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三峡库区端(立方)溪小流域防护林体系调查资料为基础,根据系统分析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针对防护林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综合评价问题,采用环境生产力指数模型来具体地衡量小流域防护林综合效益的高低,提出最优防护林复合结构模式为:针阔混交林>柏林>马尾松(乔灌草)>马尾松(乔药材)〉板栗园>柑桔园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内容、评价原则以及评价指标,并以永寿县示范区为典例,结合扶风县、山西的昕水流域示范区以及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在黄土高原其它地区的推广应用,分析评价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方法(AHP法),综合考虑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对福清市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森林结构进行优化决策(林种结构优化决策结果: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用林、经济林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2.81%、40.15%、18.70%、6.95%、11.39%;树种结构优化决策结果:杉木树种组、马尾松树种组、阔叶树树种组、木麻黄、经济林木类、竹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06%、30.49%、32.18%、11.77%、10.90%、3.60%),为该市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方法(AHP法),综合考虑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对福清市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森林结构进行优化决策,其中,林种结构优化决策结果: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用林、经济林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2.81%、40.15%、18.70%、6.95%、11.39%;树种结构优化决策结果:杉木树种组、马尾松树种组、阔叶树树种组、木麻黄、经济林木类、竹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06%、30.49%、32.18%、11.77%、10.90%、3.60%,为该市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揭示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其核心内容是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配置格局.研究内容包括: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诊断,土地资源综合评价,体系林种的水平配置和树种的立体配置,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规划,体系综合效益评价及动态调控等.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层次分明,形成以流域的调查—诊断—评价—配置—决策—规划—管理为系列的整套研究方案.在研究方案实现过程中,运用综合评价模型、目标规划模型及专家系统等实用方法,建立了集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图形库管理子系统、模型库管理子系统、专家系统于一体的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决策支持系统.并以山西省昕水河流域为典型实例,进行了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的应用研究,实现了体系结构的优化、功能完善的目标,较好地解决了防护林体系建设实践中生产经营、措施布局、综合决策等具体问题,为流域的资源开发与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东南沿海木麻黄防护林主要配置模式的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对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有重要影响的生态防护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三大类8个指标,从理论与买践相结合的角度,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东南沿海基于林带后沿沙地防护林7种主要配置模式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策略层各影响评价因子中,生态防护功能依然占首位,社会经济价值指标也占了很高的比重.各配置模式综合效益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木麻黄与相思类混交(D1)〉林果复合经营(D6)〉木麻黄与多树种混交(D4)〉木麻黄与桉树类混交(D2)〉木麻黄与其他树种混交(D5)〉木麻黄与灌木(D7)混交〉麻黄与松树类混交(D3).根据所得结果还对各种配置模式在海岸带的梯度配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苍梧县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制约广西苍梧县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主导因素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以一个县为总体单元,构建苍梧县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将指标体系分5个层次,涵盖苍梧县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中的资源一环境一经济一社会等各方面,为苍梧县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和类似区域生态防护林建设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Quantitativeanalysesofthemultiple-benefitsforChina-Ger-mancooperativeplantationprofectinYunnanProvince1前言中德合作云南省造林项目计划用5年的时间在昭通地区和曲靖地区6县、市营造20261.8hm2的防护林,包括用材型防护林、薪炭型防护林和经济型防护林。这一工程造林项目完成以后的效益如何,是世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依据中国国内有关林业的定量分析的公认理论数据和权威试验数据,确定该项目实施中影响综合效益颇参数(状态变量和变化率),建立起相应的计量数学模型,对该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  相似文献   

9.
一、受中国科协和林业部委托的重点项目 1.“森林综合效益”学术评价主要内容是:①不同林业工程体系综合效益评价(包括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如防护林综合效益评价,三北防护林工程体系评价,长江上游水源涵养体系的必要性论证。②对国际、国内不同观点的分析和讨论。 2.组织酸雨对大农业的危害及其对策的学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综合对比分析法,对甘肃省"三北"防护林一期、二期工程建设的造林质量,林业直接生产效益和生态防护效益进行评价分析.1992年,"三北"防护林体系的护田增产效益为12604.12万元,恢复扩大耕地面积效益为6382.92万元,防止土壤养分流失效益为4156.16万元.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牡丹江沿岸生态防护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综合效益是长远的,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2.
梁燕 《林业科技》1998,23(3):22-24
嫩江沙地庄园式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益梁燕(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刘立明李连海(黑龙江省泰来县林业局庄园式沙地防护林网是嫩江沙地治理开发中创立的农田水路综合防护生态经济体系,具有较好的抗灾减灾功能。1研究地区概况1.1自然概况研究地区位于黑龙江省泰来县...  相似文献   

13.
在湖南省茶陵县设置了 10hm2 试验地 ,进行了低效马尾松水保林林下植被及生态功能恢复技术试验 ,建立了低效马尾松水保林林下植被及其生态功能恢复技术经营模式 ,以期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竹林带沿海防护林营造技术及其效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是价值较高的生态经济树种,发展竹林带,成为我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一大特色,综合效益显著,表现为:1.具较高的经济效益,1989~1996年竹林带累计实现产值2191万元。2.优化了林带结构,竹与乔木结合,形成了较为理想的疏透型结构的防护林,提高了防护效益。3竹林具有独特的地下茎系统,成林后,固土固沙效果好,显示出较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太平地生态经济型综合防护林体系营造技术,以及空气动力效应、水文效应,退化草牧场改良效益,综合防护林体系经济效益,特别是对坡耕地中的林带、林网、片林等的综合效益都做了较详细的测算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面、科学评价长江防护林工程的综合效益,根据湖南省林业区划和“长防林”生态功能划分的实际情况,建立2个生态效益监测核心站、30个监测点。通过长期监测、计量,使长防林工程的生态效益价值化、数量化;为其它防护林工程的规划设计、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以及公益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前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漠绿洲科技示范区建设及风沙区生态良性循环综合技术研究》系陕西省“九五”科技攻关专题(编号96K02-G5-01),属不同类型区“两高一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综合配套技术研究课题的专题之一,由陕西省治沙研究所主持,榆林市粮副基地办、天津大学经济工程管理学院参加。该专题共刊以下四个子专题:(1)沙漠绿洲林农牧复合经营系统的开发模式研究;(2)防护林体系在绿洲综合治理中的作用与配套技术试验示范;(3)沙漠绿洲综合治理效益评价及新开发农田的效益分析;(4)沙漠绿洲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容量的研究。研究工作围绕以优…  相似文献   

18.
科尔沁沙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科尔沁沙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的原则及其评价方法。并通过运用AHP层次评价法,对6种不同模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9.
推广典型经验提高综合效益国续春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乡的生态经济型综合护林体系,是在市林业研究所帮助和指导下,于1966年开始建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综合防护林体系的效益越来越好,得到中外专家的认同。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益,松山区从70年代开始,普遍推广太平...  相似文献   

20.
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是当今生态公益林项目中的重点,是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有机统一的需要。岱山县地处海岛,岛屿内所栽的果树常年遭受台风及大风的影响,海岛防护林建设至关重要。果园防护林属沿海防护林中的农田防护林范畴,它的建设对降低风害风险,减少果园损失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