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头季稻后期光合产物与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应用^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头季的一期光全产物的分配及其与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品种头季齐穗后15天的光合产物主要运往穗部,其余27%-51%分配到营养器官。其残留于稻桩内的多少对头季稻营养和再生稻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残留在稻桩的光合产物越多,稻桩总糖,可溶性糖含量则越高,再生稻的发苗数,有效穗和产量也越高。头季收获时,再生芽与长芽中分配的光合产物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随着小麦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 ,小麦“高、稳、低”的育种目标显得越来越重要 ,增加粒重也就相当于提高产量 ,为此我们要注意光合产物的积累 ,小麦光合产物的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是源、库、流综合作用的结果[1 ] 。光合产物的源包括叶片、叶鞘、绿色茎、绿色穗部附属物(如芒和颖片 )。有人通过剪芒处理证实了芒也是重要的光合源[2 - 4 ] 。本试验在小麦抽穗期进行三种处理即 :穗部遮光、穗下节遮光、剪芒 ,研究各处理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为小麦育种有关性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选用适宜本地生长…  相似文献   

3.
汕优63生长后期及其再生稻的光合产物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杂交中稻汕优63生长后期及其再生稻光俣产物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头季后期的光合产物一半以上运往头季穗部,8.2%-10.1%分配到再生稻穗部。分配到再生节位的光合物以倒2,3节位最多,主要运往茎和鞘中。再生稻的光合物主要输往穗部,并以倒2,3,4节位再生穗的分配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4.
籼稻和粳稻是亚洲栽培稻的2个亚种类型,不同亚种类型在形态、生理以及遗传上的差异对水稻光合作用特性造成影响,最终直接关系后期干物质的运转和积累,并影响产量形成。前人已对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问题做了大量研究。马均等发现重穗型品种不仅齐穗后的光合生产能力强,而且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  相似文献   

5.
水稻穗颈瘟防治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穗颈瘟是发生在穗颈(穗轴与稻穗连接部位)上的稻瘟病。稻穗颈是将稻叶制造的光合产物输送到穗部的必经之道,也是稻株最易感染稻瘟病的部位。水稻进入始穗期后,叶鞘松驰,为稻瘟病菌的侵入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穗轴刚伸长时穗颈部位比较幼嫩.[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水稻抽穗前期剪去上部三片功能叶对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剪去不同水稻品种(组合)上部3片功能叶(或上部3片功能叶组合)对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子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各性状的作用大小均为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大部分品种单独剪去上部3片功能叶的作用之和大于同时剪去上部3片功能叶效应值,少数品种与此相反;与前人试验结果比较发现,试验材料在稀植条件下剪去功能叶后,单株子粒重的减少比例比穗重的减少比例更能反映出功能叶对穗部光合产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光合产物的分配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利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北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光合产物的分配特点。试验结果表明:低密度条件下,多穗型品种群体光合产物向主茎的分配具明显优势,并随生育进程的延续优势越趋突出:光合产物向根系的输入受地上部营养器官生长状况的影响,呈起身期〉开花期〉拔节期;早期光合产物的分配、再分配强度和运转输出率表现为叶片〉叶鞘〉茎节,同主茎相比有效分蘖的物质再分配过程明显滞后,但后期转移迅速、彻底。  相似文献   

8.
不同穗型水稻群体遮光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不同穗型、不同稻米品质的粳稻品种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从齐穗期开始进行遮光处理,对比分析不同穗型群体遮光与品质的关系。在加工品质上,遮光使直穗优质米品种辽粳294的整精米率明显高于未遮光的处理,对其它类型品种则无显著影响。在外观品质上,遮光对稻谷粒形影响规律为:遮光使米质较差的辽开79-3和巴利拉的谷粒变得短小,而对米质较好的辽粳294和辽粳371则影响不大。遮光对稻米粒形的影响尚无规律可循。在垩白性状上,遮光使所有供试品种的垩白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均增加,并表现为弯穗品种较直穗品种增幅大,优质品种较劣质品种增幅高。在营养品质上,遮光使各类型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增加,且直穗品种增加的幅度较大,使直链淀粉的含量下降,且直穗品种降低得较明显。在食味值方面,遮光对直穗品种食味值影响较为显著,使其食味值降低,而对弯穗品种的影响则是有升有降。  相似文献   

