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郭成志 《蜜蜂杂志》2007,27(1):28-28
多数用活框饲养中蜂的蜂友都有一个同感,认为中蜂发展、增殖缓慢,蜂群数年年总是在10~20箱之间徘徊,久久不能上规模.有的蜂友弃中蜂改养意蜂,有的弃蜂改行.笔者饲养中蜂20多年,曾有过灰心丧气、弃蜂改行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安下心来养蜂.  相似文献   

2.
多数用活框饲养中蜂的蜂友都有一个同感,认为中蜂发展、增殖缓慢,蜂群数年年总是在10~20箱之间徘徊,久久不能上规模.有的蜂友弃中蜂改养意蜂,有的弃蜂改行.笔者饲养中蜂20多年,曾有过灰心丧气、弃蜂改行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安下心来养蜂.  相似文献   

3.
活框活格养蜂法在2012年《蜜蜂杂志》多期发表之后,有许多同行打来电话询问中蜂是否适用.这里告诉大家:笔者饲养西方蜜蜂多年,却没有饲养过中蜂. 然而,在2012年9月13日我住处却飞来1群中蜂,收捕之后,群势不足2框.由于当时他人询问中蜂问题,我正好向50 km之外一蜂友要来1张中蜂巢脾试验生产中蜂塑料布巢础,正好派上用场.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地大宗蜜源有所增加,这对于养蜂业是好事,尤其对不善于采集零星蜜源的西蜂。于是,有些原来养中蜂的蜂友,为了能更多的生产蜂产品,改养意蜂,由于中蜂和意蜂在饲养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出现很多棘手的问题。养几十年中蜂的付蜂友,于去年早春购得5群意蜂(每群4框足蜂),开始十几天蜂况正常,到3月1日,他来电求助,称很多工蜂爬出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出生于1941年6月,1968年开始养中蜂,现在有中蜂生产群60群、育王群20群,意蜂9群。中蜂养成大群强群上规模标准化,产量高,是养中蜂蜂友梦寐以求的事。笔者居住在河南省北中部的新密市(郑州的一个县级市),有平地,也有沟,属于丘陵地区,大部分中蜂每群都能达到6~7脾蜂,也有一部分会达到8脾蜂。像这样群势中蜂进行规模饲养,达到优质高产目的,必须实现双王加继箱,才能有13~14脾蜂。  相似文献   

6.
<正>1为你的吸引力点赞笔者以前是养意蜂的,由于听说《蜜蜂杂志》是以中蜂饲养为主、西方蜜蜂为辅的一种刊物,因此与之失之交臂。笔者与《蜜蜂杂志》的渊源是从蜂友处看到该杂志时开始的,那时数控养蜂法正在连载,读后立即吸引了我,由于在外放蜂不方便,便每月去蜂友家借阅。回家后就开始订阅,至今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7.
正有不少蜂友为了增加蜂产品的种类,同时饲养了中蜂与意蜂。为了管理方便,大多数的蜂友将中蜂与意蜂摆放在同一地点,或相距不远的2个地点,这样一来,经常发生中蜂、意蜂互盗,让人很伤脑筋。根据笔者多年来中蜂与意蜂同场饲养的实践,现谈几点中、意蜂同场防互盗的做法。1意蜂盗中蜂意蜂盗中蜂是一年中春、夏、秋三季经常发生的事,只要是在气温适合意蜂飞翔的季节,当外界蜜源缺乏时,就容易发生意蜂盗中蜂。而且一旦发生,若  相似文献   

8.
正本人老家在山东省青州市的郊区,属平原地区。我养西蜂多年,对于中蜂的饲养还是第一次。2016年去湖北购买西蜂时单独又买回了二十多箱中蜂,开始中西蜂同时饲养。本人在这里只说中蜂的饲养状况。买回的中蜂放在老家没动,定地饲养。我买的中蜂群势弱,好的群4脾蜂,但大多都是2脾蜂,买回来的时候是4月10日。2016年我地的洋槐是4月15日开花,25日结束,前后10 d。泡桐结束5月10日  相似文献   

9.
正百花盛开的春天,蜜粉源充裕,为中蜂繁殖创造了优良的生活环境,蜂群随之日益增长,子丰蜜足。江南一般3月中旬中蜂进入分蜂期,蜂农将迎来一个繁忙的季节。然而中蜂传统的桶养饲养模式,无法查找蜂王,更不用说将蜂王囚禁管控。因此,对于分蜂,蜂农既高兴分蜂能扩群,又担心没见着蜂群分出而随之丢失。为此,笔者对传统桶养中蜂的人工分蜂进行了一些探索,与蜂友们分享。1传统桶养现有的分蜂模式现有桶养中蜂分蜂,在笔者生活的浙江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李家柱 《蜜蜂杂志》2011,31(10):23-23
近几年糖价居高不下,有些养蜂员因无多大收益,忍痛弃蜂改行。但尚有不少蜂友,出于对养蜂的热爱,开始改养起中蜂。 改养中蜂的蜂友,大多利用原有的意蜂标准箱,但时间长了,就会发现不少毛病。如何将意蜂标准箱改一改,来养中蜂呢?笔者养蜂50年,其中单纯养中蜂20年,中意蜂同时饲养4年,也曾做过一些试验。现就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看法,供蜂友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过去饲养意蜂,生产过蜂王浆,也帮蜂友移过虫,育王分蜂没有遇到疑难问题。可是近年来,笔者饲养中蜂,在育王分蜂中却遇到了疑问,现提出来,希望得到蜂友、专家学者的释疑。1关于育王2013年春季,检查王台时发现一个也不接受,就请求马蜂友来帮忙,马蜂友对我讲他以为我不会老。意思是说我老了育王移虫就会出问题。他化蜡蘸  相似文献   

