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薯病毒病在湖北省甘薯产区普遍发生,主要病状类型有:皱缩花叶型、卷叶型、叶片斑点型,其中表现皱缩花叶病的品种较多,占被调查品种的42%.用巴西牵牛作钻木,与显症甘薯植株进行靠接,80%的巴西牵牛新生叶片出现系统感染症状,其中皱缩花叶病传毒率88%.电镜观察有症状的巴西牵牛新生叶片,均有长线状病毒存在.另外,用电镜观察有明显症状的甘薯样品82个,在三种病症类型的病叶中均观察到了长线状病毒粒子.甘薯99和北京553两个品种中,病苗氨基酸含量均比正常薯块苗增加,增幅为17.9%~ 97.2%.鄂薯一号、51-93、南薯88的茎尖脱毒苗薯块比正常苗薯块增产9.0%~20.5%,比病苗薯块增产54.1%~128.9%.  相似文献   

2.
福建西番莲病毒病的发生及其病原黄瓜花叶病毒亚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95年对福建西番莲病毒的发生为害进行调查,发现在西番莲栽培区病毒病普遍发生,发病率通常在30-40%,严重的达90%以上,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环斑、皱缩、花叶、环斑花叶、死面和果实木质化等。从田间病株采集40份样本,经电镜观察和采用A蛋白夹心ELISA(PAS_ELISA),用西番莲化木质病毒PWV),西番莲黄花叶病毒PFYMV)、紫果西番莲花叶病毒(GMV)、烟草花叶病毒(TMV  相似文献   

3.
鲁鸿巨 《植物保护》1965,3(3):93-93
近几年来,湖北一些地方甘薯病毒病的发生为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1964年,作者在郧县朋(亻于)公社蹲点,发现大田发病率竟高达40%,一般发病率在15%左右。发现两种类型:即花叶型病毒和皱叶型病毒。病株(胜利百号)的叶片形成不整齐的缺刻形,周椽呈波纹状,叶面起皱、缩小;叶片的  相似文献   

4.
1988~1995年对福建西番莲病毒病的发生为害进行调查,发现在西番莲栽培区病毒病普遍发生,发病率通常在30%~40%,严重的达90%以上。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环斑、皱缩、花叶、环斑花叶,死顶和果实木质化等。从田间病株采集40份样本,经电镜观察和采用A蛋白夹心ELISA(PAS-ELISA),用西番莲木质化病毒(PWV)、西番莲黄花叶病毒(PFYMV)、紫果西番莲花叶病毒(GMV)、烟草花叶病毒(TMV)及黄瓜花叶病毒(CMV)的抗血清进行测定,其中36个样本检测出CMV,表明福建西番莲病毒病的主要病原为CMV。与此同时,对西番莲上CMV进行亚组鉴定,采用鉴别寄主和单、多克隆抗体双夹心ELISA(DAS-ELISA)对36个CMV阳性样本进行测定,结果35个属CMV亚组Ⅰ,1个属CMV亚组Ⅱ,表明田间以CMV亚组Ⅰ分离物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5.
山东甘薯主要病毒的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明确山东省甘薯病毒病发生现状,在重病区调查采样,通过鉴别寄主、电镜和分子检测技术明确主要病毒种类;并克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利用Mega 5.0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巴西牵牛嫁接甘薯染病枝条后叶片黄化、褪绿及皱缩;病样组织中存在大量600~900 nm的线状病毒粒子和柱状内含体。24份病样中检测到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潜隐病毒、甘薯G病毒、甘薯曲叶病毒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5种病毒,其中23份为复合侵染,存在11种侵染类型。遗传分析显示山东省甘薯羽状花叶病毒主要为EA、O和C株系,甘薯潜隐病毒与周边省份分离物相近,甘薯G病毒与中国海南和美国分离物相近,甘薯曲叶病毒分属3个株系。表明山东地区甘薯病毒种类繁多,侵染模式复杂,病毒遗传结构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番茄病毒病是陆地和保护地番茄的重要病害,苗期受病毒病的为害可导致毁种。常见的有花叶、条斑、蕨叶型病毒3种,以花叶型最为普遍。一般年份使番茄减产20%~30%,个别年份减产60%以上,严重影响着番茄的产量和质量。1 症状1.1 花叶型 是田间常见的病征,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田间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是在番茄叶片上  相似文献   

