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为了探究江苏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分布情况,利用2010年江苏省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分析了江苏杨树人工林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碳储量、碳密度与区域社会经济状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江苏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区域差异大;国民生产总值与碳储量间的相关关系说明,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增长,人工林碳汇能力迅速下降,经济发达地区对于人工林碳汇贡献很低;各地区林业生产总值与碳密度间的相关关系说明,林业生产总值较低和较高的地区杨树人工林碳密度都偏低。建议通过建立完善的区域及行业间生态补偿机制和更科学的森林经营措施保障杨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南方型杨树人工林最适经营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湖北省南方型杨树人工林的现实特点,根据31块详细样地资料,以密度二次效应模型为基础,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对南方型杨树人工林的最适经营密度进行了探讨,同时,在兼顾单株营养面积和群众栽培习惯,以及造林可操作性的前提下,提出了适合于南方型杨树人工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株行距,可为造林施工、林分抚育间伐和综合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退耕还林地经营杨树人工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比较了两种经营措施对南方退耕还林地杨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林农间作显著促进杨树的生长,连续间作2 a后,其胸径、树高和蓄积量比对照分别增加5.8%、56.1%、130.7%。密度对南方退耕还林地3 a生杨树蓄积量有显著的影响,蓄积量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15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杨树人工林林渔模式、林农模式、林牧模式的调查,分析了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对杨树蛀干害虫天牛控制效果和复合经营的效益.结果表明,3种复合经营模式与纯林相比,杨树天牛虫口密度下降了87.94%~97.16%,有虫株率下降了90.74%~96.17%,复合经济收益有显著增加.同时,通过对不同复合经营模式综合评估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南方型杨树各主栽区多为混系造林的生产实际,将南方型杨树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南方型杨树人工林经营模型系统的研究。根据213个南方型杨树同龄林标准地资料,建立了集经营模拟、经济效益评价、优化决策于一体的南方型杨树人工林经营模型系统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举例说明其应用。南方型杨树人工林经营模型系统的建立为南方型杨树模式化定向培育理论的实现提供可靠的工具,对南方型杨树人工林经营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营措施对杨树木材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不仅单位面积上的产量高,而且要求生产出的木材质量要满足木材工业对各类木材原料的要求。简要阐述了造林密度、灌溉、施肥、立地条件和间伐等经营措施对杨树人工林木材性质的影响,旨在为杨树人工林定向培育组装优化栽培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对杨树蛀干害虫天牛控制效果和复合经营的效益结果表明,5种复合经营模式与纯林相比,杨树天牛虫口密度下降了87.94%-97.16%,有虫株率下降了81.11%-96.17%,复合经济收益有显著增加。同时,综合评估了不同复合经营模式的效益。分析显示,以林渔模式的综合效益最佳;林农(油)模式的控制天牛效果最好,林牧模式次之。采用林菌模式可获得更长期的复合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8.
结合近年来国内已发表的文献,简要阐述了施肥、间伐强度、造林密度、立地条件和灌溉等营林措施对我国杨树人工林木材性质的影响,以期为杨树人工林的定向培育、集约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定向培育杨树人工林,严肃执行世界银行贷款“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对营造的杨树人工林负责。首先,按市场需求定向培育,高标准营造速生丰产优质杨树商品林。以短期和长期利用目标结合,培育中小径材为主兼顾大径材的原则。采取因地制宜的选用优质壮苗、选好造林地并熟化土壤、科学确定栽植密度、实行混农林业立体经营、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及时整形修枝、充分发挥机械作用、利用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及时间伐采伐、合理加  相似文献   

10.
关于杨树人工林密度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韵萍  禚卫 《吉林林业科技》2000,29(3):18-19,31
本文全面分析了不同密度的杨树人工林对林木长势,蓄积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提出了适宜本地特点的林分保留密度。  相似文献   

