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有效控制东方绢金龟对金银花的为害, 并筛选出绿色、安全的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应急性化学药剂, 本研究通过室内筛选测定了15种生物及化学农药对东方绢金龟成虫和幼虫的生物活性, 并评价了3种生物药剂对该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 东方绢金龟幼虫对多数药剂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成虫。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和苏云金杆菌G033A仅对东方绢金龟幼虫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 而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对东方绢金龟成虫和幼虫均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2亿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颗粒剂15 kg/hm2和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G033A可湿性粉剂7.5 kg/hm2处理对金银花东方绢金龟幼虫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7 d防效分别达到了78.81%和68.28%。综上所述, 防治金银花东方绢金龟成虫应以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为主, 防治幼虫时, 可选择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或苏云金杆菌G033A等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2.
针对苹果黄蚜防治药剂类型单一、药剂敏感性下降等问题,采用浸叶法开展几种药剂对苹果黄蚜室内毒力测定,并用共毒系数法进行联合毒力评价。结果显示,氟啶虫胺腈和阿维菌素在8∶1~1∶8、氟啶虫胺腈和吡虫啉1∶1、氟啶虫胺腈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4∶1~1∶4配比范围对苹果黄蚜有增效作用,3种组合最佳增效比均为1∶1。田间应用结果显示,药后3~21 d,22%氟啶虫胺腈SC单剂对苹果黄蚜防效达94.77%~99.40%;22%氟啶虫胺腈SC分别与5%阿维菌素EC、70%吡虫啉WG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按有效成分1∶1混配后对苹果黄蚜防效达86.43%~97.00%,均显著高于相应单剂对照,持效期可达21 d。推荐采用氟啶虫胺腈单剂及氟啶虫胺腈与阿维菌素、吡虫啉或高效氯氟氰菊酯混配剂作为替代药剂防治苹果黄蚜。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防治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的有效药剂,用浸虫法测定了7种药剂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分别采用浸虫法、浸叶法、药膜法测定了7种药剂对其成虫的毒力,并通过大田试验作了进一步验证。浸虫法测得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成虫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1.38 mg/L;浸叶法测得辛硫磷毒力最高,为42.05 mg/L;药膜法测得毒死蜱毒力最高,为18.51 mg/L。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毒力值变化最大,浸虫法毒力是浸叶法毒力的61.86倍;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腈在3种生测方法中毒力相当,但均较低。丁硫克百威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7.29 mg/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35%辛硫磷微囊悬浮剂4 500 g/hm2(有效成分,余同)防效达80.66%,对花生的保果、增产幅度分别为77.90%、17.56%;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2 250 g/hm2、20%丁硫克百威乳油3 000 g/hm2与辛硫磷防效相当,且显著高于其它药剂。因此,选用以上药剂于7月中下旬花生封垄前田间灌墩可以有效减轻暗黑鳃金龟为害。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15%三唑磷微乳剂与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混合使用对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15%三唑磷微乳剂125mL/667m2 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10mL/667m2校正防效为76.3%~97.7%;15%三唑磷微乳剂100mL/667m2 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10mL/667m25d的校正防效也在90%以上,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0%毒死蜱乳油(新农宝)75mL/667m2的防效(67.1%)。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新型杀虫剂溴虫氟苯双酰胺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采用喷雾法和浸叶法在室内研究了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SC)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性,并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控制效果研究。室内试验结果表明,10%溴虫氟苯双酰胺SC喷雾处理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孵化率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高初孵幼虫的死亡率(P<0.05),各处理校正死亡率均高于78.26%。