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对9例产后健康奶牛和9例产后胎衣不下奶牛产后0、4、8、12、16h血浆中一氧化氮(NO)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浆中NO、MDA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GSH-Px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血浆中NO、GSH-Px、MDA的变化参与了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选用胎衣不下奶牛9例(试验组),产后健康奶牛9例(对照组),试验组产犊后8小时服用中西兽药合剂“胎衣顺畅Ⅱ”,并分别在产后8、12、16小时采血分离血浆,测定血浆中一氧化氮(NO)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探讨胎衣不下的发病机制和“胎衣顺畅”治疗胎衣不下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胎衣顺畅Ⅱ”具有显著降低NO含量、清除氧自由基和治疗胎衣不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奶牛分娩前后氧化和抗氧化指标变化规律与胎衣不下的关系,选取怀孕后期荷斯坦奶牛35头,于分娩前1周、分娩当天和分娩后1~5周采血,测定血浆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实验中3头牛被淘汰,32头被检奶牛的NO、MDA和GPX的平均值分别为:(36.0±11.5)μmol/L、(2.7±0.6)nmol/L和(103.7±19.6)U/mL,血浆NO、MDA和GPX的平均含量在8头胎衣不下奶牛与24头非胎衣不下奶牛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但在各周检查点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从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自由基变化角度研究衣滞康散防治产后奶牛胎衣不下作用.试验分为3组:产后健康组20例,胎衣不下组20例,胎衣不下用药组20例.用药组按1g/kg体重投喂衣滞康散,给药方法为产后1、2、3d每日1剂,共计3剂.于产后1、2、4、7、10d按设计指标采血、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喂服衣滞康散可显著改善产后气虚血瘀证.显著升高1、2、4、7d血液SOD含量(p<0.01或p<0.05);显著降低2、4、7d血液MDA含量(P<0.01或P<0.05);显著降低1、2、4、7、10d血液一氧化氮含量(P<0.01或P<0.05),农滞康散可显著改善产后胎衣不下奶牛的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自由基失衡状况.  相似文献   

5.
观察云南省峨山县小街镇462头荷斯坦奶牛,其中263头可疑为胎衣迟滞,用赘物法简易防治,结果显示,试验组有132头可疑牛,胎衣不下发病26头,发病率19.7%;对照组有131头可疑牛,胎衣不下发病43头,发病率32.8%,差异极显著(P&lt;0.01)。试验过程中,总共出现69例在产后12 h胎衣不下的奶牛,试验组按治疗量悬挂沙袋后,试验组奶牛全部在产后18 h内排出完整胎衣,胎衣排出时间比对照组平均提前4.3 h,差异极显著(P&lt;0.01)。用赘物预防和治疗奶牛胎衣不下,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作用明显,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氨基酸螯合钙口服液对产后奶牛健康状况及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氨基酸螯合钙口服液及复方氨基酸螯合钙口服液对产后奶牛健康状况和乳品质的影响。选取某大型牧场产后奶牛,按照分娩顺序交替指定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试验Ⅰ组灌服氨基酸螯合钙口服液,试验Ⅱ组灌服复方氨基酸螯合钙口服液,定时采集血样和乳样,用于分析血浆生化指标及乳品质,同时观察产后奶牛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产后奶牛血浆钙含量及乳汁中乳蛋白含量升高,血浆甲状旁腺素含量、亚临床型低钙血症、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显著降低;试验Ⅱ组产后奶牛血浆钙、镁含量和乳汁中乳蛋白含量升高,亚临床型低钙血症、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及乳汁中体细胞数显著降低,在产后第7天极显著提高血浆中降钙素含量,极显著降低低镁血症的发病率。结果提示,氨基酸螯合钙口服液及其复方口服液,对控制奶牛产后疾病、提高乳品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复方口服液的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7.
