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速逆流色谱纯化红景天中的红景天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从红景天甙样品中提取红景天甙的方法。[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和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技术,采用氯仿∶甲醇∶水=4∶1.5∶2为溶剂体系。[结果]经过高速逆流色谱1次纯化,红景天甙纯度为84.3%,回收率达到95.7%。[结论]高速逆流色谱技术的应用为制备高纯度红景天甙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白木香的叶片、树干、果实和花等部位中的洋芹素-7,4’-二甲醚(7,4’-二甲氧基-5-羟基黄酮),并检测该化合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方法]以经济林木白木香的叶片为原料,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目标化合物,并在pH3.0和7.0条件下检测该化合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结果]适合分离洋芹素-7,4’-二甲醚的溶剂体系是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1.5∶1.5∶1,V/V/V/V),用该溶剂体系成功分离得到纯度为98.31%的洋芹素-7,4’-二甲醚。pH3.0条件下洋芹素-7,4’-二甲醚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为12.40%;pH 7.0条件下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为8.72%。[结论]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成功从白木香叶片中分离到洋芹素-7,4’-二甲醚;洋芹素-7,4’-二甲醚是白木香叶提取物清除亚硝酸盐作用的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油茶籽粕正丁醇萃取物为原料,通过大孔树脂柱层析、正相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将较强抑菌活性的物质进行分离.结果表明,采用60%乙醇进行大孔树脂柱层析,然后以乙酸乙酯、甲醇、甲酸体积比分别为9∶1∶0.1、8∶2∶0.1、7∶3∶0.1进行正相硅胶梯度洗脱,以30%甲醇作流动相进行高效液相色谱纯化,油茶籽粕正丁醇萃取物能分离出纯度非常高的抑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4.
江红霞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7):34-35,136
从娇柔塔胞藻中提取粗脂,并经硅胶柱层析将粗脂分离成石油醚洗脱组分(非极性脂)、苯洗脱组分(弱极性脂)和乙醇洗脱组分(强极性脂),并对粗脂和3种洗脱组分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粗脂对12种微生物都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石油醚洗脱组分在脂溶性化合物中含量最高,但无抑菌活性;苯洗脱组分含量最少,但抑菌活性最强.对3种洗脱组分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石油醚洗脱组分以烷烃类化合物为主;苯洗脱组分成分较复杂,但以1-丙氧基,2-丙醇的含量最高;乙醇洗脱组分主要含有4种脂肪酸.娇柔塔胞藻的抑菌活性是其脂溶性化合物中各种化学成分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从娇柔塔胞藻中提取粗脂,并经硅胶柱层析将粗脂分离成石油醚洗脱组分(非极性脂)、苯洗脱组分(弱极性脂)和乙醇洗脱组分(强极性脂),并对粗脂和3种洗脱组分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粗脂对12种微生物都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石油醚洗脱组分在脂溶性化合物中含量最高,但无抑菌活性;苯洗脱组分含量最少,但抑菌活性最强。对3种洗脱组分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石油醚洗脱组分以烷烃类化合物为主;苯洗脱组分成分较复杂,但以1-丙氧基,2-丙醇的含量最高;乙醇洗脱组分主要含有4种脂肪酸。娇柔塔胞藻的抑菌活性是其脂溶性化合物中各种化学成分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南川升麻的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南川升麻化学成分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升麻根茎中的化合物,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乙酸乙酯部位经硅粗胶拌样后进行硅胶层析,然后用氯仿-无水甲醇(10∶0→0∶10,V/V)梯度洗脱,通过薄层层析检测合并相同的部分,并取3、4和5化合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从南川升麻的干燥根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环菠萝蜜烷型三萜,通过光谱和质谱分析将他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异阿魏酸(1)、阿魏酸(2)、25-O-乙酰升麻醇(3)、兴安升麻苷C(4)、12β-羟基升麻醇(5)和β-谷甾醇(6)。[结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6化合物,其中3、4和5化合物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鉴定出核桃(Juglans regiaL.)