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16年从诏安海域捕捞的野生曼氏无针乌贼中,挑选2000尾平均胴长(12.12±0.15)cm、体质量(203.88±14.82)g的成熟个体人工繁育出子代(F_1)后,室内常规饲养,与未经选育的对照组子代的生长性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拟合0~90日龄体质量(y)与胴长(x_1)、体质量(y)与胴宽(x_2)的生长式型,选育F_1组生长关系y=0.2272x_1~(2.6506)(r~2=0.9825),y=0.5356x_2~(2.9824)(r~2=0.9845),对照组生长关系为y=0.2894x_1~(2.5781)(r~2=0.9953),y=0.6802x_2~(2.7145)(r~2=0.9725),选育F_1组的生长快于对照组;选育F_1组体质量绝对增加率为0.03~0.69g/d,绝对增长率为0.017~0.123cm/d,增积量为0.0001~0.0788,肥满度为0.104~0.374,优于对照组;选育F_1组胴长、胴宽和体质量的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033~0.599、0.015~0.244和0.001~0.294,说明选育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网箱和流水池塘养殖俄罗斯鲟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7年随机从网箱(6m×6m×7.5m)采集1~7龄、流水池塘采8~10龄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样本500尾,测量体长和体质量,研究人工养殖俄罗斯鲟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养殖俄罗斯鲟的体长(L)与体质量(W)呈幂函数增长相关,其方程为:W=6×10~(-6)L~(3.1292)(R~2=0.9846,n=500),b3,呈异速生长;1~10龄期间,俄罗斯鲟生长分为快速生长期(1~4龄)、稳定生长期(5~8龄)和生长衰老期(9~10龄);拟合出Von Bertallanff的生长方程为:L_t=130.776(1-e~(-0.269(t-0.122)))(R~2=0.948,n=500),W_t=35.709(1-e~(-0.112(t-1.905)))(R~2=0.878,n=500)。生长拐点年龄为4.36龄,拐点处W=8.59kg,L=90.52cm,拐点前生长较快;拐点后,体长生长减慢,体质量生长减慢滞后,10龄后出现负生长。建议人工养殖俄罗斯鲟商品鱼以5龄前上市为宜。  相似文献   

3.
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刘鹏  庄平  章龙珍  王斌  闫文罡 《海洋渔业》2007,29(2):120-127
研究了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精子的生物学特征及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西伯利亚鲟的产精量为113.67±39.86 ml,精子密度为(6.49±3.10)×108/ml,精子活力为(85.4±9.5)%,精子寿命为353±23 s。精子密度与精子快速运动时间、精子寿命之间均存在线性相关,用方程分别表示为:y=1.0384x+1.5089(R2=0.7325);y=2.9069x+74.289(R2=0.6967)。结果表明精子密度可作为一项精子质量评价的标准。通过比较西伯利亚鲟精子在不同稀释液、不同抗冻剂和抗冻剂浓度、降温速率、解冻温度下的保存效果,结果表明:配方2作为稀释液,18%甲醇作为抗冻剂,二步法超低温(-196℃)冷冻保存精子,40℃水浴解冻取得最好的冻后活力,解冻后活力为(51.8±5.8)%。西伯利亚鲟授精的最佳精卵比为106∶1。在此精卵比下用冻精授精分别得到了(72.3±3)%的受精率和(52.9±4.1)%的孵化率,其中受精率与鲜精没有显著性差异,孵化率与鲜精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网箱中鳜的生长,性腺发育和摄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1987年,对网箱养殖条件中鳜(Siniperc achuatir)的生长、性腺发育和营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网箱中饲养的294日龄的鳜体重达887.95±226.26克(x±S.D),1龄鳜体长生长曲线L=-4.8249+2.9272×10~(-1)t—5.6368×10~(-4)t~2,r=0.9999;体重与体长的关系式: W=2.6903L~(2.(?)724);r=0.9996。2龄鳜为L=1.5859×10+4.2964×10~(-2)t,r=0.9492;鱼群的体长、体重呈正态分布。1冬龄雌、雄鱼性腺发育趋于成熟。饵料系数变化于3.0—7.0,日粮有随个体增大而减少的趋势;摄食高峰出现在拂晓和傍晚。  相似文献   

