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叶螨也称为棉红蜘蛛,属蛛形纲叶螨科,其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世代周期短,是为害棉花的一类重要害螨。目前,用于防治棉叶螨的化学药剂主要是神经毒剂及呼吸抑制剂2大类,且棉叶螨对多数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以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为首的植食性害螨已成为世界上抗药性最严重的节肢动物之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棉田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产生了1 415倍抗性,而国内棉花上棉叶螨主要对有机磷类药剂产生了较强抗性,最高为467倍。棉叶螨产生抗药性的机制主要涉及靶标突变及解毒代谢增强,其中靶标突变主要涉及乙酰胆碱酯酶、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等;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一种或多种解毒酶共同参与害螨对化学药剂的解毒代谢。该文主要从棉叶螨的种类及分布、用于防治棉叶螨的化学药剂、棉叶螨的抗药性现状、抗药性机制解析和抗药性治理策略5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因地制宜的抗药性治理策略,旨在为棉叶螨的田间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抗药性的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小麦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因缺少抗性品种,长期以来依赖于药剂防治。三唑类药剂是防治白粉病的高效药剂,由于长期、大量、单一的应用,致使病菌抗药性发生。我国胶东沿海是小麦白粉病的多发地区,使用三唑酮防治该病近10年,病菌抗药性的研究与探明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应用小株法和叶段法进行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抗药性监测,3年共监测单孢堆菌系333个。结果较基线MIC高3~7倍者占86%,表明已进入抗药性发展初期。由于近年春旱抑制发病而抗药性发展很慢,一旦白粉病有中度以上流行条件,大面积连续用药即会发生抗药性,使防治失效,威胁生产,建议尽早治理。  相似文献   

3.
灰飞虱对杀虫剂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灰飞虱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是其近年来暴发频繁的重要原因。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灰飞虱抗药性的研究成果,包括灰飞虱抗药性的发展、交互抗性、抗性机理、抗性遗传及生物适合度等。田间灰飞虱种群对多种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产生了高水平到极高水平抗性(抗药性倍数分别为44.6~108.8倍和超过200倍),对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和乙酰甲胺磷(抗药性倍数分别为10~12.6倍和9~13倍)、氨基甲酸酯类药剂甲萘威和残杀威(抗药性倍数分别为29.8~45.3倍和40.1~131.5倍)和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抗药性倍数分别为7.8~108.8倍和12~21倍)产生了中等水平到高水平的抗药性,对氟虫腈、阿维菌素和噻虫嗪没有产生抗药性(抗性倍数5倍)。长期大面积使用化学药剂是灰飞虱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灰飞虱的抗性治理,以延缓其抗药性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麦棉间套作技术在豫北棉区大面积推广,棉红蜘蛛的为害随之上升,成为主要害虫之一,且有继续扩展的势头。多年使用杀螨剂,棉红蜘蛛不同程度产生了抗药性。1987—1988年经室内、田间药效试验及示范,认为50%硫悬浮剂是较理想而值得大面积推广的新剂型。 一、田间小区试验 设50%硫悬浮剂500、200倍液,50%久  相似文献   