青皮中对植物病原真菌起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并评价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依次测定核桃青皮乙醇粗提物,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物以及石油醚相分离流分和活性化合物对葡萄蔓枯病菌(Cryptosporella viticola)等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合抑菌活性追踪,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分离纯化活性组分,核磁共振波谱(NMR)对活性物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核桃青皮乙醇粗提物和3种萃取物以及石油醚萃取相的分离流分,分别对供试的10种、4种和3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抑制活性;流分Fr1-4和Fr1-5对葡萄蔓枯病菌(Cryptosporella viticola)、葡萄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3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4个流分,流分Fr1-4对葡萄蔓枯病菌的抑制率达70.08%;分别从Fr1-4和Fr1-5鉴定出1个环状二芳基庚烷化合物胡桃素和4,8-二羟基-1-四氢萘酮(胡桃酮);胡桃素对供试的葡萄蔓枯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均显示出抑制活性,对其菌丝生长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60、0.124 mg/mL.[结论]核桃青皮乙醇粗提物及其石油醚、三氯甲烷萃取物均对供试的植物病原真菌有良好的抑制活性,从中分离获得的胡桃素对葡萄蔓枯病菌有显著抑菌活性,对辣椒疫霉病菌有中等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郑毅  伍斌  陈有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323-1324,1329
[目的]研究曼陀罗植物内生真菌Ym311977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及其有效成份。[方法]对Ym311977菌株进行扩大发酵培养,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单体化合物,并研究单体化合物对2株皮肤致病真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分离到的4种单体化合物中的1种对2株皮肤致病真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石膏样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200μg/ml;该化合物经1HNMR及13CNMR分析,确定其结构为5-丁基吡啶甲酸,即镰刀菌酸。[结论]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曼陀罗内生真菌代谢产物镰刀菌酸对2株皮肤致病真菌具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分离制备决明子粗提物中的蒽醌类化合物。首先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积比3∶2∶3∶2)的溶剂体系,进一步分离,从决明子粗提物中得到5种化合物Ⅰ、Ⅲ、Ⅴ、Ⅵ、Ⅶ和混合组分A(含有化合物Ⅱ和Ⅳ)。将组分A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积比3∶7∶5∶5)的溶剂体系进行进一步分离,得到2种化合物Ⅱ和Ⅳ。经HPLC检测,化合物Ⅰ~Ⅶ的纯度分别为99.7%、96.4%、91.0%、95.3%、98.7%、97.9%、95.8%。根据ESI-MS和1HNMR所提供的数据,化合物Ⅰ~Ⅶ分别鉴定为橙黄决明素、alaternin、1-甲氧基-2-羟基大黄素、黄决明素、1-O-甲基大黄素、决明素、大黄素。表明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分离蒽醌类化合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分离纯化雪白睡莲花中的酚类成分。[方法]HSCCC分离过程分为两步,分别采用乙酸乙酯∶甲醇∶水(4∶1∶5)和乙酸乙酯∶正丁醇∶水(4∶1∶5)两个体系,固定相均采用上相,流动相均采用下相,流速为2.0 m L/min,主机转速设定为850 r/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4 nm。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纯度。[结果]第一步从200 mg的睡莲花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异槲皮苷(I,41.4 mg)、紫云英苷(II,40 mg)和一混合物85 mg;第二步从混合物中分离纯化得到isostrictiniin(III,50.1 mg)和烟花苷(IV,26.3 mg),上述4种物质的纯度分别为73.53%、92.42%、82.36%和85.65%。[结论]HSCCC可快速的分离纯化雪白睡莲花中的酚类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抱茎獐牙菜(Swertia franchetiana H.Smith)中分离制备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苦苷的高速逆流色谱法。[方法]采用溶剂系统为氯仿∶甲醇∶水=4∶4∶2(V/V/V);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上下相超声波脱气20min;转速850r/min;流动相流速2ml/min;检测波长254nm。所得产物用旋光仪测定其旋光度,计算其比旋光度,进行纯度鉴定。[结果]从100mg抱茎獐牙菜粗提物中得到龙胆苦苷14mg,獐牙菜苦苷27mg。测得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苦苷的比旋光度[a]Dt分别为-196.3°和-126.6°,纯度较高。[结论]该研究可为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大量制备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苦苷提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曹杰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527-8528
[目的]分析香连丸药效成分(黄连、木香、吴茱萸)不同配方的抗菌作用。[方法]以黄连、木香、吴茱萸为供试药物,志贺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种,研究3种药物不同配方对4种细菌的抗菌作用。[结果]木香、吴茱萸、木香+吴茱萸对4种细菌均无抗菌作用,各配方供试药液对宋内氏痢疾杆菌均无抗菌作用;黄连+木香、吴茱萸+木香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的抗菌作用较黄连+木香+吴茱萸弱;黄连+木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杀菌和抗菌作用,而黄连+吴茱萸、黄连+木香+吴茱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均较弱。[结论]丸剂加味香连丸的药效最佳。  相似文献   

13.
