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荡精养与网箱养鱼相结合,就是利用有利的自然环境,在外荡水域中用竹箔拦围成精养荡,水面之上搭棚养鸭,水中养鱼与养蚌育珠相结合,水面以网箱养鱼与养萍相结合。进行立体式、集约型的养殖。  相似文献   

2.
中草药在养鳖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是我国传统的美食补品,但近年来,由于生产者一味追求中华鳖产量的增加而无序生产,大量使用药效明显但高残毒、毒性大的药物以防病治病,不但导致中华鳖产品质量下降和经济效益逐年降低,而且严重地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提高中华鳖的品质和养殖效益,使药物残留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杨广 《内陆水产》2000,(10):41-42
近年来,中华鳖的养殖在我国一度盛行,养殖面积、产量达到高峰。随着其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逐步提高以及控温养殖方式的实施,疾病的危害也日益频繁,在众多的中华鳖疾病中,细菌性疾病的危害尤为突出,因此,抗菌药物成了中华鳖疾病防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部分养殖者盲目使用各类药物,使生产成本升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为鳖病及时科学的治疗带来困难。本文就多年来在中华鳖养殖中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中华鳖养殖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提供借鉴。 1中华鳖细菌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受利益驱使,大量的境外甲鱼非法涌入我国,冒充中华鳖,给本来就不十分景气的甲鱼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这些境外甲鱼在品质上远不如中华鳖,口感差。在大量的进口鳖中,泰国鳖占有很大比重,掌握识别中华鳖与泰国鳖的方法,对广大消费者和市场管理部门都是非常有益的。中华鳖背部发绿或灰黄色,不太光滑,腹部灰白或黄白色。行动快捷,会咬人,个头有大有小。市场零售价(每500g):温空养殖的32-35元,外荡养殖的45-60元,生态养殖的15Del80元。泰国业背部颜色暗灰,光滑,腹部乳白或微红色,行动迟缓,不咬人,一般个头较小…  相似文献   

5.
外荡水域由于水位稳定,水深适度,面积大小适宜,十分适宜渔业生产。天然条件较好,特别是城市郊区的外荡,由于城市居民生活污水给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提供了大量的营养,致使鱼(蚌)类生长迅速,渔业高产高效。绍兴的外荡高产荡、精养荡也大量集中在城郊,珍珠蚌养殖也密布于城郊外荡水域。但是近年来城郊外荡水域经常性地发生大规模的死鱼死蚌事件,仅1996年至2004年的8年间,绍兴市先后发生各类污染死鱼死蚌事件367起,直接经济损失1300万元以上,其中70%发生在城郊外荡水域,  相似文献   

6.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病原之一 ,可引起多种水生动物疾病 ,导致中华鳖多种病症。给养殖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在生产中对该病作出正确诊断 ,正确选用防治药物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叙述了扬州地区某甲鱼养殖场嗜水气单胞菌导致的中华鳖疖疮病的主要病症 ,病理变化 ;嗜水气单胞菌的培养特性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类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 ,为生产中防治该细菌性疾病提供参考资料。一、发病情况与病理变化扬州地区中华鳖疖疮病在自然条件下5~10月都有发生 ,但以5月中上旬最为突出 ;而温室中秋…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白底板”病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 《水产科技》1998,(3):27-29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俗称甲鱼,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90年代以来,其人工养殖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1997年产量超过3000吨。随着中华鳖养殖密度的提高,养殖方式的改变,投饵量和排泄物的增加、管理不科学、自然环境的变坏、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仿野生中华鳖的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在外荡大水体中采用不锈钢材质的围网中进行了中华鳖生态养殖试验.在面积为3335 m2和16675 m2的两个不锈钢围网中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353.2 g和320.5 g的中华鳖鳖种,同时混养部分鲢、鳙鱼种,以投喂冰鲜杂鱼为主,采用地笼起捕.结果两个围网内中华鳖当年的平均增重率分别达135.8%和126.6%,总的起捕率达81.4%,采用此种模式生产的中华鳖体型好,品质佳,平均每667 m2的利润分别达到3.74万元和2.81万元.  相似文献   

