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地区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农地经营规模对不同形式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为东北地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及农地流转配套政策的制定提供现实依据.通过构建农民农业收入的C-D生产函数模型,剖析农地经营规模对东北地区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劳均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纯收入和劳均农业纯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地均农业纯收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劳动力数量对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农业纯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地均农业纯收入和劳均农业纯收入影响不显著;地均农业生产支出对农业纯收入、地均农业纯收入及劳均农业纯收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域(辽宁省)和年份变量对农业纯收入、地均农业纯收入及劳均农业纯收入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表明,东北地区农地经营规模扩大有效增加了农村居民家庭农业纯收入和劳均农业纯收入,然而未能有效提高地均农业纯收入.未来东北地区农地制度改革及相关政策调整,应重点解决如何提高农地利用的地均收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探讨土地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路径,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自由转移及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的农村土地改革提供现实参考.在Logistic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土地因素对农户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农户农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劳动力数、劳均年龄、收入相对贫困和劳均农地面积平方对劳动力转移具有直接影响,同时前三者还通过农地转出行为对其产生间接影响;需照料人口比例、劳均农地面积、块均农地面积、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及所在村对外交通状况仅通过影响农户农地转出行为而间接影响劳动力转移决策.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应从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两方面进行相应的政策设计和制度改革,进而推动两者的同步协调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调节下,劳动力整体收入最大化是农户自发调整土地资源的内生动力,以此视角探索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更符合农户家庭的一般偏好。基于黄土高原区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测度了土地资源的适度经营规模。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区分土地资源种类,可以提升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预测精确性;在黄土高原区,林地经营更依赖政策诱导,其生态作用更强,因而林地生产并不存在适度经营规模;而耕地的经济作用更显著,受限于气候、地形地貌等原因,黄土高原区耕地单位收益更低,其适度经营规模约为644亩,比平原地区更大。基于此,分别就耕地、林地资源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民农地产权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农民农地产权认知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法,对河西地区进行调查,并归纳可能的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s模型分析农地产权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49.87%的农民认为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94.35%农民对土地流转方式认知清晰,18.71%农民认为土地并非不可以抵押,认为土地增值收益归于集体或国家的农户比例较低。(2)农民农地产权认知主要受农民个体因素、家庭基本特征、外部环境三大因素的影响,其中包含部分不显著因素。农民农地产权认知并非一定与法律所要求相符,但应当重视农民对农地产权中的部分需求;加强农地制度宣传和规范执行,有利于提高认知和解决农地利用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科学测定土地流入对棉花生产的影响,识别棉花适度经营规模范围,对推进土地流转和确保棉花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新疆棉花主产区591份棉花种植户的微观数据,利用倾向值匹配法测算了土地流入对棉花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样本农户自选择和内生性问题后,土地流入使籽棉亩产量平均提升29.20kg;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棉花种...  相似文献   

6.
孙屹  杨俊孝  刘凯辉 《干旱区研究》2014,31(6):1170-1175
实现农业现代化,本质上是要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选取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来表征农户土地生产效率,从农地流转的视角出发,利用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具代表性的玛纳斯县327户农户的实地入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农地流转、土地细碎化等因素对农户土地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转入土地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了显著影响,农户转出土地与土地产出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地细碎化对土地产出率显著负相关,建议农地流转过程中要引导农户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经营,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7.
研究农户土地价值观对农地非农化意愿的影响,为提高农户征地满意度,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对促进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城乡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农户土地价值观的维度与测量指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土地价值观与农地非农化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衡量。结果表明:1)农户土地价值观可以分为土地包袱观、土地保障观、土地致富观、土地为本观4个维度。2)当前征地补偿标准条件下,大部分农户并不愿意流转土地,如果提供非农技能培训或者社会保障,农户农地非农化意愿显著提高。3)持土地包袱观、土地保障观的农户正向影响农地非农化意愿;持土地致富观、土地为本观的农户负向影响农地非农化意愿。研究表明不同土地价值观的农户农地非农化意愿不同,因此在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政策时,应考虑到农户的不同心理需求,注重多元化的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8.
