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多功能复混肥对甘肃河西内陆灌区制种玉米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随着多功能复混肥施肥量的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团聚体、EC(电导率)、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随之增大,而容重和pH在降低.多功能复混肥施肥量与玉米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呈正相关,与单位肥料增产量呈负相关.随着施肥量增加,玉米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呈递减趋势,施肥量在1875kg· hm-2的基础上,再增加施肥量,收益出现负值.多功能复混肥与玉米产量间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3043+1.0109x-0.0002088x2,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x0)为1875 kg.hm-2,玉米预测产量(y,)为5672 kg· hm-2.在风沙土上施用多功能复混肥,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提高了制种玉米的施肥利润和产量.  相似文献   

2.
西瓜目标产量优化施肥推荐及函数模型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回归旋转设计,对开封沙区影响西瓜产量的氮肥,磷肥,钾肥的用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西瓜产量函数模型;通过模型解析选优,确定了每公顷目标产量≥61500kg,≥60000kg,≥56250kg及最大经济效益的施肥组合方案;明确了模型因素效应顺序和高产与施肥的关系,以及各肥料产量因素的交互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3.
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番茄产量及综合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番茄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建立水肥与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得分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了最优灌水施肥量。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拟合较好,可用于分析水肥对产量和综合品质的影响。水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有所不同。产量模型中,灌水量(X1)的一次项系数为0.78,大于施肥量(X2)的一次项系数0.35,水分因素对产量的贡献比施肥大;而在品质效应模型中,施肥量(X2)的一次项系数0.22大于灌水量(X1)的一次项系数0.14,肥料对品质的影响更大。在水肥耦合作用中,产量及品质效应图均为上凸的曲面,水肥过高或过低均会使产量和品质下降,灌水和施肥要配合合理。由综合产量和品质得出最佳灌水量为2 803.36~3 420.93 m3·hm-2,施肥量为N:286.01~334.78 kg·hm-2,P2O5:143.00~167.39 kg·hm-2,K2O:286.01~334.78 kg·hm-2。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多功能专用肥配方筛选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省河西内陆灌区的耕种栗钙土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多功能专用肥配方筛选及与土壤理化性质和马铃薯经济效益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产量因素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多元复混肥>保水剂>聚乙烯醇>5406菌剂>糠醛渣;因素间最佳组合是:5406菌剂101.25 kg·hm-2、多元复混肥1 500 kg·hm-2、保水剂22.50 kg·hm-2、聚乙烯醇67.50 kg·hm-2、糠醛渣11.25 kg·hm< sup>-2。多功能专用肥施肥量与土壤孔隙度、团聚体、蓄水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微生物数量、马铃薯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pH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多功能专用肥施肥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肥料贡献率在增加,但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在递减,多功能专用肥施肥量在1.40 t·hm-2的基础上,再继续增加施肥量,边际利润出现负值。经回归统计分析,多功能专用肥施肥量与马铃薯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24.79+6.5408x-0.9251x2,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1.3999 t·hm-2,马铃薯理论产量为35.7602 t·hm-2。在耕种栗钙土上施用多功能专用肥,有效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提高了马铃薯的施肥利润和产量。  相似文献   

5.
在保护地低压节点渗灌条件下,采用2因素3水平完全组合设计,研究了灌水上限和施肥量的耦合效应对番茄灌水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灌水上限,可减少水分的无效损耗,进而影响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施肥量对番茄产量影响最大,灌溉上限与施肥的交互作用次之,灌溉上限的影响最小;同一施肥水平下,大量灌水引起番茄Vc、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降低;不同施肥水平仅对番茄糖酸比影响达极显著。综合考虑节水、增产和品质等多种因素,以肥料纯N 75.0 kg/hm2、纯K2O 75.0 kg/hm2处理,灌溉上限和灌溉下限土壤水吸力分别为15.8 kPa和30.0 kPa,番茄产量最高,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6.
肥料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方面占有主导作用.然而,在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大部分农业劳动者科学施肥、平衡施肥意识淡薄,导致土壤氮肥过多,磷肥相对充足,钾肥过少,中微量元素严重缺乏.近年来,随着高产优质品种不断产生并推广,容易让农民产生施肥量越大产量越高的错误观念,从而盲目地加大施肥量,期望获得高产.然而,肥料用量过大不仅会导致产量减小,还会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费时费工,经济效益不高.本试验通过将功能性控释肥料“绿舟”应用在冬小麦上,以研究该肥料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功能性控释肥料“绿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陇东烤烟“3414”施肥效果及推荐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3414”方案在烤烟施肥中的应用和正宁县烤烟的合理施肥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正宁县烤烟“3414”方案的施肥效果和推荐用量。结果表明,当三元二次肥效模型不能对“3414”试验结果进行拟合时,采用一元二次肥效模型拟合,可以较好地反映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氮、磷肥效应函数属典型模型,钾肥效应函数属非典型模型;结合经济效益分析,可以看出本试验条件下当地烤烟种植的经济最佳氮、磷和钾施用量分别为56 kg·hm-2、78 kg·hm-2和270 kg·hm-2  相似文献   