9.
甘薯光合产物的积累分配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主要综述甘薯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分配与产量的关系,影响光合产物积累分配的因素。重点分析了土壤通气状况和无机营养对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的影响以及光合产物积累分配的品种间差异,并对可能的调控措施作了必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采用^14C-葡萄糖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高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光合产物运转与分配特性,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至成熟期间,^14C-葡萄糖从剑叶的总输出率为71.0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14C-葡萄糖向上运转于穗、穗颈的比例大,向下运转于戏叶的比例小,用于籽粒充实的绝对量高;穗对碳水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积累能力,光合产物向穗的运转具有流畅、量大的特点。组织切片显示,粤香占尽管穗颈节大维管束较少,但韧皮部发达,筛管数量多。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不同类型超级稻形态特征分析与品种改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吉林省育成的超级稻品种株型、根系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超级稻片叶开张角度,弯穗型超级稻最大,半直立穗型超级稻次之,直立穗型超级稻最小。弯穗型超级稻出穗后剑叶对籽粒增重影响率最大,明显高于半直立穗和直立穗型超级稻。剑叶以下叶片对籽粒增重的影响率随着叶片下移,半直立穗、直立穗超级稻逐渐提高,而弯穗型超级稻逐渐下降。上部、中部穗籽粒增重速度大小表现为:半直立穗型→直立穗→弯穗型;下部穗籽粒增重速度表现为:半直立穗型超级稻→弯穗型超级稻→直立穗型超级稻。直立穗型超级稻根系在前期表现发根较慢,中期发根快,后期根壮;半直立穗型根系发育在全生育期表现比较平稳;弯穗型超级稻根系在前期生长较直立穗型品种较快,中期和后期根系的长度、数量、根重方面明显不如直立穗和半直立穗型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再生稻幼穗分化形成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87年在扬州对7个水稻品种茎秆上的再生芽进行幼穗分化观察。其结果表明,再生芽的幼穗分化始期在头季稻的雌雄蕊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约离头季稻抽穗20天左右。不同类型品种,其伸长节间各节位再生芽幼穗分化始期有差异,多数品种基部节上再生芽幼穗分化早,停滞时间也早而长,上部节上的再生芽幼穗分化迟,停滞时间晚而短。头季稻收割后不同类型品种各节位再生芽幼穗分化进程出现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为茎秆中间节上再生芽发育快,两头节上再生芽发育慢,另一种类型是随着伸长节间上升,各节位再生芽的幼穗分化进程也逐节相应加快。  相似文献   

13.
稻粒黑粉病的发生与穗层及包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调查研究分析表明杂交稻制种田母本稻粒黑粉病的发生与穗层及包颈有很大的关系,穗层越高,发病率越低。主茎高度低于分蘖,发病率则明显高于后者,在重病田中这一关系表现得更为明显;同一蘖位中,下层穗发病率为上层穗的2.34~4.69倍。包颈率与发病率呈正相关。6184/006。江农ⅡA/HR1004两组合株高(简称A.B组合株高)相当,其包颈率B/A=2.36,发病率B/A=3.59;同一穗层中,包颈株的病粒率明显高于不包颈株;如果包颈率较低,包颈对病粒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粳稻品质与穗部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辽宁省近年来32个水稻品种(品系,以后简称品种)品质性状和穗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弯穗型品种品质指标优于半直立穗型品种,半直立穗型品种品质指标优于直立穗型品种。依品质性状参试材料可聚类为6类,第1类辽盐40组品质特点是垩白率、垩白度较高;第2类是辽粳294组,品质指标普遍很好;第3类辽粳5号组,垩白率、垩白度偏高;第4类沈农654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垩白率、垩白度较高,胶稠度较小。黎明、辽粳326各成一类.垩白率、垩白度很高。直立穗型品种成粒率、谷粒长对品质影响很大;半直立穗型品种一次枝梗、成粒率、谷粒长宽比对品质影响很大:弯穗型品种穗长、二次枝梗/一次枝梗、成粒率、一次枝梗对品质影响很大。以提高成粒率为重点,可使穗部性状各指标实现优化组合,实现优质。  相似文献   

