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北京市玉米的主要害虫,开展了全程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工作,推广以"一封两杀+赤眼蜂+理化诱控+立体应急防治"为主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对二点委夜蛾、黏虫等苗期害虫防治效果可达79.8%;对玉米螟、桃蛀螟等钻蛀性害虫防治效果可达84.5%;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次,减少化学农药用量60%以上;玉米售价增加50%,节本增效1 410元/hm~2。该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北京地区玉米害虫为害严重、化学药剂防效不理想问题,节约了农药与农田用水,保护了首都生态环境与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2.
豫西地区苹果蛀果害虫重发生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门峡市位于豫西丘陵山区 ,是全国苹果的主要产区。因受地理、环境条件影响 ,苹果病虫种类多 ,为害重。主要有叶螨、蚜虫、金纹细蛾、蛀果害虫和轮纹烂果病、早期落叶病。其中曾经得到有效控制的蛀果类害虫 ,再度呈严重发生为害趋势。1 豫西地区苹果蛀果害虫发生状况豫西地区苹果蛀果害虫在 80年代、90年代中期经过大面积的综合治理 ,得到了有效控制 ,虫果率一直保持在 3 %以下。自从 1 997年以来 ,以桃小食心虫为主的蛀果害虫再度猖獗 ,虫果率一般为 1 5%~ 2 0 %,偏远地区、管理粗放的果园 ,虫果率高达 50 %,苹果年产量损失为 90 0 0万…  相似文献   

3.
释放赤眼蜂防治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胁迫寄生和田间自然寄生相结合的办法,以筛选新疆南部荒漠绿洲生态区果园环境条件下对苹果蠹蛾有效的赤眼蜂蜂种,明确赤眼蜂对苹果蠹蛾的防控效果。结果显示经过高温驯化的耐旱松毛虫赤眼蜂对苹果蠹蛾有较好的寄生效果,室内外试验对苹果蠹蛾卵寄生率最高分别达到79.92%和30.16%,田间罩笼试验释放赤眼蜂最高防效可达83.48%。田间多点示范表明,采用释放赤眼蜂结合喷施生物源农药等为重点的果树主要害虫生物防治配套技术对果园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较好,蛀果减退率最高达74.34%,平均为56.58%,释放赤眼蜂配合双向迷向丝蛀果减退率达85.93%,化学防治为89.06%,连续释放赤眼蜂持续防治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究两种生物防治方法对黑龙江哈尔滨地区梨树蛀果害虫的防控效果及监测梨树蛀果害虫的发生动态.针对不同的蛀果害虫采用相应的防控方法,并监测不同处理下害虫发生动态与数量.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梨园内一年有3次发生高峰,桃小食心虫有2次发生高峰.梨小食心虫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7月...  相似文献   

5.
苹果园棉铃虫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3a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棉铃虫已成为豫西苹果园主要蛀果害虫之一。其蛀果盛期为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试验明确,棉铃虫对果园常用药剂对硫磷已产生抗性,防效较差,用40%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20%氰久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保果效果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6.
苹果蠹蛾 (Laspeyresiapomonella)又称苹果小卷叶蛾 ,是库车县苹果、梨的主要害虫。对果树的为害十分严重。据调查 ,一般果园果熟期蛀果率达 1 6%以上 ,管理粗放的老果园、混合园果熟期蛀果率常在 4 0 %以上。幼虫蛀果导致大量落果 ,果实的品质下降 ,产量大幅度降低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为此 ,1 991~ 1 999年笔者对其为害发生特点及防治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1 为害症状以幼虫为害果实。初孵化幼虫在果实或叶片上四处爬行 ,寻找适合蛀入部位 ,开始蛀果时 ,并不吞食所有咬下的碎屑 ,而是仓促…  相似文献   

