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将2周龄健康雏鸡,滴鼻免疫新城疫活疫苗,同时肌肉注射新城疫灭活疫苗,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饲料中添加中药复方制剂禽康素,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任何药物,连续给药14d。免疫后7、14、21d,采用β-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雏鸡抗体水平,测定鸡的ERFC形成率和EAC花环形成率,计算脾脏、胸腺、法氏囊三种免疫器官指数。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鸡和对照组相比,雏鸡抗体水平、ERFC形成率和EAC花环形成率、三种免疫器官指数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黄连解毒汤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雏鸡的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将21日龄的艾维茵雏鸡180只随机分成5组,前4组用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进行攻毒,攻毒后用黄连解毒汤分别以1.5、1.0、0.5mL/只的用量进行饮水治疗,连续7d,攻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结果表明:法氏囊病毒主要侵害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和脾脏,其损伤主要体现为感染后7d时胸腺、法氏囊萎缩,脾脏肿大,与感染对照组相比,给药组患病鸡的胸腺、法氏囊、脾脏等器官的损伤程度显著降低,并且黄连解毒汤治疗Ⅰ组(1.5mL/只)外周血ANAE+T细胞数显著升高,抑制了雏鸡免疫功能的降低和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下降,表明黄连解毒汤对受法氏囊病毒感染的雏鸡的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芪超细微粉与黄芪粗粉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黄芪超细微粉与黄芪粗粉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180只1日龄健康海兰褐蛋雏鸡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其余2组为试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将黄芪超细微粉及黄芪粗粉添加到雏鸡饲料中,通过测定体重、免疫器官(脾脏、胸腺、法氏囊)的重量、免疫器官指数、雏鸡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力,研究其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在体重变化方面,35日龄时,黄芪粗粉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黄芪超细微粉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鸡新城疫病毒(NDV)抗体水平比较,21、28、35日龄时,黄芪粗粉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黄芪超细微粉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免疫器官指数比较,49日龄时,黄芪粗粉组胸腺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黄芪超细微粉组胸腺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黄芪超细微粉与黄芪粗粉相比,在增加体重、血清抗NDV抗体效价平均值、法氏囊和胸腺指数等方面均占优势。  相似文献   

4.
在对鸡进行新城疫免疫的同时,利用鸡屎藤蒸馏物滴鼻,研究了鸡屎藤蒸馏物对雏鸡脾脏、法氏囊等免疫器官和机体抗体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鸡屎藤蒸馏物可显著促进雏鸡脾脏(P0.05)、法氏囊(P0.01)等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增长,显著提升雏鸡抗体水平(P0.01)。因此,鸡屎藤蒸馏物可显著增强鸡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可开发为鸡新城疫疫苗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5.
用1.25×10#+6个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卵囊/只的剂量经口感染4日龄雏鸡,通过对感染后不同时期雏鸡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的组织学变化的连续观察表明:雏鸡法氏囊、脾脏对C.baileyi感染的免疫组织学反应与C.baileyi感染对它们的免疫组织学损害相伴发生,C.baileyi感染对法氏囊、脾脏的免疫组织学损害见于感染后的不同时期,前期以细胞坏死为主,后期以间质增生、淋巴滤泡萎缩、淋巴细胞减少及C.baileyi感染对其发育的免疫抑制为主,仅在感染早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免疫组织学反应;而在感染后50d之内C.baileyi始终对胸腺产生免疫抑制和免疫组织学损害。  相似文献   

6.
