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探明水通道蛋白在小鼠小肠中的表达及定位,为研究小肠水转运过程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本文运用RT-PCR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水通道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QP3在小鼠空肠中存在基因和蛋白表达,AQP4在小鼠回肠中存在基因和蛋白表达。为进一步明确这两种水通道蛋白在小肠中的表达位置,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一步证实AQP3主要表达在小鼠空肠黏膜上皮细胞,而AQP4主要表达在小鼠回肠隐窝细胞基底膜。  相似文献   

3.
4.
张英来 《中国饲料》2002,(22):22-23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沿用可消化粗蛋白质体系来研究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由于这一体系有无法克服的缺点 ,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产生了新蛋白质体系。新蛋白质体系不再笼统以粗蛋白质为基础 ,而是将饲料蛋白质分为降解蛋白和非降解蛋白两部分。蛋白质小肠消化率是新体系的重要参数 ,需要一种适用于各种饲料的快速且可靠的测定饲料未降解蛋白小肠消化率的方法。常见的测定方法有如下 4种 :1 体内法它是测定蛋白质消化率的经典方法 ,需要带有真胃或十二指肠和回肠瘘管的试验动物。饲料在消化道中的通过速度对蛋白质消化率有影响 ,通过分析进入真…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采用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以生物素标记的大豆凝集素为探针,研究了大豆凝集素特异性结合蛋白在兔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豆凝集素特异性结合位点主要分布在小肠上皮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上。兔肠道各部的分布规律呈如下趋势:各部阳性细胞类型主要为柱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仅在空肠有着色;阳性区面积表现为:在空肠特别是空肠前段最深,十二指肠、回肠较浅。  相似文献   

6.
快速估测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蛋白在小肠流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瘤胃尚未发育的初生小尾寒羊羔羊及梅花仔鹿各4只,人工哺乳,随牛奶分别饲喂给羔羊和仔鹿5个水平的核酸。羔羊尿中嘌呤衍生物的总量(Y,mmol/d)随着摄入嘌呤量(X,mmol/d)的增加而增加。其线性方程为:Y=0.752+0.662X(r=0.995,P<0.001)。仔鹿尿中嘌呤衍生物的总量(Y,mmol/d)随着摄入嘌呤量(X,mmol/d)的增加也明显增加,线性方程为:Y=0.559+0.326X(r=0.990,P=0.001)。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的羔羊尿中尿酸当量值与嘌呤摄入量呈强正相关(r=0.994,P<0.01)。由此推算出利用尿中尿酸当量值来估测羊小肠微生物氮流量(Y,g/d)的方程为:Y=0.417+0.396X;推算出的利用尿中尿酸当量值估测鹿小肠微生物氮流量(Y,g/d)的方程为:Y=-4.137+1.245X。X(mmol/d)为测得的羊或鹿尿中尿酸当量值。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4,(11):112-114
瘤胃未降解蛋白小肠消化率是评定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重要参数,主要包括体内法、移动尼龙袋法酶解法、三步体外法和试验动物模拟法等。本文就反刍动物小肠未降解蛋白消失率的评定方法做一综述,旨在为反刍动物蛋白质、氨基酸营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转运蛋白(TSPO)在高尿酸引起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高尿酸体外处理肠黏膜上皮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转运蛋白,ATP结合膜转运蛋白(ABCG2)、闭锁蛋白Occludin、上皮紧密连接相关蛋白-1(ZO-1)和IL-1β等基因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信号通路中p65和IL-1β表达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线粒体活性氧的变化,从分子水平及氧化应激反应的角度研究尿酸诱导的肠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机制。最后研究高尿酸血症小鼠和正常小鼠的肠渗透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尿酸处理的肠上皮细胞TSPO、ABCG2、IL-1β等基因的mRNA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Occludin表达量降低(P<0.05),p65蛋白和IL-1β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活性氧(ROS)产生增高(P<0.05);高尿酸小鼠的肠渗透性明显高于正常小鼠(P<0.05)。说明高尿酸可以通过转运蛋白引起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增加肠渗透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蛋白源日粮对仔猪小肠组织形态影响的差异,试验选择24头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处理2组为全植物蛋白日粮,处理1处由乳源蛋白替代30%总蛋白。本研究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不同蛋白源日粮处理后的断奶仔猪(断奶0,3,8 d和14 d)肠道上皮结构进行观察。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与断奶0 d相比,乳源蛋白替代30%总蛋白日粮组(处理1)和全植物蛋白日粮组(处理2)在断奶后3、7 d和14 d的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和固有膜厚度差异极显著(P<0.01)。与处理1组相比,处理2组显著减低了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宽度(P<0.01)。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断奶3 d处理1组的吸收细胞微绒毛的整齐度较好,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很丰富,处理2组肠道微绒毛稀疏、变短,部分微绒毛丝心小根不清晰,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部分扩张病变。断奶14 d时,处理1组仔猪空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中线粒体个数增加,微绒毛密度增加,但粗面内质网变化不大,处理2日粮组仔猪空肠上皮细胞微绒毛严重脱落,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数量较少,并大部分发生病变。结论:不同蛋白源日粮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组织结构均有显著的影响,且在断...  相似文献   

