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试验利用HPLC法对136份糯玉米自交系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后,对136份糯玉米自交系进行类群划分。通过UPGMA方法将糯玉米自交系的17种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划分为4大类。第Ⅰ类包含33个自交系,其游离氨基酸平均值1.29 mg/g;第Ⅱ类包含3个自交系,其游离氨基酸平均值1.17 mg/g;第Ⅲ类包含95个自交系,其游离氨基酸平均值1.44 mg/g;第Ⅳ类包含5个自交系,其游离氨基酸平均值1.60 mg/g;同上,8种必需氨基酸总含量可划分为4大类。第Ⅰ类包含60个自交系,其必须氨基酸平均值1.14 mg/g;第Ⅱ类包含8个自交系,其必须氨基酸平均值1.02 mg/g;第Ⅲ类包含57个自交系,其必须氨基酸平均值1.24 mg/g;第Ⅳ类包含11个自交系,其必须氨基酸平均值1.34 mg/g。综合两次聚类结果:Ⅰ~Ⅳ类群亲本间遗传距离较远,获得较强的杂种优势,而类群内杂种优势呈一定的负向优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113对SSR多态性引物研究了来源比较广泛的5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问存在较丰富的SSR多态性;5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可划分为6个杂种优势群,其中Ⅰ,Ⅴ,Ⅵ类群以国内种质选系为主,Ⅱ,Ⅲ,Ⅳ类群主要为外引杂交种选系,第1类群又可分为3个亚群。该分群结果与杂交组合的组配效果相吻合,高优势组合的亲本均属于不同的优势类群(亚群),而在类群(亚群)内未组配出优良组合。SSR标记可以用于研究爆裂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旨在研究遗传距离与配合力、杂种优势间相关程度,探讨分子标记技术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行性,为杂种优势的预测提供理论基础。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3份甜玉米自交系聚类分析,继而研究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交后代单穗粒重性状杂种优势、配合力效应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3份甜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0.111 1~0.911 8,平均为0.713 3。以遗传距离0.74为标准,可将13份亲本材料分为四个类群;在亲缘关系较近甜玉米自交系中,应用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能够预测单穗粒重性状的杂种优势,即遗传距离越大,总配合力越大,杂种优势越强。这既降低了工作量又简化了操作过程,避免了盲目育种,对甜玉米育种实践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系统分析云南籽粒苋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采用遗传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04份云南籽粒苋种质资源的30个表型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分别是主花序形状(1.68)和主花序长度(2.07)。前10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3.944%,单株鲜体重与第3、第6、第9主成分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与第9主成分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104份种质划分为5类,第Ⅰ类群可为间套种亲本材料,第Ⅱ和Ⅲ类群可为大粒亲本材料,第Ⅳ类群可为优质饲用亲本材料,第Ⅴ类群可为观赏类亲本材料。云南籽粒苋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薏苡是传统药食兼用经济作物,本研究基于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贵州、云南、广西3省24份优良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薏苡杂交组合选配和种质创制提供遗传基础。结果表明:我们筛选出的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条带996个,其中多态性为792条,多态性百分率的平均为79.52%,揭示薏苡种质中存在丰富遗传多样性;24份种质的遗传距离范围在0.189 6~0.485 4之间,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615 5~0.840 4,平均相似系数为0.730 9,薏苡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较小;根据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18 5时,24份薏苡种质资源在遗传聚类上被分为Ⅰ、Ⅱ、Ⅲ和Ⅳ大类,其中CK与S1种质资源分别为第Ⅰ、Ⅳ类群,由Y81、Y81F组成第Ⅲ类群,第Ⅱ类又可以分为3个亚类有20份种质;主成分分析发现材料间分布分散,说明24份薏苡种质资源之间存在较大遗传变异,分子主效应分析结果与分子聚类结果一致。从而说明AFLP是研究薏苡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及亲缘关系的有效手段之一,为薏苡亲本组合选配、种质创制和遗传育种提供遗传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安徽省内栽培的58个辣椒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结合辣椒表型,探索该区域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从72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明亮、多态性丰富的5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34条带,其中109条为多态性带,平均有21.8个多态性位点,多态率为81.3%。58份辣椒品种间的相似系数范围在0.428~0.964,应用NTSYS 2.10e软件,绘制辣椒供试品间的亲缘关系聚类图,在相似系数为0.660处分为Ⅰ、Ⅱ、Ⅲ、Ⅳ四类,其结果与表型关联度大,对扩大辣椒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育种亲本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超甜玉米果糖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8个超甜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 Ⅱ双列杂交方法配制组合,利用Hayman法分析了超甜玉米果糖含量的杂种优势及遗传模型。结果表明:(1)果糖性状表现出较高的超低亲优势和超中亲优势及一定的超高亲优势;(2)果糖性状的遗传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的共同控制,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平均显性度为1.15,表现为超显性;狭义遗传力为10.92%,广义遗传力为94.15%;(3)控制甜玉米果糖含量性状遗传的基因最少有4对基因。因此,超甜玉米高含糖量亲本选育和新组合配制实践中,应在利用基因显性效应的基础上,协调加性效应及上位性效应,制定高效快捷的育种方案以提高超甜玉米的商品质量和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了鉴定马铃薯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采用5对SSR分子标记引物,对18个贵州马铃薯生产品种进行SSR分子标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对SSR引物共扩增出77个多态性条带,每个组合的多态性条带数为10~24不等,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5.4个多态性条带.18个马铃薯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范围在0.376 6~0.909 0之间,平均为0.701 1.经聚类分析,18个马铃薯材料在遗传距离0.57水平上全部聚为一类,以遗传距离0.60为基准,可明显聚为4个类群.第Ⅰ类包括5个材料;第Ⅱ类仅1个材料;第Ⅲ类包括4个材料;第Ⅳ类包括8个材料.  相似文献   

9.