5.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杀菌剂通过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甾醇生物合成途径中不同环节的酶,干扰或阻断病原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而发挥抗真菌作用。综述了植物病原真菌对SBIs杀菌剂的抗药性发生现状、遗传机制、生理生化机制、分子机制及治理策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室内及田间有关SBIs杀菌剂抗药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病原菌对该类杀菌剂的抗药性可能是由1种或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ABC和MFS运输蛋白基因及CYP51蛋白基因是植物病原真菌对SBIs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其中ABC运输蛋白基因能够通过翻转酶将药剂从膜内层转移至外层而排出细胞体外;MFS运输蛋白基因的超表达和本底表达则是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的关键因素;而CYP51蛋白基因与药剂作用时易在病原菌体内发生基因点突变或基因超表达,造成编码蛋白与药剂亲和力下降,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可从基因水平上寻找出与抗药性直接相关的基因、蛋白及调控途径等信息,同时与其他学科结合,合理设计新的、多作用位点的高效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从而延长该类杀菌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硃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是河南棉田棉红蜘蛛的优势种,近年来发生较为严重,本文简报其抗药性研究结果。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孝感市近20年来每年均为偏重以上程度发生,对粮食生产影响较大。常规防治药剂杀虫双、三唑磷等抗药性较高,防效较理想的对口药剂氟虫腈2009年开始被禁用。近几年,各农药生产厂家陆续在市场上推出一批新型防治药剂,为了验证这些药剂对二化螟的实际防控效果,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本站于2010年在中稻上对...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 (Pyriculariagrisea)是浙江省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目前用于防治稻瘟病的主要药剂是三环唑 ,该药剂在浙江省使用已近20年 ,由于单一品种的长期使用 ,容易诱发病菌对药剂的抗药性 ,现已发现三环唑在浙江省的有些地区防效有所下降 ,可能与病菌的抗药性有关。为了延缓病菌的抗药性产生 ,迫切需要研制或筛选防治稻瘟病的新药剂。为明确其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我们在浙江省龙游、淳安进行了20%清道夫悬浮剂、20 %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防治稻瘟病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取得了较满意的防治效果。1材料和方法1.1供试药…  相似文献   

9.
杂草对AHAS抑制剂的抗药性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除草剂在田间的重复及不合理使用,导致了杂草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其中AHAS抑制剂由于靶标单一,抗性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09年,已有103种杂草对AHAS抑制剂产生了抗药性,占19类化学除草剂总抗药性杂草生物型的近1/3。从AHAS基因突变位点及种类与杂草抗药性水平的关系、AHAS基因突变与AHAS酶活性的关系、AHAS基因拷贝数与杂草抗药性的关系以及AHAS酶与除草剂结合前后的三维结构等方面,综述了杂草对AHAS抑制剂产生抗药性的机理,旨在为AHAS抑制剂抗性研究提供参考。并对自然种群目标基因的等位基因检测技术(ECOTILLING)和衍生型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dCAPS)两种通过检测等位基因多态性的手段快速诊断抗药性杂草的新技术进行了介绍,讨论了延缓杂草抗药性发生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龚坤元 《植物保护》1963,1(2):81-82
一、害虫抗药性的发展情况 在一个地域,连年多次使用某种杀虫剂,该地域的害虫对所用药剂常常会增加抗药力,这种现象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远在1908年梅仑度(Melander)就发现梨园介壳虫对石灰硫黄液发生了抗药性,但当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1946年在瑞士发现家蝇对DDT有严重的抗药性后,大家才注意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已发现有157种昆虫有抗药性,其中主要的有家蝇、蚊类、跳蚤、德国蜚蠊、臭虫、红蜘蛛、菜青虫、小菜蛾、黄条跳(虫甲)、猿叶虫、二化螟、水稻负泥虫、28星瓢虫,麦蚜、棉蚜、菜蚜、棉铃虫、金钢钻、玉米螟、杂拟谷盗、谷象等。 以药剂杀虫时,害虫对药剂的不同反应,大致分四种情况:(1)自然抗性或耐性:各种害虫对药剂的抗药力各不相同,亦可认为是先天性的抗药能  相似文献   

11.
褐飞虱抗药性机理及其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褐飞虱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其对许多杀虫剂都产生了抗药性。化学药剂的大量不合理使用是导致褐飞虱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褐飞虱的抗药性机理主要包括代谢抗性和靶标抗性。本文对褐飞虱的抗药性机理进行了综述,并对该虫的抗性治理进行了探讨。褐飞虱的抗性治理策略应包括抗性监测、使用新型药剂、合理使用杀虫剂及抗虫品种等。  相似文献   

12.
龚坤元 《植物保护》1964,2(2):86-87
害虫抗药性的发展主要是随着药剂连续使用、次数增加,而逐渐产生的。因此,某种害虫对某种药剂有无抗药性,只是相对的比较,没有绝对的界限。抗药性的测定是应用一种方法,把不同地区同种害虫对同一种药剂的抗药性,相对的区别开来。因之,害虫抗药性测定的特点是:(1)抗性测定是相对毒力测定,与一般药效试验不同,尽可能的在  相似文献   

