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浸提温度对绿茶茶汤沉淀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不同浸提温度(20~100℃)对绿茶茶汤主要理化成分及可逆与不可逆沉淀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浸提温度的提高,绿茶茶汤固形物浓度、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可逆沉淀量及不可逆沉淀量都显著增加;浸提温度40℃及以下,绿茶茶汤沉淀量很少,且基本没有不可逆沉淀;浸提温度从40℃增加到50℃,可逆与不可逆沉淀量都有大幅度增加;浸提温度从50℃增加到90℃,茶汤固形物浓度增加不明显,但沉淀量却有较大增加。绿茶茶汤浸提温度选择低于50℃,可以大大降低沉淀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加大发展中国袋泡茶力度 提高经济效益(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茗 《广东茶业》1995,(2):6-12
(三)袋泡茶品质与纸、机性能的分析 根据实验观察分析,袋泡茶冲泡时茶袋悬浮于杯,于是水分子不断浸入袋内而迫使汁向袋外进行循环。致使杯中茶汤物不断增多,同时杯中茶汤的浓度与散泡茶相对而言,也比较均匀,而散泡时,由于冲泡后,茶叶很快沉于杯底,浸出茶汁比重较水为大,这样就很难向上扩散,而造成杯中上、下层茶汤浓度显著的差别。于是当倾倒茶汤时,显而易见,开始倒出的茶汤浓度淡,而后倒出的茶汤比较浓。也就是散泡茶浸出的茶叶容易积累在茶渣中,致使茶汤的浸出物表现上较袋泡茶为少。所以,袋泡茶较散泡茶汤滋味就显得浓。  相似文献   

3.
魔芋多糖在茶饮料中的稳定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魔芋多糖稳定茶饮料的作用机理。经乙醇沉淀、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魔芋多糖与茶汤成分及粒子之间发生了强烈的吸附作用,并形成水溶性复合体均匀分散于茶汤溶液中。X-射线衍射和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显示,KGM、茶汤固形物以及魔芋茶饮料的固形物均属无定形粉末。实验还表明,魔芋多糖在茶汤中的分子量均小于水溶液中的分子量,在水溶液中为4.83378×105,红茶汤中为3.41182×105,乌龙茶汤中为3.51307×105。魔芋茶汤具有较强的耐电解质聚沉能力。  相似文献   

4.
韩文炎 《中国茶叶》2005,27(3):49-49
以超微茶粉为原料,通过响应面法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和酶处理对红茶茶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经超细微化和在萃取过程中加酶有助于提高茶汤中可溶性固形物和茶多酚的含量,提高茶汤的澄清度,并缩短萃取时间。通过SAS软件得到了关于茶汤品质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68和0.67),并得出茶汤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时间20min、pH=5、加酶量1.0%,  相似文献   

5.
钙离子对绿茶浸提茶汤理化与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含不同质量浓度钙离子(0~100mg/L)的水对绿茶浸提茶汤的理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钙离子质量浓度的升高,浸提茶汤浊度增加,pH值下降;总固形物和氨基酸含量呈增加趋势,茶多酚和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咖啡碱和黄酮化合物含量差异不显著;儿茶素EGC含量呈增加趋势,C、EGCG、GCG、ECG及CG含量都呈下降趋势,EC含量差异不显著;Al3+、Cu2+、Na+、Zn2+含量呈下降趋势,而K+、Mg2+、Mn2+含量呈增加趋势;茶汤感官品质下降,逐渐变浑浊,熟闷味加重,苦涩味增加。钙离子主要通过参与冷后浑形成、诱导儿茶素组分异构化及氧化分解反应等作用影响茶汤品质。  相似文献   

6.
绿茶鲜汁浸提条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绿茶鲜汁浸提条件对茶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茶汤固形物浸提率增加,茶汤色泽中绿度 (a) 减小,黄度 (b) 增大,茶汤明度 (L) 减小,主要生化成分增加。当茶水比达到1∶60时提取率和茶汤的冷后浑量增加不明显。最适宜的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50℃,时间10 min,茶水比为1∶60。  相似文献   