郭莉  李新彦  马现斌  胡飞 《中国种业》2023,(10):70-74,79
运用基于玉米 DUS 测试性状对襄阳市农业科学院玉米团队 14 份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多样性分析和评价,以期为玉米自交系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与参考。基于 DUS 测试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4 个自交系共 37 个性状的多样性一般,各性状多样性指数都未超过 2.00,需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改良与创新,以丰富种质资源多样性。从这些自交系各性状的表现来看,株型选择上偏中秆紧凑型;但生育期方面偏中晚熟,早熟自交系基本没有,在进行夏播选育或早熟品种的选育方面使用这些自交系需慎重。基于 DUS 测试表型性状的自交系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阈值为 0.844 时,14 个自交系可以分为四大类,聚类结果与系谱来源一致,其中 III 类中自 12(XY90418)和 IV 类中自 15(XY06/XY7298)选系单独聚为一类,与其他类群距离较远,可能与其他自交系存在杂种优势。另外,根据聚类结果,需要注意 2 个自交系杂交改良选育自交系时,后代分离方向不确定性。根据聚类结果,也说明轮回亲本不同,分别聚在不同类,所以在回交时轮回亲本和后代的选择上还是要紧跟选育目标——类优良轮回亲本,并进行目标性状的选择,以达到回交选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7个玉米合成群体选系的杂优类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7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21个新选自交系和西南地区常用的6个骨干玉米自交系以及代表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的S37、黄早四、丹598和478四个标准测验种为材料,利用SSR标记,进行了杂优类群划分,以21个新选系和6个常用骨干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126个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单株产量测定、杂种优势估算,分析了杂优模式。结果表明:31个自交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20~0.808,以相似系数0.655为阈值,可将31个自交系划分为5个大类群,其中第Ⅲ类群又可分为3个亚群;7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21个新选系有6个划入热带种质,2个划入Lancaster群,3个划入四平头群,1个划入Reid群,9个划入其他类群;在各类群组配中,热带种质群分别与Reid群、Lancaster群和旅大红骨群组配可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部份群体选系聚类出现交叉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所致。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自3个杂交组合F1代分离群体中选育出的5个马铃薯优良新品系NNS-C 2、NNS-A 6、NNS-A 10、NNS-B 2和NNS-A 11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差异,本试验以亲本为对照,采用常规压片法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个新品系进行了染色体配对构型和SSR分析。研究表明,5个新品系NNS-C 2、NNS-A 6、NNS-A 10、NNS-B 2和NNS-A 11的染色体配对构型有一定差异,依次分别为1.95Ⅰ+15.46Ⅱ+1.35Ⅲ+2.77Ⅳ、5.66Ⅰ+11.47Ⅱ+3.6Ⅲ+2.15Ⅳ、2.98Ⅰ+13.54Ⅱ+2.2Ⅲ+2.83Ⅳ、8.27Ⅰ+9.26Ⅱ+4.43Ⅲ+1.98Ⅳ和3.47Ⅰ+12.13Ⅱ+3.21Ⅲ+2.66Ⅳ。筛选出SRR适宜引物10对,明确了新品系及其亲本基间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建立了能识别各材料育成登记的SSR指纹图。  相似文献   

12.
利用SSR分析玉米群体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6个玉米群体为材料,利用SSR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6个玉米群体中检测到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每SSR位点的变异等位基因数达到7.79。依据SSR标记的遗传距离将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第Ⅰ类为黄综群、金皇后综合种,第Ⅱ类pob21,第Ⅲ类为豫综5号、BSSS,第Ⅳ类为辽旅综。  相似文献   

13.
超甜玉米种子活力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13个种子活力表现差异显著的超甜玉米自交系为研究对象,采用Griffing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了其配合力和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亲本的GCA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其均可将自身种子活力遗传特性高效率地传给子代和F1代杂交组合。超甜玉米种子活力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9.48%和58.79%,亲本的遗传能力较高,在种子活力遗传效应中,固定遗传的加性效应显著,是可以早代选择的性状。  相似文献   

14.
