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湖北"金丝油桐"和贵桐2号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丝桐油"是由湖北恩施地方品种"金丝油桐"果实加工而成的品质特优的传统出口产品,分析"金丝油桐"的核型有利于该地方品种的鉴定、保护与开发利用。以全国推广品种"贵桐2号"和湖北恩施地方品种"金丝油桐"为试验材料,对其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丝油桐"与"贵桐2号"的核型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3、6、8、9、11号染色体的差异明显;"金丝油桐"的核型公式为2 n=22=14 m 6 sm 2 M,其中1、2、4、5、6、7、10号染色体为m型,11号染色体为M型,3、8、9号染色体为sm型,核型对称性为1B型;"贵桐2号"的核型公式为2 n=22=16 m 4 sm 2 M,其中1、2、3、4、5、7、10、11号染色体为m型,8号染色体为M型,6、9号染色体为sm型,核型对称性为1B型。核型分析结果显示,"金丝油桐"是一个不同于"贵桐2号"的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2.
球孢白僵菌孢子经二氧化碳激光器激光照射后,从其长出的31个单个菌落中筛选出11号强毒力菌株,经全省白僵菌厂生产应用证明,它具有提高产孢量25~33%,生产期短、林地杀虫效果比原株提高20%等优点。经测定11号强毒菌株的酯酶同工酶谱为9条酶带,其中强带、次强带、弱带各3条。激光照射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其酯酶同工酶谱不同,有的酶带增多,酶活性增强,也有的酶带减少,酶活性减弱,或酶活性不变,而Rf值不同。  相似文献   

3.
金丝楸优良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加深对金丝楸(Catalpa bungei C. A. Mey.)优良无性系资源遗传背景的认识,[方法]本研究运用荧光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筛选10对Eco RⅠ+3/MseⅠ+3引物组合,以梓树属的梓树(C.ovata G. Don)、灰楸(C. fargesii Bur.)、光叶楸和‘豫楸1号’良种为对照,在基因组水平上检测定植于河南省洛宁县的75个金丝楸无性系的遗传变异。[结果]总体水平上,在获得的1 177条可统计条带中,1 130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百分率(PPBs)达96.01%;不同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0~1.99,平均为1.48±0.03;基因多样度为0.00~0.49,平均为0.28±0.01;Shannon信息指数为0.00~0.69,平均为0.43±0.02。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827 7时可将供试样品分为8组,其中,71个无性系聚为一组,显示出金丝楸无性系遗传背景较狭窄。各无性系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地理隔离对楸树遗传多样性有明显的影响。结合聚类分析结果,金丝楸无性系当中的63号与其他遗传距离最远,值得重点保护和推广。[结论]形态学性状观察和AFLP分子标记分析显示:金丝楸与普通楸树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因此,认为金丝楸的分类地位宜做更加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基于累加性和均衡性的林分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科学》2021,57(1)
【目的】林分质量综合评价是森林经营决策的前提和关键。为解决林分质量评价中偏重强调累加性可能导致的失衡发展问题,基于等周定理和等圆理论试图提出均衡性测度指标并构建综合评价方法,为林分质量问题诊断及精准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甘肃小陇山林区锐齿栎天然林(a和b)、吉林蛟河林区阔叶红松林(c和d)和模拟天然林(e和f)的林分质量综合评价为例,先从林分结构和活力2方面筛选出10个评价指标,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和非同向性处理,再以单位圆中扇形半径和圆心角分别代表指标取值和权重大小,借助闭合图形面积特征量测度林分质量累加性(ωi1),分别基于面积和弧长特征量关系及其等周定理构建αi2和βi2、基于等圆面积周长关系提出γi2测度各评价指标间的均衡性(ωi2),最后以累加性相等林分(c和e、d和f)验证3个均衡性指标的有效性,并采用几何平均值法构造综合评价函数(Fi)比较不同现实林分质量优劣。【结果】阔叶红松林c和d的αi2、βi2、γi2取值小于与其累加性取值相等的林分e和f,且3个均衡性指标评价结果趋势一致。4个现实林分质量的累加性、均衡性及综合评价结果优劣均表现为dacb,阔叶红松林d质量最优,其次是林分a和c,锐齿栎天然林b最差。【结论】改进单位圆以扇形半径和圆心角分别代表指标取值和权重大小,ωi1可量化描述林分质量累加性优劣,现有βi2与新提出的αi2和γi2均能有效测度林分质量各评价指标间的均衡性,且评价结果具有较强一致性,兼顾累加性和均衡性的林分质量综合评价方法更为全面客观,其评价结果对林分质量问题诊断和森林经营决策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可有效提升林分整体质量并促进其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预防橡胶木蓝变和霉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玉栋 《林业科学》2003,39(4):98-103
