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黄脊竹蝗为重大林业害虫,多在竹林造成为害。2020年黄脊竹蝗从老挝、越南等地跨境进入中国云南省并在农区造成了严重为害。本文主要综述了黄脊竹蝗在我国发生的历史与现状、暴发的原因以及主要的防治措施,归纳了黄脊竹蝗不同发育阶段的有效防治措施,重点总结了利用生防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黄脊竹蝗的研究进展,为黄脊竹蝗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的交配行为及产卵量和产卵习性,本研究以扁穗雀麦(Bromus cartharticus)、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和芭蕉(Musa basjoo)作为寄主植物,室内饲养黄脊竹蝗,人工观察法观测其交配过程和交配次数及其产卵日节律,并观察3种寄主植物对其产卵量的影响,同时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卵块及卵粒形态大小。结果表明,黄脊竹蝗为一雌多雄交配,其交配多集中在14∶00—17∶00,1头雌虫最多与6头雄虫交配。产卵时间多集中在15∶00—18∶00,完成一次产卵需要70~95 min,产卵时假产卵孔数量接近于真产卵孔的2倍,产完卵后部分假产卵孔裸露于地面形成直径0.5~0.65 mm的孔。不同食物源其产卵量不同,芭蕉饲养的黄脊竹蝗产卵量最多,平均为125粒,扁穗雀麦次之,平均为107粒,而毛竹饲养的产卵量最少,平均为91粒。黄脊竹蝗的卵块呈红褐色,由卵盖、卵囊壁和卵室组成,长21~25 mm,宽4~5 mm,卵粒呈黄色,长5.43~6.75 mm,宽0.52~2.63 mm。研究结果明晰了黄脊竹蝗的交配行为和产卵...  相似文献   

3.
黄脊竹蝗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竹林地区。温度高低,对黄脊竹蝗的跳蝻和成虫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温度在32℃以上,跳蝻避入阴凉处;中午温度高时,成虫也有下大竹乘凉的习性。光的强弱对黄脊竹蝗的跳蝻上大竹的迟早有一定的影响。在野外,跳蝻喜欢栖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若用灯火引诱,对跳蝻和成虫的效果不大。黄脊竹蝗取食有一定的选择性,以毛竹、矮竹、淡竹最为喜食。其次是棕榈、水稻。对芭蕉也有取食。黄脊竹蝗的产卵,以东南方向的山腰间为最多。在山顶、山脚及向北的山腰产卵极少。最高到海拔780米也发现有卵,而以300—400米高度处产卵较多。蝗卵孵化日期,在小满节前后,此时正是新竹抽枝发叶之时。  相似文献   

4.
黄脊竹蝗因其繁殖力强、群居性、成群迁飞等特性使其成为竹林最具破坏力的害虫之一.本文针对我国黄脊竹蝗的发生事件、成灾原因、防治措施及受灾区域生态修复等方面开展了综述,最后展望了蝗灾监测预警和防控的发展趋势,以期对黄脊竹蝗的可持续绿色防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2020年黄脊竹蝗在云南暴发,各级部门采取有力行动,开展应急防控,有效控制了黄脊竹蝗扩散蔓延,保护了农作物生产安全。笔者简要介绍了黄脊竹蝗跨境迁入云南农区的为害概况和防治成效,总结了及时启动响应、明确防控重点、开展统防统治、夯实物资保障等方面的应急防控经验。同时对2021年的黄脊竹蝗防控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5年4月老挝琅勃拉邦省丰团县、烟康县暴发黄脊竹蝗为害,发生范围45 km2左右,老挝农业部门对此次蝗灾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并向中国政府请求技术帮助。云南省农业厅组织技术专家机防队员组成的工作组,携带相关物资装备赴老挝琅勃拉邦开展防治示范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等灭蝗技术援助工作。  相似文献   