实验性免疫应激对雏鸡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鸡新城疫I系疫苗 (NDI)免疫剂量不同 ,将 2 0 0只 2周龄健康雏鸡随机分成 4组 ,检测免疫器官中IgG抗体生成细胞的动态变化及接种后ND抗体消长的变化。结果 :①试验组雏鸡的胸腺、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中IgG抗体生成细胞持续增多 ,第 2 1d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 (P<0 .0 1)。②接种后 ,试验组ND抗体从第 3d开始下降 ,第 5d降到最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 <0 .0 1) ,第 9d试验组ND抗体开始回升 ,第 2 1d试验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微生态制剂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微生态制剂添加到饲料中饲喂肉鸡,检测肉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和免疫器官中T细胞百分数,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7日龄时,试验组的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分别比空白对照组高6.76%,10.69%,11.09%;49日龄时,试验组的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分别比对照组高11.07%,19.01%,14.52%,其中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差异显著,法氏囊指数差异极显著。另外,10日龄、17日龄时试验组鸡的胸腺T细胞百分数分别比对照组高13.01%和6.41%。试验组10日龄、17日龄时鸡的脾脏T细胞百分数分别比对照组高19.40%和9.71%,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热应激后雏鸡免疫器官组织学结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只1d雏鸡随机分为10个处理组,于10d左右分别接种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OE)和Lasota系弱毒力活力苗,37~38℃热应激处理。在不同日龄采集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脾脏),石蜡切片。结果表明,法氏囊、脾脏结缔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增多。热应激可导致淋巴结、脾脏等免疫器官组织学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萎缩和细胞坏死等病变。免疫后25d,病变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免疫器官分化发育增强,且OE组雏鸡免疫器官的组织学分化发育优于Lasota系疫苗组。  相似文献   

9.
用1.25×10^6个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卵囊/只的剂量经口感染4日龄雏鸡,通过对感染后不同时期雏鸡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的组织学变化的连续观察表明,雏鸡法氏囊,脾脏对C.baileyi感染的免疫组织学反应与C.baileyi感染地它们的免疫组织学损害相伴发生。C.baileyi感染对法氏囊,脾脏的免疫组织学损害见于感染后的不同时期,前期以及细胞坏死为主,后期以间质增生,淋巴滤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海藻提取物对广西麻鸡免疫器官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广西麻鸡1 800只为试验动物进行饲养试验。试验鸡群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在饲养过程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海藻提取物300 mg·kg-1。在49日龄时,每个重复组随机抽样30只解剖,摘取法氏囊和脾脏进行称重,并进行法氏囊、脾脏和胸腺T、B淋巴细胞检查。结果表明,试验组的脾脏重和法氏囊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免疫器官中T和B淋巴细胞相对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海藻提取物具有显著促进广西麻鸡法氏囊和脾脏发育、增加免疫器官中T和B淋巴细胞相对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鸡法氏囊中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P法对鸡不同生长阶段法氏囊中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 Peptide,VIP)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法氏囊中VIP的表达范围广泛,涉及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尤以黏膜上皮细胞和法氏囊小结髓质的表达为典型;随着日龄增加,黏膜上皮细胞VIP表达逐渐减弱,囊小结髓质一直保持较强的VIP阳性着色,囊小结皮髓质交界处上皮细胞层内VIP强阳性细胞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鸡法氏囊中VIP阳性反应物质的广泛分布,提示法氏囊是神经系统以外产生VIP的又一个重要部位,法氏囊中的VIP可参与鸡免疫器官的功能调节,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介导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司振书  孟喜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22-8223
