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南阳麦田生态系统能流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胜  路明 《作物杂志》2005,21(3):29-32
根据南阳地区(河南省小麦主产区)1999~2004年的统计资料,对南阳麦田生态系统能量的投入、产出、流向、流量与转化效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南阳麦田生态系统从有机能、无机能、人工辅助能投入来看,属于中、高产之间;光能利用率高于世界和我国农田光能利用率平均水平,属较好水平,但低于高产地区典型农田2.0%的水平;平均总能量产投比为1.58,属于中等偏低水平。统计分析表明:增加有机能在总投入能中的比重有利于能量产投比的提高;增加无机能中化肥能的投入,则能提高能量的产出水平。要提高能量的产出和能效,不仅要增加能量的投入,还要注重能量的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2.
陇东黄土旱塬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希彪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1):82-84,92
通过对黄土高原旱塬区典型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人工辅助能的输入结构,各亚系统的能量输入、输出组成及其比例,以及对农田亚系统的投能结构对能效影响的分析表明:陇东黄土高原旱塬区的农业生态系统仍是一个低开放度、封闭性较强的有机生态系统,该系统的能量投入水平很低;投能结构不尽合理,亚系统之间不匹配,造成了系统的低能效。增加能量投入水平,改变亚系统的组成及双例,是提高系统产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彬  李新国  王建勋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9):365-366,413
以阿克苏地区为对象研究了该区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一般特征。结果显示,在能流方面,阿克苏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产出水平和效率都处于较低水平;在物流方面,农田肥料投入单一,主要以化肥为主,并且化肥使用量已超出最适施肥量范围,造成土壤养分严重失衡。今后应改善投能结构,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系统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下耕作制度技术行为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人工辅助能的产投量比与平衡水平是耕作制度演进的标志与核心。本文指出,市场经济下的耕作制度技术行为受着市场需求的价值规律与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共同规定,实现农田产投协调互依运运、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是耕作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湖南省6种稻田吨粮种植模式能量转换效益瓣梯度差异,揭示了在现有耕作条件和技术水平下,各类吨粮种植模式每667m^2全年粮食产量从中高产生产水平上升到吨粮生产水平时,农田能量转换效益递增,而当每667m^2产量超过1150kg时,农田能量转换效益呈递减的规律,提出了目前各类吨粮种植模式最佳能量产出点,最大效益及其相应的辅助能投入区间。  相似文献   

6.
增施化肥,打破千百年来“有机农业” 的封闭式循环,是由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的必备条件.山西省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量呈同步增长的关系,相关系数为0.9486.进一步发展山西农业生产,必须重视化肥投入,走以无机促有机、无机有机相结合的道路.本文对一些流行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黄土梁峁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和农业生产中形成的独特人地关系,为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选取典型县域──永和县为研究案例。运用能值理论及方法,定量分析了永和县2000—2015年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产出情况,并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永和县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产投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效率逐渐提高,但系统对自然环境资源依赖较强且利用不充分,经济能值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的发展;(2)从能值投入看,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为农业生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更新有机能值投入逐渐减少,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逐渐增多; (3)从能值产出看,其产出量明显提高,种植业、林业、畜牧业趋于协同发展,且优势产业凸显。 16年间,永和县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整体较好,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处于低程度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平均指数1.03),但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黄土梁峁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和农业生产中形成的独特人地关系,为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选取典型县域──永和县为研究案例。运用能值理论及方法,定量分析了永和县2000—2015年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产出情况,并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永和县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产投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效率逐渐提高,但系统对自然环境资源依赖较强且利用不充分,经济能值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的发展;(2)从能值投入看,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为农业生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更新有机能值投入逐渐减少,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逐渐增多;(3)从能值产出看,其产出量明显提高,种植业、林业、畜牧业趋于协同发展,且优势产业凸显。16年间,永和县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整体较好,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处于低程度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平均指数1.03),但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9.