同时,10%溴虫氟苯双酰胺SC对3龄和5龄幼虫均有较强的活性,处理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90%,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死亡率升高。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10%溴虫氟苯双酰胺SC处理后1 d和7 d防效均可达96.33%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7%甲维盐微乳剂(ME)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药后14 d各处理防效为41.71%~66.32%,其中10 mL/667m~2处理与对照药剂5.7%甲维盐ME防效相当。研究表明,10%溴虫氟苯双酰胺SC可以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且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建议每667 m~2使用制剂10~15 mL,防治适期为草地贪夜蛾卵孵化盛期及低龄幼虫期。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如皋市部分花椰菜田小菜蛾、菜青虫混发、重发,常用药剂防效下降,为筛选替代药剂,于2022年开展了田间施药试验,比较不同药剂处理对两种害虫的防效。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菜青虫均具较高防效,药后3~12 d虫口防效为90.95%~100%,虫螨腈处理防效相对较低,但在药后12 d也达到94.29%。不同处理对小菜蛾防效的差异较大,其中以溴虫氟苯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处理的防效较高,药后6~12 d防效均在98%以上,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甲维·茚虫威、甲维盐单施处理防效居次,药后12 d防效维持在90%左右;甲维·虫螨腈、虫螨腈单施处理对小菜蛾的速效性与持效性均较差,药后3 d防效分别为59.02、49.31%,药后12 d防效分别为46.01%、38.40%,不建议用于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用25 g/L溴氰菊酯、40%氧乐果乳油、啶虫脒、40%辛硫磷、80%敌敌畏乳油、茶皂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杀螟硫磷等药剂对星天牛幼虫进行浸泡处理,并研究了部分药剂的混配浸泡效果,得出结果:溴氰菊酯500倍、溴氰菊酯500倍+啶虫脒500倍、辛硫磷500倍+敌敌畏500倍处理星天牛幼虫15 min,4d后幼虫死亡率达到100%。在对红枫嫁接苗中星天牛幼虫的药剂浸泡试验中,溴氰菊酯500倍处理在浸泡48 h、辛硫磷500倍+敌敌畏500倍处理在浸泡36 h都可完全杀死星天牛幼虫。  相似文献   

8.
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系统地评价新药剂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及环境因素对其应用效能的影响,在室内,建立了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幼虫的敏感毒力基线,测定了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卵的活性,测定了温度、龄期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持效性,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具有较高的触杀毒力,48hLD50为0.45μg/头。用64mg/L丁烯氟虫腈药液浸渍,对小菜蛾卵的孵化抑制率为46.24%,且初孵幼虫存活率明显降低;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1~2龄幼虫的毒力较高,3龄以后随虫龄增大,敏感性降低;温度对丁烯氟虫腈毒力发挥有显著影响,表现明显的正温度系数效应,温度从15℃上升到32℃,毒力增强15.49倍。持效性试验表明,64mg/L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在84%~95%之间,持效15天以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以5%丁烯氟虫腈乳油1200倍液施药,药后1天防效达76%以上,药后7天在88%以上,与相同用量的同类药剂氟虫腈无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二点委夜蛾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和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6种药剂中筛选防治二点委夜蛾效果较好的6种药剂进行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敌敌畏、毒死蜱、辛硫磷对成虫的触杀效果较好;甲维盐、毒死蜱、敌敌畏、辛硫磷、茚虫威胃毒作用较强,试虫死亡率均在94%以上。其中茚虫威防效可达97.22%。甲维盐、辛硫磷、毒死蜱、茚虫威、敌敌畏和敌百虫对二点委夜蛾3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0.22、5.91、10.93、14.23、123.77、196.95 mg/L。  相似文献   

10.
毒死蜱·氟虫腈16%乳油防治水稻害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氟虫腈16%乳油杀虫谱广,是水稻害虫总体防治的理想药剂.毒死蜱·氟虫腈16%乳油100mL/667m2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达97.2%,保叶效果达95.9%,显著优于氟虫腈;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达95.8%,保穗效果达93.3%,与氟虫腈相当;毒死蜱·氟虫腈16%乳油80mL/667m2,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在70%以上,持效期达15d,显著优于氟虫腈.  相似文献   

11.
