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亲缘关系相近的桃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三组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 :砂子早生、砂激 2号 ;沪 0 2 1、沪 0 2 2、春蕾 ;1 2 1、银花露、白花、芒夏、朝霞、1 2 6 ;采用经过筛选的 2 2个 10碱基随机引物对其DNA扩增 ,通过RAPD带型分析 ,可得到鉴别。经聚类分析可知 ,来源于砂子早生无性系的砂激 2号具有与亲本较高的遗传相似系数 ,其他来源于有性杂交后代之间及其亲本遗传相似系数较上述二品种低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陇县八渡油松种子园的14个无性系为材料,提取基因组DNA,采用RAPD技术,分析无性系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个引物共扩增出23个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14条,占总扩增条带数的60.8%。进一步采用UPGMA法进行亲缘关系及多样性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1时,14个无性系聚为4类。14个无性系间亲缘关系较远,种子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白杨派优良无性系之间的遗传关系,采用毛细管电泳荧光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10个白杨派优良无性系DNA指纹图谱,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从20对引物中筛选出7对位点多态性高且重复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41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扩增5.9个,每个引物扩增多态位点在4~8之间。无性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区间为0.415~0.902,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57,遗传变异性丰富。Shannon指数和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433 4和0.694 3,表明无性系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10个白杨派无性系中,秦白杨1号、秦白杨3号、秦白杨5号与84K聚为一类,07-17-18、07-23-23与07-30-11与I-101聚为一类,与实际亲缘关系相符。利用2对多态性SSR引物PMGC-2020和PMGC2607构建了白杨派无性系指纹图谱,该图谱可将无性系全部区分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判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RSAP)标记对杨树无性系良种的鉴定效果,为杨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品系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以白杨派10个优良无性系(秦白杨1号、秦白杨3号、秦白杨5号、84K、I-101、新疆杨、毛白杨30号、07-17-18、07-23-23、07-30-11)为材料,从9条RSAP引物组成的3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6对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组合,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法及POPGENE 32软件检测并分析扩增产物多态性,计算遗传多样性相关指标;选取多态性高且能区分所有无性系的引物,构建白杨派10个无性系的指纹图谱;利用NTSYS 2.1软件计算各无性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基于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6对引物组合从10个白杨派无性系中共扩增多态位点133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22.17个,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326,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88,表明无性系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丰富。利用2个引物组合Rs2/Rs4和Rs2/Rs7的6个多态性位点,即可将10个白杨派无性系全部鉴别开来。10个白杨派无性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00~0.817,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594。聚类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510处,10个白杨派无性系被分成两大类,新疆杨和毛白杨30号聚为一类,其余无性系聚为另一类,与其实际亲缘关系大致相符。【结论】RSAP分子标记可有效用于杨树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分析,运用毛细管电泳检测可准确定位多态位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缺点。  相似文献   

5.
醇溶蛋白电泳技术在小麦品种聚类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4):436-439
为了揭示小麦品种(系)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给小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1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醇溶蛋白谱带进行分离,并利用NTSYS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个小麦品种(系)共获得迁移率不同的谱带94条,其中,第7条谱带出现的频率最高,为71.43%;供试材料的相似系数在0.57~0.85,其中,晋麦54和临旱6号的相似系数最高,表明在14个品种(系)中,这2个品种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6.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2份蕨类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180对引物中筛选出15对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对12份蕨类材料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1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98条,平均每对引物产生6.53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为83.76%。通过NTSYS-pc2.10e软件计算不同蕨类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遗传分析表明,12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510.857,且聚类分析表明,遗传相似系数在0.610.857,且聚类分析表明,遗传相似系数在0.610.63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能较准确地分析蕨类不同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2份蕨类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180对引物中筛选出15对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对12份蕨类材料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1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98条,平均每对引物产生6.53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为83.76%。通过NTSYS—pc2.10e软件计算不同蕨类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遗传分析表明,12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51~0.857,且聚类分析表明,遗传相似系数在0.61—0.63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能较准确地分析蕨类不同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苏麻的种质特性,揭示其与紫苏的亲缘关系,本文采用形态学鉴定结合ISSR标记技术,对苏麻与紫苏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形态学鉴定表明,紫苏为野生紫苏,而苏麻为紫苏(原变种),苏麻与3份紫苏属于紫苏属紫苏,但属于紫苏的不同变种。从20个引物中筛选出的10个ISSR引物中扩增出69条清晰谱带,其中5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为73.9%;采用M05、M06或856等3个引物扩增出的标记,能将4份种质区分开来;聚类分析表明,4份供试材料间的相似系数为0.35~0.53,3份紫苏的亲缘关系很近,而与苏麻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9.