8.
选取播种量、施肥量、叶面喷肥、有机肥、种植方式五因素进行了旱作春小麦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综合配套小区试验,利用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单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交互效应分析,从而明确了影响春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施肥量>种植方式>播种量,并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提出了春小麦产量高于3000kg/hm^2的农艺措施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1990年-1995年在河南省沙区进行多点肥料田间试验,采用正交旋转设计和单形重心设计,探讨冬小麦的氮肥效益与降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肥和磷肥施用量的关系以及氮肥的施肥期结构,研究表明,冬小麦对氮肥的边际效益随施肥量增加而减小,在其它因子为中等条件时,最高产量和最大肥料经济效益的施氮量分别为268kg/hm^2和213kg/hm^2,相应产量分别为4575kg/hm和4556kg/hm62。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回归饱和最优设计 ,对宁南三区 3种不同立地农田生态系统影响春小麦产量地氮肥和磷肥的用量进行了长期定位研究。建立了春小麦施肥效益函数模型 ,通过对函数模型分析 ,确定了最大产量效应和最佳经济效应的施肥组合方案 ,明确了模型因素效应顺序和高产施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水肥对春小麦产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通过2年春小麦田间试验分析,研究了水肥对其产量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水肥对春小麦产量有明显的正效应和交互效应,在试验范围内平均水分主效应〉平均肥力主效应,春小麦水肥效应函数为一报酬递减函数,生产中存在不同水分年型下有其施肥的上限,当地最高产量为4670.0kg/hm^2,尽管水肥都具有增产效果,但水分增产力随含水量提高而降低,肥料的增加而提高,肥力的增产作用随水分的提高而提高,肥料的增加而减小,水  相似文献   

12.
根据渭北旱塬合阳旱棚氮磷水交互效应及耦合模型试验的产量结果,建立了冬小麦产量与氮磷水三因素之间的产量函数模型。通过产量函数的主因素分析提出了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水〉氮〉磷,并对渭北旱塬不同降水年型冬小麦氮磷增产效应进行综合评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了节水麦田N、P2O5、K2O施用量与小麦产量、经济效益及成本的关系。结果表明,增施氮磷肥是小麦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关键,合理的配比施肥量为每公顷施纯N 259.26~318.84kg,P2O5121.52~154.61 kg,K2O 71.42~130.22 kg,并对不同条件下的肥料配比和施肥量进行了经济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丘陵区红富士苹果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黄土高原丘陵区的水资源状况和施肥现状,以农民能够承受的施肥、灌水标准为基础,进行了水肥耦合试验。以肥料配比(A)、施肥纯量基准(B)、灌水量(C)、灌水时间(D)作为试验因子,利用4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经过2a试验,分析不同水肥组合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净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性顺序是:施肥量(B)-灌水时间(D)-肥料配比(A)-灌水量(C);对净增值率的重要性顺序是:肥料配比(A)-施肥量(B)-灌水时间(D)-灌水量(C)。最优的处理组合均为:A1B3C2D1。即N:P:K=1:1:2,施肥量基准0.6kg,灌水时间为冬灌 花前期 幼果期 膨大期,灌水定额为82.5m^3/hm^2。同时说明果树对肥的需求比对水的需求更为迫切,且果园土壤中钾肥最为缺乏。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新疆地区青贮玉米高产施肥配比问题,本试验以青贮玉米品种“新饲玉11号”为材料,采用3414试验方法,设计了不同的氮磷钾配比,在新疆农垦科学院试验地田间试验研究玉米的氮、磷、钾肥料效应并配置相应的肥效函数,以筛选出适合当地青贮玉米高产的最佳氮磷钾配比.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丰缺程度为N含量为低水平,K20、P205含量为中水平.14个处理中以N2P2K2处理的产量最高,产量为8066.79 kg·667m-2;用二次回归分析,得出氮磷钾的肥料效应函数方程为:Y=4659.93+ 79.56N-5.06N2+ 101.7P-33.81P2+286.4K-10.28K2+ 24.87NP+ 2.66NK-12.97PK;通过模型寻优得出“新饲玉11号”的最佳施肥量为667m2施N 21kg,P2O5 5 kg,K2O 22 kg,在此配方组合下能够获得最佳产量7692.96 kg·667m-2.  相似文献   

