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瓠瓜枯萎病抗性导入西瓜的遗传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培育抗枯萎病的西瓜良种,用感病品种蜜宝作母本,分别与高抗枯萎病材料D3-1和D3-2杂交,F1代表现高抗枯萎病,F2代及与感病亲本蜜宝回交的BC1代群体抗感分离比例分别符合3:1和1:1,说明枯萎病抗性遗传是受基因或单DNA片段控制的显性遗传,用抗性材料为亲本,用抗性材料为亲本,选育出了5个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其中3个高抗枯萎病,2个中抗枯萎病。  相似文献   

2.
六个籼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6个籼稻抗病品种(Cuba2301,Cuba2196,Chba4010,双抗12,双抗18,三江)对14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的抗性表现和对P1,HB-17和8工陵691三个菌系的抗性遗传和抗性苈在的等位关系,结果表明,这6个抗病品种均在全育期抗除菲律宾菌系P2和P3的其余12个菌系。这6个抗病品种对3个菌系的全生育期抗性均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受细胞核影响。与已知基因的等位性测定表明,这6个品种  相似文献   

3.
两个灿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表现高抗的两个灿稻品种IR36和BJ1与感病品种南农灿2号、金刚30和明恢63等杂交并分别与双亲回交,获得F1、F2、BC1、BC2等世代。用条斑病菌株Rs105接种不同世代群体,根据其抗感反应推断:BJ1对细菌性条斑病的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IR36的抗性则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4.
几个主要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7个白叶枯菌群,对山东水稻生产上主要种植的5个品种进行了抗性接种鉴定。结果表明,5个品种对6个菌群表现为抗到高感。H301对6个菌群平均表现中抗,对致病力较弱的CR6表现抗性。CR3因致病力不稳定,5个品种都没有发病。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5 个( 抗×感) 杂交组合 F1 , F2 和 B C1 群体对白粉病菌和若干个条锈混合菌种抗性的分析,探讨了89 - 076 , B Pm14 两个抗源亲本对白粉病和条锈病的抗性遗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抗源亲本对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性为完全显性遗传,并且,对白粉病的抗性受2 对显性基因控制;对条锈病的抗性受1 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6.
在80年代末评价出一批抗水稻白叶枯病普通野生稻抗源的基础上,选出1个高抗所有栽培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均不能抵御的广致病菌P6的新抗源WBB1。将其与感病品种金刚30杂交,经花培、自交,获得抗性纯合系H4。笔者报道自1994年以来,采用国际全套鉴别菌系进...  相似文献   

7.
农香16等6个水稻新品种(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农香16等6个水稻新品种(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表现。分析了6个品种(系)与标准感虫品种TN1杂交的F1和F2代,以及回交世代BC1F1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遗传,发现浙农大6022、9234和中鉴96-3的抗性均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农香16、R40和蜀恢881品种(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均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这些品种(系)均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有较好的育种和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利用5个不同编号的抗稻褐飞虱普通野生稻与一个感虫品种杂交配制成5个组合。对其亲本与后代的鉴定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抗性由2对具有重叠作用的隐性抗性基因控制;其抗性基因与普通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没有连锁遗传关系。在后代选育中,重点宜放在对F2、BC1F2代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中进行鉴定和回交。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黄萎病菌系对棉花的侵染规律,以陆地棉耐病品种冀棉20和感病品种邯208为鉴别寄主,在人工培养条件下鉴定和比较了不同培养方式、不同接种方法对6个黄萎病菌系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培养单独接种时,6个供试菌系的致病力可划分为强、中、弱3种类型,其中V2和V6致病力最强,V1和V3中等,V4和V5最弱。混合培养后接种时,除个别菌系组合在邯208上略有增强外,其余菌系组合的致病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弱;单独培养后混合接种时,其致病力较相应单菌系接种时致病力呈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大部分接种菌系在2个鉴别寄主上的致病力,表现出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甘蔗20个杂交组合的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自然诱发条件下,按0-9级抗感分级标准分析了甘蔗F1群体对锈病的抗性.结果表明:20个家系实生苗对锈病抗性分离较大,普遍呈现偏向抗锈级别的偏态分布.根据χ2测验所显示的4种抗锈频次分布型,提出了选择抗锈单株的相应策略.从后代群体的抗病表现评价亲本组合,初步认为新台糖1号×崖84—153、CP72/1210×崖71-374、CP72/1210×川57—416和CP57—614×川57—416为抗锈性强的组合.  相似文献   