5.
分光光度法测定俄罗斯鲟精子密度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标准化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和人工授精程序,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俄罗斯鲟精子密度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波长(380 nm、530 nm、780 nm)下吸光度(A)与精子密度(C)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光光度法的检测下限为3×106cells/mL,且检测上限随波长的增加而上升,当精子密度为3×106~1.5×109cells/mL时,530 nm为最适检测波长,吸光度与精子密度呈对数回归关系,其回归方程为:A530=-8.560+1.323 lgC(R2=0.971)。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黄鱼不同群体以及不同性别亲本性状间的相关关系,采用相关关系、通径系数和多元回归等分析方法对海捕野生、养殖2个大黄鱼群体雌、雄性亲本的全长、体长、体高和体质量等生长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群体亲本的性状相关系数在0. 275~0. 979,性状相关关系均呈现显著性(P 0. 05)。不同群体的雌、雄亲本,其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均为最小。海捕野生群体(YS)中,雌性亲本体长和雄性亲本体高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分别为0. 525、0. 684;养殖群体(YZ)中,雌、雄性亲本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均为最大。通过分析建立了以体质量(y)为因变量,全长(x_1)、体长(x_2)和体高(x_3)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YS群体亲本:雌性的回归方程为y=-1 480. 485+38. 43x_2+82. 108x_3,R~2=0. 943;雄性的回归方程为y=-1 068. 517+22. 071x_2+102. 65x_3,R~2=0. 950。YZ群体亲本:雌性的回归方程为y=-1 188. 337+35. 494x_2+64. 572x_3,R~2=0. 867;雄性的回归方程为y=-422. 411+28. 557x_1,R~2=0. 401。方程偏回归系数及回归常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 0. 01),回归模型满足正态性假设。该生长阶段不同群体的亲本影响体质量的重点性状已经找到,主要为体长和体高,但养殖群体雄性亲本主要影响体质量的性状尚未找到。  相似文献   

7.
为了验证新药“克虫王”在水产养殖中对鱼类的毒性,选用“克虫王”两种剂型渔用杀虫剂对大口鲶鱼苗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B_2型“克虫王”对全长4.9cm大口鲶鱼苗的24h、48h、72h半致死浓度(TLm)分别为1.20×10~(-6)、0.88×10~(-6)、048×10~(-6),安全浓度为0.14×10~(-6)。C型“克虫王”对大日鲶鱼苗的24h、48h、72h半致死浓度(TLm)分别为4.65×10~(-6)、3.60×10~(-6)、1.15×10~(-6),安全浓度为0.64×10~(-6)。  相似文献   

8.
水库鱼产量估测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干钢 《水利渔业》1992,(2):19-23
对浙江省60座大、中型水库的多年平均鱼产量与集雨面积、兴利库容、宜渔面积,多年鱼种平均放养量等因素作相关分析,以复蓄指数(x_1)、流域形态指数(x_2)、多年鱼种平均放养量(x_3)作指标,建立起鱼产量(y)的回归方程:y=-2.1967-0.6333x_1 2.1113x_2 0.1584x_3.经精度检验,51.7%的水库鱼产量估测相对误差为0—20%,90%的相对误差小于50%。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确定了铜、锌、锰、钼、钴为钝顶螺旋藻培养液的必需元素,并确定了最佳浓度依次为:2×10~(-7)、2.2×10~(-5)、4×10~(-5)、8.3×10~(-8)、5.5×10~(-5)mol/L。本文以Zarrouk培养基为基础,并对五种微量元素作了修订。本文研究表明:铜、锰的浓度与Zarrouk培养基基本相同,锌高2个数量级,钼低1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真蛸(Octopus vulgaris)早期幼体生长发育特征,在室内水泥池育苗条件下,研究了孵化后1~100日龄真蛸的形态变化特征,并对1~49日龄真蛸的全长、腕长、胴长、胴宽、体重及最长腕的吸盘个数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在盐度为30~32,水温为18.6℃~26.0℃条件下,初孵仔蛸平均全长为(3.05±0.11) mm,大部分初孵仔蛸外卵黄囊在出膜前已吸收完毕,1日龄仔蛸已开口摄食,17日龄稚蛸开始摄食糠虾,35日龄稚蛸开始营底栖生活,60日龄体色由透明发育为乳白色,80日龄体色已与成体相同,100日龄除性腺外,各器官发育成熟,形态特征与成体基本一致。研究表明,真蛸早期(1~49日龄)发育过程中,体重与全长呈立方函数关系,为y=5×10–5x3– 0.0009x2+0.0072x–0.0132;全长与腕长呈立方函数关系,为y=–0.0012x3+0.0492x2+0.0243x+0.2179;全长、体重、腕长、胴长、胴宽分别与日龄呈立方函数关系,为y=–0.0001x3+0.0105x2–0.0122x+3.0562、y=–2×10–7x3+4×10–5x2–0.0004x+0.0034、y=–0.0004x3+0.0247x2–0.1037x+0.8214、y=–0.0004x3+0.0124x2 +0.0749x+1.4757、y=–3×10–5x3+0.0025x2+0.0354x+1.4026。依据营养类型、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等参数,将真蛸早期发育分为仔蛸期、稚蛸浮游期、稚蛸底栖期和幼蛸期4个时期。  相似文献   