7.
采用定量喷雾法测定了绿僵菌微胶囊悬浮液对黄脊竹蝗2龄跳蝻的室内毒力,同时应用绿僵菌微胶囊粉剂对林间黄脊竹蝗跳蝻进行防治,并且评估了绿僵菌微胶囊粉剂对黄脊竹蝗天敌红头芫菁的种群数量影响。结果显示绿僵菌微胶囊粉悬浮液对黄脊竹蝗幼虫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10μg孢子/mL浓度下对2龄跳蝻的LT50为4.56 d,僵虫率达到93.67%。林间施用绿僵菌微胶囊粉剂30 d后,防治效果可达92.59%。同时对黄脊竹蝗主要天敌红头芫菁种群数量没有影响。因此,绿僵菌微胶囊剂在黄脊竹蝗生物防治方面具有极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资源县有毛竹面积7 800 ha,2016年林区毛竹黄脊竹蝗大面积发生为害。本文对资源县毛竹林区的黄脊竹蝗发生期、发生面积、为害程度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为害原因,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寄主植物对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生长发育及取食选择的影响,采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大叶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铺地竹Pleioblastus argenteostriatus和靓竹Sasaella glabra f.albostriata单寄主饲养黄脊竹蝗初孵若虫至成虫,分别测定取食5种竹子的黄脊竹蝗1~5龄若虫和成虫的死亡率,若虫的发育历期,成虫的体重和寿命,并测定了黄脊竹蝗不同发育阶段对5种竹子的取食选择。结果表明,黄脊竹蝗1、2龄若虫取食大叶箬竹的死亡率最高;3~5龄若虫取食铺地竹的死亡率最高,尤其是4、5龄若虫死亡率显著高于取食其余4种寄主;成虫期取食5种竹子的死亡率则无显著差异;黄脊竹蝗若虫取食不同竹子的总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取食毛竹的发育历期最短。发育至成虫后,毛竹处理组的黄脊竹蝗雌、雄成虫体重均为最高,靓竹处理组雌虫体重最低,铺地竹处理组雄虫体重最低,两处理组成虫体重均显著小于毛竹处理组;取食5种竹子的黄脊竹蝗雌、雄成虫寿命均无显著差异。取食选择...  相似文献   

10.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 俗称竹蝗,是赣南地区竹林的大害,主要分布于崇义、大余、瑞金等11个县。解放后经过几年防治,自1959年起基本上控制了大发生。但从1979年以来,每年又有20多万亩竹林不同程度地发生竹蝗危害。据调查我区竹蝗防治工作中存在着若干问题,特提出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三种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黄脊竹蝗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应用3种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黄脊竹蝗跳蝻Nymphae of Ceracris kiangsu Tsai的试验。结果表明;黄脊竹蝗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s from Ceracris kiangsu Tsai,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 Canning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s cereus Frankland and Frankland对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1-2龄跳蝻都有一定的致病作用。可以作为综合防治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印楝杀虫剂防治蝗虫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楝杀虫剂是公认的最优秀的生物农药之一,在环境中无残留,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对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黄脊竹蝗(Ceraoris kiangsu)、青脊竹蝗(Ceraoris nigricornis)、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血黑蝗(Melanoplus sanguinipes)和泣黑背蝗(Eyprepocnermis plorclnS)等多种蝗虫具有优异的杀虫活性,并具有独特的杀虫作用机理,是防治蝗虫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3.
室内饲养黄脊竹蝗CeracrisKiangsuTsai观察结果表明:黄脊竹蝗一个世代共取食叶片数为203片,叶面积为0.1178m2;每只跳婉从1~5龄的发育过程中,平均共取食竹叶65.5片,叶面积为0.0368m2,占其一生总食叶量的31.13%;每只成虫平均取食竹叶144.9片,叶面积0.0811m2,占一生总食叶量的68.88%。  相似文献   

