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选择适用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盲蝽的诱测灯具,准确掌握棉田盲蝽种群发生动态,2011-2014年选择频振12号灯、16号灯、18号灯、绿光灯和黑光灯,以常用的黑光灯为对照,在两大棉区的10个省12个站点进行了诱测试验。结果显示,在以绿盲蝽为优势种的黄河流域,16号灯和12号灯诱虫量分别是黑光灯诱虫量的4.5倍、3.6倍,18号灯和绿光灯分别是黑光灯的1.7倍和1.3倍;在以中黑盲蝽为优势种的长江流域,绿光灯诱虫量是黑光灯的3.9倍,12号灯、16号灯、18号灯诱虫量分别是黑光灯的1.3倍、1.5倍和1.9倍。各地盲蝽优势种和虫量动态较好地反映了两大棉区盲蝽田间种群结构。在黄河流域棉区,可诱到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以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为优势种,局部地区苜蓿盲蝽和三点盲蝽种群比率较高;在长江流域棉区,可诱到中黑盲蝽、绿盲蝽、三点盲蝽、牧草盲蝽,以中黑盲蝽为优势种,北部地区绿盲蝽种群比率较高。因此,黄河流域棉区推荐优先使用频振16号灯和12号灯,其次是频振18号灯,不推荐使用黑光灯;长江流域优先使用绿光灯,其次是频振18号灯、16号灯和12号灯,黑光灯亦可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棉盲蝽测报调查方法、选择适宜的调查工具,2011年和2012年选择频振12#灯、16#灯和黑光灯,在河北沧县和山东郓城进行棉盲蝽成虫诱测试验。试验证明,频振12#灯、16#灯下见虫早、峰型明显,诱集效果明显好于黑光灯,且诱虫曲线较好地反映了田间棉盲蝽种群消长规律。因此,频振12#灯、16#灯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作为棉盲蝽成虫的测报工具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沧县是个农业大县,病虫害种类繁多。县植保站很重视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用黑光灯诱测害虫已进行了20年。2002年开始使用佳多牌智能型虫情测报灯(简称佳多测报灯)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并与普通测报黑光灯(简称普通黑光灯)就诱集害虫种类、数量、发生期及高峰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佳多测报灯与普通黑光灯诱集害虫的种类相近,但诱虫数量大于普通黑光灯,蛾峰日明显。此外,因佳多测报灯采用了光控开关,雷雨天自动关灯等优点,减轻了测报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优化了测报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2005年佳多测报灯与普通黑光灯诱测结果比较如下。1诱蛾种类2…  相似文献   

4.
2015—2017年,在河北献县枣树园、河南原阳苜蓿地、河南新乡和河北廊坊棉花田,评价了太阳能杀虫灯对盲蝽成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供试太阳能杀虫灯可有效诱捕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成虫,单日平均诱虫量为2.09~6.72头/灯,峰日诱虫量高达40头/灯。灯上成虫数量变化趋势与田间消长动态基本一致,可用于盲蝽成虫种群的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不同颜色粘虫板对绿盲蝽、中黑盲蝽和赤须盲蝽的诱集效果,于2010和2011年的6—10月,用青色、绿色、蓝色、黄色、白色5种颜色粘虫板在山东省棉田内进行诱集试验。结果表明,各粘虫板全年监测中都是6月诱集棉盲蝽数量最多,10月最少,且绿盲蝽的种群数量显著高于中黑盲蝽和赤须盲蝽。不同年份、月份、田块,不同颜色粘虫板的诱集效果不一致,2010年田块1中的绿色、青色和绿色粘虫板诱集的绿盲蝽、中黑盲蝽和赤须盲蝽最多,分别为91.0、2.6、5.8头/板,2011年田块2中的黄色、青色粘虫板诱集的绿盲蝽、中黑盲蝽最多,分别为263.0、3.2头/板,田块1中的白色粘虫板诱集赤须盲蝽最多,为12.4头/板。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份、月份、田块、粘虫板颜色对绿盲蝽和赤须盲蝽的诱集量有显著影响,月份和粘虫板颜色对中黑盲蝽的诱集量有显著影响。通过对2年5块棉田的诱捕效果综合排序,黄色粘虫板诱集绿盲蝽效果相对最好;绿色粘虫板诱集赤须盲蝽效果相对最好;5种颜色粘虫板诱集中黑盲蝽的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应用绿盲蝽性信息素盒,对棉田中绿盲蝽的种群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棉田绿盲蝽预测预报中,绿盲蝽性信息素盒是替代黑光灯或频振式测报灯的理想工具,并且可以在棉田绿盲蝽综合防治中的一种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7.
稻飞虱及黑肩绿盲蝽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稻飞虱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2012和2013年在广西兴安县应用探照灯诱虫器对稻飞虱及黑肩绿盲蝽进行了分时段监测。结果表明:稻飞虱和黑肩绿盲蝽年度间扑灯量有所不同,夜晚扑灯类型属于整夜扑灯型,晚上一般有1~2个扑灯高峰。2012年稻飞虱和黑肩绿盲蝽、2013年白背飞虱在迁入高峰期扑灯高峰不固定,2013年褐飞虱扑灯高峰主要集中在19:30~21:00时段,黑肩绿盲蝽2013年扑灯高峰主要集中在00:00~01:30和01:30~03:00时段。稻飞虱和黑肩绿盲蝽迁出高峰期及黑肩绿盲蝽本地活动期扑灯高峰主要集中在前半夜,稻飞虱本地活动期扑灯高峰主要集中在前半夜和04:30~06:00时段。  相似文献   