利用RAPD技术对10种石斛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100条10bp的RAPD引物中筛选获得17条多态性引物,对石斛属的10个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200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1.8个多态性条带。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56~0.676。根据RAPD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石斛属的10个种区分开来,划分为4类。结果表明:RAPD标记技术较好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石斛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结球甘蓝强力50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和无菌苗下胚轴再生植株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结球甘蓝再生过程中产生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从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表现稳定的引物14条,在此基础上共扩增出DNA片段253条,其中具多态性的73条,表现为新增加带和缺失带,多态率为28.85%,每对引物平均扩增的多态位点为5.21个。各植株间遗传相似系数的计算使用聚类分析软件NTSYS210e完成,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PMGA)对统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再生植株与母本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9304,植株之间存在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1.
在干旱胁迫下饲料型刺槐无性系保护酶活性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3个饲料型刺槐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干旱胁迫下保护酶类的活性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饲料型刺槐无性系在干旱胁迫下调动各种保护酶来清除体内的活性氧,以保护细胞膜不受活性氧的攻击,但不同的无性系对干旱胁迫有着不同的响应.3个无性系中韩国四倍体主要调动POD酶、匈牙利多倍体主要调动SOD、CAT酶、长叶刺槐主要调动POD、CAT酶.MDA的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值,然后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系统了解山东大青山林场刺槐的无性系变异规律,并初步筛选饲用型刺槐优良无性系。  方法  对332个刺槐无性系的13个叶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隶属函数、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并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性状进行各组间差异分析。  结果  13个性状的总变异系数为14.883%,其中,4个复叶和9个小叶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6.062%和14.360%。该刺槐资源的隶属函数值介于0.196 ~ 0.717之间,其中无性系SD328拥有最大值(0.717),其在复叶宽、小叶面积和小叶柄角3个性状上具有明显优势。表型和遗传相关性表明,小叶对数与小叶数量有最大的正相关性系数,小叶长/宽与小叶圆度的负相关性系数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因子可以代表刺槐无性系86.447%的原始数据信息。当平方欧式距离为8时进行聚类分析,332份刺槐无性系被分为5类。  结论  通过系统分析刺槐无性系种质的表型多样性,初步筛选出饲用性刺槐无性系72份,为山东大青山饲用刺槐的选育和种质保存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吉县刺槐无性系种质遗传多样性的EST-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各对EST-SSR引物检出的等位简单序列重复片段数量,解析吉县良种基地刺槐无性系种质的多态性状况与种质间亲缘关系,为引物利用和刺槐种质遗传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课题组开发的45对EST-SSR引物进行PCR扩增,使用毛细管电泳仪对产物进行检测,用Popgene 1.32版软件对群体遗传参数进行评估,利用NTsys 2.10e进行聚类分析。结果45对EST-SSR引物中,除了引物RP-24均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44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重复序列298个,每对引物检测到2 ~ 15个,平均6.77个。群体观测杂合度(Ho)的变化范围为0.022 7 ~ 0.842 1,平均为0.412 6。期望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为0.088 7 ~ 0.822 3,平均为0.484 0。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085 2 ~ 0.796 6,平均为0.444 4。结论该基地的刺槐无性系种质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由聚类结果可知,在遗传距离为0.81时,可将96份刺槐无性系种质聚成5类。聚类图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刺槐无性系种质间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对于利用这些引物用于刺槐的种质评价、资源管理和辅助育种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刺槐家系耐盐性状的变异、相关分析及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①根据对不同盐浓度处理下刺槐家系苗高、地径及它们的绝对和相对生长量的调查分析,得出短期盐胁迫下苗高绝对生长量及其相对生长量能灵敏反映出苗木受盐害的程度,其它指标用于评价苗期耐盐性的效果较差.②根据对盐胁迫下40个刺槐家系各生长性状的调查分析,研究了它们的遗传变异,并用指数选择法对刺槐家系进行了选择.结果表明:刺槐家系的各耐盐性状受较大程度的遗传控制,环境效应影响较小,通过选择可望取得明显遗传进展;指数选择在刺槐家系多性状综合选择时有较好效果,对各约束性状的控制也可达到预期目的.③根据对盐胁迫下6个刺槐家系盆栽苗的苗高、苗高绝对生长量、苗高相对生长量、水势、电导率和叶部钾钠比的调查分析,研究了它们的遗传变异、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和它们对苗高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苗高绝对生长量之间相关性非常紧密(r=0.700),与苗高相对生长量之间相关性一般(r=0.451),苗高绝对生长量与苗高相对生长量遗传相关略高(r=0.635),苗木水势和质外体电导率与苗高的表型和遗传相关均表现适度的负相关;苗高生长主要受苗高绝对生长量的直接效应的影响,直接通径系数次序为苗高绝对生长量、钾钠比、水势、电导率和苗高相对生长量,苗高相对生长量、钾钠比、水势和电导率通过对苗高绝对生长量间接效应来影响苗高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刺槐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及其贮藏特性,为刺槐生产及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刺槐花粉为试材,使用培养基萌发试验法测定其生活力,并研究不同浓度Ca2+、不同贮藏条件及时间对刺槐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刺槐花粉在琼脂8.0 g/L+蔗糖20.0 mg/L+硼酸2.0 mg/L的培养基中萌发率高达30.25%;适当浓度的Ca2+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当Ca2+浓度为1.6×10-4mg/L时,花粉萌发率高达40.25%,花粉管伸长最快;适宜刺槐花粉贮藏的条件依次为-80℃、4℃、-23℃和常温;花粉在-80℃贮藏32d后,萌发率仍达15.30%。【结论】适合刺槐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为:琼脂8.0 g/L+蔗糖20.0 mg/L+硼酸2.0 mg/L;培养基中添加低浓度外源钙能促进刺槐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于超低温真空冷冻条件下贮藏的刺槐花粉保持活力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6.