橡胶木极易受到蓝变菌和霉菌的侵害,须进行预防性保护处理。目前我国使用五氯酚钠(NaPCP)控制和防止蓝变和霉变的产生,但自从发现氯代酚类化合物中含有致癌的二恶英类化合物后,此类化合物就逐步被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禁止使用了。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环保型防变色剂预防木材蓝变和霉变的研究和开发在国际上开展的十分广泛。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Antiblu防变色剂预防橡胶木和Parachem、硼类防腐剂加压处理的橡胶木锯材的防变色效果。选取了橡胶木新鲜锯材650根,分为13组,每组50根。其中1组(o组)不用硼防腐剂进行防腐加压处理,也不进行防变色处理,作为试验对照组。4组(a、b、c、d组)不用硼防腐剂进行防腐加压处理,只用防变色剂浸沾处理。另4组(e、f、g、h组)先用硼酸,硼砂防腐剂进行防腐加压处理,再用防变色剂浸沾处理。其余4组(i、j、k、l组)先用Paraehem橡胶木防腐剂进行防腐加压处理,再用防变色剂浸沾处理。其中,a、e、i3组用相对体积质量1.0%的Antiblu 20EC浸沾处理;b、f、g3组用相对体积质量1.5%的Antiblu 20EC浸沾处理;c、g、k3组用相对体积质量2.0%Antiblu 20EC浸沾处理;d、h、l3组用相对体积质量1.5%的Antiblu 20EC 0.125% Antiborer 10EC浸沾处理。结果表明:无论是未经防腐处理的橡胶木,还是硼类防腐剂处理的橡胶木,用防变色剂进行处理,可有效地防止窑干前橡胶木的蓝变和发霉,有效解决橡胶木的蓝变和发霉问题,保护期可达4周以上。  相似文献   

6.
不同榛树叶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种不同种类榛树叶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测定比较的结果显示:平榛、毛榛及杂交榛共有酶带B,该酶带可能是榛属的特征性酶带;平榛与毛榛POD酶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A1、C1和C2这三条酶带是毛榛特有的,能否作为毛榛的标志带,有待进一步研究;杂交榛酶带特征与母本(平榛)接近;这些实验结果为细胞生物学研究及探讨榛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及种类的区分提供了依据,也为榛树遗传基础的评价和杂交育种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将“神舟”三号(SZ-3)飞船搭载的草地早熟禾品种纳苏干种子地面种植后,根据形态变化进行初步筛选,并通过分株扩繁出突变株系PM1、PM2和PM3。对这三个草地早熟禾突变株系的叶片解剖结构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三个变异株系由于细胞数目的增加使叶片宽度明显增加;叶肉细胞平均直径降低使叶片厚度减少;PM2、PM3株系叶片泡状细胞的增多,改变了叶片的形态。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CK有11条,迁移率为4.63%~47.22%;PM1有21条谱带,迁移率为2.78%~68.52%;PM2有18条谱带,迁移率为2.78%~67.59%;PM3有20条谱带,迁移率为2.78%~63.89%。酯酶同工酶谱带CK有3条,迁移率为59.74%~94.81%;PM1有8条谱带,迁移率为38.96%~94.81%;.PM2有7条谱带,迁移率为48.05%~94.81%;PM3有8条谱带,迁移率为49.35%~94.81%。PM1、PM2和PM3三个株系与CK含有一部分完全相同的谱带,另一部分谱带发生了较大变化:分别出现了CK中没有的谱带和在CK中存在而三个变异株系没有的谱带。同时各谱带的强弱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同功酶技术在鹅掌楸属树种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运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和形态学对鹅掌楸属树种的分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各种间不仅在形态上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同工酶酶谱也存在很大差异,鹅掌楸在Pgm的基因位点有1条特有的谱带(等位基因d),杂种鹅掌楸2条谱带(等位基因a、d)都不存在;鹅掌楸在Shdh的基因位点有1条特有的谱带(等位基因a),北美鹅掌楸和杂种鹅掌楸都不存在这条谱带。根据这个试验结果可以鉴定鹅掌楸、杂种鹅掌楸、北美鹅掌楸。  相似文献   

9.