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定若干玉米自交系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当前和过去广泛应用的12个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划分了杂种优势群。在SSR分析中,选用107对基本均匀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扩增带清晰且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419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3.9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60。聚类分析将12个自交系划分为6类,即Ⅰ(综31,综3,自330,Va35)、Ⅱ(吉63,旅28),Ⅲ(黄早四,大秋36)、Ⅳ(B73),Ⅴ(太183),Ⅵ(87-1,P138)。研究结果表明,用SSR标记划分杂种优势群与自交系系谱关系基本一致。来自于综合种的综31、综3在本研究中被归为Ⅰ类,它们与组成综合种的亲本自交系的关系依次为与自330最近,其次为Va35,而与吉63、黄早四、旅28、B73、大秋36、太183的亲缘关系较远。新选系综31、综3与其亲本系相比与Ⅵ类杂交可产生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以8个超甜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m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配制组合,分析了超甜玉米果穗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鲜稳重、秃顶长、穗行数、穗粗主要表现为加性遗传效应,行粒数和穗长主要表现为非加性遗传效应;(2)同一性状不同材料间,同一材料不同性状间其配合力效应表现复杂。存在不同效应大小和正负作用方向的差异。育种实践上必须重视配合力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6.
选用穗位高有显著差异的甜玉米自交系T14和T4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以330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玉米全基因组上检测穗位高QTL。结果显示,在F2:3群体中检测到7个与甜玉米穗位高相关的QTL,分别位于玉米第3、4、8、9、10染色体上,可解释3.2%~13.3%的表型变异。这一结果有望为加快高产、耐密和抗倒伏育种进程,实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探讨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为黄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选择5份黄瓜自交系材料作为母本,6份黄瓜自交系材料作为父本,按半双列杂交法配制出29个杂交组合,对11份黄瓜自交系材料的7个数量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和聚类分析,并研究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数量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杂种优势,其中株高、结瓜数和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最为明显,而单果重、主蔓20节内雌花数、果实长和果实粗的杂种优势比较微弱。11份黄瓜自交系被分为3大类群,地理远近与遗传距离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结瓜数的中亲优势指数和杂种优势指数、果实长和果实粗的中亲优势指数及单株产量的超亲优势指数与亲本遗传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株高、单株产量的中亲优势指数和杂种优势指数与亲本遗传距离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大部分数量性状的杂种优势都随着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在进行黄瓜种质资源评价时,不能以地理关系作为唯一标准;在进行黄瓜杂交育种时,可根据育种目标,适当选择较大的遗传距离来获得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常用玉米自交系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33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从8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72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72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89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7个,平均4.01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于0.277~0.792之间,平均为0.599。33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866—0.9247,平均为0.7056。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3个供试自交系划分为4大类,其中第1类又分为6个亚类,分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而且类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均小于类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表明分类是合理的;同时生产上主要推广杂交种的亲本大多来自不同的大类或亚类;研究表明SSR标记可以进行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用于杂种优势群的划分。本研究还筛选出14对不仅带型稳定、重复性好,而且PIC值较高的引物组成核心引物,可以对供试材料进行初步分析,并认为选用大约50对以上扩增产物稳定、多态性高的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分析就可获得较可靠的划类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以15个我国生产上常用的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型性状、杂种优势和RAPD分子标记三种聚类分析方法对玉米自交系的组群划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表型聚类因以麦型性状为依据,受环境影响较大,其聚类结果与实际系谱来源出入较大。与表型性状聚类相比,杂种优势聚类与已知系谱来源更接近。RAPD分子标记,具有标记性状数量较多,不受生长发育时期限制和环境影响,无功能性表型效应,无上位及多效作用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20.
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育种准确性和预见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的亲本为材料,利用SSR标记的遗传距离划分优良玉米种质的杂种优势群。选用的110对SSR引物对30份温带玉米自交系进行分析,共检测到546条带,表明该30份自交系在分子标记水平上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PIC变异范围在0.1115~0.91之间,平均为0.652,大部分集中在0.5~0.8之间。根据SSR分析结果计算30个自交系之间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0份自交系划分为7个杂种优势群:第一类是P类群,有P007、齐319、丹599、沈137、178、P138和87-1共7个自交系;第二类是以黄早四等为代表的唐四平头群,共6个系,有K12、Q1261、黄野四-3、黄早四、冀35和昌7-2;第三类是Reid群,有478、B73、K14、黄C和沈5003共5个自交系;第四类是以自330等为代表的自330群,共有4个自交系,包括中综3、中综31、自330和丹340;第五类是E28群,包括E28以及二环系—郑22;第六类是Lancaster群,包括Mo17、荻唐黄17和齐205共3个自交系;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