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了解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32例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患者,在颅骨骨折扳障或脑膜动脉血管出血停止或相对停止后,采用颅内血肿微创针钻穿血肿,抽出血肿液体部分,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块引流。结果:本组治愈率为100%,术后仅留点状疤痕,无1例继发颅内再出血及颅内感染。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清除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疗效好,创伤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1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除1例死亡、1例呈植物生存状态外,其余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术后留置穿刺针3~12d,平均(4±1)d。术后发生并发症24例,其中5例再出血;1例术后立即脑疝,抢救无效死亡;7例颅内感染;2例同侧硬膜外血肿;5例颅内积气;2例出现穿刺位置不当;2例血肿抽吸困难,注射尿激酶后诱发脑疝。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有适应症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有效方法,对术后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钻孔负压引流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及术后复发的机理.方法:回顾我院19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负压引流治疗,分析其术后复发率及复发原因.结果:19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负压引流治疗,无1例复发.结论:钻孔负压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简便有效的方法,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幕上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选择性非手术治疗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幕上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CT征象、治疗方法。结果中转手术8例,死亡2例,重残2例,中残13例,良好98例。结论幕上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综合患者的神志、瞳孔、血肿大小、类型、占位效应以及合并其它脑损伤程度考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 CT的广泛应用 ,脑外伤后脑梗死的病例报道日益增多 ,但外伤后脑疝合并脑梗死的报道不多。我院 1996年1月至 2 0 0 1年 1月共收治颅脑损伤、脑疝术后早期合并脑梗死11例 ,为交流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1例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8~ 5 6岁 ,平均 34岁 ) ,其中儿童 1例 (8岁 ) ;发病原因 :车祸伤 8例 ,打击伤 1例 ,坠落伤2例 ,其中顶枕部受伤 5例 ,颞部受伤 4例 ,额部受伤 2例。所有病例伤前无心血管病史与糖尿病史。1.2 临床与 CT表现本组术前均已脑疝形成 ,其中单侧瞳孔散大 8例 ,双侧瞳孔散大 …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对4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观察N2波潜伏期的延迟时间,取值点在尖头波的波峰,若是平头波或马鞍型波则取值点在中间部分,同时动态CT复查。结果颅内压有增高趋势的,其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水肿范围均有扩大。持续增高难于控制者,预后不佳。本组死亡的8例颅内压均在400mmH2O以上。结论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安全、简便、可靠,能够早期判断病情的进展,指导脱水剂的正确使用,还可以根据两侧的压力差预警脑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及鉴定。方法:分析某地区2000年至2006年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32例患者病历资料。结果:积液演变为血肿的时间:伤后22-30 d 16例,30-40 d 12例,40 d以后者4例。硬膜下血肿CT表现为硬膜下新月形占位病变,CT值均位于25-50 Hu之间。结论:外伤性慢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硬膜下血肿一的发病年龄有两极化趋势,致伤方式常为加速性或减速性损伤。临床上外伤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伤者,如原症状消失后又出现新的症状或原症状加重等症状体征时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醒脑静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外伤性脑实质出血患者均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术后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醒脑静+局部亚低温,42例)、醒脑静组(36例)及局部亚低温组(38例),采用多田公式和Scandinavian中风量表(SSS)评估治疗前后的血肿大小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8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经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治愈76例(87.4%),无1例死亡;出院时按Bender分级:0+Ⅰ级病例为66.7% (58/87),与治疗前(27.6%)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管硬膜内脊髓外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经验。方法:对1998~2004年在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53例椎管硬膜内脊髓外肿瘤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中良性肿瘤52例,恶性肿瘤1例;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其中优36例,良13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92.4%,有效率为96.2%。结论: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尤其是M R I检查,可作出定位诊断;最后确诊需依靠术后病理检查;及早手术和方法恰当是治疗椎管硬膜内脊髓外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引流管位置对脑复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及脑复张情况.根据引流管头端位置分为A、B两组,A组引流管头端位于穿刺点前方,B组引流管头端位于穿刺点后方.比较两组1周内脑复张及远期血肿复发情况.结果 A组患者30例,脑复张良好28例,差2例;B组患者22例,脑复张良好16例,差6例.A组术后血肿复发1例,B组术后复发5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将引流管头端位于血肿前方可促进脑复张,减少术后血肿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早期手术与保守治疗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早期手术组治愈7例,显效10例,转为慢性硬膜下血肿23例;保守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8例,转为慢性硬膜下血肿2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微创术联合亚低温脑保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54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治疗组53例,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组56例,行微创治疗加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患者之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组治疗效果和3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9.28%,高于微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亦高于微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亚低温具有脑保护功能,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微创术和亚低温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来施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92例患者病历资料。结果:本组恢复良好31例(33.70%),中残20例(21.74%),重残25例(27.17%),死亡16例(17.39%)。结论: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对清除血肿后颅内压仍高者扩大骨窗减压,可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3)。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的同时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2月后的生存质量随访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确切,早期应用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15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16例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6例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均以进行性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其中1例出现颞叶钩回疝。16例先行保守治疗,其中4例保守治疗治愈,余12例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治愈,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结论: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临床少见,缺乏临床定位症状和体征,进行性颅内压增高为其主要表现。在密切观察病情下,可先进行保守脱水治疗,对难缓解且一旦出现颅内高压者,均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54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治疗组53例,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之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和3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结果微创治疗组有效率为73.58%,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微创治疗组治疗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亦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微创治疗后的效果,为患者选择更完善的术式。方法分别采用单纯小骨窗的手术及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微创手术,按照颅内血肿清除率以及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来评定手术效果,最后按照日常生活能力表(ADL)来分级评定预后,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残留、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和愈后分级差异有的统计学意义,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微创手术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单纯小骨窗手术组。结论采用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够为有效减少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微创法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厦预后因素.方法对126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26例患者术后存活120例(95.3%),本组死亡6例(4馏%).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用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疗效.ADL1:恢复日常生活34例(26.9%);AD12:生活自理35例(27.7%);ADL3:部分生活自理33例(26.1%);ADL4:卧床不起但有意识21例(16.6%);ADL5:植物状态3例(2.4%).结论出血至手术时间、意识与脑菇征、瞳孔改变、中线移位4项因素对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预后价值,超早期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单纯性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48例单纯性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枕后马蹄形切口僦下倒钩形切口+跨横窦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后置回骨瓣。全部病例术后行头CT复查。结果术前颅高压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全部病例经CT确诊。术中见枕骨线形骨折患者38例,血肿量5~46mL,平均(21±4)mL,出血来源于横窦8例,骨折线处板障渗血24例,脑膜血管渗血4例,未见活动出血点12例。术后第1、3天CT扫描显示血肿全部消失,骨瓣无移位。全部病例恢复良好。结论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颅内高压发展迅速易致脑疝,需结合CT检查以确诊。骨瓣开颅能更有效地清除血并避免颅骨缺损,解除横窦受压迫,避免致命性脑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