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判别分析方法预测小麦条锈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马尔康、甘肃天水两地1988-2000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和期间的气象资料数据为基础,利用判别分析方法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程度进行预测,建立了判别函数,四川马尔康、甘肃天水数据资料回代检验错分率分别为0、0.153 8,交叉验证错分率分别为0.230 8、0.307 7。四川马尔康回代准确率为100%,交叉验证准确率81.82%;甘肃天水回代准确率为87.88%,交叉验证准确率为78.79%。可利用该方法作为小麦条锈病预测预报的参考,以指导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陕西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的预测准确度,以2010年-2018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冬繁区和越冬区的发生县区数、发生面积、温度和降雨量为数据集,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病害流行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全子集回归筛选病害流行的因子集。以筛选得到的影响病害流行的5个因子,即累计发生县区数、冬繁区条锈病发生面积、1月平均温度、1月平均降雨量和3月平均降雨量为自变量,采用全子集回归和BP神经网络算法开展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全子集回归和BP神经网络算法对2019年-2020年的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预测准确度均达90%以上,预测2021年陕西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分别为46.11万hm~2和52.85万hm~2。  相似文献   

3.
小麦条锈病测报资料计算机管理系统利用全国植保总站提供的全国“小麦条锈病预测指标”研究协作组10个重点测报站积累的近10—20年的测报资料和全国测报网54个锈病测报站的部分定期报告资料,组建了小麦条锈病各类测报资料数据库,以 dBASEⅢPLUS 做为系统支持软件开发完成。  相似文献   

4.
应用HYSPLIT-4模式分析小麦条锈病菌远程传播事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大区流行与病原菌的远程传播密切相关。预测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的关键是搞清病原菌的远程传播路线和孢子云浓度变化规律。气流是菌源传播的主要动力,因此,气流运动的物理模型是对小麦条锈病菌远程传播事例分析的有力工具。本研究利用再分析格点资料(NCEP/NCAR Reanalysis Data),基于HYSPLIT-4模式,对历史上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远程传播的经典事例(分别发生于1960、1964、1975和1983年)进行了分析,着落区孢子浓度时间序列模拟结果与观察到病害发生前几天的降雨事件是相符的,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的远程传播及发生时间可通过计算大气环流运动来预测,病原菌孢子的沉降除由于孢子自身重力而引起的沉降外,很大程度上还受到降雨引起的湿沉降的影响。HYS-PLIT-4模式可用于探讨我国小麦条锈病区域间菌源传播关系问题,进行病害的预测预报,进一步指导我国小麦条锈病越夏和越冬调查以及菌源区综合治理和小麦品种布局。该研究在方法和技术上也可为研究其它病原菌远程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平凉市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趋势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平凉市25年(1984~2008年)的小麦条锈病病情和气象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影响本市小麦条锈病越夏菌量、秋苗发病、翌年春季流行趋势的主要因子,并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本市小麦条锈病越夏菌量、秋苗发病、翌年春季流行趋势预测模型.回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准确率达73.9%~82.6%.对准确预测小麦条锈病短、中、长期发生流行趋势,指导当地乃至全国冬麦区适期开展综合治理、及时控制其为害,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998年青海省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马尔柯夫链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强中发 《植物保护》1999,25(4):19-22
根据青海省1978~1997年20年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时间序列资料,应用马尔柯夫链预测法对该省1998年小麦条锈病的可能发生程度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为轻度发生年,发生危害面积小于当年小麦播种面积10%,与实际相符。对1984~1997年发生程度经可靠性检验,预测结果的历史拟合率为786%。  相似文献   

7.
小麦条锈病中长期流行趋势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程度取决于寄主的感病性、菌源数量、气候条件三大因素[1]。寄主的感病性是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最为重要的因素,但在生产实际中,寄主的感病性的变化幅度较小,比如甘肃小麦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多年来一直保持在85%左右,是一个极为有利的状态,理论上全省小麦条锈病年年都应该大流行,但事实并非如此。多年来,全省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却在轻发生至大流行之间急剧变化[2],由此可见,菌源数量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是关键。菌源数量大,气候条件有利小麦条锈病就严重发生流行,反之,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就轻。因此,本文选择菌源数量即小麦条锈病越夏发病面积和秋苗发生面积作为预测因子,并结合气候条件预测翌年全省和全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  相似文献   