10.
利用健康、自然处理的鸡,经屠宰后用自然挤压法收集十二指肠(前段)和其后30厘米(平分为中、后段)小肠内的内容物,制得鸡小肠液。测得,前、中、后段的胰蛋白酶活力分别为381.0、309.4、230.4酶活单位/毫升;胰糜蛋白酶的活力分别为250.8、203.9、142.1酶活单位/毫升。重复解冻鸡小肠液、或改变反应的PH值,对两种酶的活力影响较大;鸡日粮中低剂量的菜籽饼毒素对两种酶的活力没有影响;鸡的日增重、饲料报酬与两种酶的活力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移动尼龙袋法、原始的三步体外法和改进的三步体外法测定了不同产地10种饲料的瘤胃非降解蛋白(R UP)小肠消化率,并对体外法测定结果与移动尼龙袋法测定结果做相关分析,旨在研究产地对不同饲料RUP小肠消化率的影响及寻找替代移动尼龙袋法测定饲料RUP小肠消化率的简便方法。试验材料选用不同产地豆粕、葵花粕、棉粕、菜粕、芝麻粕、大麦、麦麸、玉米、米糠、米糠粕。选用3头带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奶牛(体况良好,体重相似),瘤胃降解试验和移动尼龙袋试验均采用3×3拉丁方设计。结果表明:产地对豆粕、芝麻粕、大麦、麦麸、米糠粕、玉米RUP小肠消化率有影响。改进三步体外法与移动尼龙袋法测定结果强相关(R2=0.8089,P<0.05)。改进的三步体外法替代移动尼龙袋法测定R UP小肠消化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转录因子USF1在鸡小肠上皮细胞中调控糖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机制,本试验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USF1,在鸡小肠上皮细胞中过表达转录因子USF1,用绝对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分析了USF1对SGLT1、GLUT2和GLUT5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到USF1基因过表达的影响,糖类转运蛋白GLUT2和SGLT1 mRNA在鸡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量极显著增高(P0.01);而GLUT5mRNA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合本研究结果,经过对这3个糖类转运蛋白基因5′上游调控区USF1结合位点的深入分析,认为在鸡小肠上皮细胞中转录因子USF1对糖转运蛋白基因GLUT2和SGLT1的表达具有正向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一种测定微生物蛋白(MCP)的简单方法——嘌呤衍生物法。其测值可用作估测代谢蛋白的MCP部分,对建立和完善反刍动物蛋白质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将小肠结肠耶氏菌P6(0:3)和P15(0:9)株及其不含毒性质粒的衍生株分别置于26℃和37℃培养,应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技术对上述菌株的外膜蛋白提取物进行了分子量测定和抗原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比较饲粮纤维水平对杜洛克仔猪、高黎贡山仔猪生产性能、小肠形态学、小肠黏膜金属硫蛋白1(MT1)和组织急性期蛋白(APPs)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35日龄高黎贡山断奶仔猪和杜洛克断奶仔猪各24头(公母各占1/2)为研究对象,试验设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纤维水平为3.53%和7.04%饲粮,饲养至60日龄结束。考察仔猪生产性能,观察小肠形态学变化,检测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黏膜MT1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肝脏、胰脏、脾脏、肾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7种组织中4种APPs[C-反应蛋白(CRP)、触珠蛋白(HP)、α1-酸性糖蛋白(AG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饲粮纤维水平为7.04%时,高黎贡山仔猪日增重、日采食量显著高于杜洛克仔猪(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杜洛克仔猪(P0.05);高黎贡山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长度极显著大于杜洛克仔猪(P0.01);十二指肠、空肠隐窝深度极显著低于杜洛克仔猪(P0.01);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极显著大于杜洛克仔猪(P0.01)。饲喂纤维水平为7.04%饲粮的高黎贡山仔猪十二指肠黏膜中MT1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饲喂纤维水平为3.53%饲粮的高黎贡山仔猪及饲喂纤维水平为7.04%或3.53%饲粮的杜洛克仔猪(P0.01)。被测组织中均能检测出CRP、HP、AG P、SAA mRNA的表达。饲粮纤维水平为7.04%时,绝大部分组织的APPs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为高黎贡山仔猪显著高于杜洛克仔猪(P0.05)。上述结果表明,高黎贡山仔猪相对杜洛克仔猪更加适应高纤维水平饲粮;高黎贡山仔猪通过上调MT1及APPs mRNA的表达,增加仔猪的抗病能力,从而改善仔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6.
小肠移植手术一直是一项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的手术,在该手术中,最难的就是血管移植,由于小肠部位血管密集,进行手术缝合的难度很大。因此,做好小肠移植血管缝合的研究意义重大。猪小肠结构与人体相似,且实验材料易得,故进行猪小肠血管移植研究十分可行。  相似文献   