7.
大豆病毒病的类型及其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地区发生的大豆病毒病,其症状主要为黄斑花叶、顶枯、皱缩花叶及卷叶等类型。根据对50个毒株测定的结果,这些病害的病原均属于大豆花叶病毒(SMV),但由于它们所引起的症状不同,可认为是三个不同的株系,即黄斑株系(SMV—Y,引起黄斑花叶和皱缩)、顶枯株系(SMV—T,引起顶枯)和卷叶株系(SMV—C,引起卷叶)。三个株系都由种子带毒传病,田间可由大豆蚜传染,属口针带毒型,只能系统侵染大豆及秣食豆,在菜豆品种家雀蛋上形成局部斑,不能侵染豇豆、眉豆、豌豆、普通烟、苋色藜等,在多种其他菜豆品种上无症。SMV—Y 的稳定性较低,失毒温度为50°~55℃,稀释限点为10~(-2),体外保毒期为12小时至两天,病毒粒体为线状。  相似文献   

8.
百合病毒病的发生与症状类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百合病毒病症状类型可归纳为7种类型,轻花叶型(Mm),重花叶型(Sm),矮化型(Stu),丛簇矮化型(Rstu)。黄化矮化型(Ys),扁茎簇叶型(Fsbl),花变叶型(Phy),其中轻花叶型和重花叶型发生普遍,花变叶型出现较少。病害发生的轻重与种球种龄有关,种龄越大,发病越重。前茬种植百合的地块较种植小麦的地块发病重,低洼积水地发病重。不同百合品种对病毒病的抗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往,黑龙江省大豆上很少发生病毒病,即使是花叶病株,也很难发现,近年来,许多地区陆续报道大豆病毒病发生日趋严重,其症状除花叶以外,还出现许多新的类型,病害常年引致减产,流行年则可造成毁灭性灾害,对我国大豆生产威胁极大。 东北农学院试验站1975年发现少数黄斑花叶型及顶枯型病株,1977年已发展到有些地块发病率高达50%以上,重者接近100%,1977及1978年发病盛期,我们曾在黑龙江省南部的阿城县、哈尔滨、五常、呼兰、双城、绥化,北部的北安、克山,东部的牡丹江、宁安、密山、佳木斯、友谊农场,吉林  相似文献   

10.
从表现黄花叶症状的紫松果菊病株上获得分离物2-1-2,电镜下可见直径约30 nm的球状病毒粒体,其与黄瓜花叶病毒抗体呈强的阳性反应,ds-RNA的谱带类型与本实验室保存的标准黄瓜花叶病毒株系相同。通过生物学、病毒粒体观察、血清学以及病毒核酸双链试验结果,确定该病毒分离物为黄瓜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1.
2010-2012年对兰州市不同绿化带及试验种植区三叶草病毒病症状表现和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田间调查表明,三叶草病毒病在调查区普遍发生,平均发病率为28.14%,病情指数为17.45,主要症状为黄斑花叶、斑驳花叶、花斑花叶、丛簇矮化、皱缩褪绿、环斑及环纹。白三叶草和红三叶草发病高峰期及表现症状明显不同,4月下旬到5月上旬白三叶草达到发病高峰,主要症状为黄斑花叶;6月红三叶草达到发病高峰,主要症状为花斑花叶、丛簇矮化。环境对三叶草病毒病发生有重要影响,当温度为25 ℃,相对湿度为45%时发病最重,病情指数分别为7481、74.07。DAS ELISA 检测表明, 田间三叶草病毒病主要病原为苜蓿花叶病毒(AMV)和白三叶草花叶病毒(WCMV),检出率分别为100%、83.3%,复合侵染率为83.3%。寄主范围测定表明AMV可侵染6科16种植物,WCMV可侵染豌豆、菜豆、昆诺藜等。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期防治秋萝卜花叶病毒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叶病毒病造成青萝卜叶片皱缩、丛生,叶色退绿、斑驳(花叶)等症状,萝卜块根生长后期或经贮藏后,木质部部分组织变红褐色,萝卜品质严重下降。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萝卜花叶病毒病病株率、褐心率依次降低。潍坊市棉花研究所试验田8月20日、8月25日播种的病株率分别为16.0%和9.0%,褐心率分别为1.67%和0.00%;寒亭区东夏庄试验田8月20日、8月25日播种的病株率分别为10.67%和8.0%,褐心率分别为4.58%和0.42%。潍坊市秋萝卜最适播种期为8月15-20日。  相似文献   

13.
1974—1984年在宁夏山区8个县及引黄灌区部分县对马铃薯病害进行了普查。记载了发生较重的真菌病害7种、细菌病害四种、放线菌病害1种、病毒病病害9种,总计21种。田间肉眼可见总病株率平均51.9%,是造成本区马铃薯单产降低的主要原因。在病害中发生最严重的是病毒病,占44.34%,其中以花叶型最多、卷叶型次之,矮生型分布最少。从70年代的  相似文献   

