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是城乡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载体.为了解决城市人多地少的矛盾,土地集约应运而生,在整理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与内涵,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发现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土地集约实现途径,借此为城镇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湖南省江华县为例,首先介绍了该县区域概况,然后分别对该县建成区、城郊及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模式进行探讨,以期通过土地集约与节约的研究,可为该县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进而为类似县域土地资源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内江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为内江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8年内江市土地农业利用率、人均建设用地、地均农业产值等指标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模型,研究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变化趋势,分析制约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并与同期成都市进行比较。【结果】2011-2018年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综合指数为同期成都市的49%~68%,以2017年最高,为同期成都市的68%,2012年最低,为同期成都市的49%;2011-2016年处于基本集约利用阶段,2017-2018年处于较为集约利用阶段;人口密度、交通用地和GDP是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最大制约因素。【结论】2011-2018年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人口密度、交通用地和GDP是其最大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宋启全  崔艳琳  刘军 《甘肃农业》2021,(3):108-112,118
采用熵权法和障碍度模型,依据《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以2017年12月31日为评价时点,在评价兰州市不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基础上,对评价结果的指标因素障碍度进行诊断分析。研究表明:首先,兰州市2个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均处于中等偏高状态;4个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较大,其中2个国家级开发区均为高度集约,2个省级开发区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次,从指标因素障碍度测算分析来看,全市开发区整体土地管理绩效程度较高,无闲置土地;但在用地效益、用地强度等方面仍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间。通过研究,可对开发区的监管和土地集约利用方向提供一定参考价值,为兰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用地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浙江省丽水市的土地集约利用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从土地投入和产出强度、土地低碳利用、生态环境质量、循环发展能力5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1-2018年丽水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1-2018年丽水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从0.10升至0.90,呈逐年上升态势;土地集约利用等级不断提升,从土地利用不集约的Ⅳ级提升为土地利用高度集约的Ⅰ级。建议丽水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发展土地的集约利用与绿色低碳利用,以达到土地绿色、低碳、高效利用的目的,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浙江省丽水市的土地集约利用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产出强度、土地低碳利用、生态环境质量、循环发展能力5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1-2018年丽水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1-2018年丽水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从0.10升至0.90,呈逐年上升态势;土地集约利用等级不断提升,从土地利用不集约的Ⅳ级提升为土地利用高度集约的Ⅰ级。建议丽水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发展土地的集约利用与绿色低碳利用,以达到土地绿色、低碳、高效利用的目的,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南省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利用强度和利用效益等4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值为0.4107,介于第二级和第三级之间,并接近第二级的指标值0.45。【结论】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对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起积极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工业、仓储用地所占比率和住宅用地比率、单位土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土地工业产值以及单位土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城市土地投入强度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和商品房空置率等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指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具有较明显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南省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利用强度和利用效益等4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值为0.4107,介于第二级和第三级之间,并接近第二级的指标值0.45。【结论】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对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起积极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工业、仓储用地所占比率和住宅用地比率、单位土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土地工业产值以及单位土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城市土地投入强度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和商品房空置率等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指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具有较明显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了一套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温宿县新城区土地集约度综合分值.开展温宿县新城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利用有关数据评价方法对温宿县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评价土地综合利用效益,为政府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的依据.同时,对于温宿县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保定市城镇化发展中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保定市25个县(市、区)的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保定市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存在区域差异,人均居民点面积偏大,居民点面积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针对保定市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保定市农村居民点合理利用土地、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选取贵阳市南明区2001~2008年6个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用客观赋值法计算权重,综合评分法计算综合得分.结果表明,2001~2008年间研究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综合得分由7.61上升到31.47;研究区土地集约利用在西南4个城市中属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利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济宁市任城区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关键时期,但是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成为了发展的瓶颈。根据任城区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在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任城区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情况及其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状况提出了任城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沙市芙蓉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系统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界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长沙市芙蓉区城市土地利用的各项指标数据,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出评价指标的权重,对原始资料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相适应的评价模型,最终得出芙蓉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城市边缘区村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村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需求,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空间聚集度指数,构建了城市边缘区村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各评价单元进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通过对北京市房山区各乡镇2006年建设用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到2006年房山区各乡镇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由此为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宗强  陈志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954-16956
以哈尔滨市阿城区为例,参考PSR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从耕地利用压力状态和集约状态角度,建立了基于压力指标和集约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最后,对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阿城区的实际提出了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剑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2):71-74,139
依据城市近郊区高度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特征,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模式探讨为主线,分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讨论了西方发达国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对城市土地利用的3种模式:旧城改造模式、“退二进三”模式、“城中村”改造模式进行了总结和简要评述。以无锡新区为例,分析了结构型和生态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提出了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结构集约型和生态集约型的目标,探讨了建立结构集约型和生态集约型建设用地模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城乡建设用地增建挂钩项目是为了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对于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具有巨大的优势。本文以宝鸡市陈仓区香泉镇增建挂钩项目为例,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拆旧区复垦条件、拆旧区复垦潜力、复垦后经济效益以及优化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万州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设用地的总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不能仅仅靠土地的无限扩张来满足建设用地的需求。应当从已有的建设用地内部充分挖掘潜力,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对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市万州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集约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青岛港董家口港区为例,针对港口的土地利用特征,在港区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建立针对港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GIS工具实现规划方案的港区土地利用数据剥离,采用加权和法进行集约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董家口港区规划方案的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得分为95.87,土地利用状况和用地效益的目标得分分别达到94.17和98.77,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反映出董家口港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已经达到集约,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评价乡村旅游用地竞争力并识别其障碍因素是优化乡村旅游产业布局的前提和基础。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从资源禀赋特征、区域生态环境和旅游开发条件3个维度选择13项指标,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法的旅游用地竞争力评价模型,以揭示密云区乡村旅游用地竞争力的格局。引入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分析主要乡村旅游用地竞争力类型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用地低竞争力类以组团状形式,在密云区东南部和密云水库东北集中连片分布;中竞争力类沿“潮河轴带”“白河轴带”“安达木河轴带”和北部山区带状分布;高竞争力类以点状形式,涵盖张家坟村、司马台村、贾峪村、河北村、石城村、圣水头村、石马峪村和龙潭沟村。(2)以中竞争力类区域为例,基于主要障碍因素,将其划分为资源、环境和开发障碍型,并分别提出优化对策。研究成果可为乡村产业用地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