8.
天敌伴迁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行为学意义,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Reuter)捕食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St?l)的卵和低龄若虫,因此,明确迁飞习性及其与褐飞虱的伴迁关系,有助于指导褐飞虱的综合治理。2008-2012年在广西兴安县设置探照灯和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黑肩绿盲蝽和褐飞虱的季节性消长动态。结果发现,黑肩绿盲蝽在两种灯下的始见期都迟于褐飞虱,相同时间段内两者的诱集量呈显著正相关;7月下旬至8月下旬是黑肩绿盲蝽的发生高峰期;蝽虱比达到或超过1:1.1时对褐飞虱的种群发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灯诱黑肩绿盲蝽种群中性比一般大于1:1。  相似文献   

9.
黑光灯是诱测农林害虫的主要工具。近几年来,一些单位为了灯具的安全,将灯设在院内,为避免建筑物遮光等影响常提高黑光灯的位置,同时在灯下砌一砖台放集虫箱。这样做,每天得搬着梯子上、下取虫,很不方便。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85年对院内黑光灯的组装方法进行了革新。就是在漏斗和集虫箱之间,用一根长的导管连接起来,拉长集虫箱与漏斗的距离,使集虫箱的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盲蝽食诱剂中试产品进行了田间诱捕效果评价。结果表明,丙烯酸丁酯和丙酸丁酯按质量比3∶1配制的食诱剂对盲蝽成虫诱捕效果明显,诱捕量显著高于对照。2015年河北黄骅苜蓿田中,该食诱剂配方对盲蝽成虫的总诱捕量是对照的3.9倍,2016年河南新乡和河北廊坊绿豆田、河北廊坊棉花田中该食诱剂诱捕盲蝽总量分别是对照的55.3倍和39.0倍、15.6倍,均显著高于对照。诱捕到的盲蝽种类有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和苜蓿盲蝽,苜蓿田优势种苜蓿盲蝽和绿盲蝽、绿豆和棉花田优势种绿盲蝽的诱捕量同样显著高于对照。这表明,盲蝽食诱剂对田间盲蝽成虫具有明显的诱捕效果,可用于盲蝽成虫种群的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11.
对河北省重点测报站2003~2005年佳多虫情测报灯与黑光灯诱测的主要害虫数据分析对比,提出了2种测报灯对主要害虫诱测数据的对应转化模型。同时,对主要害虫成虫的发生期、发生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新疆棉田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Linnaeus)的空间分布型,于2012-2014年对新疆喀什地区棉田牧草盲蝽种群数量进行了系统调查,应用5种聚集度指数、Iwao m*-m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法则分析判定牧草盲蝽成虫、若虫及整个种群(成虫和若虫)在棉田的空间分布型,并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聚集原因。结果表明,牧草盲蝽成虫、若虫及整个种群的久野指数C_A0、负二项分布参数k0、丛生指数I0、聚块指数m*/~-1,表明三者在新疆棉田均呈聚集分布。且牧草盲蝽成虫和若虫的Blackith聚集均数λ2,说明二者在棉田的聚集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Iwao m*-m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牧草盲蝽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α0、β1);Taylor幂法则分析结果表明,牧草盲蝽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在棉田更趋向于聚集分布,聚集度依赖于密度。  相似文献   

13.
诱虫双波灯是继紫外灯、白炽灯和黑光灯之后的最新诱虫光源。它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根据我国多年的诱虫经验自行研制而成的。 一、双波灯的原理与设计 研究表明,昆虫对单色光的趋光峰值在365nm,450nm和525nm处,对光谱的反应带较宽。如诱虫光源同时具备长、短两个光波的波长系列,就能更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近两年来虫情测报灯下棉盲蝽的种类、数量和消长规律,并提出了其诱虫规律在测报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诱幻杀虫灯对两种棉花田盲蝽蟓的诱杀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随着抗虫棉的逐步普及,棉盲蝽蟓已经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造成严重的损失.我区棉盲蝽蟓主要以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为主,为了探索出一奈安全、无毒、无污染、低成本的防治途径,2010年进行了诱幻杀虫灯杀盲蝽蟓效果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2瓦电子诱幻杀虫灯对绿盲蝽的诱杀效果明显优于16瓦电子诱幻杀虫灯;16瓦电子诱幻杀虫灯对...  相似文献   