11.
 以2个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烟草品种Coker176和Ti245及感TMV烟草品种K326为材料,经杂交、自交、回交建立F1,F2,BC1等世代群体。采用人工接种TMV的方法对各群体进行抗性鉴定,统计各世代抗感植株数;利用卡方测验对分离世代群体进行抗感分离比检测。结果表明,Coker176的TMV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所控制,Ti245的TMV抗性由两对隐性基因所控制。最后对2个抗性亲本在抗TMV育种中的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陆地棉抗黄萎病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陆地棉不同种质(品种)的各世代群体(P1,P2,F1,F2,BC2,BC1)的抗性遗传研究表明,以中等致病力黄萎病菌系川V8接种,中棉所12及Mo-3的黄萎病抗性表现为一对显性基因控制,而川2802的抗性则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以强毒力落叶型菌系苏Vl3接种,川2802的抗性同样能有效遗传,且呈显性,其抗性表现明显异于中棉所12。  相似文献   

13.
两个水稻改良抗源对纹枯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连续2年的试验中研究了水稻品种特青和Jasmine85对纹枯病抗性的遗传。对亲本、F1、F2、F3和回交世代的接种结果表明,在与感病亲本Cypress和Maybele杂交的组合中,2个抗源表现分别具有一对显性抗纹枯病基因。这2个主效基因是不等位且彼此独立的,它们相结合时可能表现一定程度的基因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两个抗镰刀菌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tracheiphilum)的长豇豆品种“猪肠豆”和“珠燕”分别与感病品种“红嘴燕”及“四季青”进行正、反杂交及回交。用分离自广州地区的5个长豇豆枯萎病菌株的混合孢子液进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测定亲本F_1、F_2及回交群体的抗病性。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猪肠豆”与“珠燕”这两个抗源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均受一个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5个水稻品种对美国稻瘟病小种IB-1、IE-1k和IG-1的抗性遗传,于2008―2009年在美国阿肯色大学潘布拉夫分校和水稻研究推广中心,用中国水稻品种特青和4个美国水稻品种Katy、Mars、LaGrue和Newbonnet组成完全双列杂交。一代、杂交二代和亲本在温室,用美国稻瘟病(Magnaporthegrisea)3个主要菌原小种IB-1、IE-1k和IG-1进行接种鉴定,进行完全双列杂交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特青抗所有的小种;Katy抗IB-1和IG-1,但感IE-1k;Mars抗IE-1k和IG-1,但感IB-1;LaGrue感所有小种;Newbonnet抗IG-1,但感IB-1和IE-1k。抗病品种特青与感病品种Newbonnet对小种IB-1,抗病品种特青与抗病品种Mars对IE-1k,抗病品种特青与抗病品种Katy,抗病品种特青与抗病品种Newbonnet对IG-1,其正反交二代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比例为63∶1,说明,这些抗病品种对相应的IB-1、IE-1k和IG-1分别存在3对独立遗传的显性抗病基因,出现重叠作用的遗传关系。抗病品种特青与抗病品种Katy,抗病品种特青与感病品种LaGrue,抗病品种Katy与感病品种Newbonnet对IB-1,抗病品种特青与感病品种Mars和感病品种Lagure,抗病品种Katy与感病品种Mars和感病品种Lagure对IG-1,其正反交杂交二代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15∶1的比例,说明,这些抗病品种对相应稻瘟病小种存在两对独立遗传的显性抗性基因,出现重叠作用的遗传关系。抗病品种Mars与感病品种Katy、感病品种Lagure和感病品种Newbonnet对IE-1k,其杂交一代表现感病,正反交杂交二代抗病植株和感病植株的分离符合7抗︰9感的比例,说明,品种Mars存在两对隐性抗病基因,感病品种Katy、Lagure和Newbonnet与抗病品种Mars的后代出现两对显性感病基因互补作用的遗传关系。抗病品种特青与感病品种Mars,抗病品种Katy与感病品种Mars及LaGrue对IB-1,抗病品种特青与感病品种Katy、LaGrue和Newbonnet对IE-1k,抗病品种Katy、Mars和Newbonnet与感病品种LaGrue对IG-1,其正反交二代的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比例为3︰1,说明,这些品种对IB-1、IE-1k和IG-1的抗性分别存在1对显隐性基因遗传关系。感病品种Mars、La-Grue、Newbonnet对IB-1和感病品种Katy、LaGrue、Newbonnet对IE-1k,其正反交二代全为感病植株,说明,这些感病品种分别对IB-1、IE-1k的感病基因是等位的。  相似文献   

