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牦牛杂种优势利用新途径研究报告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项研究提出了牦牛种间杂交的新途径(黑白花牛冻精×藏黄牛×牦牛,即三元杂交)。揭示了含1/2黑白花牛血液的杂种藏黄公牛(黑白花牛冻精×藏黄牛,以下简称杂种藏黄公牛)从半农半牧区引入高寒牧区后,有良好的适应性。它与牦牛自然交配,繁殖成活率4141%,比用“冻配”技术生产犏牛提高1771个百分点。自然交配繁殖的F1代犏牛杂种优势明显,初生重较大,公、母分别为2025±261kg、1995±284kg,相应比牦牛高675、670kg;生长发育快,25岁时公、母体重分别为31078±688kg、30579±1416kg,比同龄牦牛相应重12648和14992kg;母犏牛2~3岁可初配,3~4岁挤奶,比牦牛提前1~2岁挤奶;第一胎(183天)挤奶量65936kg±4134kg,为同胎次母牦牛的265倍、同胎次母黄犏牛的172倍。  相似文献   

2.
浅谈牦牛的种间杂交改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三元杂交的方法,将杂种藏黄公牛(黑白花冻精×藏黄牛)与牦牛自然交配,其繁殖成活率达41.41%,比用“冻配”技术生产犏牛的繁殖成活率提高20.89个百分点,F1母犏牛第一胎头平产奶量603.9kg,为同胎次母牦牛的2.43倍。F1母犏牛2~3岁时可初配,比母牦牛提前1~2岁挤奶。F1公犏牛3.5岁可役用或屠宰,比阉牦牛提前1~2岁。建议在牦牛分布区,大力推广牦牛的三元杂交。  相似文献   

3.
藏民农户中传统饲养管理条件下牦牛的产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西北甘肃和青海省的牦牛产区,存在看每天挤奶两次和每天挤奶一次的两种挤奶制度。前者的平均产奶量为0.54~0.86kg/d,挤奶期为103~114d;后者的平均产奶量为1.22~1.26kg/d挤奶期为124~130d。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挤奶制度对牦牛的体况影响较大。冷、暖两季放牧草地牧草的供需矛盾是限制牦牛产奶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牦牛传统饲养管理体制的分析与评价,为建立牦牛的冷季补饲方法,提高产奶性能,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在完善牦牛犊代乳饲料配方、调整饲料加工技术、改进饲料饲喂方法的基础上,经过3年(2004~2006年)对332头健康的牦牛犊进行重复应用试验,经测定牦牛犊日增重、牦牛犊死亡率、母牦牛挤奶量等指标,表明用牦牛犊代乳饲料饲喂牦牛犊完全能代替牦牛奶,在保证牦牛犊正常生长发育(与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基本一致(0.01≤P≤0.05))的同时,可显著增加母牦牛挤奶量(比半哺乳对照组平均增加挤奶量为0.929千克/头·天,比全哺乳对照组平均增加挤奶量1.836千克/头·天),减少死亡率2.15个百分点,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比半哺乳对照组增加经济效益1.68元/头·天,比全哺乳对照组增加3.694元/头·天)、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浅谈牦牛的种间杂交改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应用三元杂交的方法,将杂种藏黄公牛与牦牛自然交配,其繁殖成活率达41.41%,比用“冻配”技术生产犏牛的繁殖成活率提高20.89百分点,F1代母犏牛第一胎头平产奶量603.9kg,为同胎次母牦牛的2.43倍。F1母犏牛2-3地可初配,比母牦牛提前1-2岁挤奶。F1公犏牛3.5岁可役用或屠宰,比阄割牦牛提前1-2岁,为使牦牛杂种优势在其商品中发挥应有作用,建议在牦牛分布区,大力推广牦牛的“三元杂  相似文献   

6.
对牦牛冬宰前每头每天补饲青割燕麦草3kg,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每头活重增加12.87%(P<0.05)、胴体重平均增长14.27%,(P<0.05)、一、二级肉商品率提高16%以上、补饲后每头冬宰牦牛增收38元。  相似文献   

7.
将7头体重150kg、带有瘤胃和十二指肠瘘管的牦牛在两个试验中喂以不同的日粮以研究其瘤胃液体与食糜外流速度。试验Ⅰ,4头牛分两期喂给粗蛋白质为8%和12%的等能(9.6MJME/kg)日粮;试验Ⅱ,3头牛在一3×3拉丁方设计中喂给精粗比7:3、5:5、3:7及以菜籽饼、豌豆、蚕豆为主要氮源的日粮。结果表明:饲喂精粗比3:7日粮时,瘤胃液体外流速度(3.9%/h)比饲喂其它日粮时明显低,其它日粮间无  相似文献   