16.
杨凌地区黄精氮磷钾优化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的施肥量与黄精一年生根茎产量、多糖含量的效应函数。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黄精产量的增产作用大小依次为磷肥>钾肥>氮肥,对多糖含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钾肥>氮肥>磷肥,其中磷肥为负效应,氮、钾肥为正效应。寻优结果表明,当目标产量为3 500~4 500 kg/hm2时,在95%的置信区间,优化施肥量为N 89.74~136.18 kg/hm2,P2O5121.39~157.16kg/hm2,K2O 61.06~92.63 kg/hm2。在多糖含量8%~9.5%之间,在95%的置信区间,优化施肥量为:N 103.91~153.65 kg/hm2,P2O569.5~124.27 kg/hm2,K2O 68.16~95.36 kg/hm2。黄精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优化施肥量为:N103.91~136.18 kg/hm2,P2O5121.39~124.27 kg/hm2,K2O 68.16~92.63 kg/hm2,N、P2O5、K2O的最佳比例为:1∶0.89~0.91∶0.5~0.68。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1992年多点重复试验,研究了内蒙古后山半干旱偏旱区马铃薯经济产量与密度,碳铵施量和播期之间的关系及交互效应,并建立了块茎产量;商品薯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马铃薯块茎产量的顺序是密度>播期>施肥量。基本明确了在区以丰产高效和高商品薯率为不同目的时,种植密度,碳铵施量和播期的最优组合,为大田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持续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5年定位监测研究表明,长期采用不同施肥措施对农业持续发展的不同的影响。有机肥与多元素化肥平衡施用或多元素化肥平衡施用,均能平稳地维持较高的农业生产水平。从不同的施肥结构对小麦,玉米两熟制轮作的年产量、土壤肥力的影响看,各处理总的产量趋势是:MNPK〉MNP〉MN〈NPK〉NP〉M〉N〉ck。基础地力的产量效应为37.2%,肥料的增产效应为62.8%;肥料增产效应中,化肥占74.7%,有机肥占25  相似文献   

19.
温室内膜下滴灌不同水肥处理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温室小区番茄栽培试验,研究了覆膜条件下滴灌施肥量和灌溉控制下限对番茄产量和果实某些品质指标:硝酸盐含量、V 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施用数量和灌溉控制下限土壤水吸力值的大小对番茄的产量及其果实的品质影响显著,且两因素的交互作用也达到了1%的显著水平;肥料用量以纯N 337.5 kg/hm2、纯K2O 337.5 kg/hm2,灌水下限以土壤水吸力40 kPa、上限kPa番茄产量最高,且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摸清潜江市玉米作物三要素(氮、磷、钾)肥料养分与作物产量效应关系,参考"3414"肥效试验设计,在有代表性的玉米种植区进行了春玉米不同氮肥施用量效应试验。初步弄清了潜江市春玉米作物产量与氮要素肥料养分的效应关系,得出了所试区域春玉米作物的氮肥推荐施用量,为进一步优化潜江市玉米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养分施肥推荐指标体系,促进肥料养分合理平衡施用和减肥增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