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80mg/L、160mg/L和320mg/L的头孢拉定及1mg/kg氧氟沙星分别给大肠杆菌病患鸡内服,头孢拉定组鸡全天自由饮水,氧氟沙星组鸡每日分2次饮水,共计3d。结果表明,该4个组别的药物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分别为93.3%、96.7%、100%和93.3%,而感染对照组鸡的死亡率为70.0%。头孢拉定组和氧氟沙星组鸡的增重效果极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鸡(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与多黏菌素的联合抗菌效果。[方法]应用纸片法和试管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左氧氟沙星与多黏菌素联合对鸡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圈大小和最小抑菌浓度。[结果]结果表明:左氧氟沙星与多黏菌素联合对鸡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抗菌协同作用。[结论]左氧氟沙星与多黏菌素配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证明。  相似文献   

3.
甲砜霉素可溶性粉对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试管肉汤两倍稀释法测得甲砜霉素及氧氟沙星对鸡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0和0.1μg/mL。按25、50和75 mg/L的甲砜霉素及10 mg/kg的氧氟沙星分别给试验性鸡大肠杆菌病患鸡内服,甲砜霉素采用全天自由饮水,氧氟沙星每天分2次内服,共用药4 d。结果药物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分别为83.3%、96.7%、100%和93.3%,而感染对照组鸡的死亡率为70.0%。甲砜霉素和氧氟沙星组的增重效果极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甲砜霉素中、高剂量组对鸡大肠杆菌病有较好疗效。用5倍中剂量甲砜霉素作安全试验与健康对照组鸡相比未见不良反应,表明用甲砜霉素可溶性粉给鸡混饮治疗鸡大肠杆菌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精氨酸在动物机体多种营养物质的合成和分解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精氨酸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猪和鸡等动物上,本文就近年来精氨酸在动物营养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精氨酸在特种动物健康养殖方面的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复合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初步弄清复合盐对小麦幼苗的毒害机理,采用室内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复合盐对小麦幼苗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均随复合盐浓度的上升逐渐增大,且均以临丰615最高,临旱536次之,烟农19最低.不同品种间(除临旱536外)和不同复合盐浓度间小麦幼苗的过氧化物酶...  相似文献   

6.
采用鸡体试验法,利用相对卵囊产量(ROP)、病变记分减少率(RLS)、最适抗球虫百分数(POAA)和抗球虫指数(ACI)4项指标,测定了2株分离自如东县养殖场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对地克珠利和盐霉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2株分离株对地克珠利无耐药性或轻度耐药,对盐霉素均完全耐药.建议如东县养鸡场停用盐霉素,将地克珠利列入抗鸡球虫病药物方案中.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营养价值丰富,食药兼用.鸡肉及其提取物是调味料中普遍使用的风味原料.分别介绍了食用菌和鸡肉的风味物质特征,提出利用云南野生菌的资源优势和云南地方鸡的风味特色,复合制备营养健康、天然美味的菌鸡复合调味料,并指出安全、可靠、天然的菌鸡复合调味料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左旋氧氟沙星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左旋氧氟沙星对家禽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和抗菌后效应(PAE),观察了其对人工感染鸡葡萄球菌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左旋氧氟沙星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家禽常见致病菌(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均有高度的抗菌活性。对鸡大肠杆菌O74等标准菌株的MIC介于0.05-0.20μg/ml,而对临床分离菌株的MIC介于0.20-0.80μg/ml之间。左旋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均产生明显的PAE,并呈浓度依赖性。左旋氧氟沙星对人工感染鸡葡萄球菌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分别按每升水25mg,50mg,100mg及氧氟沙星按每升水50mg混饮4d,治愈率分别为81.3%,90,6%,68.8%,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为59.4%。  相似文献   

9.
《吉林农业科学》2013,(4):15-17
通过采用PEG模拟干旱和添加NaCl的方法,研究了干旱和盐胁迫复合逆境对芝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复合逆境程度的增大,芝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逐渐受到抑制。轻度干旱+轻度盐(50 g.L-1PEG+50 mmol.L-1NaCl)复合逆境处理对芝麻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影响显著(P<0.05);中重度干旱和盐的复合逆境(150~200 g.L-1PEG+100~200 mmol.L-1NaCl)各处理组合发芽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轻度干旱和盐的复合逆境(50 g.L-1PEG+50 mmol.L-1NaCl)处理(P<0.01)。  相似文献   