以马来松香为原料,经酰氯化、与N-芳磺酰基乙二胺类化合物的N-酰化反应,合成得到14个新型马来松香基双磺酰胺类化合物(4a~4n),其结构经FT-IR、1H NMR、13C NMR、ESI-MS、UV-Vis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经鉴定,14个化合物分别为马来松香基双苯基磺酰胺(4a)、马来松香基双对甲苯基磺酰胺(4b)、马来松香基双间甲苯基磺酰胺(4c)、马来松香基双对甲氧基苯基磺酰胺(4d)、马来松香基双间甲氧基苯基磺酰胺(4e)、马来松香基双对溴苯基磺酰胺(4f)、马来松香基双间溴苯基磺酰胺(4g)、马来松香基双对氯苯基磺酰胺(4h)、马来松香基双间氯苯基磺酰胺(4i)、马来松香基双对氟苯基磺酰胺(4j)、马来松香基双邻氟苯基磺酰胺(4k)、马来松香基双对硝基苯基磺酰胺(4l)、马来松香基双间硝基苯基磺酰胺(4m)、马来松香基双邻硝基苯基磺酰胺(4n)。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4a~4n对5种供试植物病菌均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其中在50 mg/L质量浓度下,化合物4k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最好为66.8%。  相似文献   

10.
以樟脑酸为原料,经过脱水反应制备樟脑酸酐。将取代苯磺酰氯与乙二胺反应得到N-芳磺酰基乙二胺,再与樟脑酸酐反应,合成得到11个新型樟脑酸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分别为:樟脑酸基苯磺酰胺(4a)、樟脑酸基对甲基苯磺酰胺(4b)、樟脑酸基间甲基苯磺酰胺(4c)、樟脑酸基对甲氧基苯磺酰胺(4d)、樟脑酸基间甲氧基苯磺酰胺(4e)、樟脑酸基对氟苯磺酰胺(4f)、樟脑酸基邻氟苯磺酰胺(4g)、樟脑酸基对氯苯磺酰胺(4h)、樟脑酸基间氯苯磺酰胺(4i)、樟脑酸基对溴苯磺酰胺(4j)和樟脑酸基间溴苯磺酰胺(4k)。目标产物的适宜合成条件为:以无水乙醇作溶剂,反应温度80℃,n(樟脑酸酐)∶n(N-芳磺酰基乙二胺)为1∶1.2。利用FT-IR、1H NMR、13C NMR和ESI-MS等多种手段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50 mg/L质量浓度下,大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4a和4e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达94.8%,化合物4h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达86.9%。  相似文献   

11.