11.
森林固定CO2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如何计算分布很广的杨树人工林的碳汇量成为一个实际问题。作者设计和营造了各种密度的杨树试验林,设置了固定标准地,对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材积生长量进行了测定。作者将杨树人工林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数据,换算为固碳量和CO2固定量,再根据相应的材积算出材积的CO2换算系数为1.27。计算杨树人工林碳汇时用此系数换算,可能比常用的粗略换算系数1.83更准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北方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杨树人工林栽培有了很大发展。这些采用集约方式经营的人工林,将在10—15年内为解决当地木材问题作出贡献。过去,在这些地区栽植杨树主要用作民用建筑材,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杨树工业利用的比重将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3.
在资料查询、专家咨询获取各种模式林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华容县5种当地典型的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共设置20块样地,对相应指标进行实地调查,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筛选评价指标,构建了洲滩人工林复合经营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5种杨树人工林经营模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5种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优劣排序为林-菜模式(0.631 3)林-菌模式(0.611 8)林-药模式(0.488 3)林-草模式(0.475 2)纯林模式(0.456 7)。无论从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还是从综合效益来看,研究区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都优于纯林模式。  相似文献   

14.
林工结合,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是世界工业人工林基地建设的方向。战后世界人工林发展的实践和近30年来工业人工林的出现越来越证明,工业人工林的形成使世界人工林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的特点之一是,人工林基地的建设同林产品工业基地的发展一体化,人工林的营造、管理同林产品加工厂的建设、经营一体化。 1.以人工林基地为基础,建设林产品工业基地,林工依存,共同发展。意大利波河平原的杨树人工林从30年代开始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逐步形成了总面积为15万公顷的杨树人工林基地。杨树人工林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2.5%,木材产量占全国木材总产量的50%。随着杨树人工林的发展,以杨树为原料的锯材厂、胶合板厂、纸桨厂、刨花板厂相继建成,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杨树人工林的分类经营,提高杨树人工林的经济效益,采用标准木法对洞庭湖区杨树人工林中不同径阶林木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7年生杨树人工林的径阶集中分布在14~20 cm。不同径阶杨树单株不同器官生物量均遵循树干树枝树根(含桩)树皮树叶的分配规律;随着径阶的增长,树干在单株、林分内所占的比例均呈增长趋势;小于5 cm的主干、树枝和根的生物量与地上部分的胸径和树高均成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39 4、0.940 5和0.994 7。  相似文献   

16.
杨志敏  赵天锡 《林业科学》1992,28(3):271-275
杨树人工林密度是个争论很大的问题。初植密度不同,对林分未来产量和效益影响很大。根据营林目的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和轮伐期是杨树集约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和基本前提,它可以保证林木群体结构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在单位面积上得到最大的生长量和经济效果。在辽宁西部半干旱区的建平县,用该区广为栽培的优良杂种无性系昭林六号杨(Populus Zhaoling 6′)进行集约栽培下的密度试验,旨在研究密度对杨树人工林生长量、林  相似文献   

17.
江苏杨树资源培育与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江苏省目前杨树总面积 1784 4 2hm2 ,总蓄积 2 36 1m3 ,杨树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合理经营和科学管理是杨树产业走现代化发展的核心。作者从遗传改良、定向培育、林农复合经营、人工林地力维护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杨树产业的发展方向 ,对杨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尔沁区国有林场在过去几十年的杨树栽培中对生态环境条件改善和农牧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杨树人工林栽培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妨碍了林场的可持续发展。调整林种、树种结构 ,增加商品林比重 ;降低杨树人工林初植密度 ,提高林分质量和木材生产能力等是科尔沁区国有林场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杨树人工林间作草木犀对土壤及林分的影响,在4年生杨树人工林内间作草木犀,草木犀收获后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和杨树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间作草木犀后,林地土壤养分得到改善,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9.89%、129.24%、51.35%、154.1%和28.05%;促进了杨树生长,树高、胸径分别提高了12.61%和15.96%。杨树-草木犀复合经营是一种林农间作新模式,可充分利用杨树林下空间资源,解决杨树人工林林地产出低、地力衰退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勇  赵柒新 《绿色科技》2019,(11):230-231
介绍了杨树人工林的概况及人工林退化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杨树人工林退化的原因,提出了杨树人工林的生态恢复策略,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