黄芪高产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材黄芪的平衡施肥技术。[方法]以蒙古黄芪为供试品种,施肥处理设4个P水平(0、75.0、112.5和150.0kg/km^2);4个K水平(0、37.5、75.0和112.5kg/hm^2),每个处理均加入N150.0kg/hm^2,研究磷钾配施对黄芪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在甘肃高寒阴湿区采用黄芪高产栽培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黄芪产量可超过当地平均产量1.5倍。黄芪在磷中低水平时减产,在磷高水平(150.0kg/hm^2)时增产效果显著,施P较P0增产16.5%,增收6499.5元/hm^2,每公斤P2O5可增产黄芪5.0kg,产投比为8.3;施K较K0增产10.7%-25.1%,增收3582.0—9132.0元/hm^2,每公斤K2O可增产黄芪4.3~20.4ke,,产投比11.9—60.9。[结论]黄芪获得最高产量的氮磷钾量分别为N150.0kg/hm^2、P2O5 150.0kg/hm^2、K2O 112.5kg/hm^2,氮磷钾比为1:1:0.75,获得最经济产量的氮磷钾比为1:1:0.25。  相似文献   

14.
微波预处理提取辣椒碱工艺及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雅婷  陈秋萍  李天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476-20478
[目的]对微波预处理法提取辣椒碱工艺及辣椒碱的抑菌效果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法]在常规溶剂浸提法的基础上,在浸提之前加入微波预处理过程;参照GB 10783—2008方法,采用FAO紫外双比色法测定辣椒碱含量;采用抑菌圈法测定提取所得辣椒碱的抑菌效果。[结果]提取辣椒碱的适宜工艺为:浸润剂为95%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10,微波功率200 W,微波预处理时间2 min,浸取温度40~50℃,浸取时间2 h,浸提次数3次。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碱提取液对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抑菌效果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其中对裂殖酵母的抑菌效果最明显,对细菌抑菌效果最弱。[结论]微波预处理法显著提高了辣椒碱提取速度以及提取效率;辣椒碱提取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王丽  马远  陈随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47-21649
[目的]测定构树叶中牡荆素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以无水甲醇-浓度1%乙酸(30∶70,V/V)为流动相3,59 nm为检测波长,测定构树叶中牡荆素的含量;以无水甲醇-浓度0.05%磷酸(40∶60,V/V)为流动相,324 nm为检测波长,测定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结果]牡荆素在0.056~0.48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1.42%;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在1.808~4.06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为1.58%。[结论]该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可用于构树叶质量标准的制订。  相似文献   

16.
李红芳  韩继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83+5894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颈复康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无水甲醇-水-磷酸(20∶80∶0.2,V/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阴性对照无干扰;计算回归方程为Y=4 233 801X-34 587,R为0.999 9(n=6)。结果表明,在0.063~1.254μg/ml浓度范围内,葛根素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101.8%,RSD为1.09%(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颈复康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荆新羽  赵立琴  童良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17-13318,13323
[目的]研究高纬度地区水稻氮肥合理施用比例。[方法]采用小区对比的方法,完全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4个处理,氮肥基、蘖、穗肥比例分别为4∶2∶4(处理①)、4∶3∶3(处理②)和5∶3∶2(处理③),不施氮肥(处理④)作对照。[结果]氮肥施用比例对谷草比有一定的影响,基、蘖肥比例越低,谷草比越高;百公斤经济产量吸氮量总体变化不大,施氮处理平均为1.21 kg;处理①和②氮肥利用率相近,处理③氮肥利用率较低,为25.86%;处理①产量最高,但2007年出现贪青晚熟现象,其次是处理②和③。[结论]北方高纬度地区水稻合理的基、蘖、穗肥适宜施用比例为4∶3∶3,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丁中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丽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588-9589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芦丁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用C18(250 mm×4.6 m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乙腈-冰乙酸(1 060∶350∶45,V∶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采用水-乙腈-冰乙酸系统为流动相,分离效果好,峰型好,分离时间短,计算结果准确;以甲醇为溶媒提取时间短,提取杂质少。槲皮素含量在4~12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1 285X+3 645,平均回收率为99%。所测样品芦丁中槲皮素的含量平均为0.813 g/ml。[结论]采用RP-HPLC测定芦丁中槲皮素含量简便、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质量和生产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