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李涛  翟昊  胡天华 《野生动物》2004,25(4):33-33
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属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马鸡属(Crossoptilon),又名马鸡、松鸡、羊角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禽,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区鸟。蓝马鸡羽色艳丽,姿态优雅,成年蓝马鸡体长约95厘米、高约55厘米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了解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组成及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猎物资源现状,于2016—2018年在保护区内布设40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和7个大样方调查兽类多样性和分析东北虎主要猎物资源。相机监测累计照相日12250个,共获得有效独立照片1139张,从中鉴定出野生兽类4目8科1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东北虎和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样方调查记录到兽类足迹261条,足迹识别出兽类4目7科10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豹1种,东北虎主要猎物野猪(Sus scrofa)、马鹿(Cervus elaphus)、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和梅花鹿(Cervus nippon)4种。兽类物种相对丰富度分析表明,相对丰富度最高的是西伯利亚狍和狗獾(Meles leucurus),赤狐(Vulpes vulpes)和东北豹最低。猎物资源分析表明,保护区内分布有西伯利亚狍681只,野猪510只,马鹿35只,梅花鹿27只,4种动物的生物量分别为西伯利亚狍生物量为20210.94 kg,野猪生物量为64735.00 kg,马鹿生物量为6023.25 kg,梅花鹿生物量为1635.00 kg,保护区东北虎可捕食的主要猎物生物量为92604.19 kg。研究表明,保护区内兽类种类虽然较多,但东北虎、东北豹、梅花鹿和马鹿数据仍然较少,需要重点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3.
宝天曼以古老繁茂的原始森林及丰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同纬度居全国之首位,素有“天然的物种基因库”“中州绿色明珠”之美誉。为促进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本研究于2015年4月在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区内陆生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进行了监测。2022年9月4日,于内乡宝天曼保护区葛条爬林区红外相机中拍摄到白化豪猪,根据所获得的野生个体影像资料信息确定为成年豪猪个体,这为河南省白化动物研究增添新的证据,对了解白化豪猪物种在区域的分布、栖息环境、行为等调查奠定基础,完善了内乡宝天曼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资料,对野生动物长期监测研究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俗名马鸡、角鸡,分属于鸡形目(Gallifomes),雉科(Phasianidae),是我国的特产雉鸡类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动物园展供人们观赏的珍禽,也是山区群众乐意饲养的艳丽鸟类。蓝马鸡生活在高海拔山区,在我区分布较广,栖息环境在2000米至3000米之间,2 000米以下有时也能发现。针叶林和针阀混交林的林间空地、林缘的杂灌林地带以及人工松林里,皆可发现蓝马鸡的活动。日活动时间的长短随季节变化而有不同。马鸡的繁  相似文献   

