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伟  张传伟  陶亮亮  吴灿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1):190-196
为提高耕地整治潜力测算的科学性、从数量、质量与生态 3 个方面构建了县域耕地整治潜力多因素评 价体系、并采用改进信息熵确权方法与指数和法对盘山县耕地整治潜力进行定量化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 Nat ur al Br eak分级方法将盘山耕地整治区划分为 5级潜力区; 分析了不同潜力区耕地整治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整治顺序、为 盘山县开展耕地整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也可为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展桂平市农用地整治潜力研究,达到合理利用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目的.从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程度、农用地整治迫切度3个维度选取7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后使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终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2016年桂平市农用地整治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桂平市农用地整治Ⅰ级潜力区占桂平市耕地总面积的14.70%;Ⅱ级潜力区占桂平市耕地总面积的57.46%;Ⅲ级潜力区占桂平市耕地总面积的16.26%;Ⅳ级潜力区占桂平市耕地总面积的11.58%.桂平市在农用地整治过程中应结合土地优势条件,进行针对性分区分级整治,从而提高整治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指导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工作,构建服务于土地整治的区域性多重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方法.研究立足土地整治的工程特性和具体实施内容,认为针对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耕地质量评价应该包括耕地的地力质量、工程质量、空间质量和生态质量4个方面.借鉴耕地质量评价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土地整治项目区内生需求与外生因素,结合东北地区区域特点,构建服务于土地整治项目区的多重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指标赋分规则,并基于几何平均法的耕地质量评价分级,将耕地质量划分为1-10个级别的4大质量等级.应用该方法对土地整治项目区进行多重耕地质量评价,能够清晰、全面地判别耕地的各维度质量变化情况,为耕地质量提升和土地整治工程管护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耕地后备资源已经开发殆尽,亟需通过新途径解决区域耕地占补平衡的问题。本文从盐田整治经济需求性、社会迫切性和支撑可行性三个方面构建盐田土地整治为耕地的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东部沿海地区盐田整治为耕地的潜力,从而为盐田土地整治方向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天津5个地区盐田生产未得到重视,盐田土地整治潜力较大;沿海废弃盐田整治为耕地的需求日益增强,通过废弃盐田整治形成有效耕地,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东部沿海地区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指导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工作,构建服务于土地整治的区域性多重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方法.研究立足土地整治的工程特性和具体实施内容,认为针对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耕地质量评价应该包括耕地的地力质量、工程质量、空间质量和生态质量4个方面.借鉴耕地质量评价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土地整治项目区内生需求与外生因素,结合东北地区区域特点,构建服务于土地整治项目区的多重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指标赋分规则,并基于几何平均法的耕地质量评价分级,将耕地质量划分为1-10个级别的4大质量等级.应用该方法对土地整治项目区进行多重耕地质量评价,能够清晰、全面地判别耕地的各维度质量变化情况,为耕地质量提升和土地整治工程管护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及数理统计方法,对农一师四团耕地整治潜力进行测算分级,结果表明:四团耕地整治潜力较大;不同潜力级别的连队应采取相应的整治模式,明确整治时序,为土地整理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治潜力评价作为土地整治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划分土地整治区和安排布局时序的依据。以江西省龙南县为例,运用定量方法预测了龙南县土地整治具体潜力并对整治潜力定级评价。研究表明,龙南县土地整治潜力巨大,以农用地整治潜力为主,整治Ⅰ级地区比重最高。此研究有助于整合龙南县各类土地资源,协调耕地与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以江西省芦溪县为例,在明确农用地整治潜力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等因素,选取待整理区面积、新增耕地系数、耕地质量提高潜力、耕地坡度结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人均耕地面积6个评价因素,将芦溪县农用地整治潜力划分为3个等级,为芦溪县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能核算的黄冈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提高耕地质量、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工程。以黄冈市为例,结合产能核算、景观破碎度指数等,以乡镇为评价单元,首先构建了3个因素10个因子的指标体系来表针黄冈市耕地整治潜力的空间差异;然后借助加权平均法计算各乡镇的耕地整治潜力分值;最后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潜力分区。结果表明黄冈市各乡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呈南高北低的规律,同时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未来耕地的利用方向进行了阐述。把耕地整治高潜力区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并尽量减少在低潜力区的建设,其结果对黄冈市新一轮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编制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划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评价农用地整治潜力,因地制宜制定整治政策,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结合数量、质量、生态3个方面评价吉林省农用地整治潜力。结果表明,吉林省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整体较小,质量潜力在吉林省东部和西部相对较高,生态潜力在吉林省西部及松花江流域较为集中。从"三位一体"综合潜力评价指标来看,吉林省农用地整治潜力呈现出西高东低的态势。因此,在农用地整治中,吉林省应结合区域特点,在保障农用地数量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农用地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改善农用地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采用高、中、低3种人均建设用地标准预测模型,对德令哈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目标年潜力、挂钩供给潜力、增减挂钩潜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德令哈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分为3级,即Ⅰ级潜力区为德令哈市;Ⅱ级潜力区为尕海镇、怀头他拉镇;Ⅲ级潜力区为柯鲁柯镇、蓄集乡.采用高、中、低3种农村人均居民点指标模型,预测德令哈市在2015年和2020年农村居民点的整治潜力分别为999.7hm2和1 292.2hm2,2010年~2015年、2015~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治挂钩供给潜力分别为617.29hm2、667.82hm2、718.36hm2和791.78hm2、826.76hm2、861.74hm2,2015年和2020年德令哈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挂钩潜力分别为667.82hm2和826.76hm2,挂钩率分别为0.45和0.44.说明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建设用地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建设用地面积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张迅  司泽宽  彭熙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26-6927,6995