13.
病菌的抗药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 《植物保护》1980,6(1):27-30
近年来由于抗菌素与内吸杀菌剂的广泛使用,病菌的抗药性问题已成为生产上的重要问题之一。 病菌的抗药性可以分为自然抗药性与获得抗药性。所谓自然抗药性就是指病菌原有对药剂的抵抗能力。因此病菌的种类不同,对药剂的抵抗能力也有差异。例如镰孢菌虽  相似文献   

14.
生物对药剂产生抗性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特性之一。只要施用药剂就不可避免产生抗性。所谓“第三代农药”,例如保幼激素、不育剂,甚至于苏云金杆菌毒素等微生物农药,均有出现抗药性的报导。最近十余年来,除害虫产生抗药性外,病原真菌的抗性也在田间不断出现,杂草的抗药性,以至于  相似文献   

15.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抗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风险由基本风险和治理风险组成。杀菌剂使用之前或之初可根据 人工诱变、药剂选择或驯化实验、田间野生敏感菌株敏感性变异、抗药菌株的生物及遗传特 征、杀菌剂作用方式等进行基本抗药风险预测;杀菌剂使用数年之后可根据人工诱变、药剂 选择或驯化、田间药效与抗药性发生、抗药菌株的生物及遗传特征、杀菌剂作用方式与使用 对策等已有资料进行抗药风险评估。目前已有4种方法用于抗药风险评估。由杀菌剂与病害 共同决定的基本抗药风险可分成低、中和高度。基本抗性风险高的药剂合理使用可延缓田间 抗药性发生,中度基本抗性风险药剂不合理使用也可引发田间抗药性发生和药效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小麦赤霉病病菌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小麦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由镰刀菌属(Fusarium spp.)真菌引起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小麦赤霉病不仅导致减产,而且病原菌产生毒素降低了小麦的品质,危害人、畜的健康。防治小麦赤霉病主要在小麦扬花期进行化学防治,但是药剂防治使病原菌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本文综述了小麦赤霉病抗药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赤霉病抗药性发生现状、抗药性机制和抗药性治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高效防治、减少或延缓抗药性的发生以及对抗药性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害虫的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自从1908年Melander首次发现美国的梨圆蚧对石硫合剂产生抗药性以来,发现害虫的抗药性已有100年的历史。世界卫生组织(WHO)1957年对昆虫抗药性作了如下定义:“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害虫综合治理是人们经过较长时间与害虫斗争所总结出来的害虫防治新的策略。自从40年代后DDT、六六六及有机磷农药的出现。当时人们认为,农药可解决害虫问题了,较多地依靠药剂防治,30多年来药剂防治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害虫的发生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一些原来为害不严重的害虫,现在变得严重了。另外一些很易杀死的害虫,随着药剂的反复使用,产生了抗药性,不易防治。由于这些现象,人们对害虫防治的策略得重新考虑。196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生物防治的国际组织(IOBC)提出害虫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9.
小菜蛾抗药性研究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其危害严重。随着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小菜蛾已对许多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本文就小菜蛾抗药性研究现状、抗性机理和抗性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现状及化学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如何进行化学防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针对国内外草地贪夜蛾发生的现状,从抗药性程度及交互抗性、种群遗传、抗药性机制以及化学防治的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化学防治要尽量做到药剂品种、时间和空间的配合;掌握好药剂防治的两个窗口期,一是害虫本身敏感的窗口期即从孵化到3龄初,二是孵化后到钻蛀前;分阶段选择适宜药剂类型用于化学防治。除了考虑杀虫剂作用机制类别外,作用方式也要考虑。卵高峰期施用具有触杀活性的药剂配合具有杀卵活性的药剂添加具有渗透功能的助剂,孵化高峰期施用触杀药剂配合胃毒药剂,后期大龄幼虫可以考虑胃毒药剂为主的化学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