相接近的情况下,自产系遗传差异与杂交种产量、特殊配合力、杂种优势之间均表现为正相关;自交系高产性状的筛选不影响其孀交后代杂种优势的筛选。  相似文献   

18.
水稻正反交杂种优势存在不一致现象即细胞质效应,在三系杂交水稻中,恢复系与保持系杂种子一代的杂种优势往往大于恢复系与不育系的杂种优势,这表明不育细胞质存在负效应。基于此,综述了细胞质效应的概念、细胞质效应对性状的影响以及细胞质效应的基因调控理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导入高VA原玉米种质产量配合力,并根据配合力对其杂种优势群归类进行分析。【方法】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25个导入高VA原玉米种质和3个测验种配制75个杂交组合,在云南省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对这些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配合力分析,评价导入高VA原玉米种质的利用潜力,再根据产量SCA效应分析被测种质的所属类群。【结果】YML1626(L5)、YML1619(L7)、YML16-5(L9)、YML162-3(L13)产量GCA效应值较高。选育过程中要获得产量GCA较高的高VA原玉米育种材料,至少要对4个穗部性状进行优级选择。以SCA正向显著水平临界值(5.49)为阀值划分杂种优势群,有6个被测系归类不确定;以SCA负向显著水平临界值(-5.49)划分杂种优势群,有12个被测系归类不确定。以被测系与3个测验种之间的最小负向SCA效应值为划分标准,可能导致杂种优势群归类出现误差。【结论】导入高VA原玉米种质YML1626、YML1619、YML16-5、YML162-3产量GCA效应值较高,在育种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一个利用价值较高的自交系至少有4个穗部优良性状。以SCA正向显著水平临界值为阀值划分杂种优势群,更容易解释被测系的杂种优势群归类。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60-1997年的国内玉米杂交种亲本选配的研究和实践,综述了玉米杂交种亲本选配的杂种优势模式,分析了当前玉米杂交种的生产实践简况,提出了今后玉米杂种优势模式,并对种质改良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