贵州地表起伏度大,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耕地紧张,村庄整治是解决农村居民点用地浪费、居住环境差和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措施,土地整治潜力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是土地合理利用的必要前提。该研究通过预测贵州农业人口的变化规律及理论建设面积,结合现状村庄面积,得出新增耕地的潜力,并揭示各影响因素影响力的大小。结果表明:自2003年以来贵州各个地区农业人口一直表现为逐渐减少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在未来10年,农业人口将会继续减少,农村耕地整治潜力在20万hm2左右,人均新增耕地面积将达到0.018~0.022 hm2;高起伏地表条件下耕地整治潜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建设用地指标缺口、地方年财政收入和土层厚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用地扩张程度的加剧,如何充分挖潜和提升旧城潜力和特色成为新的关注热点。基于"拼贴城市"理论背景和框架,结合中国旧城更新现状和问题初步提出旧城更新的"拼贴"原则。以涡阳为实证,在旧城更新的区域衔接与协调、要素更新模式、更新内容与时序、公众参与机制等层面,系统地提出了旧城更新的策略重点。  相似文献   

14.
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评价及整治潜力分析,对各市(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进行评价,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整治潜力的影响因素,设定评价模型和权重系数,测算人均标准居民点、农村危房改造、中心村建设、进城农民土地腾退及异地扶贫等5个方面的整治潜力。结合ArcGIS软件对遥感影像图、土地变更调查图、土地总体规划图等矢量数据的空间叠加分析成果,得出各市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结果,并划分各市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的等级,用以指导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以及具体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项目的安排。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土地的整治转型带来了动力,同时,土地的整治改革也为振兴 战略的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视程度,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好的贯彻 落实乡村振兴。本文主要论述了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治与现代农业的结合研究有利于区域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三门峡库区(华阴段)自然社会条件复杂,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土地利用方式落后。针对土地整治后期效益不可持续性的问题,认为土地整治与现代农业在实现阶段和目标上存在耦合联系,并针对三门峡库区(华阴段)区域特征,将土地整治"3集"模式、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和新农村发展模式有机统一,以期实现以土地整治为契机,加速区域现代农业模式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实施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剖析了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方法和程序;并以河南省封丘县为例,根据影响识别的内容构建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运用专家判断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不良影响减缓措施,以期为其他地区编制县级土地整治规划和进行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保障功能角度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社会效益测算模型,采用典型土地整治案例相关资料和研究区经济社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并对不同区域、不同土地整治类型的单位建设规模社会效益与投资社会效益系数差异2个社会效益指标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种类型土地整治项目产生的效益差异较为显著,单位建设规模社会效益表现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农用地整理土地复垦;投资社会效益系数表现为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2)单位建设规模社会效益与投资社会效益系数差异较为显著,但总体变化趋势趋同。3)4种土地整治类型社会效益表现出区域差异,总体上呈西部和北部好于东部和南部。基于商业保险的标准表征土地保障能力的测算模型能较好实现各类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效益测算,克服传统以打分或定性分析为主的土地整治社会效益评价的不足,并可直观地反映土地整治社会效益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9.
科学合理地测算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尤其是现实潜力,是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依据。以鹤壁市为例,从各乡(镇)的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4方面的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利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对鹤壁市各乡(镇)农村居民点进行了现实整治潜力测算与整治分区。结果表明,鹤壁市农村居民点整治现实潜力综合修正系数为0438 7,增加耕地系数仅为2967%,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可行性较差。鹤壁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较大的地区主要位于城市郊区和浚县的粮食主产区,此区域地形基本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质量较好,土地自然限制性较小。  相似文献   

20.
魏君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189-190,211
水资源供需问题是土地整治中首要考虑的,特别是缺水干旱的陕北毛乌素沙地区域。以神木县锦界镇土地整治项目为例,简要分析了该地区的水资源现状,并对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做出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的需水量小于可供灌溉水量,设计满足项目区的灌溉用水要求,供需平衡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