浙西北单季稻区稻飞虱药剂防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种药剂防控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30%混灭.噻乳油80mL/667m2、18%吡.噻可湿性粉剂50g/667m2、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g/667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g/667m2、40%毒死蜱乳油100mL/667m2药后7d对单季稻五(3)代稻飞虱均有较好的总体防治效果,分别为97%、95%、96%、93%、90%,5%氟虫腈悬浮剂40mL/667m2的防效仅为63%,极显著低于其他药剂防效;其中,各处理对白背飞虱校正防效分别达97%、96%、97%、96%、90%、59%,以氟虫腈处理效果为显著低;对褐飞虱校正防效分别达97%、94%、96%、70%、92%、91%,以吡虫啉处理防效为显著差。在稻田以白背飞虱为主发生时,以选用混灭.噻、噻嗪酮、吡.噻、吡虫啉、毒死蜱处理为好,以褐飞虱为主发生时,则以选用混灭.噻、噻嗪酮、吡.噻、毒死蜱、氟虫腈处理为好,不宜使用吡虫啉处理。并且噻嗪酮、混灭.噻、吡.噻、吡虫啉处理区蜘蛛量相对较高,对稻飞虱的持续控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明确氟啶虫胺腈对枸杞棉蚜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采用浸虫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在田间进行小区药效试验。氟啶虫胺腈对枸杞棉蚜的LC50值为77.6215 mg/L。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在田间对枸杞棉蚜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55.56、83.33、111.11 mg/L在药后3、7、14 d的防效分别为72.38%~78.96%、80.15%~92.59%、79.71%~93.09%。药后7 d低剂量处理防效低于对照处理,其他处理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吡虫啉的防效,且各剂量处理均对枸杞树安全。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枸杞棉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对二斑叶螨防治具有增效作用的药剂组合,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依维菌素与氟啶虫酰胺、噻虫嗪分别混配后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毒力变化,并进行药剂混用防治田间二斑叶螨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处理24h后,依维菌素与氟啶虫酰胺以有效成分1∶19、2∶18、3∶17混配的共毒系数为162.47~311.63,依维菌素与噻虫嗪以有效成分1∶19、3∶17、4∶16、5∶15混配的共毒系数为136.04~173.91,增效作用明显。基于上述组合开展田间药剂桶混防螨试验,0.5%依维菌素乳油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分别混用,药后3 d防效均在85%以上,药后7~10 d防效均在90%以上;药剂组合的速效性优于0.5%依维菌素乳油,持效性优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药剂,选择甲维盐单剂及复配制剂,设置常量和减量施用处理,进行玉米田药效验证。结果表明,药后3、7、10 d,各施药处理均表现出一定的防效,其中,复配剂25%甲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常量处理的防效接近或显著高于甲维盐单剂;12%甲维·氟酰胺微乳剂+激健、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15%茚虫威乳油两减量(较常规用量减少20%)处理在药后3 d防效稍差,药后7 d防效分别升至94.71%、87.07%,药后10 d防效均达到95%以上。各药剂施用10 d后,相应处理区草地贪夜蛾幼虫存量减少,玉米最初受害状大程度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二化螟在湖南省水稻上为害严重,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上升,需筛选高效替代药剂。通过田间施药试验,比较不同类型药剂的防治效果。第2次药后16 d,混剂或复配剂防效较高的有5%环虫酰肼悬浮剂50 mL/667m~2+20%三唑磷乳油150 mL/667m~2,残虫防效达92.00%,10%阿维·甲氧虫酰肼悬浮剂100 mL/667m~2防效达90.67%,35%水胺硫磷乳油100 mL/667m~2+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60 mL/667m~2防效达89.33%;单剂防效较高的有5%环虫酰肼悬浮剂100 mL/667m~2,防效达89.33%,5%丁虫腈乳油200 mL/667m~2防效为88.00%,40%毒死蜱乳油100 mL/667m~2防效为85.33%。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对稻田常见有益节肢动物的安全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将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3 000、6 000倍浸渍水稻叶片,接稻纵卷叶螟幼虫24 h死亡率在40%左右, 96 h死亡率达100%。稻田小区和大面积示范试验结果显示:药后14 d,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90.59%、97.07%,高于药后4、7 d的防效。其防效好于氟虫腈、虫酰肼+辛硫磷。田间与施药前相比,药后14 d球腹蛛显著增加,微蛛、狼蛛的数量及蜘蛛总量无显著差别。室内测定,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黑肩绿盲蝽及稻虱缨小蜂的死亡率在0~6.67%。