16.
武粳4号抗稻瘟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太湖稻区高抗稻瘟病的主栽品种武粳4号与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和苏御糯杂交并回交,获得F1,F2,BC和部分F3世代,3-4叶期采用3个有代表性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G,ZE3和ZA49对不同世代材料进行接种鉴定,根据抗,感分离情况分析抗病亲本的抗病基因组成。结果表明,武粳4号对ZG1,ZE3和ZA493个生理小种的抗性分别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7.
大豆抗胞囊线虫基因不同世代遗传率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研究大豆对胞囊线虫的抗性遗传对于培育抗病品种有重要意义。将大豆Essex×ZDD2315组合衍生的后代F2、F2∶3、BC1F2和BC1F4分别接种大豆胞囊线虫1号和4号生理小种,以研究大豆抗胞囊线虫基因不同世代抗性遗传率的变化。结果表明:ZDD2315对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受主效基因控制,未发现多基因效应,在F2∶3、BC1F2和BC1F4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2.15%、72.02%和90.91%;ZDD2315对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受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在F2、F2∶3、BC1F2和BC1F4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5.03%、57.81%、67.76%和95.91%。说明大豆对胞囊线虫1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主要受主效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比较高,但不同世代检测到的主基因数不同,不同世代主基因遗传率不同,随着世代的提高,主基因遗传率也在提高,因此,育种上高世代选择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海岛棉枯萎病抗性遗传规律及分子标记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海岛棉枯萎病抗性遗传规律,并对与枯萎病抗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初步筛选.[方法]以高产、优质、高感枯萎病的海岛棉品种新海21号为母本、高抗枯萎病的海岛棉品系HK237为父本,构建了P_1、P_2、F_1、F_2、F_(2:3)家系、BC_1六个世代群体.在苗期于温室中用人工接菌法对各个世代群体的枯萎病抗性鉴定.[结果]采用BSA法对2 000对SSR引物进行筛选,共获得5对在亲本及抗、感DNA池表现多态性的引物.根据多态性标记对F_2群体基因型鉴定结果结合抗病性表现,利用Mapmaker/Exp(Version3.0b)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遗传连锁分析.结果表明,标记NAU3240与海岛棉枯萎病抗性位点之间紧密连锁.[结论]海岛棉HK237对枯萎病的抗性遗传受显性单基因控制,表现为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两个烟草品种对黑胫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的遗传分析方法,研究了两个烟草品种Florida 301和Coker 371-Gold对黑胫病的抗性遗传规律。将两个抗黑胫病品种分别与感黑胫病的红花大金元和大白筋599配对杂交,建立各自的F 1,F 2,BC 1世代群体。采用人工诱发接种的方法对各世代群体的植株进行抗性鉴定,F 2,BC 1群体的抗感分离比例采用X 2进行适合性测验,结果表明:Florida 301对黑胫病的抗病性可能为不完全的隐性,主要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Coker 371-Gold抗病性可能为不完全的显性,抗性受1或2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