随机选择1~4胎龄健康黑白花奶牛10头,设为健康对照组(A组);选择1~4胎龄产后健康黑白花奶牛17头,产后立即灌服"益母生化散"250 g,为中药预防组(B组);选择1~4胎龄产后胎衣不下奶牛10头,为胎衣不下组(C组);选择1~4胎龄产后胎衣不下奶牛26头,产犊后12 h灌服"益母生化散"500 g,设为中药治疗组(D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奶牛胎盘组织中孕酮、雌激素、前列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的含量,探讨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机理及中药"益母生化散"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与胎盘组织中孕酮、雌激素、前列腺素(PGE2)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变化关系密切,胎盘组织中孕酮含量的升高,雌激素、前列腺素和血管紧张素含量的降低是胎衣不下发生的重要机理之一."益母生化散"对奶牛胎衣不下有较好地防治效果,其机制可能与"益母生化散"具有调节胎盘组织的激素分泌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胎衣不下奶牛血液生化预警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不同饲养环境条件对动物血清生化的指标有显著的影响,因此为了探寻适用于黑龙江地区胎衣不下的奶牛在产前的血清生化预警指标,本试验对黑龙江某规模化奶牛繁殖牧场-7 d、0 h(分娩时为0 h)和12 h 3个时间点的奶牛血清进行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在-7 d时胎衣不下的奶牛在尿素(UREA)、磷(P)和血尿素氮(BUN)3项指标上极显著高于胎衣正常排出的奶牛,总蛋白(TP)显著高于胎衣正常排出的奶牛;在0 h时,胎衣不下奶牛UREA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镁(Mg)和BUN 4项生化指标要显著高于胎衣正常排出的奶牛。研究结果表明,产前奶牛在UREA和BUN两项指标的升高可能与胎衣不下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选择1~4胎生产性能相似的产前健康荷斯坦牛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试验组奶牛产后立即灌服"本草-产安"1剂(温热红糖水送服),对照组奶牛产后立即灌服同体积的温热红糖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奶牛胎盘组织中孕酮、雌激素、前列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的含量,对奶牛产后主要临床指标及产后3个月内产奶量、乳成分及牛奶体细胞数进行分析,探讨中药制剂"本草-产安"预防胎衣不下的机理及对奶牛产后生产性能和牛奶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胎盘组织中孕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奶牛产后3个月内日均产奶量、乳脂率高于对照组,牛奶平均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本草-产安"对奶牛胎衣不下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同时可改善奶牛产后生产性能和牛奶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奶牛血清硒、VE水平对胎衣不下的影响,根据安徽省益益乳业所属奶牛场配种记录,采集产前15d、8d及1d,产后1d、8d及15d的奶牛血样,分离血清,再根据生产记录,将血样分为胎衣排出组和胎衣不下组,用菲罗啉直接显色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两组血样中血清硒、VE含量,以研究血清硒、VE水平对奶牛胎衣不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胎衣排出组相比较,胎衣不下组奶牛血清硒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但血清VE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胎衣排出组。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产后气虚血瘀证与血浆SOD、MDA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用产后健康奶牛18例和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9例,于产后1、2、4、7、10、15、30d采血分离血浆,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血浆SOD活性组内比较产后健康组整个检测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差显不显著(P>0.05);气虚血瘀证组产后15、30d极显著高于产后1、2d(P<0.01),显著高于产后4d(P<0.05);产后7、10d显著高于产后1、2d(P<0.05)。组间比较气虚血瘀证组产后1、2、4d显著低于同时间产后健康组(P<0.01或P<0.05)。血浆MDA含量组内比较产后健康组整个检测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差异不显著(P>0.05);气虚血瘀证组产后1d极显著高于产后10、15、30d(P<0.01),显著高于7d(P<0.05);产后1、2、4、7d显著高于产后15、30d(P<0.05)。组间比较气虚血瘀证组产后1、2、4、7d极显著高于同时间产后健康组(P<0.01)。结果初步表明,SOD、MDA的变化参与了产后气虚血瘀证的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炎奶牛产后氧化损伤与抗氧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试验用荷斯坦奶牛全血中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PMN)百分比变化及血清、子宫分泌物中的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进行检测,探讨产后患有不同程度子宫内膜炎奶牛的氧化损伤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及其机理。结果表明,CE组和SE组全血中WBC总数和PMN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而CE组血清和子宫分泌物中NO、MDA含量明显高于N组(P0.01),SE组则变化不明显,CE组SOD和GSH-Px活性变化比SE组明显,表现差异显著(P0.01,P0.05)。试验证明,子宫内膜炎奶牛血清和子宫分泌物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升高、抗氧化能力下降,可能是子宫内组织细胞病理损伤,引起不同程度子宫内膜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大豆黄酮对奶牛血清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40头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按胎次、产奶量、泌乳期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4组(n=10),试验组日粮中分别添加45、60、70mg/kg的大豆黄酮,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在试验前及试验后10、30、60d颈静脉采血,测定4组奶牛血清中SOD、GSH-Px、CAT活性,MDA含量、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T细胞数,探讨大豆黄酮对奶牛血清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GSH-Px、CAT和SOD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