9.
家养金鱼——养水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鳖是传统的滋补食品,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各地已广泛养殖.由于中华鳖养殖过程中的残饵和其排泄物极易造成养殖水体污染,从而影响鳖的品质风味;同时水体污染易使病原微生物滋生,使中华鳖患病;药物的使用会造成残留,危及人类健康;养殖水体的排放易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和制约无公害中华鳖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0.
在封闭外荡中养蟹,由于外荡面积大、地形复杂、水位变化大、并有水生植物生长,使河蟹起捕率低,影响经济效益。有的地方采用蟹网、烟熏、灯诱、排水、人工捕捉等方法捕蟹,效果均不甚理想。我们于1987年9~11月在宝应县长沟乡的1000亩封闭外荡中,用竹簖捕蟹,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华鳖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微生物因素等。因此,中华鳖疾病的控制应以预防为主, 实行健康养殖管理。中华鳖生长阶段发病特点与日常观察是做好预防工作的关键。现根据浙江省杭州地区近几年来的病害测报和中华鳖发病情况,将常见中华鳖疾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金梅 《内陆水产》2005,30(11):28-28
试验点选择在浙江绍兴县孙端镇大坂外荡,围网面积13.5hm^2。外荡水流比较畅通,光照条件好.常年水深1.7-3m,水底较平坦.淤泥少,水面开阔。周围无污染源.水域水质清爽、溶氧丰富。  相似文献   

13.
张继红 《水产学报》2006,30(3):425-428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是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主要特种水产养殖品种之一。浙江省是开展中华鳖工厂化养殖较早的地区。目前约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但随着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水质恶化等因素,导致其免疫机能衰退,疾病发生日趋严重,阻碍了养鳖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中以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引起的中华鳖出血性败血症尤为严重。传统上主要依靠抗生素、含氯剂等药物防治该病,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治作用,但是随着药物大量、长期的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孵卵温度与中华鳖性别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孵化温度孵化同一批中华鳖受精鳖卵,于相同条件下饲养150天后鉴定它们的性别。结果表明在32℃条件下孵化的中华鳖雄性比例达到72.1%,而在27℃条件下孵化的中华鳖雄性比例则只有42.3%。由此证明:通过人为控制孵化温度可以决定中华鳖的性别比例,其结论是孵化温度较高,则雄性比例较大。该结论为有目的地人为决定中华鳖性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华鳖Trionyxsinensis(Wiegmann)病因及其防治研究的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中华鳖的多种病害、症状表现、引起中华鳖病害传染和暴发流行的重要病原及其病理学研究动态,举例简介了防治中华鳖病害的方法,途径、某些药物的用法及用量。  相似文献   

16.
浙江德清县有外荡养鱼面积六万多亩,长期以来因使用权限不够明确,有些地方经常发生渔农争用水面的矛盾。这个县对全县水面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确定了外荡水面使用权,到1986年5月止总共发放了四万六千八百多亩外荡使用面积的证件,以调动使用者发展水产养殖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石军 《淡水渔业》1982,(5):28-28
<正> 绍兴外荡养鱼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由于一直采用传统的养鱼方法,产量提高不快。随着网箱养鱼的发展,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网箱与外荡养鱼相结合的办法,即每一百亩外荡放置1~4亩网箱养鱼,外荡增放仔、老口鱼种和其他养殖鱼类.网箱投饲的饵料流失为外荡鱼类所利用,使外荡鱼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虽然中华鳖价格在市场上有了很大的下降,但“生态养殖鳖”的价格仍是“温室养殖鳖”价格的2~3倍。这说明消费者对自然环境中生长的鳖有所偏爱。只要价格合理、品质优良,中华鳖市场前景看好。为了探索中华鳖网围仿生态养殖技术和经验,于2007年开始了“中华鳖小网围生态  相似文献   

19.
实施“三网一体”工程开拓外荡立体水域为开发、利用、提高本县外获鲜鱼产量,选定本县东洲乡渔场,进行为期三年(1991~1993年)的三网(网拦、网围、网箱)一体高产养鱼模式试验。一、水域自然条件东洲乡渔场水域,系河道型外荡,原是富春江一条支流,名叫北江...  相似文献   

20.
吴县横泾乡新联外荡养殖场在外荡围养水域中,进行河蟹的增养殖,取得明显经济效益。一般在外荡增殖河蟹资源有以下有利的条件:1.外荡水域的生态环境适宜于河蟹的栖息和生长。横泾乡新联外荡位于东太湖北端,水域中水草茂密,水质清爽,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水中溶氧可达5.2~5.6毫克/升,无污染,具有一定的水体流向。很适宜河蟹栖息和生长。2.外荡水域饵料资源较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