5.
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和黄腹锦鸡(Chrysolophusspp.)属于鸟纲(Aves)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野禽,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90年8月重庆动物园这两种野禽发生了一种以在身体无毛或少毛部位出现丘疹状结节为特征的疾病,确诊为痘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济宁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2017—2019年日常救护的86只野生动物,分属16目26科40种,本地动物种类占92.5%。在野生动物救护种类和数量上以鸟类最多(79.1%),其次为兽类、两栖类、爬行类;救助成活率爬行类(100%)和鸟类成(86.7%)较高,两栖类(75%)及兽类成活率(76%)较低。本文对野生动物救护的种类、数量、伤病原因、级别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鸟类救护方法,提出了野生动物救护合理化建议,对野生动物救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王俊亮  赵杨 《野生动物》2010,31(3):141-144
鲁山自然保护区,隶属山东省淄博市,地处博山区和沂源县境内。经调查,保护区内共记录野生动物13纲,55目,236科,135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4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35种;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3种。列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保护动物45种,在《中国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保护的鸟类129种,在《中国与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保护的鸟类31种。通过对保护区动物资源的调查,提出了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红外触发相机凭借各种优势,在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调查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2012年6月~ 2013年3月,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区的水源及兽径处放置20部红外触发相机,以检验该技术在山区动物种类调查中的应用效果.监测期间共获得独立照片732张,经辨认,共拍摄到25种野生动物,隶属2纲,10目,15科,25属.哺乳类拍摄率最高的3种是北山羊(Capra ibex)、岩羊(Pseudois nayaur)及中亚兔(Lepus capensis);鸟类拍摄率最高的3种为红嘴山鸦(Pyrrhocorx pyrrhocorax)、岩鸽(Columba rupestris rupestris)和石鸡(Alectoris chukar).与传统样线法相比较,红外相机在大型兽类、行踪隐秘的猫科动物及夜间活动的动物调查中具有明显优势.但在鸟类调查中适用性不高,许多鸟类,特别是小型鸟类难以辨识.调查中同时发现,荒漠地区野生动物多聚集在水源地附近,但水源地同时放牧干扰较为严重,建议设立单独的牲畜饮水地,以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李洪斌  肖彬  曹阳  尹春盛 《野生动物》2012,33(4):187-190
为了加强黑龙江倭肯河保护区鸟类资源管理,2010年春季和秋季对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表明:在黑龙江倭肯河自然保护区共记录鸟类17目44科116属222种,包括雀形目鸟类98种,非雀形目鸟类124种,其中水禽75种;从区系特征上看,共有古北界鸟类148种,东洋界鸟类5种,广布种69种;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鸟类72种,占鸟类种数的32.43%,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36种,还有列入IUCN世界濒危鸟类名录的鸟类.37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鸟类37种。从物种多样性分析,本区鸟类目、科、属多样性均较高,分别为1.736,2.156,1.805;但均匀性较低,分别为为0.748,0.649,0.643。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看,保护区鸟类科的多样性指数为最高,而目的均匀性指数为最高。本研究为保护区进行鸟类资源管理及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原有鸟类记录480种,对江西武夷山、鄱阳湖等7个代表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名录进行整理后,7个自然保护区共记录鸟类479种,占江西省鸟类数的91.8%,其中有42种为原江西省记录中未记录的物种。至此江西省共记录有鸟类522种,但有43种在7个自然保护区内没有发现。7个自然保护区记录中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鸟类有283种,占江西省的91.0%。建议在加强鸟类保护调查监测和保护区建设的同时,修订补充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相似文献   

11.
麝类动物(Moschus spp.)雄性个体可分泌麝香,是濒危珍稀资源动物,驯养是濒危麝类动物的迁地保护(ex situ protection)和麝香生产的重要方式。我国从1958年开始麝类驯养,初期的主要驯养麝种为林麝(M.berezovskii),从1990年开始马麝(M.sifanicus)驯养。论文总结了濒危马麝的分群驯养,归纳了麝场选址、麝场修建、圈舍设计、分圈分群及日常驯养管理等方法体系,对我国麝类驯养、资源保育及麝香生产等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生境选择的有关资料为参考,对植被类型、食物、水源、人为干扰、气候五类主要影响原麝生境选择的生态因子加以分析,探讨原麝生境选择的生态机制,为合理保护原麝种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改芳  赵燕 《经济动物学报》2011,(3):134-137,140
2010午4月~2011年5月,通过访问调查、实地调查、查阅有关文献等方法对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鸟类38科189种,兽类15科32种,两栖爬行类8科17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褐马鸡、金雕、黑鹳、金钱豹4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苍鹰、大鸢、原麝、草原雕、雀鹰、白尾鹞、獐等...  相似文献   