MDA含量明显低于饲喂大豆黄酮前(P<0.01);大豆黄酮60、70mg/kg添加组淋巴细胞转化率和T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奶牛耐热性与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本试验选择胎次相近的35头荷斯坦奶牛,按夏季产奶量下降率分为耐热组(下降率10%以下)和热应激组(下降率40%以上),分别测定春季、夏季试验牛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表明:(1)奶牛血液抗氧化指标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夏季血浆中SOD活力、GSH-Px活力极显著低于春季(P<0.01),夏季MDA含量极显著高于春季(P<0.01);(2)血液中抗氧化指标在同一季节、不同组别之间差异较大,春季耐热组SOD活力极显著高于热应激组(P<0.01),耐热组MDA含量显著低于热应激组(P<0.05),夏季耐热组SOD活力、GSH-Px活力显著高于热应激组(P<0.05),耐热组MDA含量显著低于热应激组(P<0.05);(3)夏季奶牛血液中GSH-Px活力及MDA含量分别与夏季奶牛产奶量下降率极显著强负相关(r=?0.710,P<0.01)和极显著强正相关(r=0.733,P<0.01),夏季血液中SOD活力与夏季奶牛产奶量下降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夏季GSH-Px活力下降率与产奶量下降率间呈显著正相关(r=0.493,P<0.05),但夏季血液中SOD活力下降率和MDA上升率与夏季奶产量下降率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以上结果提示:(1)奶牛血液抗氧化酶受季节影响较大;(2)奶牛的耐热性可能与血液的抗氧化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金属硫蛋白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股动脉放血并双侧颈总动脉夹闭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缺血10min再灌注后6h、1d、3d、5d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以探讨金属硫蛋白-1(MT 1)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在对应的各时间相,老年组SOD及GSH Px的活性均显著低于青年组(P<0 05);MDA水平显著高于青年组(P<0 05);而MT-1可显著提高SOD及GSH Px的活性、降低MDA的水平(P<0 01)。本实验证明MT 1对脑缺血再灌注有明显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番茄渣发酵饲料对围产期奶牛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择体质均匀,预产期、体重、胎次和泌乳量相近的围产期奶牛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常规全混合日粮(TMR),试验组在日粮中添加番茄渣发酵饲料(围产前期13%,围产后期11%)。预试期14 d,正试期 60 d(产前30 d至产后3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围产后期试验组奶牛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整个试验阶段,试验组奶牛血清GSH-Px、T-SOD和T-AOC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围产前期试验组GSH-Px、T-SOD和T-AOC活力显著提高(P<0.05),与围产前期相比,围产后期GSH-Px、T-SOD和T-AOC活力等抗氧化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围产后期试验组奶牛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围产后期试验组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尿素氮、低密度胆固醇、铁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番茄渣发酵饲料对围产期奶牛机体的抗氧化性能和产奶量有一定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7.
IBV感染雏鸡血清中SOD,GSH-Px活性与MDA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80只15日龄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雏鸡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尿囊液滴鼻染毒,攻毒后1,3,6,9,12d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研究血清中氧自由基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清SOD,GSH-Px活性自攻毒后明显降低(P<0.05或P<0.01);MDA含量在攻毒后开始上升,且在感染后第6、第9天差异极显著(P<0.01)。提示氧化损伤可能参与调节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阐明蛹虫草多糖(CMP)对小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选取90只雄性BALB/c小鼠,体重18~20 g,随机分为6组,3个CMP组(低、中、高CMP组),模型对照组(CY组)、阳性对照组(PC组)及空白对照组(BC组)各1个。CMP组和CY组分别腹腔注射80 mg/kg环磷酰胺,连续3 d,然后3个CMP组分别灌胃给予17.5、35.0、70.0 mg/kg体重的CMP,BC组和CY组给予生理盐水,PC组灌胃给予70 mg/kg体重的CMP,持续18 d。于最后一次给药24 h后,采集小鼠内脏,测定心脏、肝脏及肾脏匀浆液中T-AOC、MAD、CAT、SOD和GSH-Px水平。结果显示,与CY组相比,3个CMP处理组小鼠内脏匀浆液中的SOD和T-AOC活性均极显著增加(P<0.01),MDA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低剂量CMP组心脏CAT无显著变化(P>0.05),中、高剂量CMP组心脏CAT水平分别显著(P<0.05)、极显著(P<0.01)提高;除低剂量CMP组肝脏GSH-Px活性显著增加(P<0.05)外,其余CMP组内脏GSH-Px活性均极显著增加(P<0.01)。本试验中CMP可以有效提高小鼠心脏、肝脏及肾脏的抗氧化活性,这为抗氧化新药的研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小花棘豆总生物碱对小鼠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小花棘豆主要有毒成分———总生物碱对动物机体内氧自由基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小白鼠血浆、肝和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活性以及脂质氧化代谢终末产物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表明,攻毒组肝、脑中SOD、GSH-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中GSH-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活性与对照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攻毒组脑、血浆中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肝脏中的MDA含量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小花棘豆主要有毒成分能显著降低抗氧化酶的活性和提高MDA的含量,并能诱发机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