7.
杧小果普瘿蚊发生为害情况与全程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调查研究了新型害虫杧小果普瘿蚊(Procontarinia fructiculi Jiao,Wang,BuKolesik)的发生为害情况及其全程防控技术。结果表明,杧小果普瘿蚊为害主要集中在12月中旬至翌年4月下旬的杧果初花期至幼果形成期,主要以幼虫为害嫩梢、花梗、花蕾和幼果。为害严重的果园幼果最高受害率在90%以上。不同品种受害程度有较大差异。主栽品种中,台农1号杧幼果最高受害率为91.53%,其次是桂热杧82号和桂热杧10号,最高受害率达80%以上,金煌杧和贵妃杧受害率在1%以下。45%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 000倍液和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对杧小果普瘿蚊的田间防效均稳定在70%以上;翻耕+地面施药+地面防草席全覆盖+初花期施药3次综合防控措施防效达95.35%;冬季清园+挂黄板+初花期施药3次综合防控措施防效达86%以上,初步集成了杧小果普瘿蚊田间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2016—2017年,在江苏如东开展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采用"种子处理+生态调控+生化控制"技术模式,以性诱剂诱杀、释放赤眼蜂、种植香根草为核心技术,配合科学用药。结果表明,应用性诱剂+赤眼蜂+香根草集成技术,对水稻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防效均达90%以上,与常规化防无显著差异;各绿色防控处理平均化学农药用药量较农民常规化防对照减少60.7%以上;产量较常规化防对照增加0.6%,天敌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9.
剂量控制是迷向技术防控梨小食心虫的关键,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新型材料装置固体迷向丝和高剂量自动信息素喷施系统对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期,以期探讨新型材料和释放技术在害虫迷向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性信息素在傍晚18:00―20:00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量占全天的93.7%,田间虫量监测以绿色粘胶诱捕器效果较好。常规化学防治处理区对梨小食心虫的平均诱蛾量为42.13头,平均蛀果率为2.64%,相对于常规化学防治处理区,新型材料固体迷向丝、高剂量自动信息素喷施系统处理区平均诱蛾量分别为1.00头、5.31头,对成虫的迷向率分别为91.84%~100%、70.86%~98.25%,平均为97.96%、91.41%,平均蛀果率分别为0.81%、0.95%,在8月采果期的蛀果防治效果分别达85.79%、77.16%,防控持效期可达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0.
迷向防治技术对苹果蠹蛾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甘肃省12个苹果蠹蛾发生县区,研究了迷向防治技术对苹果蠹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种群密度较低(平均蛀果率在1%以下)的果园(连片面积17hm~2),采用迷向防治技术,即在诱捕到第1头苹果蠹蛾成虫(4月末5月初)后进行第1次悬挂迷向条(120~150根/hm~2),7月中旬进行第2次补充悬挂,可有效控制苹果蠹蛾为害,成虫诱蛾量和蛀果率分别较对照下降90.8%和92.6%,成虫无明显的诱集高峰;采用迷向防治的果园,增加化学防治次数,对防治效果影响不显著(P0.05)。本研究证实苹果蠹蛾迷向防治技术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虽然防治成本相对较高,但减少了环境污染,是未来值得推广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杏园蛀果害虫发生期,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诱捕研究了新疆南部地区杏园蛀果害虫发生的种类,结果表明,新疆南部地区杏园蛀果害虫共有4种,分别是李小食心虫Grapholitha funebrana Treitschke、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和桃条麦蛾Anarsia lineatella Zeller,其种群数量分占87.41%、3.81%、2.51%和6.27%;李小食心虫种群数量显著大于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和桃条麦蛾,为主要种类;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和桃条麦蛾为次要种类。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1.2%烟碱·苦参碱乳油(烟碱0.7%,苦参碱0.5%)和5%杀铃脲悬浮剂药后1 d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分别为95.02%、78.09%和20.15%;药后5 d,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防治效果分别为89.71%和80.30%,无显著差异。综上,新疆南部地区杏园优势蛀果害虫为李小食心虫,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可作为防控用药。  相似文献   