11.
广东北江南方白甲鱼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炯华  郑文彪 《水产学报》1986,10(4):419-431
南方白甲鱼是珠江水系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本文中,作者对其形态、年龄和生长、繁殖、食性、分布和渔业等问题作了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汇集了1981~1987年捕获的1,800余尾江鳕标本的观测数据。以耳石为材料对年龄和生长作了鉴定分析。探讨了该水域江鳕食性变化特点。记述了镜泊湖江鳕冰下溯江作生殖洄游的时间规律。揭示了江鳕属一次性产卵类型的鱼类,产卵期明显集中。少数性腺发育与产卵群体不同步的初次性成熟个体,产卵活动有不规则地延后现象。此与国内流行的卵分批排出,产卵期为11月至翌年3月的文献记述显著有别。  相似文献   

13.
福建官井洋大黄鱼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是研究大黄鱼生殖力种内变异的第二篇报告。所依据的材料是1959年5月在福建东北部官井洋产卵场收集的,共升算了173个样品。据以观察分析的标本全系未出现透明和游离状卵子的典型Ⅳ期卵巢。卵子计数取样与处理方法以及术语概念均与作者在“浙江岱衙洋大黄鱼个体生殖力的研究”一文中所述者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4.
对443尾长鳍吻鮈标本作了年龄和生长研究。用鳞片鉴定年龄并退算鱼的生长.得出体长与鳞径、体长与体重的相关式及生长方程。体重生长拐点在2.2龄。限制捕捞3龄以下个体,有利于资源增殖.  相似文献   

15.
三种鲫鱼对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彭泽鲫、异育银鲫及白鲫对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暴发性鱼病抗病力的研究结果。在菌液浓度为6.0×10~6个/ml,注射剂量为0.3ml/尾时,半数致死量(LD_(50))分别为彭泽鲫 10~(-1.?),异育银鲫 10~(-1.61),白鲫 10~(-2.21),差异极显著(P<0.01)。从三个方面进一步研究了造成以上差异的机理:(1)补体总量——彭泽鲫 6.40 单位/ml,异育银鲫 5.97 单位/ml,白鲫 2.20 单位/ml,差异极显著(P<0.01);(2)补体替代途径(C_d 旁路)杀菌能力——彭泽鲫和异育银鲫极显著优于白鲫(均值多重分析 D>D_(0.01)),彭泽鲫好于异育银鲫,但差异不显著;(3)白细胞吞噬功能——三种鲫鱼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1),吞噬百分率是彭泽鲫极显著优于白鲫和异育银鲫(D> D_(0.01)),吞噬指数是彭泽鲫和异育银鲫显著优于白鲫(D>D_(0.05))。彭泽鲫是对暴发性鱼病抗病力较强的品种,白鲫是对暴发性鱼病抗病力最差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浙江海域蓝圆鯵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圆鲹在东、黄、南海均有分布,是围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本文将分布于东海北部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进行了年龄和生长的研究。基础材料取自1980年5月到1983年4月浙江海域围、拖网等渔获物中共2727尾渔获物样品,选择其中644尾的鳞片和耳石作了年龄鉴定和生长研究。结果表明:蓝图鲹的鳞片和耳石显示的年轮特征均甚清晰,都是一年形成一次,出现年轮的时间大部在5—6月;蓝圆鲹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1.652×10~(-6)L~(2.947),其生长规律可用von Bertalanffy的生长方程描述,求得长度生长方程的各个参数是:L_∞=361毫米,K=0.276,t_0=-1.846;求得重量生长方程的各个参数是:W_∞=570克,K=0.282,t=-1.80,其重量生长曲线的拐点位于t=2.098龄处。  相似文献   