将微生态制剂添加到饲料中饲喂肉鸡,检测肉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和免疫器官中T细胞百分数,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7日龄时,试验组的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分别比空白对照组高6.76%、10.69%、11.09%,差异显著(P<0.05);49日龄时,试验组的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分别比对照组高11.07%、19.01%、14.52%,其中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差异显著(P<0.05),法氏囊指数差异极显著(P<0.01)。另外,10、17日龄时试验组鸡的胸腺T细胞百分数分别比对照组高13.01%和6.41%;试验组10、17日龄时鸡的脾脏T细胞百分数分别比对照组高19.40%和9.71%,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将不同配伍比例的黄芪当归散剂按1%添加量加入到固始鸡饲料中,由0日龄饲养至14日龄,解剖取样,分别测定计算免疫器官指数、新城疫抗体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含量,结果显示: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黄芪的免疫增强效果优于当归;且黄芪和当归以5:1的比例配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囊素肽对禽流感(H9N2)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将200只鸡分为疫苗组、疫苗+囊素组、囊素组和对照组,每组50只。从13日龄起每7 d测定其法氏囊指数、禽流感(H9)HI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囊素肽能提高禽流感(H9N2)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并延长高水平抗体的维持期,能显著地促进法氏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用新城疫I系苗肌肉注射 2周龄健康雏鸡 ,剂量是 2头份 /只 ,复制免疫应激模型。通过对免疫应激后第 1、 3、 5、 1 0、 1 5、 2 0d的法氏囊、胸腺、脾脏和盲肠扁桃体各器官组织病理学、活性B淋巴细胞和IgG、IgM抗体生成细胞的动态变化研究 ,结果发现 :(a)与对照组相比 ,各器官中浆细胞、巨噬细胞 (MΦ)、淋巴细胞数量增多 ,而且脾脏、盲肠扁桃体中的淋巴小结数增多。 (b)各免疫器官中活性B淋巴细胞在第 5天开始显著增多 ,并且在第 1 0天达到高峰 (P <0 0 1 )。 (c)各免疫器官中IgG抗体生成细胞在应激第 1 5天达到高峰 ,呈持续增长趋势 ;IgM抗体生成细胞法氏囊在第 5天 ,脾脏和盲肠、扁桃体在第 1 0天达到高峰 ,以后缓慢下降 ,且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 )。这表明在本试验的免疫应激条件下体液免疫功能未被抑制。  相似文献   

16.
研究对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免疫雏鸡饲喂中药免疫增强剂后,免疫器官中免疫活性细胞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HVT免疫后添加中药免疫增强剂组雏鸡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组织不同区域的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数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尤其是胸腺中的T淋巴细胞、法氏囊和脾脏红髓中的浆细胞数及脾脏动脉周围鞘中的T淋巴细胞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鸭源呼肠孤病毒对雏鸭脾、法氏囊的病理损伤及相关免疫指标,初步阐明鸭源呼肠孤病毒对所引起的机体免疫器官损伤以及机体免疫抑制,为进一步探讨发病机理和免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7日龄樱桃谷雏鸭人工感染鸭源呼肠孤病毒,分别观察脾、法氏囊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脾、法氏囊指数,外周血CD3+、CD8+T细胞阳性率,脾、法氏囊IgY生成细胞,并分析试验组及对照组差异显著性。【结果】感染鸭源呼肠孤病毒后,雏鸭脾出现明显坏死灶,之后出现肉芽肿结构,法氏囊固有层淋巴滤泡明显减少;脾、法氏囊指数降低;外周血CD3+、CD8+T细胞阳性率降低;脾IgY生成细胞数量增多、法氏囊IgY生成细胞数量减少。【结论】鸭源呼肠孤病毒感染可导致雏鸭免疫器官严重损伤并引起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鸡ANP32家族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在不同月龄鸡免疫器官中的表达特征,为后续研究鸡ANP32家族蛋白与新城疫病毒(NDV)复制及其致病性的关系打下基础。【方法】分别构建鸡ANP32家族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后进行诱导表达,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融合蛋白表达情况,并通过荧光观察分析融合蛋白亚细胞定位;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NP32家族基因在1~6月龄鸡免疫器官(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鸡ANP32家族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ANP32A、pEGFP-C1-ANP32B和pEGFP-C1-ANP32E,转染HEK-293T细胞后得到正确表达,获得携带EGFP标签的融合蛋白EGFP-ANP32A、EGFPANP32B和EGFP-ANP32E,其分子量分别为60.0、57.9和56.9 kD。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融合蛋白EGFP-ANP32A、EGFP-ANP32B和EGFP-ANP32E的荧光与细胞核荧光完全重合,即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ANP32家族基因在1~6月龄鸡免疫器官(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均有表达,且在不同免疫器官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ANP32A和ANP32E基因在1~6月龄鸡免疫器官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趋势,且在2月龄免疫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达峰值;ANP32B基因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以1月龄鸡免疫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结论】鸡ANP32家族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且ANP32家族基因在不同月龄鸡免疫器官中均有表达,但这3个基因具有独特的表达特征,其表达差异与免疫器官发育及免疫功能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