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研究可食膜的制备过程以及制备具有良好性能的可食膜,本文以玉米淀粉溶液和壳聚糖溶液为成膜基材,以甘油为增塑剂,并添加花青素作为功能物质,制备得到可食膜,以机械性能、透光率、透油性作为考察指标,确定其制备工艺为3%壳聚糖,4%淀粉,10%花青素溶液,3.38%甘油,在此条件下,膜性能最好,其透光率为24.40%,透油率2.6×10-3g·mm/(cm2·d),抗拉强度为17.06 N,断裂伸长率为84%。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的成膜特性及不同因素对此膜的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羧甲基纤维素用量能使膜性质较好;中温干燥(65℃)能使膜具有较好的阻湿性;适量的增塑剂不仅使膜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而且不会明显提高透湿性;膜的厚度对膜的水蒸汽透过系数、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可食性羧甲基纤维素膜成膜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主要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的成膜特性及不同因素对此膜的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羧甲基纤维素用量能使膜性质较好,中温干燥(65℃)能使膜具有较好的阻湿性;一的增塑剂不仅使膜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而且不会明显提高透湿性;膜的厚度对膜的水蒸汽透过系数、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可食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为成膜基材,制备出可食膜,研究成膜材料配比(SPI∶CS)、甘油添加量、pH和干燥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SPI∶CS的减小,膜的抗拉强度逐渐增大,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WVP先减小后增大,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最佳配比为3∶3;随着甘油添加量的增大,膜的抗拉强度逐渐减小,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WVP先减小后增大,甘油最佳添加量为2.0%;随着pH的增大,膜的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WVP变化不显著,膜液最佳pH为3;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WVP逐渐增大,最佳干燥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5.
可食性玉米淀粉膜的制备及改性剂对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可食性玉米淀粉膜的成膜工艺条件和改性剂的作用,为开发多功能可食包装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选择不同的淀粉液质量浓度、糊化温度、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制备玉米淀粉膜,根据成膜效果及膜的物理性能,确定玉米淀粉膜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添加10 g/L的6种糖醇型改性剂(乙二醇、丙三醇、木糖醇、甘露糖醇、山梨醇和麦芽糖醇)以及5种聚合型改性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明胶、葡甘聚糖和聚氧化乙烯)对膜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玉米淀粉膜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为:浆液淀粉质量浓度50~60 g/L,糊化温度90 ℃,膜干燥温度40~60 ℃,膜干燥时间4~6 h。木糖醇可使淀粉膜表面结构平滑,且其对膜断裂伸长率的提高效果最优;葡甘聚糖可使膜表面结构平整,颗粒细腻,热稳定性增强,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衡提高;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作用效果与葡甘聚糖相近。【结论】利用玉米淀粉可以制备可食性淀粉膜;添加改性剂木糖醇和葡甘聚糖能够选择性地提高玉米淀粉膜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塑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研究了可降解海藻酸钠地膜的制备方法.[方法]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增塑剂种类及浓度和持水剂浓度对膜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膜的降解情况.[结果]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增大,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上升.增稠剂提高了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其中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效果最好.持水剂使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但解决了膜干裂的问题.[结论]海藻酸钠地膜最佳成膜液的组成为:1.0%海藻酸钠、0.2%羧甲基纤维素钠和0.6%甘油,此时海藻酸钠地膜的膜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高、透光率好,且可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干热改性葛根淀粉的最优成膜工艺参数,为干热改性葛根淀粉膜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透光率、水蒸气透过系数、溶解度等为评价指标,通过研究改性淀粉用量、甘油浓度和干燥温度对干热改性葛根淀粉膜特性的影响,确定最优成膜工艺参数。[结果]干热改性葛根淀粉膜的最优成膜工艺参数为改性葛根淀粉质量分数5.0%,甘油添加量1.5%,烘干温度80℃。[结论]该研究可为葛根淀粉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开发可生物降解的食品包装材料,以草鱼肌原纤维蛋白与壳聚糖为成膜原料制备可食性膜。以干燥温度、甘油含量、肌原纤维蛋白与壳聚糖体积配比为单因素,分别探究其对可食性膜厚度、机械性能(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性、溶解度以及色度的影响。在单因素优化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Box-Benhnken进行试验设计,研究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3个因素均可对复合膜综合性能产生影响;肌原纤维蛋白/壳聚糖可食性膜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55℃、甘油质量分数1.6%、成膜材料(肌原纤维蛋白∶壳聚糖)体积配比4.3∶3.7,优化后的复合膜抗拉强度为6.21 MPa,断裂伸长率为68.67%,水蒸气透过性为1.43×10-11g/(m·s·Pa)。通过水接触角测定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与扫描电镜对可食膜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肌原纤维蛋白与壳聚糖分子相容性良好并克服了单一组分机械强度差及亲水性高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柳橙皮基可降解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新型可降解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以柳橙皮为成膜基材,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增稠剂,甘油为增塑剂,采用流延法制备柳橙皮膜,并探究了柳橙皮浓度、增稠剂浓度、增塑剂浓度对膜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柳橙皮浓度为1.5%,海藻酸钠浓度为0.1%,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为0.2%,甘油浓度为0.2%,此时膜的综合性能最佳。其主要指标:抗拉强度为24.08 MPa,断裂伸长率为15.73%,水蒸气透过系数为1.686×10~(-12)g·cm·cm~(-2)·s~(-1)·Pa~(-1)。研究表明,柳橙皮成膜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新型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膜成膜特性。[方法]配制不同比例4%的壳聚糖-聚乙烯醇混合膜液,以4%聚乙烯醇为对照。在每种膜液中分别加入0.1、0.2、0.4 g甘油,干燥成膜后,测复合膜透水性、水溶性、溶胀性、断裂伸长率。[结果]壳聚糖(w)∶聚乙烯醇(w)∶甘油(w)为4∶16∶1对成膜特性有明显提高。[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膜在种衣剂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用马铃薯渣制备方便面油料包可食性膜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含水量为86.2%的鲜马铃薯渣为原料,以抗拉强度为主要指标,辅以厚度、感官指标等,通过单因素试验、复配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用马铃薯渣制备方便面油料包可食性膜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影响膜抗拉强度的主次因素为甘油添加量>膨化温度>硬脂酸添加量>海藻酸钠与琼脂复配比例。用鲜马铃薯渣制可食性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鲜马铃薯渣20 g,海藻酸钠与琼脂的复配比例为0.5∶0.5,硬脂酸的添加量为0.3 g,甘油为1.5 ml,水浴温度为80℃。[结论]用该工艺制膜测得膜的抗拉强度为118.82 kg/cm2,用其包装方便面油料膜在45℃,相对湿度60%下放置30 d没有渗油,在沸水中煮3~4 min可完全溶解。  相似文献   

12.