17.
光合选育系中华绒螯蟹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岩  刘谞  孙娜  耿丹  李杨 《水产科学》2021,(2):172-178
随机选取光合选育系成体中华绒螯蟹500只,雌[(95.27±14.60)g]、雄[(145.03±23.46)g]各250只,逐一测量头胸甲长(x1)、背甲后半长(x2)、体高(x3)、额宽(x4)、第1侧齿宽(x5)、第3步足长节长(x6)、第3步足前节长(x7)和第4步足指节长(x8)共8个形态学指标及其体质量(y...  相似文献   

18.
厦门杏林湾鲻鱼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厦门杏林湾鲻鱼鳞片年轮可作为年龄鉴定依据。鳞片边缘增长率a的周年变化,表明鳞片年轮每年形成一次,新年轮主要在10-11月间出现。已计算出鲻鱼体长与鳞长、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3龄鱼以前属于幼鱼生长阶段,体长和体重的相对增长率较大,生长指标较高;3龄鱼以后则进入成鱼生长阶段。其生长适合于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位于2龄至2.5龄之间,其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曲线能反映生长过程的变化特征,合理捕捞的生物学指标应以生长转折点较为适当,限制捕捞1龄和2龄的港养鲻鱼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大西洋海域大眼金枪鱼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1年6~10月在大西洋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采集的89 ind大眼金枪鱼样本,对其叉长、体重进行测定,并以脊椎骨作为年龄鉴定材料。结果表明,叉长组成为85~186 cm,体重组成为11.5~132.5kg,年龄为2~6龄。体重与叉长关系式为W=4.5026×10-5×FL2.8200。利用一般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来拟合,叉长和体重生长方程为:FL=257.90×(1-e-0.1960(t+3.7919))2.5933,Wt=284.28×[(1-e-0.1960(t+3.7919))2.5933]2.8200。叉长和体重的生长拐点分别为1.07龄和5.75龄。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2月和2015年9月,运用科学回声探测仪对邛海的鱼类资源量、空间分布进行了水声学法走航调查评估与分析。野外调查同时采用三层刺网、地笼等网具采样,结合湖岸鱼市及访问渔民等方式,对邛海现有鱼类组成进行分类整理。结果显示,邛海土著鱼类资源稀缺,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歺又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等外来种为邛海鱼类组成优势种。2013年和2015年,邛海湖区鱼类平均密度分别为(0.1483±0.0715)尾/m~3和(0.1051±0.0279)尾/m~3,鱼类资源量分别为4.67×10~7尾和2.90×10~7尾;体长在13.3cm以上的鱼类资源量分别为9.9×10~6尾和7.6×10~6尾。鱼类水平方向主要集中分布于月亮湾-青龙寺以及青龙寺-邛海湾断面,垂直方向主要分布在中上层,且极显著高于底层(P0.01);调查表明,邛海鱼类的空间分布情况基本类似,4个调查断面及不同水层的鱼类种群分布类型均趋于成群分布(v1)。初步认为邛海鱼类水平分布差异主要是游客休闲娱乐、沿岸居民农业生产等人为干扰以及不同区域水深变化引起的,垂直水层分布差异与优势种鱼类的生态习性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