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垄膜集雨对桃树生长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年生秦王桃为试材,研究了桃园垄膜集雨保墒技术对桃树生长量及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垄膜集雨保墒技术可以显著增加桃树百叶重、百叶厚及外围新梢长度;可以显著提高桃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产量,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  相似文献   

2.
将凯特杏果实分别于2008年5月6日、5月19日、5月26日、6月3日、6月10日采收,置于3~4℃条件下冷藏;6月20日进行了凯特杏不同成熟度果实加工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凯特杏不同成熟度果实可以制作系列加工品;最适宜的加工品是5月26日采收果实制作的果脯;制作蜜饯、杏干、罐头以6月3日采收为最好;制作果酱可以6月10日采收;考虑疏除果实的合理利用,以5月26日采收的果实制作果脯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以11年生惠民短枝富士为试材,研究了矮化密植苹果园高垄覆膜集雨保墒技术对苹果树生长量及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垄覆膜保墒技术可明显提高矮化密植苹果树的百叶鲜重、新梢生长量、叶面积、新梢生长粗度等,可以显著提高苹果果实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日光温室凯特杏连年丰产稳产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适时扣棚升温、合理负载、合理修剪、花期人工授粉、应用多效唑进行化控和提高树体营养贮备水平,是日光温室凯特杏连年丰产稳产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区板栗多栽植在旱坡山地,土壤瘠薄,无灌溉条件,产量低而不稳。近年经试验示范,总结出提高山地板栗产量的几项技术。(1)蓄水保墒技术山地板栗园无灌溉条件、主要靠自然降水补充水分,为充分利用自然降水,首先应搞好树下蓄水工程。打蓄水坑是山地板栗园蓄水抗旱的有效技术措施。每株树环树冠滴水线向外挖多个长方形蓄水坑。蓄水坑长约80cm、宽50cm、深40~50cm,上宽下窄,挖好后夯实底部和四壁。雨季来临时可蓄水,也可通过渗透向树体供水。目前由北京林业大学研制的防旱蓄水保墒剂已面市,这种蓄水保墒剂喷洒在树盘地表可以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相似文献   

6.
北方花生地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膜覆盖是一种保护性栽培方式,该技术是一项人工调节控制和改善非生物环境因素的技术措施.采用该项技术可以达到保墒、增温、保持土壤疏松,防止肥料流失,促进微生物活动,增强土壤通透性,控制土壤返盐碱和病虫害的发生以及灭草等作用.从而保证苗全、苗状,促进花生早发快长,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旱作马铃薯全膜双垄一膜用两年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一膜用两年技术是在推广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项保墒效果显著、免耕、地膜一次覆盖用两年、投入少的抗旱、保墒、节本、增效的技术,现已在海拔2000m以下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扩大该技术的推广区域,在海拔2000m以上地区开展了全膜双垄一膜用两年种植马铃薯的试验研究,其主要技术优点:  相似文献   

8.
旱地蚕豆覆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作为旱作农业区的抗旱保墒、促进增产增收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我国北方旱作区已被广泛推广应用。旱地蚕豆覆膜栽培技术就是在一定规格的垄面上秋季或春季覆膜后,春季直接在膜面点播蚕豆,具有全生育期增温、保墒、保肥、抑制杂草生长等特点的一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凯特杏设施栽培中应关注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杏的设施栽培中 ,凯特杏已成为首选良种。目前各地在综合管理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上 ,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作者根据设施栽培研究和示范中的实践经验和生产调查提出 ,在凯特杏设施栽培中应注意合理密植 ,采用适宜树形 ,人工或蜜蜂辅助授粉 ,疏花疏果 ,加强土壤水分管理 ,成熟期果实防护 ,分期采收  相似文献   

10.
针对泾川县人力不足对苹果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了苹果园起垄覆膜、覆草、生草抗旱保墒试验示范。通过调查分析表明:苹果园起垄覆膜、覆草、生草抗旱保墒技术,可以减少人工投入、降低果园成本。  相似文献   

11.
凯特杏是高台县近年来引进的新品种之一.引种观察和试验结果表明,凯特杏在高台县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产量,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晚霜冻害的情况下,经济效益显著,可以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栽植.  相似文献   

12.
在杏的设施栽培中,凯特杏已成为首选良种。目前各地在综合管理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作者根据设施栽培研究和示范中的实践经验和生产调查提出,在凯特杏设施栽培中应注意合理密植,采用适宜树形,人工或蜜蜂辅助授粉,疏花疏果,加强土壤水分管理,成熟期果实防护,分期采收。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充分发挥凯特杏的优良种性特征,确保凯特杏果品质量达到“绿色、优质、标准化”的要求,结合邹城地区实际,制定《绿色食品凯特杏生产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4.
半干旱山区苹果保墒栽培技术杨健(宁夏彭阳县果树站756500)我县地处黄土高原西部的六盘山脉东侧。宜果地区绝大部分无灌溉条件,所以在苹果幼树综合管理中将覆盖保墒做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根据群众经济条件,采取了以下方法。1覆地膜把树盘整成盆状,在树...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深受民众喜爱,是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马铃薯春播地膜覆盖栽培,是指马铃薯春季在播种后到成熟全生育期,在垄面上覆盖一层地膜,起到增温保墒,提高肥效的作用。是一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立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培育壮苗,促进早熟,抗灾增收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肖军 《落叶果树》2004,36(3):52-52
果面光洁度是果实外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保护地栽培凯特杏时,管理不当会使许多果实表面粗糙不光滑,裂纹多不光亮,出现小斑点,甚至较大的污斑,光洁度不高。以下六项措施可以提高大棚凯特杏果面光洁度。①及早清除残萼。大棚中空气流动差,谢花后残萼紧包在幼果顶部,不能自行脱落;夜间棚内相对湿度大,甚至接近100%,残萼吸潮极易发生霉变而污染果面。因此,当幼果长至花生米大小时,要迅速清除残萼,同时对果梗前后3cm范围内的枯黄叶片、芽鳞残片、枯死的针刺状枝一并清除;若遇枝条有明显的突起,要用利刀削平,以免果实膨大后硌伤果实。  相似文献   

17.
对凯特杏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不同成熟度间、不同加工品间还原性Vc含量做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凯特杏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间,还原性Vc含量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与果实含酸量的合成有密切关系;凯特杏不同加工过程还原性Vc有一定损失,杏脯和蜜饯中较好的保持了还原性Vc.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成熟度凯特杏采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含量分析表明:随着凯特杏果实的成熟,PPO和POD的活性降低,至完熟衰老期,PPO和POD的活性急剧下降;在0℃条件下保鲜的八成熟和成熟凯特杏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日光温室凯特杏花器官和果实发育动态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日光温室内凯特杏的花器官和果实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凯特杏花器官有4种类型,其中不完全花占57%,不完全花比例受果枝类型所影响。中长果枝比例高,短果枝比例较低,在日光温室内,凯特杏花期、果实发育期较露地栽培均有所延长。其坐果率为7.4%,且不同果枝类型坐果率不同,短果枝较高,中长果枝较低。凯特杏的果实发育分为3个时期。第1次速长期、硬核期和第2次速长期,根据凯特杏在日光温室内的开花结果习性,生产上应注意提高树体营养水平。加强前期坐果及后期果实速长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对凯特杏采用高畦栽培和传统栽培两种栽培方式,通过覆草、合理施肥、严格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配套技术措施的运用,筛选出高畦栽培、2.5 m×3.5 m株行距、自由纺锤形整枝为凯特杏较适宜的栽培模式.利用该模式5年生凯特杏667 m2(亩)产量达2 057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