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沿海地区是全国闻名的植棉老区。近年来,随着棉花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抗虫杂交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4年植棉大县射阳抗虫杂交棉面积达5.7万公顷,占全县植棉面积的96.2%,品种以中棉所29、鲁棉研15号、科棉1号为主,平均每公顷皮棉1635kg,为提高单产、增加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抗虫杂交棉推广应用也成为沿海棉区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栽培技术也因此倍受沿海棉区广大棉农所关注。因此,对射阳县大面积夺取抗虫杂交棉高产的栽培技术进行了多年实践和探讨。1适宜密度。抗虫杂交棉个体发育优势强、植株高大,宜等行种植。一般…  相似文献   

2.
楚棉608是利用了楚优8号(湘杂棉2号F3×GK19)的丰产性和抗虫性,与HF10-7(鄂杂棉20)的抗病性,杂交配组选育出的高产、优质、抗性好的杂交棉新品种。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并结合品种特点提出了在湖北植棉区作春棉移栽和麦后移栽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夏早3号在赣北彭泽植棉区的特征特性及机械直播采摘的适应性,通过2015~2016年在彭泽县芙蓉墩镇芙蓉村进行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杂交棉赣棉杂1号比较,夏早3号具有株矮、枝短、个体小、生育期短、集中结铃性好,病虫害发生少;产量与常规杂交棉品种(当地常规栽培)相当。适合赣北植棉区作油后或麦后直播一年两熟机采棉栽培,并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北疆棉区杂交棉生育特点及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北疆引种试验示范杂交棉获得成功,在地方、兵团得到大面积迅速推广。杂交棉和常规棉相比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根系发达,植株粗壮,长势好,抗逆性强,子棉和皮棉产量、纤维品质、抗棉铃虫、抗枯黄萎病等综合性状比较好,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棉农植棉热情高涨,深受棉农的欢迎和喜爱。由于北疆棉区部分县(市)、兵团刚刚推广杂交棉,棉农对杂交棉的生育特性特点及配套栽培技术认识不足,在生产中存在着许多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全国各地育种单位引进优良常规棉材料184份,以杂交棉品种为对照,在鄂北棉区进行棉花麦后移栽适宜常规棉品种筛选试验,了解其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从而筛选出22个适合鄂北棉区推广的麦后移栽常规棉新品种;并总结出实用性的配套栽培技术,为广大棉农科学植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杂交棉种植面积不断增长,推广利用杂交棉已成为目前该棉区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径。其主要原因是中棉所29、中棉所48、鲁棉研15、豫杂35、冀杂566等一批强优势杂交棉品种相继育成,同时,制种技术的改进降低了制种成本,扩大了供种量,再者,育苗移栽,适度稀植配合保留叶枝等栽培技术的推广,减少了单位面积用种量,简化了种植,杂交优势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深受棉农的欢迎。尽管该区有部分棉花杂交制种田改为一熟种植或只在冬春季种植短季蔬菜,但大部分仍采用麦棉套种的种植方式来进行棉花杂交制种。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由于棉盲蝽发生较重,严重地影响了广大棉农植棉积极性。移栽地膜棉、露地移栽棉、直播地膜棉是目前主要栽培方式,其中移栽地膜棉兼有移栽棉和地膜棉的双重优势。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植棉效益,进行了移栽地膜棉优质、高产、简化配套技术探索,经过3年的试验示范认为,该技术省种、省膜、省工,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较常规移栽地膜棉省工30%-40%,增产15%-20%,每公顷产籽棉4900kg左右。  相似文献   

8.
邯杂棉13号于202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冀中南春播植棉区平均生育期120 d,株高103.7 cm,铃重6.4 g,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2018―2019年河北省冀中南春播杂交棉区域试验中,邯杂棉13号每666.7 m2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69.3 kg、113.5 kg和102.2 kg。简述了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棉13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措施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南疆杂交陆地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新疆兵团成功引种杂交陆地棉品种标杂A1以来,杂交棉在新疆兵团推广速度很快,棉花单产大幅提高,棉农植棉效益不断增加。杂交棉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综合性状好,已经被新疆兵团各植棉单位认可,兵团要实现“十一五”期间棉花公顷产皮棉突破3000kg的目标,发展杂交棉产业已势在必行。结合近几年南疆杂交陆地棉生产实践,总结出南疆棉区滴灌条件下杂交陆地棉高产栽培经验,以期为大田生产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
棉农的植棉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棉价。但作为弱势群体的棉农没有价格的发言权,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如何化被动为主动,把握市场提升植棉效益呢?笔者认为:棉农作为产品的第一生产力,虽无法左右市场,但可以在数量和质量上即棉花品级和产量上下功夫。因此,一定程度上棉农不仅能决定棉价,而且能决定全年的植棉效益。精心选择适应本地的优良棉种,采取科学的栽培手段,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就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级收益。1增产是提升植棉效益的根本1·1选用高产品种杂交棉自20世纪90年代推广以来,以其优势强、结桃多、…  相似文献   

11.
新疆博州下潮地植棉区域在未应用膜下滴灌植棉技术以前,存在保苗难、中后期生长旺盛、产量和品质较低等问题,制约着棉农植棉的积极性.膜下滴灌植棉技术在下潮地大面积推广以后,可以适期早播,促进苗全苗壮,棉花生育进程明显加快,植棉效益大幅度提高.据调查,滴灌棉田比常规棉田增产70%~100%.在下潮地推广滴灌植棉技术的过程中,笔者进行了认真摸索和探讨,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下潮地膜下滴灌棉田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1 种子准备 1.1品种选择.选择早熟性、丰产性好,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逆能力强的品种,生育期120~125 d,如中棉所50、中棉所67、新陆早54号、冀棉169、邯棉103及精丰G10等品种.每公顷子棉产量可达5250~6000 kg.  相似文献   