8.
在完善牦牛犊代乳饲料配方、调整饲料加工技术、改进饲料饲喂方法的基础上,经过3年(2004~2006年)对332头健康的牦牛犊进行重复应用试验,经测定牦牛犊日增重、牦牛犊死亡率、母牦牛挤奶量等指标,表明用牦牛犊代乳饲料饲喂牦牛犊完全能代替牦牛奶,在保证牦牛犊正常生长发育(与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基本一致(0.01≤P≤0.05))的同时,可显著增加母牦牛挤奶量(比半哺乳对照组平均增加挤奶量为0.929千克/头.天,比全哺乳对照组平均增加挤奶量1.836千克/头.天),减少死亡率2.15个百分点,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比半哺乳对照组增加经济效益1.68元/头.天,比全哺乳对照组增加3.694元/头.天)、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尿素糖蜜多营养舔砖补饲牦牛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在天祝县和碌曲县选用90头天祝白牦牛和60头甘南牦牛进行了冷季放牧牦牛尿素糖蜜多营养舔砖的补饲试验,尿素糖蜜多营养舔砖含尿素10%,糖蜜10%,采食量为0.5kg/(d·头)。经5个月补饲后,天祝白牦牛和甘南牦牛的活重损失分别减少80.3%和46.8%,产奶量分别提高20%和13.6%,怀孕率分别提高17.4和20.0个百分点,投入产出比分别达到1∶3.50和1∶2.11。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证明尿素糖蜜多营养舔砖是实施高寒牧区放牧牦牛冷季补饲的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瘘管手术方法对3头生长牦牛在饲喂代谢能ME均为9.6MJ/kgDM,粗蛋白(CP)为8%和12%的日粮时的复胃氮代谢与瘤胃、肠道消化代谢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日粮CP水平升高后,生长牦牛瘤胃氨氮浓度由3.3升至5.9mg/100ml(P<0.01),瘤胃内氮的消失率由1.9%升到21.1%(P<0.01)。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效率基本不变(平均69.1gCp/kgDOM);一昼夜进入十二指肠的食糜量及食糜干物质量基本不变;食糜总氮、氨氮及非氨氮量均显著增加(P<0.01),其中非氨氮增加20%:非氨氮中微生物氮的比例由45%降至39%(P<0,05);日粮DM,OM,CP和ADF整体消化率分别提高12.9%、13.4%、34%和22.3%(P<0.01)。日粮CP由8%升至12%后,生长牦牛瘤胃TVFA中乙酸比例由54%降至43.5%(P<0.01).丙酸比例由24.8%升至28.4%(P<0.05),丁酸比例也由21.1%增至28.5%(P<0.01)。同时C2/C3比由2.19降至1.54(P<0.01)。  相似文献   

11.
选用4株从绵羊瘤胃中分离的具有固氮作用的菌株和1株适应株,经体外培养,按一定比例混合组成营养菌剂,进行枯草期牦牛的灌服试验,试验组牦牛每头每次10ml,每间隔15d灌服1次,共8次。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试验组牦牛平均增重15.89kg,对照组平均增重10.56kg,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多增重5.33kg,经检验,差异显著(P〈0.05),且该营养菌剂对试验牦牛未出现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发半舍饲条件下淘汰母牦牛育肥及犊牦牛培育技术。选取带犊母牦牛和公犊牛各66头,分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犊牛培育期间(2017年12月4日—2018年3月5日),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试验组犊牦牛断乳前(3月5日断乳)随母牦牛哺乳,并进行补饲;对照组母牦牛不进行补饲,按常规放牧方式饲养,对照组犊牦牛进行断乳并补饲。育肥期间(2018年3月5日至出栏)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于6月错峰出栏;对照组母牦牛不进行补饲,于集中出栏时间出售(9月或10月)。在犊牦牛培育期间,观察试验组母牦牛的体重变化情况;每月4日测定2组犊牦牛的体重和体尺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试验组母牦牛错峰出栏收益。结果表明,在犊牦牛培育阶段,由于试验组犊牦牛随母牦牛哺乳,试验组母牦牛体重平均下降1.17 kg/头;2018年1月4日,试验组犊牦牛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体斜长和胸围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2018年2月4日和3月4日,试验组犊牦牛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母牦牛错峰出栏的效益为1 063.05元。研究结果为提高半舍饲条件下淘汰母牦牛养殖效益以及提升犊牛培育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育肥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0头断乳后的母牦牛进行半舍饲与全舍饲育肥,结果:前期,Ⅰ组母牦牛体重提高7.98妇,提高了8.12%,Ⅱ组母牦牛体重提高2.02奴,提高了2.15%,I组增重比Ⅱ组高5.97%,差异显著(P〈O.05);中期,Ⅰ组母牦牛体重提高6.2kg,提高了5.93%,Ⅱ组母牦牛体重提高3.98kg,提高了4.06%,Ⅰ组增重比Ⅱ组高1.87%,差异不显著(P〉O.05);后期,Ⅰ组母牦牛体重提高6.06kg,提高了5.48%,Ⅱ组母牦牛体重提高4.78kg,提高了4.64%,I组增重比Ⅱ组高0.84%,差异不显著(P〉O.05)。从总增重看,Ⅰ组增重20.24kg,总增重率为18.30%;Ⅱ组增重10.78kg,总增重率为10.47%。Ⅰ组增重比Ⅱ组高7.83%,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接近初情期的牦牛和黑白花公牛各3头,于代谢厩中进行精料型(精粗比为4:1)和粗料型(精粗比为1:4)日粮条件下的氮平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论牦牛还是黑白花牛,干物质采食量(DMI)、粪氮(FN)、尿氮(UN)和干物质消化率(DMD)均随精料含量上升而升高(P<0.01),而进食氮(NI)的利用效率则随NI的升高而下降(P<0.01)。在粗料型的日粮条件下,牦牛对NI的利用效率(58.2%)高于(P<0.05)黑白花牛(49.0%),二者的DMD(45%)无差异;而在精料型的日粮条件下,NI的利用效率(22%)和DMD(64%)均不随牛种而变化(P>0.05)。从这些结果得出结论:牦牛与黑白花牛消化道的吸收效率是一样的,在精料型日粮条件下,牦牛机体组织存留氮的能力低于黑白花牛;在粗料型日粮条件下,牦牛比黑白花牛更能有效地利用蛋白资源。  相似文献   