14.
番茄病毒病是番茄上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也是最难防治的病害。发病田块一般减产20%~30%,重者可减产50%以上。番茄病毒病还可使番茄品质下降,风味降低,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是番茄生产中的重大障碍。1田间主要症状1)花叶症状。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驳,明脉叶片略有皱缩,病株较健株略矮。露地番茄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发生,春季温室里番茄发病以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主。2)条斑症状。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TMV与马铃薯X病毒混合侵染而产生。茎、果的病斑只发生在表皮组织上。3)蕨叶症状。由…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寄主范旧,蚜传特性、病毒颗粒形态、免疫电镜等方面对嫁接获得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廊坊分离物(SPFMV-LF)进行了鉴定,并和SPFMV-RC(美国株)进行了实验比较。SPFMV-LF易汁液摩擦传播和嫁接传播,并以蚜虫非持久性传播,SPFMV-LF系统侵染巴西牵牛(Ipomoea setosa)、牵牛(I.nil);不侵染Chenopodium quinoa、C.ama-ranticolor、Nicotiana benthamiana及其它烟草。尚未发现其局部斑寄主。SPFMV-LF及SPFMV-RC感染I.setosa后引起相似的症状,但感染I.nil后症状差别较大。病毒颗粒长860-830nm,经两次蔗糖垫超速离心从SPFMV-LF感染的I.setosa叶片提取病毒并在BALB/C小鼠中制备抗SPFMV-LF的腹水多克隆抗体,免疫电镜表明,SPFMV-LF的抗体和SPFMV-RC株系有反应。上述实验结果表明SPFMV-LE是SPFMV的一个株系,但不同于SPFMV-RC。  相似文献   

16.
辣椒病毒病普遍发生,对辣椒生产产生较大威胁。辣椒感染病毒病,常见的症状有3种。(1)花叶。病叶呈现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斑驳,皱缩或产生褐色坏死斑。(2)畸形。病株变形,后期植株矮小,分枝极多,呈丛簇状。(3)坏死。病株部分组织变褐坏死,出现坏死斑和坏死条...  相似文献   

17.
 感染芜菁花叶型病毒和烟草花叶型病毒的油菜病株种子的种皮内带有病毒,种胚自未成熟到成熟始终不带病毒。
烟草花叶型病毒在种皮内的存活期限长于芜菁花叶型病毒。烟草花叶型毒株61-16号,在"胜利"油菜病株种子的种皮内可以存活26个月以上;芜菁花叶型病毒存活期最长的一个毒株不超过25个月,最短的不到4个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寄主范旧,蚜传特性、病毒颗粒形态、免疫电镜等方面对嫁接获得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廊坊分离物(SPFMV—LF)进行了鉴定,并和SPFMV—RC(美国株)进行了实验比较。SPFMV—LF易汁液摩擦传播和嫁接传播,并以蚜虫非持久性传播,SPFMV—LF系统侵染巴西牵牛(Ipomoea setosa)、牵牛(I.nil);不侵染Chenopodium quinoa、C.ama-ranticolor、Nicotiana benthamiana及其它烟草。尚未发现其局部斑寄主。SPFMV—LF及SPFMV—RC感染I.setosa后引起相似的症状,但感染I.nil后症状差别较大。病毒颗粒长860—830nm,经两次蔗糖垫超速离心从SPFMV—LF感染的I.setosa叶片提取病毒并在BALB/C小鼠中制备抗SPFMV—LF的腹水多克隆抗体,免疫电镜表明,SPFMV—LF的抗体和SPFMV—RC株系有反应。上述实验结果表明SPFMV—LE是SPFMV的一个株系,但不同于SPFMV—RC。  相似文献   

19.
《湖北植保》2011,(2):38-38
菠菜病毒病,又叫花叶病。近年来有所发展,局部地区危害比较严重。 一、症状表现被害植株心叶萎缩或呈花叶状,老叶提早枯死脱落,植株卷缩成球形。受黄瓜花叶病毒浸染的病株表现为叶形细小、畸形,节间缩短,呈丛生状,新叶黄化;被芜菁花叶病毒浸染的病株,叶片形成不规则、浓淡相间的大花斑;叶缘向上卷;感染甜菜花叶病毒的植株,叶脉透明,新叶变黄,产生斑驳和向下卷曲。  相似文献   

20.
林傅光 《植物保护》1963,1(3):100-103
马铃薯退化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当我们说病毒性退化时,我们就已经承认了有其他性质的退化,例如遗传的和生理的。病毒性退化的特征在于具有感染病毒的一定症状并且发生得较快。卷叶和花叶(后者包括皱缩、矮化,坏死斑等复合症状)是病毒性退化的两个主要类型。花叶型主要发生在南部平原地区和春季播种的条件下,正是花叶型病毒性退化成为限制我国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