14.
褐马鸡是中国特有的国家Ⅰ级保护濒危鸟类,为了解决野生褐马鸡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存在的取样局限性,采用非伤害性取样和非损伤性取样,对褐马鸡微量血液、皮、脚垫、指甲、羽毛、陈旧标本的皮以及粪便的DNA提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褐马鸡微量血液(10μL)中可以提取到浓度和纯度高的基因组DNA(41.85μg);从褐马鸡的皮、脚垫、指甲、羽毛中可以提取出基因组DNA并扩增出目标片断;陈旧标本的皮能够提取到基因组DNA。该研究将拓宽褐马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采样范围,并可以提高野外非损伤性取样在保护遗传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During 1982 and 1983 15 serotype I, 6 serotype II, 1 serotype III and 3 untyped strains of 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 were isolated from 675 apparently normal small mammals and birds from the Invermay farm and nearby rubbish tip with the following prevalence rates: feral cats 27.8%, Norway rats 8.6%, mice 5.5%, hares 3.8% rabbits 1.9% ducks 5.3%, sparrows 2.3%, seagulls 2.3% and starlings 1.7%. For rabbit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revalence of infection was found in the autumn/winter period (4.8%) than the spring/summer period (0%). Insufficient numbers of other mammals were obtained to demonstrate any seasonal difference in prevalence. All bird isolations were obtained between March and July (8/158) compared with none from August to October (0/144). It appears that a number of free-living species of small mammal and birds may be reservoir hosts for Y. pseudotuberculosis and potential sources of infection for red deer on the Invermay farm.  相似文献   

16.
During 1982 and 1983 15 serotype I,6 serotype II, 1 serotype III and 3 untyped strains of 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 were isolated from 675 apparently normal small mammals and birds from the Invermay farm and nearby rubbish tip with the following prevalence rates: feral cats 27.8%, Norway rats 8.6%, mice 5.5%, hares 3.8%, rabbits 1.9%, ducks 5.3%, sparrows 2.3%, seagulls 2.3% and starlings 1.7%. For rabbit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revalence of infection was found in the autumn/winter period (4.8%) than the spring/summer period (0%).

Insufficient numbers of other mammals were obtained to demonstrate any seasonal difference in prevalence. All bird isolations were obtained between March and July (8/158) compared with none from August to October (0/144). It appears that a number of free-living species of small mammal and birds may be reservoir hosts for Y. pseudotuberculosis and potential sources of infection for red deer on the Invermay farm.  相似文献   

17.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种群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1998年,我们对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种群生态生物学习性进行了较系统研究,特别是在1995年10月-1996年6月通过基本路线法对该区内褐马鸡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基本掌握了褐马鸡在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分布。提出了今后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在褐马鸡保护方面要防止种群岛屿化现象出现,加强物种交流,建立生物廊道,人为控制天敌数量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大庆龙凤湿地春季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龙凤湿地在动物地理区划分上属于古北界,本次调查在其保护区内共发现鸟类71种,隶属10目27科,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3种,Ⅱ级保护动物11种,调查仅限于春季,一些保护区曾经出现过的国家珍稀保护动物没有被发现。由于保护区有大面积湿地,所以水禽种类占大多数,且数量众多。鸟类组成以夏候鸟为主,种类有42种,占总数的59.15%。本次调查中,古北界鸟类54种,占总数的76.06%;广布种17种,占总数的23.94%;没有东洋界鸟类的入侵。很多鸟类从这里迁徙和经过,且以古北区的鸟类为主。本次调查采用样带、样点和定点观察法,对保护区内的鸟类种类和数量做了调查统计,并分析出近几年来这里鸟类种类数量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程松林 《野生动物》2009,30(6):314-316
白鹇是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鹇种群密度为8.3~20.0只/km^2,最大密度出现在海拔650~1 250 m范围。2008年1~2月我国南方严重的冰雪灾害对保护区内的白鹇种群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海拔900~1 100 m、长4 500 m的样线调查中发现白鹇尸体(残骸)和羽毛堆等痕迹15只(11♂、4♀)。凝冻灾害对白鹇种群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造成白鹇食物缺乏、消耗加大和被捕食风险增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