一、课题的提出江苏太湖农区是一个人多、地少而农、副产品的自给及商品率又均要求很高的地区,如何进一步提高农副产品的生产水平及商品率,是八十年代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就太湖地区来说,种植业与养殖业历来是两个相互依存的部门,而养殖业的结构与发展水平,更直接受制于农田种植业的结构与发展水平。由此,着眼提高农田作物种群的初级生产力,改善作物种群的结构,使之适应并促进养殖业发展的要求,从而提高农田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之间的能量转换效率及物质循环的水平,乃是改善农区农  相似文献   

10.
植物源药肥对马铃薯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试验以池栽方式,利用植物源实物及提取物与有机无机营养成分合理组配研制成的植物源药肥,以相同投入成本的有机无机肥与化学农药组配使用为对比,研究比较了各处理对马铃薯叶片叶绿素、产质、防效和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用药相比,施用植物源药肥能够维持马铃薯叶片叶绿素水平,改善薯块品质,增产9.1%~11.2%,产量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害虫防治效果相当,不同程度的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关中农户型“猪-沼-粮”循环模式的能流特征、调控途径、效益状况,以及是否适合在关中区域推广问题,应用能流理论与系统分析法,对该循环系统进行能量投入和产出、能流去向、能流循环指数以及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农户型“猪-沼-粮”循环模式是一个以生猪养殖业为主,秸秆还田种植业和沼气工程为辅的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模式。该系统以有机能投入为主,农作物光能利用率为1.19%,能流循环指数0.92,具有较高的自我稳定性和自我维持能力,机械化程度较高,农户每年增加7149.78元的经济收入,同时兼具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但种植子系统复种指数低,沼气工程的科技投入低,致使整个模式的产投比不高。该循环模式适合在关中地区大力推广,同时应采取因地制宜的系统结构调整和优化原则,坚持完善农业技术指导部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影响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因子,在收集2000—2006年鲁西南地区农业生产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农田人为能量投入现状,并利用回归和逐步回归的方法研究了鲁西南地区人为能量投入对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结果表明:鲁西南地区农田人为能量投入中农膜的投入逐年增加,由2000年的14.6 kg/hm2增长到2006年的20.5 kg/hm2;化肥投入相对稳定(1200~1300 kg/hm2),但总量仍增加;农药的投入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04年达到最高(11.03 kg/hm2);排灌机械、农用车辆的投入呈增长趋势,而单位面积劳动力的投入不断下降,2006年与2000年相比约减少0.65人/hm2。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NPP存在着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历年均以东部(枣庄、济宁)高,平均NPP分别为616 g C/(m2?a)和588 g C/(m2?a),西部(菏泽)低,仅有448 g C/(m2?a);年际间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该地区农田NPP主要受人为能量投入的影响而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不大。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单位面积农膜使用量和农田灌溉比例在逐步回归模型中可以解释本区农田NPP方差的74.6%。因此,化肥、农膜、有效灌溉比等人为能量投入是影响该地区农田NPP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在分析苏南农村工业化地区农田施肥制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对该地区不同时期出现的农田施肥制度(施肥水平和施肥结构),在现有生产力水平进进行了田间模拟试验,以探讨农田生产力持续提高的合理施肥制。试验结果表明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采取低投入以有机肥为主的施肥方式是没有出路的,只能带来农田生产力的下降和土壤肥力的衰减,而采取高投入以化肥为主的施肥制,也不利于农田生产力的持续提高。只有在较高的投入水平条件下  相似文献   

14.
生态脆弱区耕地集约利用变化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秀红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6):252-256
为了进一步分析生态脆弱区农地集约利用变化对区域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综合研究方法定量表征农业投入、产出、产投比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以处于典型农牧交错区的宁夏盐池县为案例区,利用能值分析的计算方法探讨了研究区实施生态退耕后的2001-2008年耕地劳动力和农资投入、产出、产投比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种植面积的变化,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农资投入呈波动上升趋势;单位面积产出大幅度波动,而产投比呈波动下降趋势;产投比的波动方向受劳动力投入、农资投入和降水量的制约明显。研究结果显示,生态退耕后,单纯注重增加农资投入、扩大种植面积,而忽视高素质劳动力的投入以及因地制宜利用气候条件,可能是耕地产投比波动下降的原因;同时,研究区农资投入强度的增加,使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5.