15.
陆稻主要性状的产量效应及其育种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 10个陆稻品种 10 0个单本株的 8大类 4 2个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单因素逐步回归、多元相关、通径与灰色关联的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陆稻产量的关键性状有 7个 ,效应大小顺序为单本株有效穗 (1) >主茎节间数 (2 ) >穗茎粗 (3) >一次枝梗数 (4) >始穗至成熟天数 (5 ) >实粒数 /穗 (6 ) >抽穗期下部花粉育性 (7) ,其中 (1)、(3)、(6 )为正效应 ,(2 )、(4)、(5 )、(7)为负效应。笔者认为陆稻选育的基本目标为“足穗、大穗、早熟” ,具体是 :分蘖力强、成穗率高 ;穗茎粗 ,主茎节间数、一次枝梗数中等 ,穗粒数多 ,小穗不育率低 ,结实率高 ;主茎节间数、叶片数适中 ,功能叶厚且狭短 ;生育后期进程快 ,早熟  相似文献   

16.
氮素水平对不同穗型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对参试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株型尤其是穗型与需氮量有一定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穗型品种干物质生产均呈“S”型曲线,抽穗前两种穗型品种干物质生产量差异不大,灌浆结实期直立穗型干物质生产量明显高于弯曲穗型品种。提高直立穗型品种经济产量的可行途径是在保持较高群体光合生产率的前提下,促进后期干物质向子粒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浅谈穗部性状育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不同学者对水稻穗部性状的穗型、穗重、穗粒分布的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发挥水稻增产潜力的新品种的选择,穗部性状应注重直立偏大穗型或穗数型、二次枝梗的子粒在穗轴上分布偏上位。  相似文献   

18.
通过挂牌标记,观察了再生稻株的抽穗过程及其与各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再生稻的抽穗期长达近1个月,抽穗的前期和后期抽穗较慢,而以中期(9月4-13日)抽穗最多。从母茎第二节上萌发的再生稻株抽穗较早而集中,第四节位的抽穗迟而持续期长。早期抽的穗子较大,穗着粒和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穗粒重较高,而后期特别是9月13日以后抽的穗子较小,穗部性状较差。在各穗部性状中,稳实粒数受抽穗期的影响最大,而千粒重则最小;在从母茎三个节位上萌发的再生稻株中,第二节位的各穗部性状受抽穗期的影响最小,而第四节位的则最大。  相似文献   

19.
氮肥对不同穗型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典型的直立穗型水稻品种沈农265和半直立穗型水稻品种辽粳294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肥对不同穗型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肥施用量较低时,半直立穗型辽粳294的产量高于直立穗型沈农265,而高氮条件下的结果则相反。抽穗至收获阶段直立穗型沈农265的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半直立穗型辽粳294,而在分蘖至抽穗阶段的结果则相反。增施氮肥可以提高水稻干物质的最大累积速率,使干物质最大累积速率及快速累积速率出现时间提前。与半直立穗型辽粳294相比,直立穗型沈农265的干物质最大累积速率小,最大累积速率出现时间及快速累积速率起止时间较迟。  相似文献   

20.
北方粳稻不同穗型品种冠层特征与干物质生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北方粳稻不同穗型品种的特征与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品种,对N肥高低反应不同,冠层发展动态与干物质生产速率也有明显差异,随着施N水平的提高,不同穗型品种抽穗前叶面积增长速度增大,抽穗期的LAI与抽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速度和产量间呈二次曲线回归关系,获得最高产量的最适LAI与获得最大干物质生产速度的最适LAI接近。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速度与产量境也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