8.
甘肃陇南陇东小麦条锈病2003年秋季病情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陇南和陇东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病菌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越夏和越冬区。当地秋季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对全国广大冬麦区秋季发病和翌年春季流行具有重要作用。为科学分析、准确预测未来小麦条锈病发生趋势,2003年11月13~21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甘肃、陕西、四川、湖  相似文献   

9.
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动态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定量预测小麦条锈病菌小种变化,通过田间小种圃人工接种试验、品种抗病性鉴定历史数据分析和专家评估等三种方法,获得了在中国多年栽种的192个小麦品种与24个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或菌系的接近实际的相对寄生适合度数据。以其为主要参数,结合历年不同小麦品种种植面积构建了多品种-多小种互作模型Cultivar-Race Dynamics Mode(CRDM)。该模型用VB6.0语言可视化编程,输入某年小麦条锈病菌各小种频率就能输出未来若干年各小种的频率。初步检验结果表明,此模型结构虽简单,但可以大体预测小种变化趋势。同时就模型的改进和条锈菌小种预测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回顾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6  
2002年小麦条锈病是继 1950年、1964年和 1990年后在全国范围内又一次大流行 ,其发生面积近 670万hm2,损失小麦约 10亿kg。发生区域涉及甘、陕、川、渝、云、贵、宁、鄂、豫、鲁、冀等 11个省 (市 )区。 2001年冬季和2002年春季气候适宜 ,以条中 32号小种为代表的毒性菌系的发展 ,使我国绝大部分主栽小麦品种不抗病 ,出现了条锈病发生早、发展快和发生重等特点 ,促成了 2002年我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尽管 2002年条锈病发生范围广 ,但损失少于 1990年。提出了以品种抗病性利用及小麦抗病性变异和病菌群体动态监测、药剂和农业防治相结合 ,病害发生流行预测预报和条锈菌菌源基地治理为主的持续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小麦条锈病新生理小种的产生和发展,使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抗性丧失,化学防治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抗病的主要措施。为了提高生产上预测预报和指导大面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准确性,对多年小麦条锈病接种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明确了小麦条锈病潜育期与温度的关系,现将试验结  相似文献   

12.
为寻求在小麦条锈病潜育期能探知和监测病害的简单便捷方法,通过人工接种不同品种小麦诱发条锈病,在小麦条锈病菌尚处于潜育期时,采集小麦冠层光谱数据,并利用双重Real-time PCR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条锈病菌潜育菌量,基于Logistic、IBK以及Randomcommittee三种方法,在不同建模比、不同参数变换下建立可识别潜育期小麦条锈病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全波段范围内(325~1 075 nm),3种方法所建模型模拟识别潜育期小麦条锈病是可行的,但识别效果有一定差异,基于Logistic、IBK以及Randomcommittee方法所建模型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3.95%~84.51%、87.72%~88.98%、93.19%~93.46%。因此,基于Randomcommittee方法所建模型的识别准确率最高,效果最好,更适合小麦条锈病潜育期的定性识别。  相似文献   