选择1年生刺槐为造林树种,通过对造林地3~6月土壤平均含水率与当年刺槐造林成活率的回归分析,建立了二者间的线性回归方程,该方程相关系数R=0.988。同时应用该方程建立了刺槐造林成活率平均值(Y-)的预测模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预测准确性较高,可应用于林业生产实践,为春季刺槐造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刺槐花净油的GC-MS分析及在烟草中的作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取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花净油,分析其化学成分,并对其在烟草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用无水乙醇从刺槐花浸膏中提取刺槐花净油,用GC-MS技术对刺槐花净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S.H参比烟加香试验对其卷烟加香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刺槐花净油的得率约为65.88%。从刺槐花净油中共鉴定出了9种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刺槐花净油在掩盖杂气方面有明显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中式卷烟加香开发新型的天然香原料,并为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刺槐花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刺槐不同无性系在延庆地区的生长表现,选取匈牙利、韩国、中国河南及延庆本地刺槐优良无性系11 个,于2008 年4 月种植在北京延庆县。在生长季测定各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等生化指标,并且连续3 年测定各无性系的株高、地径等表型性状。结果表明:匈牙利刺槐H2、韩国刺槐K2、韩国刺槐K4、河南刺槐8048 和延庆本地刺槐2N 的株高、地径表现较好,这些无性系株高、地径3 年的数据经多重比较分析后均被归为数值最高的一类;净光合速率较高的无性系为匈牙利刺槐H2 (11.78 ±0.24) 滋mol/ (m2·s)、河南8044 (12.57 ±0.21) 滋mol/ (m2·s) 和延庆本地刺槐2N (12,92 ±0.46) 滋mol/ (m2·s);可溶性糖、还原性糖和自由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无性系为河南84023 (68.97 ±8.61) mg/ g、韩国K2(111.69 ±6.85) mg/ g 和河南8048(426.34 ±5.43) 滋g/ g;叶绿素a、叶绿素b 含量最高的无性系都是匈牙利刺槐H2,其均值分别为(3 512.33± 38.27 ) 滋g/ g 和 (3 824.19 ±118.21) 滋g/ g;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无性系为匈牙利刺槐YDL (532.67 ±13.99) 滋g/ g;除叶绿素a、b 和第一年所测株高显著相关(P 0.05)外,其他生化指标和净光合速率与3 年所测表型指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综合分析表明,匈牙利刺槐H2、韩国刺槐K2、韩国刺槐K4、河南刺槐8048 和延庆本地刺槐2N 无性系在延庆地区 生长较好,目前无性系选优还主要依靠株高、地径等表型指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四倍体刺槐不同栽培模式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对四倍体刺槐不同栽培模式人工林的物候、生长量、林地土壤含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在冠幅、新梢长、叶面积3个生长指标大于本地刺槐,适宜作绿肥植物,且以5月20日至6月26日之间刈割较为适宜。造林密度2 475株/hm2的四倍体刺槐与本地刺槐混交栽培模式林木生长适中,全年需水量较少,在研究地可广泛应用;造林密度825株/hm2的四倍体刺槐纯林栽培模式林木生长较快,全年需水量适中,可在研究地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块应用;造林密度3 300株/hm2的四倍体刺槐纯林栽培模式全年需水量较多,不宜在研究地应用。  相似文献   

20.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林土壤入渗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林在不同林龄和密度条件下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林分结构精准提升提供功能导向的调控依据.[方法]在野外采用双环法测定不同林龄(15、25和35年)以及不同密度(800、1200、1600、1800和2200株/hm2)刺槐林的土壤入渗过程,并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了土壤孔隙度、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