14.
灭幼脲是一种无公害农药,对多种昆虫幼虫均具有致死作用,但对黄脊竹蝗 Cer-acris kiangsu 蝻的杀灭效果至今仍未见报道。我们于1991和1992年曾进行试验.初步结果如下:一、材料1.蝗蝻 1991和1992年4月初,分别用广宁县横迳管理区井汶尾和屋背山挖黄脊竹蝗卵一批,带回广州市,室内孵化,待用。2.灭幼脲灭幼脲Ⅰ号为河北省唐山市化工研究所生产;灭幼脲(?)号为深圳市星火有限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15.
黄脊竹蝗于2020年6月28日由境外大规模入侵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截至8月底,该害虫在全省农林发生面积为10680.4 hm2,主要发生在林区与农田的竹子、玉米、水稻、薏仁、芭蕉、香蕉、茶叶、坚果、橡胶作物上.其中,在竹子上发生严重,并造成小范围玉米受害,林地发生重于农地,呈现入侵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寄主植物多、发生范...  相似文献   

16.
日本黄脊蝗在商洛市1年发生1代 ,以成虫在农田及地边、路边较厚的草叶之下越冬 ,翌年4~6月为越冬代成虫活动、交配、产卵繁殖时期 ,7月上旬至9月下旬为蝗蝻生长发育期 ,9月下旬末至10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8、9月气温偏高 ,蝗蝻发育速度快 ,成虫羽化期早 ,发生量大 ,作物受害重  相似文献   

17.
土蝗是非迁移性蝗虫的统称,我国已知约有800种。在北方农区,频繁为害农作物的土蝗优势种,主要有大垫尖翅蝗、黄胫小车蝗、笨蝗、短星翅蝗、中华稻蝗、宽翅曲背蝗、日本黄脊蝗等。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受气候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变化影响和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致使北方农区土蝗的危害逐年加重。近几年北方7省、市的土蝗发生面积每年均在6000万亩以上。由于土蝗具有高密度、突发为害的习性,所以化学农药防治乃是消除危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红头芫菁幼虫吃竹蝗卵,是竹蝗天敌。成虫喜食泡桐叶。在竹蝗发生区种植泡桐大量繁殖红头芫菁,是防治竹蝗的一个很理想的生物防治法。已知取食竹蝗卵的红头芫菁有红头豆芫菁和褐边齿爪芫菁两种。两种红头芜菁的生  相似文献   

19.
广西蝗虫已知有132种(尤其儆等,1987;1990),其中东亚飞蝗、稻蝗、蔗蝗、竹蝗、棉蝗、黄脊蝗等种类为重要的经济昆虫.建国以来,广西于1955年、1963年及1988年闹过三次较大的蝗灾(李永禧,1955;广西文史馆,1959;胡少波等,1964;尤其儆等,1991),发生面积在3—46万亩,主要危害水稻、甘蔗、玉米、高梁等作物,虫口密度在1200一60000头/亩,多的高达15—70万头/亩.按现行价格初步估算建国后广西的三次大蝗害给广西主要农作物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849万元.在蝗害治理对策及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对广西蝗虫的天敌资源尚未见系统研究报道(谢道同等,1985;中科院动物所,1979;金孟肖,1991).本文初步研究了广西蝗虫的天敌,以供农、林业生物防治及研究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广西的蝗虫种类繁多,已报道的达140余种,许多种类为农林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其中,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害虫,在广西亦有800多年的成灾历史.近年来,在广西农区除东亚飞蝗外,尚有印度黄脊蝗、稻蝗、棉蝗等多种蝗虫对农作物造成局部、甚至较大范围的危害.为了掌握南亚热带蝗区的蝗虫发生动态,以便更有效地控制蝗害,作者于1990~1991年对广西岩溶内涝蝗区、岩溶泛涝蝗区以及左江、右江、郁江、柳江、红水河等江河流域的历史性蝗区的蝗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和总结,并编制简易分类检索表,以其为有关部门的蝗区飞蝗发生动态监测和指导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