12.
性诱技术是应用于果园的一种无公害、绿色防治技术。梨小食心虫是江西省梨产区的一种主要害虫,为了寻求适时有效的防治方法,于2012年,利用性诱剂迷向散发器(即迷向丝)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性诱剂迷向法可使98%以上的梨小食心虫迷失方向,明显减少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数量,减少了被害果,蛀果率只有1.8%,比对照降低了13个百分点,从而增加了梨果产值,同时降低了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黄桃梨小食心虫的绿色防控技术,于浙江嘉善开展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迷向效果显著,对2、3代梨小食心虫迷向率分别达100%和99.83%,迷向区梨小食心虫蛀果率和蛀梢率显著低于常规化学防治区,蛀梢率显著低于化防套袋区。迷向区、常规化防区、化防套袋区的投入产出比依次为1∶12.69、1∶2.61、1∶2.45。应用迷向法显著降低了防虫成本,增加了收入,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此外,在调查中发现梨小食心虫为害桃树的主要部位集中在桃树树冠的上部。  相似文献   

14.
水果蛀果害虫是对水果危害最重,品质影响最大的一类害虫,许多国家为有效保护本国的水果生产安全,把蛀果害虫纷纷列入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为此,本文把二连浩特口岸出口水果常见的7种蛀果害虫做了详细介绍,分别从寄主、为害症状及蛀果害虫的卵、老熟幼虫、成虫的形态特征入手,指出了它们之间的不同,为快速、准确识别和检疫蛀果害虫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方法,为检疫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杨芳  孙桂琴  薛芳  郑吉发 《植物保护》2019,45(2):238-242
为建立黄栀子上绿灰蝶的绿色防控体系,我们根据绿灰蝶引起的产量损失率和经济阈值建立了绿灰蝶防治指标模型,比较了不同农业措施对3个栀子品种上绿灰蝶的控制效果及生物和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3个栀子品种中黄栀子受绿灰蝶的为害最严重,受害率为38.3%。采取绿色防控处理,即每年12月初修剪并在来年3月中旬中耕除草的黄栀子上绿灰蝶的蛀果率最低;4种生物药剂中苏云金杆菌32 000 IU/mg WP 750倍液,3种化学药剂中90%敌百虫原药1 000倍液防效最高,分别达87.6%和85.1%,两种药剂单独使用时该害虫防治指标分别为4.44头/株和2.43头/株。  相似文献   

16.
蛀干蛀果害虫是威胁我国栎类森林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我国栎类植物蛀干蛀果害虫的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情况、高风险外来入侵性害虫种类及其寄生性天敌种类进行了综述。目前我国有150余种栎类植物蛀干蛀果害虫,其中以天牛科Cerambycidae害虫最多,有64属96种,其次为小蠹科Scolytidae害虫,有13属29种;有10余种高风险入侵性害虫需加以重点防范;这些害虫的寄生性天敌目前仅报道了20余种。今后应在栎类植物蛀干蛀果害虫的分布区系、天敌资源调查、害虫及其天敌遗传多样性和害虫暴发关键诱发因子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苤蓝连续3年绝收田,采用苤蓝主要生物学性状、产量、发病株率、防效及药剂成本等指标评价"土壤调理剂+枯草芽孢杆菌+S-诱抗素"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对苤蓝根肿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应用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后,苤蓝田发病株率和防效分别为56.00%和78.08%,当地常规防治的发病株率和防效分别为89.33%和48.85%,在药剂成本接近的情况下,苤蓝主要生物学性状优于当地常规防治,产量提高82.08%,可作为大田苤蓝根肿病全程绿色防控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8.
星天牛是柑橘类果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寄主植物种类多、发生范围广.本文根据星天牛的生物学特征与发生规律,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结合湖南省常德市柑橘种植与星天牛发生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星天牛的绿色防控策略,为常德市柑橘星天牛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绿色防控桃园梨小食心虫的为害,进行了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效实验。连片100×667m2以上的桃园,平均亩悬挂梨小食心虫迷向丝60枚,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各代成虫的迷向率可达96%以上,且持效期在4个月以上,对各代折梢防效在94%以上,蛀果防效在96%以上,全年用药次数减少4~7次。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桃树整个生育期梨小食心虫的为害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可有效减少农药防治次数和用药量,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安化县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应用实践与示范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化县"实施生态调控技术+轻控轻防技术+应急防控技术+区域统防统治"的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通过行政推动,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会,大面积示范推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持续防控茶叶病虫害、有效降低为害损失,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升茶叶内在品质,助力产业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