10.
于2009、2010年分别从浙江温州南麂岛网箱养殖的患病大黄鱼体内分离出优势菌株ZSH和DHY10051103K,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大黄鱼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2.5×106、3.2× 106 CFU/mL.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及16S rR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氧化酶阳性;利用柠檬酸盐和麦芽糖,降解硝酸盐,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甲基红试验阴性,明胶酶阴性,鸟氨酸脱羧酶阴性;在16S rRNA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株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聚为一支,GenBank中序列登录号分别为HQ007288、GQ449379.由此可知,分离菌株属于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强力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阿米卡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四环素等10种药物敏感;五倍子和石榴皮对其抑菌效果最好,MIC值分别为1.57、3.13 mg/mL,其次为黄连和黄芩,而大黄、白头翁、苦参、黄柏对其抑菌效果较弱.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可以为大黄鱼假单胞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鸡痛风症(又称鸡尿酸盐代谢障碍病)是由于鸡只患病或饲养管理不当,尿酸在血液中大量蓄积,出现尿酸盐沉积于内脏和骨关节的现象,导致鸡发生痛风,引起鸡只消瘦、衰弱、运动障碍等症状[1]。多发生于肉用仔鸡和笼养鸡,本文对一例鸡痛风症病例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为确诊某肉鸡孵化场死亡鸡胚的致病原因,对孵化后期死亡的20枚鸡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细菌分离培养,通过生化试验、运动性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等鉴定方法对病原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20枚死亡鸡胚中有8枚带菌,带菌率40%,其中3株为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带菌率为15%。分离菌对头孢噻呋钠和左旋氧氟沙星、四环素高敏,对盐酸黄连素、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青霉素、硫酸庆大霉素中敏,对阿奇霉素、磷霉素钙、恩诺沙星、链霉素产生了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正鸡尿酸盐代谢障碍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鸡代谢类疾病,主要是由于多种复杂因素引发的,肾脏功能障碍性疾病。随着我国鸡养殖行业的发展,各个地区的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鸡尿酸盐代谢障碍病对养殖场的经济效益的影响愈发明显,已经严重危害到养殖商户的经济利益,阻碍了鸡养殖行业的发展。结合临床研究发现,鸡尿酸盐代谢障碍病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且存在未知机理,给此病的防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就一起鸡尿酸盐代谢障碍病病例进行研究与论述。  相似文献   

14.
苏卫国  王小琼  高云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80-10881,10898
[目的]为盐碱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耐盐植物的选育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单盐、复合盐不同浓度的处理,研究盐胁迫对女贞的生长量、存活率及叶片生长的影响,探讨女贞的耐盐能力。[结果]在高于4g/kg的盐处理下,随着单盐或复合盐盐胁迫程度的加深,女贞新梢生长量逐渐降低;盐胁迫下,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植物存活率下降,叶片发黄、叶缘枯萎面积都有上升趋势。相同浓度复合盐处理的植株要比单盐处理的植株成活率略高,复合盐处理时所表现出对植物的伤害程度要轻于单盐处理。[结论]女贞苗木对单盐、复合盐的耐盐临界浓度是5~6g/kg。  相似文献   

