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应用ISSR标记对茶树新品种佛香茶亲本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佛香茶新品种的亲本来源,应用ISSR标记技术对佛香茶及其拟似亲本共15份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分析。18个引物共扩增出235个位点,其中198个位点呈现多态性,多态性为84.25%,表明15个品种间遗传基础较窄。品种间相似系数变幅为0.580~0.860,平均0.724。相似系数分析表明,佛香1号、云抗10号和福鼎大白茶的相似系数比较一致;佛香2号、佛香4号、云抗14号、福鼎大白茶的相似系数较一致;而佛香3号、佛香5号、长叶白毫、福鼎大白茶的相似系数基本一致。UPGMA聚类则将佛香茶与云抗10号、长叶白毫、云抗14号、福鼎大白茶聚在一起。主成分分析显示,佛香1号与云抗10号距离较近;佛香2号、佛香4号、云抗14号之间距离较近;佛香3号、佛香5号、长叶白毫之间距离较近;而福鼎大白茶则处于中心位置,表明福鼎大白茶为佛香茶亲本之一。ISSR标记分析结果明确了佛香茶的亲本来源:佛香1号的亲本是云抗10号与福鼎大白茶;佛香2号、佛香4号的亲本是云抗14号与福鼎大白茶;佛香3号、佛香5号的亲本是长叶白毫与福鼎大白茶。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红小豆品质筛选及品种多样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135份小豆品种资源为试材,采用数码相机对其进行拍照,利用Photoshop 6.0图像处理技术获得小豆的叶面积、叶长、叶宽,并对叶形指数及百粒重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小豆叶片长×宽与叶面积的相关性最强,全缘叶和裂叶叶面积与叶片长×宽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576 9x-11.416(R2=0.930 9)和y=0.337 4x+82.956(R2=0.589 6);不同叶形品种的叶面积与百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全缘叶,y=0.008 8x+8.868 3(R^2=0.080 8,y为百粒重,x为叶面积);裂叶,y=0.006 4x+7.571 9(R^2=0.192 1)。[结论]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测定植物叶面积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不同白黄化茶树品种的香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生化分析,对浙江丽水茶区5个主栽白黄化茶树品种的香茶适制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白黄化品种,内含物丰富,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成茶滋味浓醇鲜爽,品种香显,辨识度高。其中黄金芽综合评分最高,适宜作为黄变香茶重点开发;景白2号适宜开发高香型特色香茶;中黄1号适宜开发醇爽型香茶;景白1号可作为浓醇型特色香茶产品开发。对于白叶1号,宜在现有基础之上,适当提早芽叶采摘,增进茶汤鲜爽度,开发鲜爽型特色香茶。综上,参试的5个白黄化茶树品种综合品质优良,特色鲜明,均具备开发优质香茶必要的物质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茶树佛香2号等杂交新品种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1988年至2001年对茶树杂交新品种佛香1号、佛香2号和佛香3号在保山点、澜沧点开展区域适应性试验,以云抗10号和当地大叶种为对照,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定植成活率、生长势、产量、品质、抗逆性方面都优于2个对照,可在云南大叶茶种适宜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愈加成熟。分别利用像素法和方格法,同时对20个黄瓜品系的叶面积进行了测量;并以方格法的测量结果为对照,对像素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像素法对黄瓜叶片面积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为0.05%~0.10%、均值为0.07%,方格法测量结果的变异系数(0.51%~1.11%)和均值(0.82%),像素法测定结果更加稳定。且与数码相机拍摄取样法相比,像素法具有成像稳定、无缩放无变形不受到拍摄角度、对焦情况限制的优点,还可以在活体上直接测量,大大减轻田间工作量。像素法是1种广适性、精度高的叶面积测量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佛香茶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佛香茶是云南名茶,具有香高持久、带板栗香的香型特点。用GC/MS法分析了佛香茶的香气组成,共鉴定出30种香气成分。其主要成分如下:芳樟醇、α-松油醇、香叶醇、橙花醇、橙花叔醇、α-[HT6”,5”SS]律[HT5”]草烯、氧化长叶松烯、氧化石竹烯、丁酸-4-已烯酯、四甲基-十六碳-2-烯-Ⅰ-醇。  相似文献   

7.