梁龙  孙凯  张昌柱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0):149-155
为探明贵州省调减玉米种植后改种辣椒经济作物的生态效益,本研究以锦屏县为例,基于对80个小农户及4家合作社的调查数据,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该地区辣椒生产的能量流和碳足迹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辣椒生产的能量输入为53431.8 MJ,远大于产出的9000 MJ,净能量效益为-44431.8 MJ;其中,化肥和农膜占有能量投入的最大比重,分别是53%和16%;能量利用效率、单位产品能量比和单位能量生产率分别为0.17、4.75 MJ/kg和0.21 kg/MJ;(2)碳足迹结果为碳排放大于碳固定分别是5450.9 kg CO2eq和2227.3 kg CO2eq;净碳效率(0.41)小于1,属温室气体排放贡献源;化肥生产运输环节和农作肥料施用环节对农田碳排的贡献最大分别为44.7%和32.07%;有机耗碳比、单位面积碳足迹、单位产品碳足迹和单位经济效益碳足迹分别为0.07、0.55 kg CO2eq/m2、0.48 kg CO2eq/kg、2.91元/kg CO2eq。可见,在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后辣椒种植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因此,优化农资投入结构,减少化肥施用,增加有机质投入占比,发展清洁能源,加强良种选育是今后锦屏县域辣椒生产提能效、减碳排,实现生产与生态共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有机微量元素化学结构稳定、生物效价高,可提高鸡的抗病、抗应激能力,减少环境污染。介绍了5种有机微量元素铜、铁、锰、锌、硒的生物学功能及有机微量元素在鸡生产上的应用情况。有机微量元素在吸收利用率、对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改善等方面明显优于无机微量元素。但是由于微量元素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相对滞后的生产水平之间的矛盾,导致有机微量元素在生产应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本研究为找到有机微量元素在鸡生产上的最佳用量,减少微量元素对鸡产品和环境的污染,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自动化节水灌溉和膜下精量点播为主要内容的六大农业精准技术在兵团棉花生产上的普及推广,标志着兵团农业生产水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并在全国起到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但在兵团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种植结构过分单一,农业生产追求“高投入、高产出”,重农业精准技术,轻农业耕作技术等,导致垦区农田生态条件日益恶化和严重的农田土壤污染,棉单产量徘徊不前,种植效益难以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处理对出口青花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出口青花菜产量与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精制有机肥和腐殖酸复混肥均能提高青花菜的产量和品质,效果以有机无机复混肥最显著,其次为精制有机肥和腐殖酸复混肥,单施氮肥对产量和品质无显著影响。有机无机复混肥、精制有机肥显著提高了花球产量、花球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及PAL活性,降低了花球SOD活性。施加氮肥水平与花球中Vc含量呈负相关,与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氮与硼配施有明显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9.
应用能值理论从农户生产的角度分析了武川县种植业不同作物生产能值。结果表明:该县种植业生产系统能值投入率与产出率“双低”,应增加系统投入以提高产出水平;系统环境负荷率不高,不可更新环境资源破坏严重,应提高可更新环境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辅助能值投入中有机能值略高于无机能值,应按适当比例增加辅助能值投入以提高系统生态经济效益,粮食产出能值中玉米、油菜所占比重高,系统结构调整应遵循生态经济原则,压缩马铃薯面积、提高玉米、油菜等作物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田肥效试验表明:在施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烤烟有机无机复合肥配合施用与单施用烤烟专用无机肥相比,能明显提高烟叶的产量、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同时采用麦秆覆盖技术能显著地改善土壤对养分的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为优质适产打下良好的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