7.
茶汤组分与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用直接观察法、酒石酸亚铁法和铬黑 T 祛对绿茶茶汤组分与23种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22种金属离子可与茶汤组分发生络合或还原络合反应,其中有10种金属离子参与了茶多酚的络合。钙离子可与茶汤组分生成低溶解度的络合物,其溶解度及稳定性可随反应溶液 pH 升高而下降。钙络合沉淀中的主要茶汤组分是茶多酚,其中以酯型儿茶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几个坦洋工夫红茶产品的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内含生化成分(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的测定,探讨坦洋工夫红茶品质与主要生化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坦洋工夫红茶茶汤滋味的浓度与水浸出物、茶多酚、茶红素的含量有关,茶汤滋味的鲜爽度与游离氨基酸、茶黄素、茶多酚的含量有关,茶汤的红浓度与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有关,茶汤的亮度则与茶黄素、茶褐素的含量有关,香气与氨基酸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茉莉花茶的汤色,同其他茶的汤色一样,是茶叶品质和质量新陈的指标之一。 茶汤色泽通常是依靠感官评定的。本文通过实验,确定了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光密度与浓度的关系,提出了以重铬酸钾溶液为参比的茉莉花茶汤色分光光度法。即先将重铬酸钾配成不同含量的标准溶液,置于分光光度计中,测量其光密度,以光密度读数对标准溶液的浓度,绘制标准曲线;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茶汤的光密度,然后由光密度值从标准曲线  相似文献   

