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生长2年的垂穗鹅观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期和种子收获期处理对垂穗鹅观草种子产量、发芽率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熟期收获,种子的发芽率和产量最高,不同收获期对千粒重影响不大;返青期施肥,种子发芽率和产量最高,拔节期施肥可提高种子千粒重.  相似文献   

2.
为给‘济麦22’大面积推广提供适宜栽培措施,选择4个生态区5个试验点,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及产量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对穗粒数影响不大;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构其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济麦22’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先增加后下降,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产量构成因素稳定性分析发现环境差异对‘济麦22’千粒重影响较大,而对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影响较小。2008年4个生态区‘济麦22’适宜播期范围分别为:鲁南地区10月8日至14日、鲁东地区10月6日至12日、鲁北地区10月1日至7日、鲁西地区10月10日至16日;适宜种植密度范围为180×104/hm2~240×104/hm2。研究还表明,在中高肥或高肥地力条件下,增加粒重对充分发挥‘济麦22’高产潜力似乎更有效。因此,选择适宜播期播量的同时,应在栽培技术中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获得足够的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稳步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3.
高海拔地区大蒜最佳播期与种植密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北地区引种大蒜进行品种、播期和密度试验,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蒜薹产量威宁最高,达472·4kg/667m2,蒜头产量麻江红蒜最高,达1315·1kg/667m2,彭县大蒜蒜薹、蒜头产量最低,获得最高产量的播期蒜薹以9月中旬为宜,蒜头以8~9月中旬为宜,品种播期互作显著,要获最高蒜薹、蒜头产量应选择不同品种不同播期。毕节大蒜较晚熟。密度与蒜薹和蒜头产量极显著相关,适宜栽培密度蒜薹6·25万~6·5万株/667m2,蒜头6·95万~7·0万株/667m2。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制种区瓜农盲目增加种植密度追求产量,造成无籽西瓜种子千粒重下降,影响种子质量。在保证单位面积制种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通过3个种植密度和3种整枝方式的比较,筛选提高无籽西瓜种子千粒重的最适密度和整枝方式。结果表明:株距25cm,每667m2保苗2465株,采用单蔓整枝主蔓结瓜的方式,可以显著的提高无籽西瓜种子的千粒重和产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甘肃山旱地区不同播期对紫苏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紫苏花期和生育期缩短,单株分枝数、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先升高再降低;紫苏子粒含油量、蛋白质含量随播期的延后呈下降趋势。在甘肃天水海拔1 600m左右的山旱地区,紫苏的适宜播期为4月9日左右。  相似文献   

6.
辣椒杂交制种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杂交制种产量的高低 ,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株数、单株杂交果数、单个杂交果种子数量和杂交种子千粒重等因素 ,栽培技术和杂交授粉技术也与之密切相关。1 播期辣椒制种播期 ,以保证花期相遇 ,本着父本先开花等待母本的原则来确定。依据父母本的熟性早晚 ,一般播期在 12月上旬至元月上旬。2 播种育苗2 .1 浸种消毒 :把种子浸入 50~ 55℃的温水 ,水量以浸没种子为宜 ,不停地搅拌 ,直至水温降至 30℃左右时停止搅拌 ,再浸泡 8~ 12 h后捞出。接着用 10 %磷酸三钠溶液或 2 %氢氧化钠溶液浸种 15~ 2 0 min,然后多次淘洗 ,洗净后在 2 8~ 3…  相似文献   

