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 0 3年在静宁县灵芝乡尹岔村干旱半干旱地进行的双低油菜华协 1号膜侧密度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栽培密度由 2 2 .5万株 / hm2增加到 37.5万株 / hm2 ,油菜的一级分枝数、有效角果数、主花序角数、角粒数则逐渐降低 ,油菜单株生产力呈下降趋势 ;以栽培密度 30万株 / hm2 折合产量最高 ,为 2 74 1.7kg/ hm2 ,其次栽培密度 30万株 / hm2的折合产量为 2 6 12 .5 kg/ hm2 ,但二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18,(1):16-18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蔬菜产业优势,整合多方力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贵州省发展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黔府办发[2017]42号),现转载如下。  相似文献   

3.
静宁县是苹果优质产区,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苹果种植品种结构单一,技术力量薄弱,自然灾害预测、抗灾能力较弱,产品品牌意识淡薄等问题。为促进静宁县苹果的发展,对静宁县苹果产业进行创新升级潜力研究。经研究发现,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在机遇中坚持新理念引领,创新思维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融合创新;坚持新品种示范,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坚持新科技支撑,提升品质转型升级;坚持新链条延伸,拓展增值转型升级;坚持新体系服务,完善保障转型升级;坚持新方式营销,对接市场转型升级;坚持新果农带动,培育主体转型升级;坚持新机制运行,做强品牌转型升级,让静宁苹果走向全世界。  相似文献   

4.
为了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更好的开展,本文选取位于云南省姚安县的彝族聚居村——木薯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该村近年来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在总结该村在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扶贫等诸多方面取得的成效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手段,从精准种植养殖、产业升级、在线教育、远程诊疗四个方面,进一步巩固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成效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静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林果业建设成效显著,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双增稳步提高,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产业规模和产业质量不断提升,林果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强力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及做法推广带动各项林业项目建设科学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3+3"校县联合行动新模式下,农业高校专业学院应充分发挥人才智力、知识与学科专业技术优势,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烟草学院在服务县域产业经济过程中,实现了科研在生产中完成、师生在实践教学中成长的校县合作新机制,探索了校县合作共建助推县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促进了县域烟草产业经济的发展壮大,达到了农民增收、财政增效的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87-88
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对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在培训过程中,通过提升技能、更新观念、促进产业升级、引导帮扶对接等方式,促进了产业精准扶贫,助力了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电子商务已经在农村精准扶贫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D县的实地调查分析,总结赣南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的实践路径和经验,发现电商在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电子商务助推精准扶贫,促进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为推动赣南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一头头育肥肉牛膘肥体壮,一株株幼苗迎风摇拽,一条条乡村道路宽阔平坦,一眼眼水窖入农户……隆冬时节,行走在静宁县新店乡段岔村,处处感受到清新扑面的和谐气息。新店乡段岔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中谋生存,求发展,全村上下奏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临洮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马铃薯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思路,提出了加强良种繁育、高标准生产;稳定马铃薯种植面积,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促进产地加工升级,提升储运营销水平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耕地147.3万亩,辖24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1万人,属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静宁县抢抓机遇,立足苹果产业优势,集聚优化生产要素,加快科技运用步伐,健全完善经营体系,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一是多种举措助推主导产业强势发展。目前,全县果园面积达到101.2万亩,建成了7个果园化乡镇和60个果品专业村,产业规模优势不断凸显。采取"院地合作""院企合作",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先后建成绿色食品生产认证基地30万亩,良好农业规范(GAP)基地4000亩,出口创汇基地14.1万亩,全县各类认证基地面积达到44.5万亩,  相似文献   

12.
为土地整治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及展开相关政策研究提供参考,以贵州省岑巩县天马镇苗落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分析了土地整治助推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实际成效,阐述了提出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扶贫前期工作精细是基础、当地干群积极参与是保证、工程建设优势互补是手段和多元支持产业扶贫是核心,提出了精准扶贫应增强贫困地区自身"造血"功能、开展典型示范项目试点、完善配套技术规程规范标准和制度等措施,以充分发挥土地整治助推精准扶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昌宁县鸡飞镇邑等村进行驻村专题督导调研,结合该村实际,提出注重做实回访,完善方案;注重召开会议,全面推进;注重优化产业,助推增收;注重把握重点,精准推进;抓好7个措施促脱贫,为加快邑等村精准扶贫脱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改进后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甘肃省中医药精准扶贫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中医药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尽管不同县区的不同领域存在差异性,但中医药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生态扶贫和健康扶贫作用明显。甘肃省中医药在精准扶贫助推农民脱贫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以及促进生态保护方面尚待提高。甘肃省应借助中医药精准扶贫成效和经验,将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作为助推甘肃省乡村振兴的首要途径,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中药材电商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中医药教育扶贫,扩大中药材生态扶贫规模等多途径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文章分析静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北郎中村被誉为"京郊股份第一村"。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村已初步实现都市型产业融合升级,形成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走上了村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北郎中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新时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包括构建多产业融合的生态产业链、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多产业"联动合作"的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结合区域产业特色进行村级产业融合发展等。  相似文献   

17.
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淘宝村集群效应影响因素进行层次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赋权。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力、财政扶持力度、金融机构授信意愿、贷款获批便利程度、电商总规模、运营能力、潜在的劳动力储备量、员工饱满程度、产业链的完整度和金融供给渠道10个因素是影响农村电商产业集群效应的表层因素。地理优势、物流体系完整度、自然禀赋资源、市场需求、产业政策导向、电商服务完整性、技术能力、产品标准化程度、创业培训机制、行业协会的推动力和互联网环境构成了农村电商产业集群效应的的中层因素。电商带头人的综合素质、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偶然事件的影响力、创新能力和市场准入机制是影响农村电商产业集群效应的深层因素。持续释放国家政策红利,稳步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规范电商培训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影响,促进产品的转型升级,疏导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渠道,以不断提高农村电商产业集群效应,同时为催生更多的淘宝村集群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朱相师 《河南农业》2019,(22):57-58
制定肉羊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县域主导产业发展,是推进县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市场消费升级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牧结合,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有效路径;是实施县域主导产业引领带动,巩固和提升县域精准脱贫成果,助推科技引领县域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2021,(7)
正近年来,浙江省安吉县灵峰成校紧紧围绕灵峰街道中心工作,努力打造立体文化培训特色,助推美丽乡村建设。1."民宿+X"跨界融合,助推乡村民宿经济发展灵峰成校对辖区民宿较为集中的剑山村和横山坞村开展了"‘民宿+X’跨界融合助推乡村民宿经济产业发展"为主题的留心驻足民宿业主文化培训,旨在让每一家民宿都有留得住人心的一项或多项拿手好戏,开设民宿创意角或手工坊,让旅者驻足,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漾濞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漾濞县核桃在产业扶贫中遇到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为核桃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建议,尤其在核桃树的提质增效方面进行了重要论述,鼓励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漾濞县核桃产业,旨在推动精准扶贫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