16.
根据当年棉花害虫调查,观察数据,气象要素及棉花生育状况,结合历史资料进行棉花害虫预报,是棉花害虫测报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实际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影响测报的准确性。一、诱测工具测报灯由黑光灯替代以往的白炽灯、日光灯,由于诱虫效果的不同,年度间诱虫量可比性差。有的测报站黑光灯设在城郊、村镇附近,受照明用电、工业用电和高层建筑的影响,诱虫效果差,不能反映田间实际发生情况。在黑光灯使用时间上,过去没有统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药方式下吡虫啉对棉田绿盲蝽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吡虫啉对绿盲蝽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2011—2012年连续两年采用种子包衣、颗粒剂穴施和灌根处理棉花,并结合种植绿豆诱集带的方式,研究其对棉田绿盲蝽种群动态的影响。在吡虫啉有效成分用量为1 500 g/hm2时,棉花颗粒剂穴施+绿豆诱集带颗粒剂穴施、灌根和颗粒剂穴施3种处理,对棉田绿盲蝽种群数量控制作用较好,自棉花苗期至8月中旬花铃期百株绿盲蝽数量分别为12、15、17、8、19头,均低于为害经济阈值,控制有效期接近110 d;在吡虫啉有效成分用量为900 g/hm2时的棉花颗粒剂穴施、灌根处理以及吡虫啉有效成分用量为675 g/hm2的棉花种子包衣+绿豆诱集带种子包衣处理,对棉田绿盲蝽种群数量控制作用次之,控制期在100 d左右。单一棉花种子包衣处理控制效果低于上述处理,持效接近90 d。各处理对棉叶受害指数减退率的影响与其对绿盲蝽种群数量的控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棉田吡虫啉颗粒剂穴施及液体制剂灌根施药是控制绿盲蝽为害的有效施药手段。  相似文献   

18.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牧草盲蝽发生与为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仁福  王伟  刘海洋  姚举 《植物保护》2018,44(3):172-176
为明确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Linnaeus)发生及为害的影响,2014-2015年采用目测法对单作棉田、扁桃棉花间作(东西)田、扁桃棉花间作(南北)田3种类型棉田牧草盲蝽发生与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3种类型棉田牧草盲蝽种群动态趋势基本一致且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对3种类型棉田牧草盲蝽不同虫态百株累计虫量而言,单作棉田成虫、若虫和成若虫累计数量均显著高于2种间作类型的棉田,单作棉田百株棉花棉铃被害率亦显著高于2种间作类型棉田。对2种类型的间作棉田,扁桃棉花间作(东西)田牧草盲蝽各虫态的种群数量和棉铃被害率均低于扁桃棉花间作(南北)田,其中2015年各虫态的种群数量达到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相较于单作棉田,扁桃棉花间作不利于棉田牧草盲蝽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9.
2016年4—10月,于害虫发生盛期在茶园用黄色、绿色、蓝色、青色和白色5种颜色粘虫板对黑刺粉虱、小贯小绿叶蝉、茶棍蓟马、绿盲蝽、茶细蛾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黄色粘虫板对黑刺粉虱的诱集效果最好,黄色、绿色粘虫板对小贯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色板,蓝色粘虫板对茶棍蓟马的诱集效果最佳。2016年绿盲蝽、茶细蛾发生数量较少。其中,绿色粘虫板对绿盲蝽的诱捕效果最好。不同颜色粘虫板对茶细蛾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总体上,黄色粘虫板对茶园害虫诱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2004-2006年连续3年应用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和传统普通黑光灯对草地螟种群监测和诱杀结果表明,两种诱虫灯均可有效监测草地螟种群动态,自动虫情测报灯对高密度草地螟种群诱杀效果显著,诱蛾量明显高于普通黑光灯的,而普通黑光灯对低密度种群诱杀较为有效。两种灯光诱捕器监测的草地螟种群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每天诱蛾数呈极显著相关(r2004=0.973、r2005=0.990和r2006=0.981,p<0.01),但黑光灯下草地螟种群始见期较早而终见期较晚。两种灯下诱捕的草地螟雌蛾数均大于雄蛾数,但灯光诱捕器之间诱捕的草地螟雌雄性比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