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一、大熊猫分布区范围大熊猫野外种群现主要发现于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45个县(市),东经101°51'00"-108°47'57",北纬28°12'00"-34°00'18"之间的部分地区,东起陕西省宁陕县,西到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北临陕西省太白县,南抵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二、大熊猫种群数量(一)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由于受分布区自然条件及人为干扰等主要因素的影响,使野外大熊猫相对集中于不同山系或同一山系的不同地区,形成相对独立、互不交流的6个不同种群或亚群。各个种群以所在山系的名称命名。其中,岷山有两个种群,称为岷山A种群和岷山B种群,邛崃山、凉山、…  相似文献   

2.
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和扭角羚等珍稀濒危动物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区,位于小相岭山系,是小相岭大熊猫种群遗传基因交流的关键走廊地带和集中分布区,对现今最濒危的大熊猫野生种群-小相岭大熊猫野生种群的保护和生存延续,防止种群衰退和灭绝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该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发现大熊猫秦岭亚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仅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3省毗邻的秦岭、岷山、邛崃、凉山、大相岭和小相岭等6个彼此隔离的山系。在野外就地保护中,哪些山系之间已被破坏的栖息地,可以通过建立“绿色廊道”的方式,使大熊猫可以相互交流,从而防止小种群的近亲繁殖呢?要回答上述问题,必须要阐明6个山系的大熊猫之间,是否在形态学和遗传基因两方面,产生了分化?如果具有两方面的分化,其分化的程度是否达到了亚种分化的水平?众所周知,针对濒危动物的特殊性,国外学者Avise等人(1990)和O'Brien等人(1991)分别脊椎动物分类学原理进行修改和补充后,提出了确定亚种的3个基…  相似文献   

4.
四川马鞍山自然保护区是连接大凉山山系大熊猫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保护的关键走廊带,在凉山山系大熊猫野外种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来自周边社区的压力,给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带来较大的难度。作者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保护区现状,提出建立社区共管机制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邛崃山系大熊猫栖息地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中部、西南,向北直到北京周口店等16个省市,南至缅旬北部。由于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的影响,大熊猫分布区急剧缩小,目前仅存于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秦岭等6大山系的部份高山狭谷地带。其中,邛崃山系的大熊猫分布范围10475km~2,占现存大熊猫分布区总面积的33.5%,大熊猫资源量占四川省大熊猫资源总量的50%。具体分布在汶川(含卧龙)、芦山、泸定、崇庆、宝兴、天全、大邑等7县境内。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和研究,结合有关材料,对邛崃山系大熊猫栖息地的竹林资源、人为干扰(森林采伐、人为活动)及对大熊猫的影响进行探讨,提出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地处四川凉山山系大熊猫种群的腹心区,区内大熊猫栖息地面积35 856 hm2[1],是凉山山系各大熊猫保护区的联系纽带。同时保护区所处的美姑县为凉山彝族聚居腹心区,长期以来,彝族村民形成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强。全面了解凉山彝族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的干扰状况,对保护凉山山系大熊猫乃至四川和全国大熊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按照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规程,在保护区内均匀设置固定监测样线30条(总长度105.49 km,比例为0.29 km/100 hm2,海拔2 040 m~3 360 m),通过春季(4月~5月)和秋季(10月~11月)分别对大熊猫种群状况、伴生动物情况和人为干扰情况进行监测。本文随机选择2011年监测数据分析,找出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干扰种类、特点、规律及对大熊猫栖息地影响程度,提出减少干扰的措施,从而为大熊猫保护管理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实际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面临的种群脆弱、迁移廊道不稳定、栖息地质量不高和干扰频繁等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栖息地人工改造、廊道交流功能提升、大熊猫野化培训和放归、生态移民等对策措施,以期能逐步提升该区野生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扩大栖息地面积,为当地和相似区域大熊猫保护工作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8.
2006年5月14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陕西省林业厅、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在108国道秦岭隧道旁隆重举行了“秦岭大熊猫绿色走廊带建设庆典活动”。23年前,由于108 国道秦岭地段的贯通及沿线人为活动的干扰,秦岭大熊猫两个面积最大的种群(天华山种群和兴隆岭种群)被人为隔离,大熊猫栖息地受到来自道路和游人的严重干扰和影响。而此次“秦岭大熊猫绿色走廊带建设庆典活  相似文献   

9.
划分物种种内单元的地理空间边界,对于实现有效的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相岭山系及其周边地区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图层为基础,使用habCluster包,对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的种内单元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大相岭山系共被划分为20个大熊猫种内单元。这些种内单元的划分结果,良好地体现了研究区域被低HSI值的栅格所分隔的情况,可作为对大熊猫生境斑块的指示。大熊猫种内单元与现有保护区的叠加分析表明,大相岭自然保护区被划分至3个大熊猫种内单元,瓦屋山自然保护区被划分至4个大熊猫种内单元,羊子岭自然保护区被划分至2个大熊猫种内单元。对跨大相岭-瓦屋山种内单元,需要不同区域与级别的行政主管部门通力配合协调一致,以加强对该区域野生大熊猫的保护管理。对大相岭泥巴山种内单元,需降低道路对该区域大熊猫栖息地的负面影响,从而避免其栖息地进一步破碎化。研究为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的保护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可作为对其他区域的野生动物进行保护管理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不同山系大熊猫栖息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定量分析发现,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植物区系主要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占总区系的31.10%;区系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Wiener指数为2.10~2.21,Simpson指数是0.14~0.17;经相关性分析,不同山系大熊猫栖息地之间相似程度极为显著,相关系数达到0.905~0.998。  相似文献   