15.
杂种藏黄公牛与牦牛杂交的F_1产乳性能测定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杂种藏黄公牛(黑×黄)与牦牛杂交的F1代母犏牛第一胎次的产乳性能,183天产奶量65936kg±4134,比对照1组(牦×牦)提高165倍;比对照2组(土黄公牛×牦牛)提高072倍;乳脂总量3607kg,比对照1组、2组分别提高12倍、02倍,建议在川西北牧区牦牛业生产中推广这种种间杂交改良方法。  相似文献   

16.
1/4野血牦牛,1/2野血牦牛及家牦牛初产产乳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4野血牦牛、1/2野血牦牛和家牦牛的初产牛进行120天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测定。结果:日均挤乳量,1/4野血牦牛为0.94±0.22kg,1/2野血牦牛为1.05±0.18kg,家牦牛为0.11±0.10kg;乳脂率,1/4野血牦牛为6.29%,1/2野血牦牛为5.6%,家牦牛为6.24%。经q检验,3组的日均挤乳量和1/4野血牦牛与家牦牛的乳脂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而1/2野血牦牛因野性较大,难以挤净含脂较高的二奶,以致乳脂率低于其它两组。  相似文献   

17.
幼年牦牛培育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经培育后,I组牦牛在12月龄,24月龄和48月龄时的体重分别比Ⅱ组提高12.16kg(18.32%),49.33kg(30.01%)和21.95kg(9.20%),组问均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8.
家牦牛,半血野牦牛年产毛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76头各龄家牦牛和半血野牦牛的年产毛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家牦牛1岁0.98±0.29kg/头,2岁1.12±0.22kg/头,3一5岁1.18±0.38kg/头,6岁以上0.88±0.27kg/头;半血野牦牛相应为0.90±0.20kg/头,1.05±0.27kg/头,0.68±0.28kg/头,0.90±0.38kg/头;3一5岁家牦牛组的年产毛量极显著高于6岁以上年龄组(P<0.01),同1岁、2岁年龄组的年产毛量差异不显著(P>0.05),2岁与6岁以上年龄组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半血野牦牛各年龄组的年产毛量差异不显著(P>0.05);1岁家牦牛公母间,2岁半血野牦牛公母间,年产毛量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对3头生长阉牦牛在饲喂等能(9.6MJME/kgDM)不同蛋白水平的日粮时的外周血液若干代谢激素和代谢物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日粮蛋白水平由8%升至12%后,生长牦牛血清尿素氮浓度增加39.0%,血糖水平升高63.5%,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76.3%,T3浓度降低20.7%,T4浓度不变,皮质醇浓度则由2.01μg/dl全部降到检测线以下。  相似文献   

20.
帕里牦牛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里牦牛是西藏牦牛优良类群之一,经过对该类群牦牛生产性能及其肉、乳的营养成分系统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帕里公母牦牛平均体重分别为318.3kg、200.85kg;眼肌面积分别为74.46cm^2、47.72cm^2;平均屠宰率为50.84%;平均净肉率为42.36%;眼肌肉含粗蛋白22.56%,粗脂肪2.06%,肋肌肉含粗蛋白17.82%,粗脂肪25.29%;8月份日平均产奶量为1.22kg,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