茶树品种对茶饼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省选育和推广的4个茶树品种进行室内离体接种抗病性鉴定和田间品种抗病性调查,结果表明:4个品种均不同程度的感染茶饼病,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着一定差异(云抗10号<佛香3号<佛香2号<佛香1号),但按照抗性分级标准分别属于高抗和中抗品种;室内离体接种不同浓度孢子发病情况试验表明:最适的接种孢子浓度为10×10下每视野50~60个孢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评价不同油葵品种苗期耐盐性。[方法]利用0.6%盐碱原土对11个油葵品种进行苗期耐盐性鉴定,通过主成分及指标相关分析,选取叶面积、株高、地上部干重、出苗率、出苗指数等5个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性评价。[结果]苗期耐盐性由强到弱顺序依次为凯福瑞T562、滨葵1号、美大头S567、USA-S668、NWS4564、同庆1号、法兰西529、矮大头9650、S101、凯福瑞S606、先瑞1号。[结论]该研究为滨海盐碱地油葵品种的选择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弄清云南不同茶树品种氟的富集特征,为选育低富集氟大叶茶树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云南省勐海县、昌宁县和思茅区茶树品种园的20个茶树品种1芽4叶为试材,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结果]这些茶树品种氟含量为15.30~157.60mg/kg,3地均种植的7个茶树品种总体上均以云抗10号氟含量最低。LSD多重比较表明,地区内品种间和品种内地区间氟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7个茶树品种除思茅区外均以云抗10号氟的含量差异最不显著。[结论]云抗10号可作为云南氟富集特征研究和大叶种茶树低氟选育工作的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测量叶片面积,探讨一种基于黑白扫描图像的测量方法。【方法】使用平板扫描仪制作叶片黑白二值图像,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读取图像并统计图像和叶片的总像素,依据扫描成像大小与扫描稿台尺寸等比关系,以及已知的扫描稿台尺寸,计算获取叶片面积;分别使用两个不同品牌型号扫描仪对20张叶片进行测量,以方格纸法测量结果为真值依据进行误差分析,同时采用叶面积仪进行比对验证。【结果】两个扫描仪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0 cm2、0.95 cm2,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06%、1.64%;叶面积仪测量均方根误差为0.62 cm2,平均相对误差为0.92%。【结论】扫描仪法与方格纸法和叶面积仪测量结果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基于黑白扫描图像的叶片面积测量方法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精度高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普通数码影像的单株桃树估产方法,为实现桃树产量的高精度、低成本估测提供参考.[方法]以安徽省滁州市张山桃园为试验区,利用数码相机分别从西北、东南两个方向对抽取的成熟期单株桃树进行拍摄,通过改进的分割算法和特征空间的优化进行果实信息提取,进而选取斑块数量、周长和面积作为特征参数估测单株桃树产量.[结果]采用双方向拍摄的斑块数量之和的建模(y=0.9748x+0.3995)精度最高,预测值与实际值间的决定系数(R2)达0.9049,均方根误差(RMSE)达0.21,而仅采用西北方向拍摄的斑块数量作为建模参数的效果最差,R2仅0.0687,RMSE为0.64.[结论]可以利用普通数码影像提取斑块数量作为特征参数构建估产模型对成熟期果树进行产量预测,其精度较高,该方法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植物叶病变面积的测量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病虫害预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茶叶为例,对茶叶常见病变区域面积与整叶面积比值参数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了自动化测量,通过数码相机对发生病变的活体待测叶片拍照,输入计算机中进行叶片图像预处理、RGB彩色值统计、二值化、颜色分量过滤、像素点统计和指定区域面积比值计算,最终给出茶叶病变面积比自动化计算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在测量叶病变面积比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解决在野外难以用普通数码相机拍摄出微小花果清晰照片的问题。[方法]先将普通数码相机的拍摄模式设置为“微距”(或“柔和人像”),关闭闪光灯。然后,用放大镜将要拍摄的花果放大,再用数码相机的镜头对着被放大的花果进行自动对焦。当数码相机完成对焦后,按动快门按钮进行拍摄。[结果]利用此方法,在野外对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金盏银盘(Bidens biternata)和蒺藜(Tribulus terrester)的花序或花进行拍摄,均能获得比较理想的照片。[结论]通过加置放大镜改变数码相机的光学系统,可以改善普通数码相机对微小花果的拍摄功能,能很容易地拍摄到微小花果的清晰照片。  相似文献   

14.