定量测度资源强约束区耕地适度集约利用程度对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构建了耕地适度集约利用理论框架,运用乌兰察布市194户普通农户及45户种植大户的调研数据及区域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耕地适度集约是指在区域资源约束条件下,边际成本等于边际产出时的集约边际。2)仅考虑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适度投入为7584.99m3/hm~2,单位耕地面积物质适度投入为5394.5元/hm~2,家庭适度经营规模为10.95hm~2。3)在水资源约束下,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适度投入为3980.03m3/hm~2,单位耕地面积物质投入为3897.64元/hm~2,家庭适度经营规模为22.84hm~2,目前种植大户已经过度集约利用,水浇地普通农户水资源及物质投入最接近适度值。在耕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可以适度扩展水浇地普通农户的经营规模,而控制种植大户的发展速度及规模。  相似文献   

9.
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核心。作为激活农村土地这一重要发展要素的基础性政策,近年来农村土地确权被寄予了最大关注和期望,甚至被称为"二次土改"。为从农户层面考察农地确权政策的实施效果,文中基于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农户生计多样化视角入手,采用Heckman-Probit两阶段模型,对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关于农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对农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的总体评价并不理想,影响评价结果的显著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外出务工经历、农业收入所占比重、土地经营规模、村庄类型、农地确权政策了解程度、土地产权处置能力认知、土地产权交易能力认知及解决实际困难的作用。同时,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对农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和界定土地产权结构、培育和增强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资源禀赋优势、加大对农地确权政策的宣传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农耕理念成因和新疆绿洲农用地适度规模意义的分析,从水资源和现已利用农地潜力的视角,验证了绿洲农用地和耕地的适度规模,并提出了有约束条件的绿洲农用地水土资源利用是实现绿洲农用地适度规模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南部土地生产力及其与侵蚀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PI模型对泥河沟流域土地生产力特征及其与侵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泥河沟流域土地生产力的变化差异很大,总体上以林地最高,果园和草地次之,农地最低;整个流域土地生产力呈现出以村庄为中心辐射状递减(农地)和斑状交错(果园)分布特征,土地生产力随着土壤侵蚀强度增大呈现指数规律减小.农地生产力水平很低,其变化范围从0.042到0.211,平均值为0.125,仅相当于无侵蚀旱地的四分之一,且农地生产力与冬小麦产量具有密切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流转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土地流转效率的改进不仅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意义,而且具有福利改进的意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文中以晋西北地区29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例,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当前土地流转对土地产出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户的土地转入行为对土地产出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农户的土地转出行为对其影响则不显著.耕地规模、物质投入是土地产出的影响因素.2)农户的土地转入行为对农户的劳动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农户的土地转出行为对其影响则不显著.耕地规模、物质投入、劳动力投入是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利用锡林郭勒盟入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草原流转对牧户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与未流转牧户比,流转牧户的家庭人均收入提高52. 4%,因此草原流转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相比较而言,草原流转更利于转出户收入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劳动力转移效应和学习效应的非牧增收机制在起作用。对于转入户而言,较小规模的草原转入对其收入影响并不显著,而较大规模的草原转入对其收入影响为正,这主要是因为规模效应和拉平效应的牧业增收机制在起作用,但就其平均水平来说,草原转入的增收效果有限,毕竟转入户的实际草原经营规模与最优草原经营规模之间差距过大。  相似文献   

14.
