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江苏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气候变暖、秸秆还田和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上升使江苏省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提高。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目前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频率已达60%以上,多菌灵的防效明显下降,低于60%。研究明确了赤霉病的防控适期和防治次数,对淮南、淮北主要小麦品种进行赤霉病自然发病鉴定,并阐述了品种抗性和药剂防治间的互作效应。研究结果揭示,选育推广对小麦赤霉病具有抗性的品种是小麦赤霉病防控的基础,把握适期于小麦扬花期施用非多菌灵类的戊唑醇、氰烯菌酯、丙硫菌唑等其他杀菌剂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江苏宜兴地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赤霉病田间调查数据和药剂防治结果为切入点,总结了2016年江苏宜兴地区赤霉病发生显症早、发展快、发生普遍、主栽品种间抗性差异不明显、晚播小麦损失大等特点。通过比对近10年来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分析认为田间菌源充足、气候条件适宜、农户防治不到位等因素是引起该病近年来连年重发的主要原因,并从菌源、品种抗性、防治适期、药剂选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3.
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小麦赤霉病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小麦生产安全及麦类食品质量安全的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小麦赤霉病发生及危害现状,解析了赤霉病频繁暴发危害的原因,综述了国内外小麦赤霉病防控研究进展。针对当前形势,提出"立足预防、分区施策、全程防控"的赤霉病防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21年属小麦赤霉病在江汉平原大发生年份.[目的]筛选适宜江汉平原小麦赤霉病防控的药剂及配方.[方法]采取小区试验的方法对不同药剂及配方进行防效对比.[结果]通过综合分析:20%氟唑菌酰羟胺SC、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两种药剂防治效果较好,助剂酯化烯酸植物油(婆刺)、桔油制剂(助推器)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是孝感市小麦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该文介绍了近几年孝感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分析了病害发生的特点及重发原因,并从多年来对该病害的防控实践中总结出了有效的防控对策,为周边地区的赤霉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麦赤霉病是武汉市常发的气候型病害,其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还严重影响小麦品质.本文通过对2021年武汉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重发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防控赤霉病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卢斌  杨呈芹  李祥 《植物医生》2016,(10):65-67
近几年来,小麦赤霉病受菌源、天气、品种等因素的影响,暴发频次增加,造成小麦减产。为生产上选择防治赤霉病的高效药剂,2016年用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除每667 m~2用40%多·酮可湿性粉剂120 g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差外,仅为55.93%,其他试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小麦赤霉病自2003年大流行以来,2010、2012年又大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通过对该区多年气象资料和小麦赤霉病田间调查资料的分析认为,小麦破口抽穗至扬花期间的温度高、空气湿度大是导致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最关键的气候条件,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程度与小麦破口抽穗扬花期间20 d内的温度、空气湿度、降雨日数、日照时数有一定关系;小麦种植品种、防治时机、所用药剂品种剂量及用水量是导致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因素。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应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科学选准药剂、提早在小麦破口抽穗期预防。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找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特效药剂,2018年笔者对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进行了观摩、研究,现总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对象、作物品种试验对象为小麦赤霉病,试验作物品种为郑麦119。1.2环境条件1.2.1试验地试验田选择在枣阳市琚湾镇郑岗村,前茬作物玉米,常年小麦赤霉病发生严重的田块进行,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如品种、土壤类型、施肥、播种期、生育期等)一致。  相似文献   

10.
2016年在大丰区进行了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不同类型复配剂可以作为防治赤霉病的药剂。2017年在药剂中加入激键助剂对小麦赤霉病进行了减量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激键助剂可以在不降低赤霉病防治效果的同时,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成本。2018年对小麦赤霉病抗药性检测表明,小麦赤霉病菌已经对多菌灵产生较高抗性。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耕作制度变化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在我国发生区域呈北移西扩的态势,病害发生流行频率明显上升。本文从赤霉菌群体遗传结构、侵染循环、致病与毒素合成调控机制以及抗病遗传育种、病害监测预警和防控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小麦赤霉病频繁暴发成灾原因以及监测与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防控病害暴发危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监测东台市小麦赤霉病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消长动态,总结出抗性菌株分布广泛、抗性频率上升迅速、区域分布极不平衡、抗性消长存在自然调节等抗性发展特点。分析发现多菌灵长期大量使用、小麦种子远距离调运、抗性菌株竞争力下降等是赤霉病病菌抗药性发展和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进种植抗病品种、合理安排品种布局、规范种子生产管理、开发生物防控技术、调整化学药剂施用配方等防治小麦赤霉病、控制赤霉病病菌抗药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小麦赤霉病病菌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小麦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由镰刀菌属(Fusarium spp.)真菌引起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小麦赤霉病不仅导致减产,而且病原菌产生毒素降低了小麦的品质,危害人、畜的健康。防治小麦赤霉病主要在小麦扬花期进行化学防治,但是药剂防治使病原菌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本文综述了小麦赤霉病抗药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赤霉病抗药性发生现状、抗药性机制和抗药性治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高效防治、减少或延缓抗药性的发生以及对抗药性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5月10—14日,受种植业管理司委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江苏、山东举行了首届黄淮海小麦重大病虫害联合监测与防控区域协作组观摩考察活动,来自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山西、北京、天津、上海等9省(直辖市)的20余位植保技术人员参加了活动。与会代表深入田间地头,先后考察了江苏省金坛稻麦科技示范中心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效、镇江农科院行香基地不同品种对赤霉病抗病性和镇江市农业示范基地不同药剂对麦田杂草防控效果,山东汶上县抗逆增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在小麦不同生育期施用新型杀菌剂丙硫菌唑及施用次数对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总量[包括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DON)?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DON)]的控制效果, 2020年-2021年通过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发病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小麦不同生育期施用丙硫菌唑及施用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并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不同处理小麦籽粒中对DON毒素总含量?结果表明, 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OD)防治2次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和对DON毒素的控制效果均显著高于防治1次; 防治2次时, 其首次最佳防治时期为小麦齐穗期至扬花20%, 防效为90.25%~95.13%, 毒素控制效果为77.35%~79.97%?30%丙硫菌唑OD作为防控小麦赤霉病的新型药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为该药剂推广应用于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小麦抽穗扬花期温、湿度条件。2012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宝应县降雨多、气温偏高是小麦赤霉病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防控小麦赤霉病应采取"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立足"早、快、抢",进行适时防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成为河南小麦的主要流行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而长期单一用药会导致病原菌抗药性发展加快,需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防治药剂。选择3种新型药剂和1种当地常用药剂在河南省光山县开展了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在小麦扬花期施药2次后,3种新型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为84.2%~87.27%,对小麦纹枯病也有一定的兼治作用,处理区小麦产量较空白对照增产35.81%~39.39%,防病效果与减损保产效果均优于当地常用药剂。  相似文献   

18.
新奥苷肽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及增产作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奥苷肽是一种新型生物杀菌剂,为验证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剂量,2013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一次施药,新奥苷肽4%水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450、600、750m L/hm23个处理防效分别为80.96%、86.53%和96.13%,显著优于对照药剂。新奥苷肽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和增产效果明显,对小麦生长安全,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在发病初期连施两次药基本能控制小麦赤霉病的为害,其内吸性较好,持效期较长。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小麦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是防治小麦赤霉病较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嘉兴市近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今后流行概率。分析指出,充足的菌源是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必要基础,抽穗—花期遇适温、多雨是病害流行的主要促进因素。另外,品种抗性差、常用药剂防效下降也是病害流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