11.
岷山是国宝大熊猫分布区最多的山系,位于岷山山系南段的土地岭,由于人为的障碍,导致岷山山系大熊猫不能自由往来,分为岷山A种群与岷山B种群。文章介绍了土地岭的历史与现状,论述了廊道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廊道建设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箭竹是大熊猫的主要饲料植物,它生长在我国西南高山地区.在邛崃山、大巴山、巫山和大娄山等地,垂直分布在海拔1500~3500米的高山地带.1974年~1976年,我省岷山山系箭竹普遍开花死亡,使大熊猫缺食饿死60多支.今年我省卧龙、蜂桶寨、九寨沟等大熊猫保护区,又发生箭竹大量开花死亡,使这些地方大熊猫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因此箭竹的开花与复壮,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空间利用与生境选择动态特征研究,是深入了解野生大熊猫种群动态及生境状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大熊猫保护的主要科学依据。本文基于2001年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2012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及2016年保护区野外生境调查数据,研究了草坡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和生境选择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空间利用方面,随着草坡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大熊猫的空间利用面积扩大了45.62%,大熊猫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扩散的现象。生境选择动态方面:在选取的7个微生境因子中,草坡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坡向、海拔、坡度的选择趋向于均衡选择、向高海拔选择、向较大坡度选择;对坡型、植被类型、森林起源、主食竹类型的选择并无明显变化。在一定空间和食物资源条件下,种群数量急剧增加产生的生境压力导致大熊猫对生境的空间利用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大熊猫对生境利用面积的扩大和对一定生境的适应表明野生大熊猫有着明显的环境适应和迁移扩散能力。因此,在较大时间尺度上研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种群的空间利用变化与生境选择动态变化特征,能够了解大熊猫种群的种群动态和对不同生境因子的需求程度,对野生大熊猫种群保护及生境恢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勿角关键廊道是岷山山系大熊猫A块栖息地北部东西两个区域的联系纽带,即S205线(九环公路东线)穿越黄土梁所分隔的东西两个区域,涉及大熊猫自然保护区10个,有大熊猫236只。本文针对黄土梁隧道工程对该区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初步得出结论是:现行的S205线及黄土梁隧道工程在建设期将对黄土梁走廊带带来阻隔效应、造成栖息地的孤岛化以及人为干扰加剧等负面影响。工程建成运行后将可使原处于分隔状态的黄土梁段公路两侧的大熊猫栖息地真正连成一片,在黄土梁隧道中轴线地表投射线区域形成一个大熊猫弱度干扰的可通过区,可能从根源上消除目前黄土梁区域影响大熊猫交流与扩散的因素,有利于大熊猫关键廊道功能的发挥,促进大熊猫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5.
<正>陕西黄柏塬自然保护区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太白县境内黄柏塬,周边与太白山、佛坪、长青、周至老县城、牛尾河自然保护区相连,处于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群的核心,是连接秦岭大熊猫"牛尾河区域种群"和"兴  相似文献   

16.
正在四川省平武县摩天岭的密林深处,有一片野生动物的家园——四川省平武县老河沟县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32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的"岷山-横断山北段优先区"中的一个关键地区,连接着岷山山系中的大熊猫种群,是大熊猫的最佳栖息地之一,也是川金丝猴、林麝、黑熊等珍稀动物的家园,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这个保护区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诞生于由国家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厅与大自然保护协会(以下简称TNC)合作的中国第一个社会公益型保护地项目,是由民间保护机构提供资金和  相似文献   

17.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存威胁因素与保护对策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大熊猫16只左右,数量虽不多,但它们却是秦岭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缘。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发现和种群数量的稳定,以及大熊猫栖息地不断得到保护,在动物地理演化分布上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本文分析了威胁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今后保护管理对策,为更有效保护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桑园自然保护区和周边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布状况,大熊猫种群的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类,针对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为进一步保护好现有的大熊猫栖息地,扩大和联接周边栖息地范围,促进大熊猫种群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邛崃山脉东南缘,建于1963年,198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多年来,卧龙保护区在大熊猫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1990年至2001年成功人工繁殖大熊猫34胎、51仔、成活42仔,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大熊猫认养活动。 近年来,保护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自然资源保护的各  相似文献   

20.
黄华梨 《中国林业》2008,(22):22-25
震前大熊猫基本情况一、保护区基本概况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最南端,横跨甘肃省文县和武都区。保护区位于岷山山系的摩天岭北坡和西秦岭的红铜河流域,与四川的九寨沟县、平武县、青川县相邻,与九寨沟、王朗、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在同一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