13.
加强监测 警惕小麦条锈病暴发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小麦播种以来,河南省广大地区气温较前年同期偏高,且持续时间长,不仅造成小麦生长过快,假旺苗面积大,而且有利小麦条锈病等多种病虫害的侵染为害和越冬.据调查, 2004年小麦条锈病见病时间较常年提前 1个月以上.其发生时间之早,发生点数之多,为多年所罕见.同时,由于本省种植的主要小麦品种抗病性较差,甘肃天水、陇南等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基地菌源丰富,如果 2005年春季雨水等气候条件适宜,小麦条锈病极有可能在本省暴发流行,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应引起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预测预报工作,时刻提高警惕,制定防治预案,及时有效地控制小麦条锈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小麦品种抗条锈病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重大病害,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有效措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家们广泛开展了小麦条锈病防控方面的研究,并取得显著成绩。大量抗源被筛选、鉴定,但由于抗源自身农艺性状差等原因,能应用于小麦育种的抗源亲本非常少,抗源利用不合理,导致生产品种抗病基因单一,病原菌流行小种很快形成,抗病品种在生产上可利用的寿命太短。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抗条锈病基因发掘情况,以及我国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抗病基因使用概况,通过回述1B/1R(Yr9)和Yr24/Yr26抗源的兴衰周期,总结了抗源利用的教训和经验,探讨了我国小麦抗条锈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抗病基因合理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条锈病是小麦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安全生产。该病害的严重度准确评估对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措施制定至关重要。为了实现小麦条锈病严重度的准确评估,本研究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建立了小麦条锈病严重度自动评估方法,构建了小麦条锈病严重度自动分级系统。借助图像处理软件对获取的小麦条锈病各个严重度级别的发病单叶图像进行了手动分割,获取叶片区域图像和病斑区域图像,并统计获得每一发病单叶的叶片区域和病斑区域的像素数量,计算获得了每一发病单叶的病斑面积占发病叶片总面积的实际百分率。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利用4种图像分割方法对发病单叶图像进行叶片区域和病斑区域自动分割,与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病害图像进行手动分割所获取结果进行比较,获得了最优的病害图像自动分割方法。利用最优病害图像自动分割方法情况下获得的每一发病单叶的病斑面积占发病叶片总面积的百分率,分别依据每一个严重度级别的基于平均值中间值的实际百分率参考范围和病斑面积实际百分率的99%参考值范围,对每一发病单叶进行严重度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基于病斑面积实际百分率的99%参考值范围的严重度评估方法最优,其严重度评估平均准确率为88.19%。利用最优的病斑图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对我国1950年以来小麦条锈病发病动态和流行因素分析,提出条锈病多年预测依据主要有:(1)小麦品种抗条锈状况及其遗传变异规律,品种布局及其发展趋势;(2)气候条件,特别是3~5月份降雨量多年趋势展望;(3)条锈病各流行区自然生态条件;(4)对条锈病所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及其实施状况。分析与以上各项有关的情报资料,试对我国主要冬麦区小麦条锈病提出了多年趋势展望。预计今后五至十年内,小麦条锈病在我国主要冬麦区不会发生全国性的大流行;流行区将主要在甘、陕、川、鄂、豫相毗连的常年越夏和越冬区,流行年发病面积约3000~4000万亩,流行程度一般为轻度至中度发生,局部地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年的气象数据(1980~2001年),首次从制约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温度因子入手,结合寄主小麦因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GIS),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进行较详细的气候区划。本研究从温度条件上明确了全国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范围。研究表明,在我国小麦种植区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范围很广。其中甘肃、四川、云南、陕西境内适合越夏的地区是连成一片的,甘肃东部除了西边的几个县外,其他地方7、8月份最高一旬均温在20~23℃,条锈病菌越夏困难;西藏、青海境内的小麦种植区几乎都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贵…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气候区划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基于多年的气象数据(1980~2001年),首次从制约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温度因子入手,结合寄主小麦因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进行较详细的气候区划。本研究从温度条件上明确了全国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范围。研究表明,在我国小麦种植区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范围很广。其中甘肃、四川、云南、陕西境内适合越夏的地区是连成一片的,甘肃东部除了西边的几个县外其它地方7、8月份最高一旬均温在20~23℃,条锈病菌越夏困难;西藏、青海境内的小麦种植区几乎都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贵州境内适合越夏的地区可能和云南越夏区是一个整体。云南适合越夏的地区甚广,且地形复杂,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条锈病流行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逐步澄清我国小麦品种抗病基因组成及特点是合理利用抗病品种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小麦条锈病在甘肃省天水地区的发生,有的年份比较严重,在预测预报上多采用经验性的方法分析,由于制约的因子很多,分析时常常把握不住要点。天水市北道区(原天水县)植保公司从一九七六年开始从事小麦条锈病的预测预报工作,已经积累了十几年的系统观测资料。我们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品种、病源、气温、降雨等十八个因子进行筛选,选出了元月平均气温、感病品种种植面积百分比为主因子或关键因子,秋苗平均每亩病叶数、3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