对长期低浓度SO2处理后油桐叶片中保护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SO2熏气超过100 d后,油桐体内的乙醇酸氧化酶的活性水平明显提高;叶片中的自由基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明显增强;同时过氧化物同工酶的谱带增加了4条;SOD的活性明显增强.这些变化表明,长期低浓度SO2处理后引起了油桐体内保护系统增强,但是不足以完全消除SO2对油桐的伤害,表现为油桐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油桐产区常见的水土流失现象,选择典型林地观测区开展不同经营措施试验,通过三年连续环境因子与林地水土流失现状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了油桐林水土流失成因、发生规律及经营措施对结实产量影响的关系,提出了减小林地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油桐栽培利用与应用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从中国油桐栽培与利用的历史入手,分析了中国油桐栽培利用的现状及其花和生长规律的研究进展,为中国油桐的丰产、高产、稳产、优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着重介绍了中国油桐有关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不仅为提高中国油桐产量的提高,也为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中国油桐的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油桐嫁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研究对油桐嫁接繁殖中嫁接材料的选择、嫁接方法的应用、嫁接时期的确定,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因素以及嫁接后的科学管理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5年生杉木三年桐混交林的林分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三年桐混交能加快林分郁闭,有效地利用林地空间,从而大大地提高林分的光能利用率,5年生混交林总生物量是杉木纯林的1 92倍,混交林中杉木的干材生物量比杉木纯林增加72 6%,有效地提高木材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hydrodynamic processes and nutrients dynamics was investigated in Mida creek, a groundwater influenced mangrovefringed creek in Kenya between March 1996 and May 1997. The research involved spot and timeseries measurement of nitrate–nitrite, ammonia, silicates, phosphates, salinity, temperature, sealevel as well as tidal currents at seven stations located in the front, middle and backwater zones of the creek. Groundwater level as well as total dissolved solids' concentration, salinity, temperature and nutrients' concentration were also measured once every month in shallow wells (watertable<5m) located in the upper region of the creek.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vary with the tide and that, though there is no river drainage, they are of the same magnitude as in mangrove creeks with substantial river runoff. The peak concentrations of NH 4 + –N (5.45M), NO 2 –NO 3 (5.63M), PO 4 3– –P (0.58M) and SiO 3 2– –Si (81.36M) in the creek occurred during flood tide, 2–3h before high waters. The (NO 2 + NO 3 )–N concentrations declined rapidly during ebb tide, reaching the minimum levels during low water. Con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seepage to the net nutrients flux (particularly on nitrite–nitrates) is largest in dry seasons. The study shows that groundwater outflow sustains the mangroves during periods of severe salinity stress and nutrients deficiency in dry seasons. This is essentially by limiting salinity increase and by boosting nutrient supply in dry seasons.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对桐油中的脂肪酸进行酯交换反应甲酯化,采用GC‐M S联用技术对脂肪酸甲酯进行了分析鉴定,鉴定了桐油中α‐桐酸、β‐桐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等13种桐油脂肪酸组分。通过比较各产地桐油中的脂肪酸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油中桐酸含量具有较大的差异,桐酸含量介于70.03%~82.00%之间;不同产地桐油中α‐桐酸、β‐桐酸、油酸、亚油酸等单个组分的脂肪酸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不同桐油中脂肪酸含量具有一定的产地特征。  相似文献   

18.
南天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资源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进行了分析。依据不同种质间酶带特征的不同,并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南天竹种质间的亲源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这些种质资源共出现10条酶带,所有种质资源都有3条共同特征的谱带,同时不同种质资源酶谱带数目、迁移率(Rf)、酶活性及分布特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OD酶谱聚类分析将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分为3大类。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人工马尾松二元立木材积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马尾松在贵州省的生长分布情况,将马尾松划分为中心区、一般区2个建模单元,设计了建模样本结构,分别各建模单元收集伐倒木资料,拟合二元立木材积山本式基本模型和可变参数模型,经各项统计检验指标分析和适应性检验,确定山本式可变参数模型为最优模型,可以在建模单元内通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