上述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有很好的防效,且对稻田有益节肢动物安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氟虫腈·毒死蜱18%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为对照药剂,测定了氟虫腈·毒死蜱18%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包衣花生种子后氟虫腈和毒死蜱在花生根际土壤和根系中的剂量动态及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包衣种子播种后微囊化可以显著延缓毒死蜱和氟虫腈在花生根际土壤中的降解,在相同剂量下氟虫腈·毒死蜱18%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处理中在花生根际土壤和根系中氟虫腈和毒死蜱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微囊化制剂。在药种比1∶100或1∶50条件下,用氟虫腈·毒死蜱种子处理微囊18%悬浮剂对花生种子包衣即可在整个花生生育期对蛴螬有效控制,防治效果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试验表明,毒死蜱·噻虫嗪30%水乳剂对水稻稻飞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用药量80mL/667m2药后7、14d的总校正防效分别达90.4%和86.1%,与对照药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3g/667m2的防效相当,明显优于对照药剂毒死蜱40%乳油100mL/667m2的防效。该药剂不但防效理想、持效期较长,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不同杀虫药剂对水稻“两迁”害虫田间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化学防治药剂缺乏的现状,2013年对新烟碱类、三嗪酮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类、氨基甲酸酯类等6种杀虫药剂对褐飞虱以及双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缩氨基脲类、有机磷类等9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施药后5 d和10 d,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噻虫嗪、吡蚜酮对褐飞虱的防效分别为77.9%~90.9%和77.0%~90.5%,异丙威和噻嗪酮防效分别为40.1%~65.9%和20.6%~49.9%,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吡蚜酮与异丙威、噻嗪酮防效差异显著。施药后14 d,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防治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都在80%以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为71.3%,溴氰虫酰胺、稻散×毒死蜱、丙溴磷保叶效果为62.2%~69.9%,茚虫威、四氯虫酰胺与丙溴磷差异显著;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丙溴磷、稻散·毒死蜱杀虫效果都在90%以上,与溴氰虫酰胺防效61.9%差异显著。建议在实践中,可轮换使用噻虫嗪、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防治褐飞虱,轮换使用双酰胺类、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氰氟虫腙、有机磷类防治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20.
为了延缓麦蚜抗药性和降低杀虫剂使用量,本研究筛选了具有增效作用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复配比例,并研究了增效复配剂对麦蚜的田间防治效果。浸叶法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麦蚜的LC50为25.01 mg/L,烯啶虫胺对麦蚜的LC50为28.21 mg/L。通过最佳增效配比的筛选,发现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有效成分比为1.3∶1、1∶1.1、1∶1.7、1∶10.2时,对麦蚜的毒效比分别为1.28、1.49、1.64、1.50,表现为增效作用。深入研究发现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有效成分为1∶4.5、1∶7.5和1∶10.2的混配组合的共毒系数均显示了显著增效作用,其中,当高效氯氟氰菊酯与烯啶虫胺有效成分比为1∶7.5时,混配剂的LC50为5.22 mg/L,共毒系数达到532.61。按有效成分比1∶7.5,将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与2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混用后,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后1、3 d和7 d,混配剂的防效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单剂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在药后1 d,混配剂的防效高于烯啶虫胺单剂的防效,在药后3 d及7 d,混剂与烯啶虫胺单剂的防效没有显著差异。混配剂的防效在药后7 d内不断上升,其中药后7 d防效达到92.98%。混配剂的使用可以达到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减量的目的,同时保证了对麦蚜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