15.
精氨酸脱亚胺酶途径是某些乳酸菌代谢精氨酸转化成鸟氨酸,同时产生氨气和能量的重要作用途径,因此精氨酸代谢是细菌获得能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粪肠球菌在不同盐浓度培养条件下的精氨酸代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培养基中盐浓度的升高,菌液的吸光度逐渐降低,但是菌液中残留的精氨酸浓度逐渐下降。通过荧光定量PCR对不同盐浓度条件下精氨酸脱亚胺酶的编码基因arc A的表达量进行分析发现,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菌体细胞内acr 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结果说明,菌体在高盐环境下代谢精氨酸的能力提高,推断精氨酸脱亚胺酶途径对粪肠球菌R-612-Z1适应高盐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鸡Lpin1基因组内微卫星的分布特性,采用SSR hunter软件搜索位于鸡Lpin1基因组序列内的微卫星序列,并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克隆测序的方法对位于预测的启动子区域的复合微卫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鸡Lpin1基因组内搜索到9个微卫星,其分布频率为每5.5 kb1个微卫星;对位于鸡Lpin1基因的5’侧翼区(预测的启动子区域附近)的复合微卫星(命名为CLP532)进行多态性研究,共检测到7个等位基因,其序列长度变异在25 bp.从6个鸡品种(固始鸡、河南斗鸡、卢氏鸡、白洛克、来航鸡、丝毛乌骨鸡)中检测到CLP532微卫星的6种等位基因.TFSEARCH软件预测CLP532微卫星长度的变异可引起鸡Lpin1基因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改变.研究结果显示,鸡Lpin1基因组内存在丰富的微卫星,CLP532微卫星具有丰富的多态,CLP532微卫星长度变异对鸡Lpin1基因的表达调控具有潜在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奇异变形杆菌持留菌形成特征和防控家禽养殖中细菌性疾病,以鸡源致病菌奇异变形杆菌PM2658为研究对象,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得抗生素对鸡源奇异变形杆菌PM2658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of concentration,MIC),用斑点培养(spot-plate)法分析PM2658在不同抗生素和营养条件下持留菌形成特征。结果显示,硫酸庆大霉素、头孢噻肟钠、氧氟沙星对PM2658的MIC值分别为1.56、0.78和3.13μg·mL-1。在16×MIC和100×MIC硫酸庆大霉素处理下,鸡源奇异变形杆菌PM2658都可以形成持留菌,形成率分别为8.04×10~(-4)和1.03×10~(-6)。16×MIC硫酸庆大霉素-4×MIC头孢噻肟钠、16×MIC硫酸庆大霉素-4×MIC氧氟沙星、4×MIC头孢噻肟钠-4×MIC氧氟沙星、16×MIC硫酸庆大霉素-4×MIC头孢噻肟钠-4×MIC氧氟沙星不同抗生素组合处理下,鸡源奇异变形杆菌PM2658的持留菌形成规律与单独硫酸庆大霉素处理的持留菌形成规律一致,也表明鸡源奇异变形杆菌PM2658持留菌具有多重抗生素耐受性。在16×MIC硫酸庆大霉素处理下,与LB和1/2LB培养条件相比,1/5LB培养条件下鸡源奇异变形杆菌持留菌形成率最高,比前两者分别提高了17.67倍和5.05倍,说明鸡源奇异变形杆菌持留菌的形成还与营养环境密切相关。持留菌遗传学特性检测结果显示,鸡源奇异变形杆菌PM2658持留菌的遗传学特性并没有发生改变。鸡源奇异变形杆菌确实可以形成持留菌,其形成特征取决于特定的抗生素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郑州地区鸭源鸡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耐药情况,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从郑州地区某鸡场分离的细菌中鉴定出7株鸭源鸡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血平板上长成光滑、圆润、灰白色、半透明、边缘整齐且呈β-溶血的小菌落;L-阿拉伯醇、D-山梨醇、麦芽糖、海藻糖试验的鉴定结果表明,7株鸭源鸡杆菌可能属于不同的生物分型;整体上,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敏感,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克林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具有严重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马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91-19892,19895
[目的]阐明添加青蒿复合中药制剂对地方品种鲁茌喜鸡免疫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0只10日龄的鲁茌喜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试验组中添加青蒿复合中药制剂10 g,分别于14、24、34和50 d测定屠宰体重、免疫器官的比重以及血清中新城疫抗体指数,分析血液常规生化指标的变化并测定34 d和50 d鲁茌喜鸡的肉质性能。[结果]青蒿中药复合制剂可以提高鲁茌喜鸡的生长速度,有效提高鲁茌喜鸡的抗病性。试验组鲁茌喜鸡的红细胞花环率显著提高。青蒿中药复合制剂对脾脏具有促进作用,对胸腺、法氏囊起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试验组血液中常规生化指标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数等均有显著提高。[结论]青蒿中草药复合制剂对地方品种鲁茌喜鸡的免疫性能和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复合胁迫对玉米种子生长的影响,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及盐胁迫两重逆境对玉米种子表型指标、膜损伤及抗氧化系统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盐胁迫单一及复合逆境均导致玉米胚根长、芽长、胚芽鲜重下降,其中盐胁迫对玉米胚芽鲜重影响不显著,复合胁迫的各指标降低幅度较大;与CK相比,各胁迫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胚芽的相对电导率和TBARS的含量,其中复合胁迫下玉米胚芽膜损伤较单一胁迫大;同时,低温、盐胁迫单一及复合逆境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胚芽SOD、CAT、APX的活性,低温盐复合胁迫下玉米抗氧化酶上升幅度最大,其次是低温处理。说明低温及盐胁迫复合处理下的玉米种子的响应机制与单一逆境下有所差异,复合逆境处理引起的玉米种子生长抑制较单一胁迫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