12.
杂交棉棉铃发育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棉花产量已成为发展棉花生产的有效途径,国家把选育和推广杂交棉作为重要研究课题,对从根本上解决棉铃虫为害和提高植棉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杂交棉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实现高产优质,提高经济效益,2003-2004年对杂交棉生育特性和营养代谢特征进行了探讨,以便为建立杂交棉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1材料和方法试验于2002-2003年在河南省农业学校试验田进行。供试品种为杂交棉标杂A1、豫杂35F1、常规棉中棉所41(分别简称A、B、C)。试验地为潮土,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分别为67mg…  相似文献   

13.
棉花双秆栽培优质高效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淮地区实施夏收油菜或大麦后移栽双秆棉栽培方式 ,实现伏桃和早秋桃皮棉 1 5 0 0 kg· hm-2的优质高效栽培目标。双秆棉开花结铃期 40天左右 ,大田生长期 1 40天左右 ,分别较麦套移栽棉缩短 30~ 40天。在 5 .2 5万株·hm-2适宜密度下选用抗虫杂交棉、加大前期施氮比重 ,即安家肥与花铃肥比例 2∶ 2或 3∶ 1、两步化调等关键技术 ,为大幅度提高植棉经济收益、优质高效和生态环境改善、向机械化植棉过渡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标杂A2是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在抗虫杂交棉标杂A1的基础上选育的新型杂交棉花新品种,它集抗虫、抗病、高产、优质、栽培密度小、不早衰,适宜与多种作物间作套种等优点于一体,具有超常增产优势,是黄淮海流域麦棉套种的理想棉花品种。近两年在推广种植标杂A2过程中,发现部分棉农还没有掌握该品种生育特点进行栽培管理,导致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造成中空晚发,原因大致如下:1麦棉配置不合理在各地调查中发现,棉农都有多种麦少留空行的习惯,往往使预留棉行不足50 cm,这样似乎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但给深中耕预留棉行和移栽等造成困难,棉苗前…  相似文献   

15.
杂交棉制种技术关系到杂交棉种的成本、杂交种的纯度,影响到杂交棉产量的高低和植棉的经济效益.杂交棉的栽培方法不同于常规棉,只有采取高效的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杂交棉的增产潜力,通过长期的研究与总结,本文形成杂交棉高效制种及栽培技术,利用于棉花制种和生产.  相似文献   

16.
沿海连作麦套棉简化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连作麦套棉生产技术比较繁琐费工,时有红叶茎枯病发生,且经济效益不高;改常规棉为杂交棉,改单杆棉为双杆棉(一株双头),改露地移栽为地膜移栽,并简化耕作、移栽、施肥,是在融合现代农业科技新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节本省工增效的移栽新技术,这项技术在近千公顷棉田多年示范应用,可操作性强,每公顷节工289.5个,节省机耕、肥料、农药等费1030.8元,每公顷增产皮棉346.8kg,增综合效益4693.5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湘杂棉21号在洞庭湖棉区3种栽培模式的实践,介绍了湘杂棉21号在洞庭湖棉区进行营养钵育苗移栽、工厂化基质育苗移栽和油后精准直播3种模式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并介绍了湘杂棉21号的选育经过和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两年间分别用苏杂3号和科棉6号进行田间试验,观测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的产量构成和形成特点。结果表明,该技术群体果节总数高于常规移栽棉和常规地膜棉,成铃率高于常规地膜棉,略低于常规移栽棉;早期成铃高于常规移栽棉而低于常规地膜棉,中期成铃集中且增速高,后期结铃则低于常规移栽棉而高于常规地膜棉。表明该技术有效利用了抗虫杂交棉、地膜种植和稀植技术的产量形成优势,产量结构优化,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19.
由于植棉的比较效益下降,棉农植棉积极性不高,导致棉花种植面积滑坡.因此,改革现行的育苗移栽方法,研究开发轻型简化的育苗移栽技术势在必行.机械化微钵育苗是一种轻型简化的育苗方式,具有省工、省地、省力、省本的经济技术优势.本试验旨在研究微钵育苗移栽技术与传统大钵育苗移栽技术在生物学栽培效应上的差异,为棉花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杂交棉皖杂40优质高效简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皖杂 40是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杂交棉新品种。该品种植株高大 ,根系发达 ,茎秆健壮 ,花蕾多而肥大 ,结铃性强 ,铃大 ,单株增产潜力大 ,适合于简化栽培技术。为了更好地推广该品种 ,充分发挥其品种特性 ,提高植棉效益 ,特提出如下简化栽培技术。1 适时播种 ,培育壮苗。简化栽培技术要求栽培密度较低 ,棉苗素质好 ,苗匀、壮、齐。因此育苗很关键 ,播种时应当避开低温、多湿等不利气候。营养钵育苗苗龄不超过 40天 ,一般冬闲田在 3月底到 4月初育苗 ,油菜茬可在 4月上中旬育苗。营养土要求养分充足 ,氮磷钾要素齐全 ,施足腐孰有机肥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