12.
邢汉卿 《中国蜂业》2010,61(2):29-29
<正>蜂友杨秀鹏以前养中蜂,2005年改养意蜂。他在养中蜂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大胆探索,意蜂越养越好。2009年他的18群意蜂年产蜂蜜超过1000kg,这让很多蜂友羡慕不已。蜂友聚会时大家让他谈体  相似文献   

13.
正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铁石口镇的崇山峻岭之间,有一位青年养蜂大户,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谢祝清。谢祝清蜂友现有蜂群200余群,中意蜂都养。其中,中蜂150多群,小转地饲养。养蜂纯收入近十万元。我通过蜂场实地调查发现,谢祝清蜂友饲养的中蜂,竟然没有保温板,令我耳目一新。我仔细询问,谢祝清告诉我在赣南的温暖季节(3月10日至11月10日),他的中蜂群,无论群势大小,一律不放保温  相似文献   

14.
中蜂大有饲养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读了廖大昆先生在贵刊新千年第1期14页《开展对中蜂的讨论确有必要》一文 ,我想就“中蜂有无饲养价值”一问发几句言 :一、中蜂适应性强 ,永远不会被西蜂淘汰中蜂适应山区、丘陵地带 ,以善采零星蜜源见长。中、西蜂各有所长 ,应取长补短。例如湖北省监利县一蜂友养意蜂 ,他每次到新路线寻找蜜源时 ,首先是向当地老乡打听本地有没有中蜂 ,有多少。若有1户养有十几箱以上 ,就认为此地是越夏度秋的好场地。中蜂可以给西蜂提供蜜源信息作参考。二、中蜂采的是百花蜜 ,蜜质特好我地群众都要中蜂蜜 ,不要意蜂蜜 ,即使我的中蜂蜜卖16元/kg…  相似文献   

15.
晋华贵 《蜜蜂杂志》2009,(11):30-31
读了《蜜蜂杂志》2008年第9期刊登74岁方耀斗老先生的《就尤洪坤蜂友的中蜂饲养试验谈用组合蜂箱养中蜂的使用实用价值》,第11期尤洪坤蜂友的《欢呼!中蜂组合蜂箱》二文后,我为之兴奋,为之高兴。我认为,这是2篇好文章。好在提出了一套中蜂活框饲养管理的新思维、新理念与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施根吉 《蜜蜂杂志》2006,26(4):20-21
我从1972年开始饲养中蜂,只限养在7~10群,一半过箱用新法饲养,一半仍用老法木桶饲养。也就是养中蜂受了益,我才弃教养蜂直至现在。20世纪80年代,我开始养意蜂,但仍然扶持了多位亲友养中蜂,教他们的方法当然也是一半新法过箱饲养,一半老法桶养。多年来通过两种方法并用,我从中观察出不少问题,悟出了不少道理。1为什么新法饲养的群势都比老法饲养的群势小?每年秋繁结束,冬天蜂群定群时,箱养的中蜂群势普遍小于用木桶或箩筐饲养的中蜂群势。本人认为有如下原因:1)箱养中蜂因摇蜜、检查时经常开箱,扰乱了蜂群的正常秩序;2)箱养中蜂一般像意蜂那…  相似文献   

17.
张绪林蜂友《老蜂桶新养法》一文发表于2006年《蜜蜂杂志》第8期第31页。对于张绪林蜂友的这些评论,我深有同感。张绪林蜂友为适应中蜂特性的需要,在大容量  相似文献   

18.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对中蜂危害很大,也是广大中蜂养殖者最头疼的疾病。我养意蜂30多年,同时也养中蜂,2015年我的中蜂群发展到40多箱,蜂群很强,我暗自欢喜,结果中囊病一来,飞的飞逃的逃死的死,最后只剩十来箱。我对养中蜂丧失了信心,干脆全养意蜂。2016年1月,我把中蜂和意蜂一块运到贵州安顺春繁、采油菜,将中蜂放在亲戚家饲养,我只管意蜂。中蜂到贵州同样也发展不起来,  相似文献   

19.
张绪林 《蜜蜂杂志》2006,26(8):31-31
圆桶饲养的中蜂,并不完全意味着让它们自生自灭,相反,在顺其自然、适度整理的情况下,让桶养中蜂取得稳定、较高的效益,这就是笔者采用的“老蜂桶新养法”。1蜂桶新养法的思路西方蜜蜂引入我国之后,养中蜂也就照葫芦画瓢似地跟了起来,但用饲养西方蜜蜂的方法饲养中蜂在群势和生产性能上不尽人意,使得国人对土生土长中蜂的饲养管理倒成了难题。其实饲养中蜂并没有深不可测的技术,因中蜂是具有较强生命力的蜂种,在无人侍弄的情况下生存得很好。按饲养西方蜜蜂的方法饲养中蜂,蜂巢被人为压扁,蜂群热量损失快,削弱了蜜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再者,…  相似文献   

20.
正张大利老师:您好,我有一个亲戚饲养西蜂多年,而且养得也很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最近两年,他看中蜂饲养形势很好,也想发展中蜂,他认为有西蜂的饲养管理经验,养几群中蜂不成什么问题。于是,就在2016年春季购进10群中蜂,按照他对蜜蜂饲养管理经验进行饲养,可蜂群总是发展不起来,到秋季10群中蜂1群没剩。他不甘心,于2017年春又购进12群,有了第一年的教训,觉得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蜂群还是越养越少,有的得了病,有的飞逃,还有被盗的,结果还是全军覆没,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