17.
1适应症 牛的小肠切开术适用于小肠闭结。牛的十二指肠闭结常发生在髂弯曲和乙状弯曲部,第3弯曲发生较少。闭结点如小鸡蛋大小,阻塞物多为粪球、纤维球或毛球。牛的空肠闭结偶有发生,阻塞物的性质、大小与十二指肠相同,  相似文献   

18.
正1适应症牛的小肠切开术适用于小肠闭结。牛的十二指肠闭结常发生在髂弯曲和乙状弯曲部,第3弯曲发生较少。闭结点如小鸡蛋大小,阻塞物多为粪球、纤维球或毛球。牛的空肠闭结偶有发生,阻塞物的性质、大小与十二指肠相同,回肠闭结多位于回盲口处。为了进行肠的活组织检查,也  相似文献   

19.
CNCPS体系的氨基酸子模型是估计反刍动物十二指肠氨基酸流量的3种主要模型之一,该模型认为过瘤胃C蛋白组分在小肠中不能消化,但有研究表明一些非饲草类饲料的过瘤胃C蛋白组分具有较高的小肠消化率。本研究测定了14种饲料各蛋白组分的含量、各蛋白组分的瘤胃动态降解率和过瘤胃蛋白组分的CP小肠消化率,用这些数据按照推导的方程对各蛋白组分的小肠消化率进行了最小二乘估计。在以过瘤胃B1蛋白组分的小肠消化率100%为约束条件时得到了可信的估计结果,结果表明CNCPS模型设定过瘤胃B1、B2、B3蛋白组分小肠消化率分别为100%、100%和80%是可行的,但有8种饲料具有较高的过瘤胃C蛋白组分小肠消化率估计值,其中包括4种饲草类饲料,说明需要对CNCPS模型的过瘤胃C蛋白组分小肠消化率参数的合理性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一种测定微生物蛋白(MCP)的简单方法--嘌呤衍生物法。其测值可用作估测是白的MCP部分,对建立和完善反刍动物蛋白质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