微波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业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从大豆油中提取的大豆分离蛋白为试材,研究微波处理时间对其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当微波功率为1000W时,在0~40s,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均在处理40s时达到最大值,其中,乳化性和起泡性分别比未处理的增加了120.00%和146;88%,随着处理时间的继续增长,分离蛋白的起泡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呈下降趋势;泡沫稳定性受微波处理时间的影响最大,处理30s时达到最大值,比未处理的增加了209.38%,随着处理时间的继续增长,泡沫稳定性逐渐下降。[结论]1000W微波处理40S,可明显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3.
以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飞粉、淀粉为主要原料,以甘油为增塑剂,通过流延成膜法制备淀粉/飞粉共混薄膜,以耐水性和力学性能优化飞粉/淀粉的质量比,并从共混膜的相容性和热稳定性角度进行表征,研究魔芋飞粉共混膜的制备条件和膜性能。结果表明,共混膜的最佳飞粉/淀粉质量比为1∶3,此时吸水倍数为0.20 g/g,断裂强度为475.68 N,断裂伸长率为8.85 mm。红外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具有网状结构的葡甘聚糖提高了膜的相容性和均匀度,膜的断裂强度和拉伸性增强;纯淀粉膜、交联淀粉膜和共混膜热失重为三阶段式,最终质量损伤率分别为82.91%、93.21%和80.27%;第一、二阶段峰温分别为87、303℃,75、309℃和83、282℃。与纯淀粉膜相比,飞粉淀粉共混膜相容性有所改善,并且更易热降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静置期间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流变特性。[方法]将16%的大豆分离蛋白分散液在5、25℃条件下分别静置5、10、15、20、25、30 h,研究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蠕变和松弛。[结果]各蠕变参数在不同静置温度下的变化趋势不一样,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25℃下的蠕变参数比5℃下的蠕变参数下降的快。静置温度不同,各松弛参数的变化趋势不同;在同一静置温度下,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各松弛参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凝胶制备完成初测试的各个参数值较大,随后逐渐变小。与5℃相比,25℃下的凝胶松弛参数下降较快。[结论]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蠕变和松弛参数在2种静置温度下的变化快慢不一样,低温静置有利于凝胶品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烟草需肥规律,对烟草追肥粒子采用微囊包裹以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省工省肥的目的。【方法】以K2SO4为原料,采用啧雾干燥法制备缓释肥微囊粒子。【结果】制备微囊粒子最佳操作条件为:进风温度190oC,出风温度110℃,进料量为25mL/min,气流压力为0.1MPa,乳化均质时的均质压力为60MPa,工艺设计中选定K2SO4粒子在乳化全系中的浓度为20%,此时产品包埋率为97.09%,其他理化性质也符合设计要求。[结论]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的缓释肥微囊粒子符合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复合膜对草菇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和大豆分离蛋白为涂膜材料,按照L9(34)正交试验制作了不同含量配比的复合膜涂膜草菇,在15℃条件下对草菇进行保鲜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复合膜的膜特性良好,可有效保持草菇的感官质量,降低失重率,减少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及Vc含量的损失.壳聚糖的保鲜效果达到显著水平(P<0.05),壳聚糖复合膜的最佳配比为1.0%的壳聚糖、5.0%的大豆分离蛋白、0.6%的海藻酸钠.  相似文献   

17.
郭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832-5832
[目的]讨论在载体试剂催化下生成环氧菜籽油增塑剂的反应条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结果]最佳条件为:载体催化剂用量为菜籽油用量的6%,双氧水用量为菜籽油用量的60%,温度控制在60~70℃,时间7h。[结论]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环氧值大小和产率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促进木质结构保温板(SIP)的可持续发展,引入具有优良力学性能及装饰效果的可再生重组竹,结合环保型粉状环氧树脂胶黏剂,制备了重组竹/结构保温板复合材料。  方法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法)、力学性能测试和导热系数测试研究粉状环氧树脂胶黏剂的固化特性及复合材料的结合强度、抗弯强度、导热系数及耐热水性。  结果  ①粉状环氧树脂胶黏剂的最佳固化条件为84 ℃开始发生固化反应,在116 ℃时充分固化,于180 ℃下体系完全固化。②当涂胶量为150 g·m?2,热压时间为15 min时,重组竹/结构保温板复合材料的结合强度和抗弯强度分别可达0.83和19.80 MPa,导热系数为0.054 2 W·m?1·K?1(25 ℃)。在80 ℃热水浸泡3 h后,复合材料的结合强度仍达0.15 MPa。  结论  获得综合性能优异且具有良好耐热水性的重组竹/结构保温板复合材料。图6表2参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