7.
王悦  刘笛  王敏  郑莉萍  朴锦 《种子》2020,(4):102-104
为研究6-BA对关苍术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7个不同浓度6-BA处理关苍术种子,测定各处理下关苍术种子萌发和幼苗性状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的6-BA处理可显著提高关苍术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其中以1.5 mg·L^-1处理为最好,发芽率和发芽势比对照提高25.6%和25.4%;1.5 mg·L^-1 6-BA和2.0 mg·L^-1的6-BA处理能显著提高关苍术出苗率,同时也能增强根系活力而达到壮苗效果;1.5 mg·L^-1 6-BA处理对关苍术幼苗高度、叶长和叶宽均有促进作用,而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的影响。关苍术人工栽培时用1.5 mg·L^-1 6-BA处理种子不仅可促进种子萌发,也能促进关苍术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进湖南饲用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种植,对冬闲稻田进行有效开发,探索环洞庭湖区大麦栽培抗倒高产节本的栽培措施。本研究使用裂裂区设计的田间试验方法调查不同播种期、不同耕作方式和施肥对大麦产量构成因子如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冬闲田种植大麦,不同播种期、耕作方式和施肥对大麦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在不影响双季稻生产的情况下,播种期最好不要超过11月4日,且翻耕可以显著提高大麦产量(P<0.05),而施肥对大麦产量影响较小,可以考虑不施肥。总体来看,‘华大麦4号’的小区种子产量最高达到9.5 kg每小区,适合洞庭湖区种植并可进行进一步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波棱瓜子萌发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不同产地的波棱瓜子为对象,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种子外部形态特征、千粒重及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波棱瓜子外部形态及千粒重差异较大;康定产地的波棱瓜子,用20℃温水浸泡24 h的发芽率最高达76.6%、发芽势为36.6%,其最有效的萌发温度为20℃,浸泡对波密产地的波棱瓜子的萌发影响不大,20℃恒温和15/20℃变温下发芽率较高;吉隆产地的波棱瓜子在25℃时发芽率最高达到26.6%。GA3对不同产地波棱瓜子的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各个产地波棱瓜子均有一定程度的休眠特性,低温沙藏后发芽率显著提高,康定产地的发芽率达93.4%,波密产地的发芽率达64.2%,吉隆产地的发芽率达49.4%。  相似文献   

10.
对采收的紫果型黑蕊猕猴桃(Actinidia melanandra)种子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层积时间和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的种子发芽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多重比较显示平均发芽率结果为23℃>18℃>28℃>13℃,23℃的发芽率为72.67%。不同层积时间的种子发芽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多重比较显示发芽率60 d>45 d>75 d>30 d>0,层积60 d的平均发芽率为79.67%。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多重比较显示发芽率600 mg·L^-1>900 mg·L^-1>300 mg·L^-1>0,600 mg·L^-1的发芽率最高,为14%。紫果型黑蕊猕猴桃种子最佳萌发条件为:温度23℃,低温层积60 d,600 mg·L^-1的赤霉素浸泡种子。  相似文献   