高旋  顾红军  陈颍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352-10353,10360
[目的]检验在微观领域的三角剖分法在宏观上的适用性,从而在地籍面积量算中得以应用。[方法]提出具体算法,再举一实例,将该方法计算结果,与已用经典微积分算法求得的精确解进行比较。[结果]用三角剖分法计算椭圆面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满足土地面积量算精度要求。[结论]可将三角剖分法应用于土地面积量算,对数字化的土地面积计算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官兴丽  鲍治帆  桑守强  刘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7):3125-3126,3128
[目的]探索适合普洱茶中水溶性果胶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水提醇沉的提取方法,并用3,5-二甲基苯酚比色法测定普洱茶中水溶性果胶含量。[结果]试验表明,在波长448 nm处,3,5-二甲基苯酚比色法的线性方程是y=0.009 9x-0.004 4,R2=0.998 9,普洱生茶和熟茶的水溶性果胶回收率分别为96.6%、95.6%,RSD=2.89%、0.82%(n=6)。采用该方法测定的普洱茶生茶和熟茶水溶性果胶含量分别为1.89%、4.97%。[结论]3,5-二甲基苯酚比色法测定普洱茶中水溶性果胶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高,数据稳定,可作为普洱茶水溶性果胶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山村野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文洁  李敬华  王建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12-13013,13015
[目的]研究大山村野茶茶多酚提取工艺。[方法]以安徽大山村野茶为原料,采用传统方法与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结果]在相同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提取的茶多酚得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野茶茶多酚最佳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浓度60%乙醇,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5min,超声波功率320W。该条件下,野茶茶多酚提取得率为11.28%,含量为89.81%。[结论]该研究为大山村野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普洱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倩  佟玲  李文博  高钧  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72-7073
[目的]为普洱茶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回流法提取普洱茶中的挥发油,并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对各组分进行定量。[结果]从普洱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n-棕榈酸,其次为(Z,Z)-9,12-十八碳二烯酸、顺式芳樟醇、植醇、十四烷、1,2,3-三甲氧基苯、1,2-二甲氧基苯、己醛、二十一烷和苯甲醛,以上成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91.43%。[结论]普洱茶挥发油中主要含醇类、酸类、醛类、烃类、酯类、杂氧类、芳香族、杂环类等7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田间小麦叶片进行无损监测,从数字图像处理的途径探讨田间小麦旗叶几何表型的测试方法,以期建立小麦旗叶几何表型与氮肥管理的关系。[方法]以宁麦13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不同的氮肥处理,并采用数码相机及辅以数字图像处理的技术手段,探讨小麦旗叶的叶面积、长度和平均宽度与施氮量的关系。[结果]肥料处理是影响小麦旗叶几何表型的重要环境因子,不同的氮处理可令旗叶面积变化达4倍,小麦旗叶长度也可从15.87 cm增长到25.33 cm,因此小麦旗叶几何表型是鉴定前期肥料供应量的显著特征。旗叶表型与氮处理之间的高精度拟合关系表明该无损检测技术是研究小麦田间表型、氮肥及环境因子响应规律的可靠技术手段。[结论]该研究表明使用带标尺刻度的动态背景板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获取田间无柄及小叶作物几何表型的有效手段,其为田间条件下作物叶片器官生长动态的无损监测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张伟  索志荣  彭同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436-3437,3487
[目的]评定茶叶中铜含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为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他金属元素的不确定度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测定茶叶中铜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在茶叶样品铜含量的测定中,铜含量为18.2μg/g,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95μg/g(置信度95%,k=2)。[结论]影响茶叶中铜含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最大因素是拟合曲线引入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田间小麦叶片进行无损监测,从数字图像处理的途径探讨田间小麦旗叶几何表型的测试方法,以期建立小麦旗叶几何表型与氮肥管理的关系。[方法]以宁麦 13 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不同的氮肥处理,并采用数码相机及辅以数字图像处理的技术手段,探讨小麦旗叶的叶面积、长度和平均宽度与施氮量的关系。[结果]肥料处理是影响小麦旗叶几何表型的重要环境因子,不同的氮处理可令旗叶面积变化达 4 倍,小麦旗叶长度也可从 15.87 cm 增长到 25.33 cm,因此小麦旗叶几何表型是鉴定前期肥料供应量的显著特征。旗叶表型与氮处理之间的高精度拟合关系表明该无损检测技术是研究小麦田间表型、氮肥及环境因子响应规律的可靠技术手段。[结论]该研究表明使用带标尺刻度的动态背景板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获取田间无柄及小叶作物几何表型的有效手段,其为田间条件下作物叶片器官生长动态的无损监测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