10.
西湖龙井茶主要呈味物质浸出浓度与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晓林  龚淑英  张月玲 《茶叶》2006,32(2):92-96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冲泡水温与冲泡时间、冲泡水温与冲泡次数对西湖龙井茶冲泡效果的影响.对茶汤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一次冲泡时,茶汤中各种成分的浸出浓度与冲泡时间呈正相关,各种成分的相对浸出速率为咖啡碱〉氨基酸〉水浸出物〉茶多酚.分次冲泡时,酚氨比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各种成分浸出浓度据温度的不同在第1泡或第2泡出现最高值,第3泡之后开始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1.
分析比较了径山茶、铁观音、藤茶和苦丁茶4种饮用茶的化学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相同冲泡条件下,4种茶汤中的总固形物、多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以藤茶最高,苦丁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4种茶汤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总抗氧化能力为径山茶最高,抑制羟自由基能力为藤茶最低,抗超氧阴离子能力为藤茶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不同等级白茶的最佳煮饮方法,采用TDS计检测茶汤浓度和感官审评相结合,研究不同投叶量时煮饮白茶的茶汤浓度与感官品质,结果表明,在等级与投叶量相同条件下,煮饮的白茶饼茶和散茶茶汤浓度差异极为明显,饼茶的茶汤浓度明显高于散茶;白茶饼等茶汤浓度随投叶量增加而增大,白牡丹二级的高于白牡丹一级,茶汤质量浓度处于100~400 mg/L之间为感官品饮适宜区,质量浓度在200~300 mg/L之间是品饮的较佳浓度;煮饮时,白茶饼茶的适宜投叶量为8~10 g,白茶散茶的适宜投叶量为10~12 g,研究结果可为消费者煮饮白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茶叶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叶消费遍及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对茶叶的消费出现了向着快捷、方便、品种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颗粒型碎茶、小包装茶消费上升,速溶茶和冰茶的消费兴起,固体茶向液体某发展,纯茶叶产品向加香、果味茶、草药茶、保健茶发展等.美、日、英、加拿大、瑞士等国每年都大量进口茶叶加工速溶茶,印度和肯尼亚也有相当规模的速溶茶生产工业.我国速溶茶生产起步较晚,对其研究多在加工工艺方面,对于加工过程中茶叶水浸出物(俗称茶汤)的物理特性研究则少有报道.为了探求速溶茶加工上一些基础理论数据,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茶汤密度与浓度、茶汤粘度与浓度的关系,以及不同浓度下茶汤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绿茶三种冲泡方法及其特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5℃常温冷泡、80℃热水冲泡和沸水(100℃)对绿茶进行冲泡,分析比较茶汤内含成分,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当冲泡水温较低时,绿茶茶汤游离氨基酸、黄酮等有效成分含量较多,茶多酚和咖啡碱相对较少,茶汤没有沸水冲泡时出现的苦涩味。常温下冷泡的绿茶不受热泡法最佳饮用时间的限制,不会出现热泡太久出现的水闷气,汤色更绿,滋味更为鲜爽;绿茶以80℃热水冲泡,汤色整体表现较绿,香气比沸水冲泡更显清香,滋味醇爽,叶底保留了嫩绿明亮的特点,且更耐冲泡。固绿茶以桶装水冷水或热水冲泡是值得推广的绿茶冲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海南岛种植的6个橡胶树品系所产胶乳中干胶含量和干胶比重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测定。当干胶含量在17~45%时,干胶比重范围为0.915~0.909。即干胶含量愈高则干胶比重愈小。取样10克,制成新鲜胶片的厚度≤2毫米时,在水中浸泡1.5小时,以提取非橡胶可溶成分。将本方法的测定条件和准确度与重量法作了比较。方法特点:在水中测定新鲜胶片的浮力,和已知重量干胶浮力相比较,即可求出其中的干胶重量。不需电力及烘箱,任何基层生产单位都能使用。采样后2.5小时内可得结果,测定误差约0.5%。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武夷水仙茶汤浓度与感官品质间的关系,采用TDS检测笔和感官审评相结合的方法,对武夷水仙不同冲泡方式下的各次茶汤浓度和感官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1泡、第2泡茶汤质量浓度在350 mg/L以上,第3泡、第4泡在250mg/L左右,冲泡时长对茶汤总浓度的影响不明显。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TDS检测笔检测武夷水仙茶汤浓度,结果用于感官审评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减少夏秋绿茶苦涩味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屠幼英 《中国茶叶》1993,15(3):24-24
先前的研究表明,绿茶茶汤的主要呈味物质是茶多酚、氨基酸等组分。其中茶多酚与滋味的相关系数为0.929,是茶汤滋味浓度的主要物质,此系数比氨基酸与滋味的相关系数0.788要高。在茶多酚这种复合物中,未氧化的茶多酚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冲泡条件对金骏眉感官品质的影响,为科学泡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22年生产的金骏眉茶为对象,采用白瓷盖碗以茶水比1∶22(w/v)进行冲泡,研究不同水质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同时以感官品质、香味风味强度、茶汤浓度(Brix值)为指标,以浸泡水温、注水方式、浸泡时间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不同冲泡条件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水样中,可溶性固形物(TDS)含量越高,香气越低闷、欠优雅,滋味越粗涩。高温、短时冲泡时,香气丰富、愉悦,滋味鲜爽;低温、长时冲泡时,口感粗涩,且有熟闷味,香气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金骏眉感官品质的影响顺序为浸泡时间>注水方式>浸泡水温;对茶汤浓度的影响顺序为注水方式>浸泡时间>浸泡水温。【结论】TDS≤40 mg·L-1的水质有助于体现金骏眉的品质风格,采用水温不低于95℃、淋茶或冲茶的注水方式、浸泡时间<30 s的冲泡方法,可使金骏眉丰富的香气和滋味品质特征得以充分体现,且耐泡性好。  相似文献   

19.
石硫合剂原液的浓度是用波美比重计来测定,用度做单位来表示的。波美比重和普通比重如何换算呢?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式中,D 表示普通比重,B 表示波美比重。在没有波美比重计的情况下,称得石硫合剂重量,代入上式,即可求得波美比重。例如,称得500毫升(相当于一斤水的体积)石硫合剂原液重1.2斤,代入上式计算,即为:  相似文献   

20.
考马斯亮蓝法在茶汤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中的应用和改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陆建良  梁月荣  张凌云 《茶叶》2002,28(2):89-93
对考马斯亮蓝(Coomassie brilliant blue,CBB)染色测定茶汤蛋白含量的方法进行了改良,并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为标准蛋白,对影响蛋白分析效果的重要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SA-CBB复合物与茶汤可溶性蛋白-CBB复合物具有相似的紫外可见吸收图谱,分别在205nm、260nm、305nm和590nm处出现了4个吸收峰;在茶汤用量2.5-5.0ml、40℃染色30min、转溶液体用量14.4ml试验条件下,可获得良好的分析效果。应用本方法,炒青绿茶和红碎茶茶汤(茶水比为1.5g/250ml)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19.37μg/ml和18.45μg/ml,分析结果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54%和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