11.
以超高产大豆品种吉育86为试验材料,采用垄上双行的种植模式,研究花后水肥一体化与化控措施对大豆产量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显著提高大豆产量,R2(盛花期)+R4(盛荚期)(T3)、R4+R5(始粒期)(T4)、R2+R4+R5处理(T5)的增产幅度最大,但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水肥一体化+化控进一步提升大豆产量,R2+R4+R5结合化学调控处理(T9)的产量最高,达3 780.4kg/hm 2,比对照增产19.25%。通过T5、T9与对照高产生理特征比较表明,T5显著增加了SPAD值、光合参数、叶面积指数、单株生物产量、株高、茎重和百粒重;与T5相比,T9提高了SPAD值和光合参数,并且降低了株高、最大叶面积指数,有效地控制了倒伏,使叶面积指数动态更合理,促进茎、叶、叶柄干物质向籽粒转移,最终增加单株粒重和百粒重,显著增加了产量。说明水肥一体化+化控是提升大豆产量潜力的有效措施,水肥一体化显著增加了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化控措施对百粒重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增加了单株荚重和单株粒重。R2期后进行2~3次水肥处理,并在始花期(R1)化控处理为提高大豆产量的最优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种粒数对水稻生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龙粳9号品种,设计水稻三超栽培352孔大钵盘育苗1、2、3粒三个不同播种密度(粒数)及相应1、2、3个穴内不同苗数的宽行超稀植栽培处理,进行水稻超高产生育特点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秧苗素质、成穗率、比叶重、剑叶叶绿素含量、灌浆速度等指标均呈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茎鞘叶干物质积累和分蘖态势都表现为1粒播种最佳;产量构成因素中每平方米穗数3粒>2粒>1粒,穗粒数1粒>2粒>3粒,结实率、千粒重随粒数增加呈下降趋势。表明定位定粒播种减少粒数是培育多蘖壮秧进行宽行超稀植栽培而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栽培因子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讨高油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高油大豆淮豆8号为材料,研究了播期和密度两因子对其产量及品质性状影响。结果表明:①A3B4 (播期6月20日、密度30×104株/hm2)是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处理,籽粒产量达到3103.75kg/hm2;②播期对大豆产量与品质影响大于密度;③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荚粒数呈下降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荚粒数由多到少,百粒重与播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和挖掘国审稻‘盐两优2208’的栽培措施和高产潜力,本研究采用多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优质国审稻‘盐两优2208’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等因素对‘盐两优2208’的产量及其产量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互作效应发现,产量分别在A2B2、A2C2和B2C2互作效应下达到最高,产量相关性状在互作效应影响下,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较为复杂,总体来看,千粒重、结实率和有效穗对产量潜力关联较大,在这几个相关性状值在互作效应中最高时,产量潜力往往也最高。在‘盐两优2208’高产栽培时,应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注重灌浆期水肥管理,氮肥施用适当后移,为增加穗粒数并提高结实率,需在齐穗时增施粒肥,为实现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178 common vetch (Vicia sativa L.) strains were tested for 2 years under dryland conditions in Bursa, Turkey. Broad-sense heritability of the traits was calculated for each trait. Phenotypic and genotypic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seed and straw yield, with several morphological and reproductive traits, were obtained. Broad-sense heritability estimates were high for 1000-seed weight and number of seeds per pod. Heritability values for both seed and straw yield were small and insignificant. Harvest index, 1000-seed weight and spring vigour showe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seed yield, but days to flower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seed yield. Spring vigour, plant height and number of leaflets per leaf correlated positively, while harvest index, seeds per pod and seeds per plant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straw yield. Correlations between seed and straw yield were both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6.
韦祖粉  蒲振蕊  鲁清清  王娟  蓝增全  吴田 《种子》2020,(1):54-58,63
以油用牡丹凤丹种子为材料,分析微波辐射及赤霉素浸泡处理对其休眠解除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组培离体再生中不同激素配比对解除休眠处理种子的胚萌发、丛生芽诱导以及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 mg·L^-1赤霉素(GA 3)浸泡24 h后,凤丹种子的萌发效果最佳培养基为WPM+1 mg·L^-1 PVP+5 mg·L^-1 GA 3+1.5 mg·L^-16-BA+5 mg·L^-1 Ca(NO 3)2;丛生芽诱导增殖培养基为WPM+1.5 mg·L^-1 IBA+2 mg·L^-16-BA+2 mg·L^-1 PVP+250 mg·L^-1 Ac,增殖系数为2.20;诱导丛生芽生根培养基为WPM+2 mg·L^-1 IBA+1.5 mg·L^-1 NAA,生根率为55.56%。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以温敏亚麻雄性不育系1S为母本配制的6个杂交组合F1、F2代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F1、F2代在株高和工艺长度上的平均优势均表现为负向超父本优势,而各产量性状上的平均优势均表现出很强的正向超父本优势;但与F1代相比,F2代平均优势明显下降。产量性状构成因素平均优势大小顺序为:单株产量>单株果数>千粒重>每果粒数。不同组合间F1、F2代杂种优势表现差异较大,其中1S×黑亚15号组合产量性状的超父本优势最强,F1、F2代均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劳动力的短缺,直播水稻具有省工省力的优点逐渐受到重视,因此筛选适宜水条播(直播)的水稻品种是极其重要的。为此,以29份寒地水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水条播对寒地水稻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条播对寒地水稻单位面积穗数的影响为偏正向,对株高、穗长、穗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穗粒数、成粒率、千粒重、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理论产量的影响都是偏负向的。水条播提高了穗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成粒率、千粒重、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理论产量的变异程度,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小。穗重、成粒率和生物产量对水条播反应较敏感的材料,一般其理论产量对水条播的反应也较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