甘肃河西地区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地区之一 ,但近几年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人口增加对土地的持久压力 ,河西地区土地质量不断下降 ,要实现新世纪河西地区经济腾飞 ,实现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河西土地可垦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就成为重要议题 ,深入探讨河西荒地宜垦潜力也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基于 GIS技术 ,分析了河西可垦荒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 ,回答了荒地资源的沙漠化速率问题 ,讨论了在水分与土地利用模式两大限制因子的影响可能变化下河西荒地的动态垦殖潜力 ,为荒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绿洲区的粮食生产在干旱区的粮食生产、供求和粮食安全中一直处于重要的位置,本文基于人粮关系,运用土地资源承载力(LCC)模型,从分市和分县两个空间尺度上对河西走廊绿洲1985-2009年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5-2009年河西走廊绿洲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LCCI)介于0.690 ~ 0.894之间,其中,只有2000年和2001年处在0.875 ~l,其他年份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总体上处在富裕和盈余状态;从分市格局来看,1985-2009年河西走廊绿洲的土地资源承载力与总体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粮食盈余和人粮平衡的市多于严重超载的市;从分县尺度上来看,河西走廊绿洲土地资源承载力以粮食盈余为主,55%的县域处于不同程度的盈余状态,这些县域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中部和东部;人粮关系处于平衡的县域占全区的5%;40%的县域处于不同程度的粮食亏缺状态,需要大量区外调配.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奶牛家庭饲养生产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奶牛家庭饲养生产成本收益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内蒙古奶牛家庭饲养方式的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4年~2009年内蒙古奶牛家庭饲养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贡献为负;观测年份家庭饲养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平均技术效率为81.9%,同期小规模养殖实现了效率最优、规模最佳,因此,由散养向家庭适度规模养殖转变是转型期内蒙古奶牛家庭饲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弱化、主体缺位等都被认为是影响或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对此,国家也开始农地确权来强化农民对土地产权的拥有.同时,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阶层分化.在此背景下,测度农地确权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具体影响将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文中基于农民分化视角,利用天津市蓟县周边15个行政村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测算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农地确权政策对农地流转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研究,文中提出应当根据不同类型农户区别制定产权保障制度、完善土地权能结构、逐步弱化农地的社保功能并强化其资产功能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土地发展权和要素贡献理论构建农地非农化中土地增值收益及合理分配测算模型,以经济欠发达地区河南省的典型土地征收-出让样点为核算单元,对各城市住宅、商业和工业等用地类型土地增值收益及合理分配比例进行测算和比较。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类型土地的增值收益差异较大,商业用地增值收益普遍高于住宅和工业。同时土地增值收益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在区域层面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高土地增值收益高、经济发展水平低土地增值收益低"的特征,在城市内部区位条件较好、基础设施完备区段,其土地增值收益也较大;2)在现状的分配体制下,农民和政府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的比不足1:9,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远远低于政府;3)在农地发展权和要素贡献分配原则的框架下,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应分配到的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比例介于35-45%之间,政府应得到的合理比例介于55-65%之间。  相似文献   

19.
节水型社会(WSS)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文中在分析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甘肃省河西地区为例,深入分析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框架内容、节水措施及节水效果。研究表明:1)河西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农业节水为重点,涵盖了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众多部门和领域。通过多种节水措施的实施,近10余年来河西地区用水总量已趋于稳定,用水弹性系数明显下降,基本实现了用水零增长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2)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河西地区农业用水明显下降,保证了城镇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的增长,用水结构明显优化;3)河西地区通过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和改进田间灌溉技术,有效降低了农田灌溉用水的损失,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4)近10余年来,河西地区单位产值用水量持续降低,用水效率和效益逐年提高,表明结构调整和技术要素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因素。伴随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用水增长的状况将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村民关联对农地利用的影响,研究中开发了李克特量表、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为例,在科学测度村民关联度的基础上,探究村民关联对农地流转意愿和农地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情感关联、认知关联、经济关联和行动关联四个村民关联维度对农地流转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6、0.58、0.38和0.20,对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9、0.39、0.21和0.32,四个维度正向影响农地流转意愿和农地规模经营意愿,提高村民关联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农地规模经营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